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第六章: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

2022-04-02 16:09:30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是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下的一种扩展推理,是古典一般均衡理论考虑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一种动态均衡理论。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是一种静态均衡理论分析,不考虑时间维度。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充分考虑时间维度的价格变化规律。

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的经济世界, 一般均衡体系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理想化均衡模型。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是更贴近现实经济(金融)市场的状态模型,是一般均衡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一种典型运用。

与一般均衡理论的区别

1. 产量不等于供给;当期供给量=当期产量-当期库存变动量。一般均衡理论认为产量就是等于供给量,在具有明显生产周期(比如农产品)的商品,一旦产量确定,供给量就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供给量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即供给弹性为0,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经济真实状态。现实经济中,由于库存的存在,当期供给量并不一定等于当期产量,当期供给量等于当期产量减去当期库存变动量。供给量的定义为当前价格条件下卖方愿意卖出商品数量,并非产量或者卖方所拥有的数量。即便在一个固定产量的生产周期内,卖方也会根据价格在各个时间点调节愿意卖出的数量,也会导致市场实时供给量的变动。即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商品,当期产量确定的情况下,供给弹性也不会为零,并且供给弹性会随着价格的变动幅度而发生变化,供给弹性也不一定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同理,流通库存(消费库存和投机需求)的存在,也会导致消费量不等于需求量,即便是硬性消费商品(比如大米、大豆),日常消费量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但真实的需求量一样会受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即硬性消费商品的需求弹性也不为零,并且需求弹性也会随着价格的变动幅度而发生变化。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认为在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任何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存在,不会出现供给弹性或需求弹性为零的情况。供求双方都存在充分价格竞争,是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一旦出现供给弹性或需求弹性为零,即供给或需求出现了不存在价格竞争的情况,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的前提条件便不存在。

2.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的价格变动,是指在既定的供求曲线内,不存在供给的变化或需求的变化,仅存在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通常将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数量变化成为供给量变化,而将价格之外的因素导致的供给数量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化。将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化称为需求量变化,而将价格之外的因素导致的需求数量变化成为需求的变化。在图形上,供给量(需求量)变化是在一条供给(需求)曲线上的移动,而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是供给(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对于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商品(比如农产品),不同生产周期的供给曲线可能是有变化的。因此,对于具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商品,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的是在一个周期以内的价格的变动。

对于没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商品,不同的产能,意味着不同的供给曲线。因此,对于没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商品,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的是在既定产能或相对稳定产能条件下的价格变动,产能发生变动导致价格和供给的变化,不在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范畴内。

3.商品在短周期内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虽然,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是建立在供给和需求双方都存在价格充分竞争的前提下,但是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充分竞争程度不一样。

由于多数商品是生产集中消费分散,在商品的流通环节上,越是上游参与者越少,越是下游参与者越众多。从而导致短期商品在价格形成上,需求价格竞争比供给价格竞争明显充分,即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从商品的生产角度上理解,任何商品的生产规模在短周期内进行大规模变动相对困难,供给短期内受生产规模和现有库存的制约,而需求量的变动却相对容易,只要买方有足够的资金,即使短期内无足够实际的消费量,但需求量可以迅速转为流通库存(消费库存和投机需求),并且是没有规模的制约。虽然,流通库存最终还会转为供给量,但那是对更长期供给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短期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比对供给量的影响更为敏感。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范畴是短期内供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价格变动情况。这是大多数商品供求都能满足的条件,对于那些特殊商品,特殊情况下的价格变动情况不属于该理论的研究对象。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假设

1.市场时间连续性假设

市场时间连续性假设是指在理论考察期内,市场是时刻运行中,不存在时间断点(休市,市场停止交易等)。该假设是规避因市场时间断点导致价格运行的失真,导致无法真正观察到价格的运行轨迹。

2.供求关系恒定假定

供求关系恒定假定是指在理论考察期内,供求曲线不变,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恒定,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且都不为零。该假设规避供求关系变动导致的价格波动轨迹的失真。

3.市场充分竞争假设

市场充分竞争假设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不存在买卖数量的限制,市场运作中的每一时刻和价格都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行为,市场中不存在价格被操纵的现象。该假设保证了市场价格轨迹是市场供求导致的结果,不存在为人控制导致价格波动轨迹失真。

市场供求双方虽然都存在充分竞争,但供求双方的充分竞争程度并非一致,我们假设需求竞争大于供给竞争,即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4.信息不平衡假设和信息自由传播假设(不完全市场信息假设)

信息不平衡假设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所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别,既有信息掌握时间差别,又有信息掌握完整度和判断力的差别。不完全市场信息假设是区别于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的最根本特征。由于市场信息不平衡,这就可能存在市场价格与当前对应供求关系的均衡价格偏离情况,即承认市场短期可能是错误的,否定市场永远是对的观点。

信息自由传播假设是指市场在信息不平衡假设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自然传播性将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差别越来越小,同时对信息的判断准确性越来越高。

5.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假设供求曲线不变.那么市场价格成为影响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唯一因素,价格与供求互为因果。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价格与供给关系的变动情况.

6.普通人假设(价格理性回归滞后假设)

一般均衡理论假设市场中的每一个人行为都是绝对聪明的,绝对理性的,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假设市场参与主体都是普通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他们并非都是绝对聪明的,绝对理性的。市场主体会根据当前自己对市场的认知而做出决策,并且市场主体准确认识当前市场的客观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参与主体并非神人,没有一眼就能看穿市场客观状况的能力。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自然人,他们从接受到部分市场信息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需要时间,当他们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经过大脑思考、判断,到最终做出决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他们做出决策后,到执行决策并最终反映在市场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总之,自然人去认识市场并最终影响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不合理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与一般均衡理论并不矛盾,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依然承认市场的不理性最终将会回归理性,只是回归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普通人假设也可以称为价格理性回归滞后假设,并且假设供求双方的决策滞后时间一致。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当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市场均衡价格时,在供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将以什么样的过程和路径回归到均衡价格。

给定的供求关系,需求曲线为D,供给趋势为S,均衡价格为p0,市场均衡成交量为Q0,需求弹性为Ed,供给弹性Es,并且Es<Ed(如图2-13)。

如图2-13(需修改图)

第一阶段:

假设t0时刻,由于市场信息不平衡,导致市场价格p1与当前对应供求关系的均衡价格p0偏离,p1大于p0。

需求方根据p1价格,需求量向Q1调整;供给方根据p1价格,供给量向Q4调整. Q4大于Q1,供给过剩,供给方产生价格竞争,价格下跌。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由需求方决定,在Q4的供给量下,价格将下跌至p2, 假设价格下跌至p2时的时间为t1.

在t0时刻,由于市场信息不平衡导致市场价格p1大于p0,供求双方根据p1价格调整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普通人假设条件下,供求双方调整供给量和需求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即t0小于t1.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自由级数加速传播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调整。市场参与者有限的情况下,当信息传播到了一定程度后,剩余未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调整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可新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调整参与者越来越少。所以在t0与t1时间段,价格由p1下跌至p2的过程中,开始阶段价格逐步加速下跌,当价格下跌到一定阶段后,价格开始减速下跌.

第二阶段:

当价格跌至p2小于均衡价格p0. 需求方根据p2价格,需求量Q1由向Q4调整;供给方根据p2价格,供给量由Q4向Q3调整.刚开始阶段,需求量还处于Q1至Q0之间向Q4移动,供给量还处于Q4至Q0之前向Q3移动,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价格会继续下跌,跌破p2.但是,供给量过剩越来越小,价格下跌的速度越来越慢。

当需求量调整到Q0时,供给量调整到Q0,供给等于需求,价格下跌至最低点。但由于普通人假设下的决策滞后,人们根据p2价格做出的决策还将继续影响市场。需求量越过Q0继续向Q4,供给量跌破Q0继续向Q3移动,此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从最低点开始上涨。

当需求量调整至Q4,供给量调整至Q3,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上涨至p3.假设此时为t2.

信息自由级数加速传播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调整。市场参与者有限的情况下,当信息传播到了一定程度后,剩余未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调整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可新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调整参与者越来越少。所以在t1与t2时间段,价格由最低价格上涨至p3的过程中,开始阶段价格逐步加速上涨,当价格上涨到一定阶段后,价格开始减速上涨。

第三阶段

当价格上涨是p3,大于均衡价格p0。求方根据p3价格,需求量Q4由向Q3调整;供给方根据p2价格,供给量由Q3向Q2调整.刚开始阶段,需求量还处于Q4至Q0之间向Q4移动,供给量还处于Q3至Q0之前向Q2移动,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还会产生需求竞争,价格会上涨超过p3.

当需求量调整到Q0时,供给量调整到Q0,供给等于需求,价格不在继续上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但由于普通人假设下的决策滞后,人们根据p3价格做出的决策还将继续影响市场。需求量跌破Q0继续向Q3,供给量越过Q0继续向Q2移动,此时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从最高点开始回落。

 下跌过程和第一阶段一样,刚开始逐步加速下跌,当价格下跌到一定阶段后,价格开始减速下跌,价格会跌破p4寻找到一个相对低点。

如此循环运行,如图2-15所示,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P0后,市场的自发因素,能使价格自动地恢复均衡状态。

为了更鲜明地反映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价格波动,把图2-15中价格变动的情况,以时间为自变量画在坐标图上,如图2-16所示。价格波动越来越小,逐渐趋于均衡价格。


对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的认识

不完全市场信息均衡理论模型实际上是一般均衡理论收敛蛛网模型的扩展运用。使得收敛蛛网模型不在再受商品生产周期的条件约束,可以充分解释一般商品在短期内在既定的供求曲线下,价格恢复均衡状态的路径过程,体现为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波动偏离均衡价格的幅度越来越小,逐步价格波动幅度逐步收敛,最终价格趋近与均衡价格。

在价格寻找均衡价格过程中,令两个无限接近的两个时间点t0和t1,t0和t1所对应的价格分别为p0和p1, p0和p1之间的关系是由to时刻的买卖量大小关系决定。即t0时刻买量大于卖量时,p1大于p0; t0时刻的买量小于卖量时,p1小于p0; t0时刻的买量等于卖量时,p1等于p0。正是市场价格时刻由这种供求关心决定的导致价格运行路径永远按最小阻力路径运行。

价格寻求供求关系均衡点的波动轨迹过程,是在供给与需求的合力下,按其当前最小阻力路径运行,最终寻找到供求关系均衡点。其运行路径与物理钟摆原理回归平衡过程一样,随着能量越来越小,偏离幅度越来越小,在没有新的外力作用下,最终归于静止。

钟摆从静止状体开始摆动之前,必须先获得一个偏离均衡状态位置的初始动力。同理,价格寻求供求关系均衡点的波动轨迹的原动力来自供求关系变动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

钟摆波动幅度的逐步收敛,其本质原因是动能的逐步消耗。而价格寻找均衡点过程的价格波动幅度收敛是市场参与数量(阻力)越来越小。

字典给均衡这个词下的定义是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且,这个定义也描述了市场均衡。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意愿而且能够买的数量刚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卖出的数量平衡。均衡价格有时候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那么如果市场可以推断出当市场从非均衡状态转化到均衡状态的第一时刻,市场的成交量将市场日常正常需求的量,也是市场正常的产出量。如果在金融市场上,不存在市场的正常产出量的概念,市场的出清,市场上的每一个的交易者都获得交易满足,那么,市场的成交量应为市场正常流通所需要的量,即流通需求所需要的量,应处于市场中最小量。换个角度理解,市场上除正常兑现流通需求外,其他所有交易需求都获得满足,市场只有少数人需要继续交易,那么市场成交量应处于低量。

 价格在寻找均衡点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有限的情况下,当信息传播到了一定程度后,剩余未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调整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可新加入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调整参与者越来越少,体现为成交量数量的越来越小。

 所以,在既定的供求曲线下,价格恢复均衡状态的路径过程,不仅体现为价格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同时还体现为成交量的逐步萎缩,这是价格寻找均衡点过程的两个显著特征。我们将这种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波动偏离均衡价格的幅度越来越小,价格波动幅度逐步收敛,成交量逐步萎缩,最终价格趋近于均衡价格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理论的基本结构。

早在100多年前,先辈们已经发现金融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图形,价格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个价格上下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呈现出三角形收敛的型态,即技术分析形态理论的三角形型态。

传统技术分析是人们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历史数据中的归纳总结,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在金融市场价格运行轨迹中经常出现三角形型态,但传统技术分析并没有成功地解释产生个形态的本质原因。传统技术分析仅靠历史数据统计方法,没有理论基础做铺垫,结论难免让人产生怀疑,甚至很多人批判传统技术分析是经验主义或自我验证的结果。

从科学唯物辩证法来看,任何事物现象背后都有其本质原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生动。在这里的现象指的是价格走势体现出三角形形态,而本质是供求关系不变的状态下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回归路径。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比如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有数百万种,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形态,表现为无限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客观事物在其过程结束之前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从人的认识方面看,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本质与现象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对于每一个期货交易者来说,透过千差万别的价格走势现象认识价格变动背后的本质规律,是走上交易成功的必经之路。虽然认识价格本质的过程抽象理论枯燥乏味,但别无选择,最终也是值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