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论丁芒》连载(28):李兴来《诗坛遥想张新帜,融汇古今辟巨河》(原创)——诗词之声《大家》栏目特别推送

2022-05-28 08:56:39

诗坛遥想张新帜,融汇古今辟巨河


——丁芒先生的诗学理论及创作探析


李兴来


丁芒先生是当代诗词艺术大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诗坛上广泛流传着一句佳话:“北有臧克家,南有丁芒”。


丁芒先生早年爱好诗词,后转向新诗体创作。随着八十年代以来诗词的复兴,他又开始了诗词的研究和创作。丁芒先生立于时代潮头,用纸笔涂写时代的风采,讴歌社会的发展,抨击人性的丑恶,赞美人间的真情,完成了由现代探索到传统回归的华丽转身,无论是在诗学研究还是创作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说:“丁芒先生不师偏古,独标个性,以诗性的思维,以开阔的视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体性,以情究理,以理导情,贯通古今,穷研本体,不但获得诗学诗论的极高成就,而且在书论画评上也赢得了同道的瞩目。”


丁芒先生的诗词创作思想,既有传统诗学思想的影响,也有现代诗歌理论的痕迹,既秉承了“诗歌合为时而作,为事而作”的传统诗学思想,又高张“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革新大旗,倡导大我意识,讲究艺术结构,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诗词艺术创作实践点明了一盏航灯。


一是强调诗词创作的情真、语真,主张抒写真情实感,反对诗词创作中的“假、大、空”现象。丁芒先生认为,“心声笔调总相符,汩汩情真语亦殊”(《论诗和王诚博士(七首)》),他多次撰文批评诗词创作中的假大空观象,认为“当代旧体诗受五、,至今大多数作者依然被紧紧套在“假大空”的锁链之中,苦不得脱。同时,不少诗词作者不知形象艺术为何物,所作的诗极端理念化,虽也可以“告知”读者一些观念、道理,却缺乏艺术感染力。”


二是主张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抒写时代的精神风采,而不是局囿于传统的框架内泥古不化。丁芒先生诗云:“诗国千年留雅音,一成包袱便沉沉,何当秉笔创新语,写尽环球即我心。”(《论诗和王诚博士(七首)》)他认为当代诗词创作应以是否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为分水岭,不仅要题材新、语言新,而且思想感情也要新,要赋予诗歌活泼的生命,要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他对那种热衷于模仿古人,沉迷于古香古色、古腔古调、泥古不化的仿古式创作提出了严厉批评,指出“他们以模仿酷似古人为艺术追求目标,简直达到忘我的地步。从题材到思想感情,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手法,直到使用语言,都是古代作品的忠实翻版,创造性极其微小。”


三是主张新体诗与旧体诗的互补与贯通,相互滋养,相互发明,相互映衬,相互砥砺。丁芒先生早年即学习旧体诗,后转向新诗创作,对新旧体诗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主张打破新旧体诗的界限,破除陈见,互相吸引,互相融合,创造中国诗的新传统。丁芒先生有诗:“经天日月起苍黄,大地诗潮非一湘,新旧分流难久计,两军合阵更堂堂。”(《论诗和王诚博士(七首)》)他认为,诗人应当认真研究古体诗和新体诗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新体诗要吸收古体诗的长处,古体诗要吸收新体诗的长处,特别是在形象艺术方面,在形式和情感适应度方面,旧体诗词应该向新体诗学习;在运用传统艺术经验方面,在发挥形式的微观元素的作用方面,新体诗应该向旧体诗词学习,把现代诗的象征手法,与古典诗词的情态形象的高度贴切性、准确性、概括性结合起来,克服艺术定势与过分个性化、不准确性等各自的弱点,以凝铸成现代化中国诗歌艺术特色的新传统。


四是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宽视野,不断突破,开创诗词创作中的新体式。丁芒先生诗云:“继承传统共磋商,视野敞开兴未央,百试何妨新体式,根儿扎在自家乡。”(《论诗和王诚博士(七首)》)他积极倡导体式创新,认为深厚的传统是当代诗歌发展的基座,但不能当成前进的包袱来背。他说:“我对旧体诗词的创作,倒是主张不必泥古,而是提倡根据传达的需要,创造更多的新形式。自度曲古已有之,今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我作古?何况生活的复杂化,带来感情的丰富化,我们这时代有理由要求更多的诗歌形式,旧体诗词当然也不例外。”丁芒先生不仅积极倡导诗词体式创新,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开创了“自由曲”的新体式。


丁芒先生以新旧体诗合流为理论基础,在时代的潮流中,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寻找活生生的语言、鲜灵灵的意境和真切切的情感,丰富创作的源泉,捕捉创作的灵感,表达出高深的理想和复杂的感情,在内容、精神、情感、形式各方面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作品题材广泛。丁芒先生从生活出发,着眼当代精神,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生发,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开辟旧体诗词的新境界。丁芒先生的作品,在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与自己的经历密切相关,是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丁芒先生早年从军,亲历了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战斗生涯,他的《军中吟草》,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激越的情感,抒写了解放战争时期军旅生涯中激情燃烧的片段,“四海纵横驰日月,长驱万里追潮汐”(《渔家傲‘海军》)、“荒岭暮炊锅底月,沙原晓逐马蹄风”(《从军乐》)、“箱破衣飞花蝶碎,马惊人散乱鸦忙”(《淮海追击》),不仅创造了壮阔豪迈的艺术意境,也留下一册记录解放战争的史诗。杨金亭先生评价说,“这一组激越昂扬的悲歌豪唱,为现当代诗歌史册,增添了光彩夺目、不同凡响的一章。”


二是关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更离不开生活。丁芒先生始终坚持大众立场和时代意识,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瞩目时代焦点,捕捉生活亮点,对新时期的新事物、新气象予以热情赞颂,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闪烁着时代的光辉。他喜看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发展成就,喜悦地写下了“何必相寻话盛事,好音充耳竟喧哗”、“当日劈山栽壮志,风尘长忆奠基人”的佳句。他对时代的发展有着过人的敏感,不仅系统研究了应时而兴的现代工业题材诗的理论,还创作出了《工业诗(七首)》、《咏光纤》等作品,这些都是取材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鲜事物,是前人所未涉及的全新题材。


三是富有社会批判精神。丁芒先生认为,诗人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也是时代先进思想的发言人,注重通过诗歌的赞颂和怨刺改造现实的作用。他“泪眼收民瘼,焚心计国忧”,冷静细致的观察、分析当前社会产生的各种矛盾,忧时感事,发而为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对种种社会不公现象口诛笔伐,写下了“山珍海味剩多少,哗啦啦,哗啦啦,全倒掉”(《华筵颂》)、“乘改革的潮,钻开放的缝。你能豪车,我就敢超。何在乎消多少内耗,费多少外功。超前消费,反正有国家做东”(《华车颂》)、“飘飘的裙裾里,笼藏着人影幢幢;绵绵的衣带上,钩挂着名牌儿叮咚”(《裙带风》)等精警形象的佳句,揭破了虚伪的画皮,传达了不可明言的大悲深忧,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博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作为新旧诗体兼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者诗人,丁芒先生高举“大众化、现代化、民族化”的大旗,在诗词创作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如王步高先生所说,“与传统写旧体诗词者相比,他的诗词具有更浓的时代气息,更多新意,他的新诗较之其他纯写新诗的诗人,更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更凝练公正,更深刻。”


一是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丁芒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艺术传统、语言审美传统以及格律的推衍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丁芒先生认为,艺术固然贵在创新,如果丢开前人的经验基础,就永远达不到完善的艺术境界。他说:“没有源就没有流,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旧艺术的遗传因子,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加以扬弃、吸收、化合。”丁芒先生非常重视对传统经验的吸收,积极运用旧体诗中的节奏、韵律、排列、对称以及双声叠韵等元素,有效增强了作品的内蕴美、音乐美和节奏美,如先生的自由曲作品《颂》:“又谁料多少丑恶假艺术之名,多少淫秽污圣洁之宫。庸脂俗粉,改了颜色;挠首弄姿,迷了芳踪。却拍电影,唱酒吧,登书封。东西南北中,无处不相逢”,便吸收运用了排列、对比、韵律等多种传统诗词元素。


二是感情真,意境新。丁芒先生的诗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承古而不泥古,与时俱进而不趋时媚俗,立意独到,叙事真切,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有的是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讴歌,有的是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批评和鞭笞,却没有旧式文人的吟风弄月,也没有迁客骚人的满腹牢骚,更没有无聊文人的矫情与造作。“砍去年华不复寻,童心未泯却堪惊。诗魔敲骨情犹在,文狱焚身气早平。马后虽无人放炮,牛前且顾自弹琴。物昂人贱催余老,那惯无聊白发吟”(《不惯无聊白发吟》),这首诗,不仅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作品风格的高度概括。丁芒先生还主张引进新诗的的时代意识与形象表现的技法,丰富诗句的意蕴和形象,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他的诗句,如“屈膝青荷狂作鼓,擎天红萼笑无声”(《听雨》),“托命新潮驱大浪,,都很好的实践了他的新旧体诗相互融合的诗学主张,意象丰富,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三是体式自由,语言鲜活。在诗词体式方面,丁芒先生主张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严整与错综相统一,有意识地打破元曲曲牌的限制、曲律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活泼,雅俗共赏的“自由曲”新体,并在诗词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仿效者甚众。丁芒先生非常重视语言的提炼,他认为:“感情张力强弱,固取决于题材、认知真度、感受深度、表达意向之准确鲜明度等方面,但最终都要凭借精炼的语言传达出来。”他主张现代人应当运用当代口语写诗,反对陈词滥调、概念口号、熟套语言,认为如果情真味浓,即使偶尔失律也能感动读者,仍不失为好诗。丁芒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驾驭现代词汇的高深功力,他的诗词作品,以口语为轴,运用新颖的句法,鲜活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灵动的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宠狗风》中写道:“八千万人未脱贫,华夏一片犬吠声。高堂白发无人问,养条狗来尽孝心。何在乎十万八万,只讲究纯种良种,为的是开心窝心。打个饱嗝,俺也要响成雷霆。”这些诗句,在句型的长短多变中杂以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并且运用了“脱贫”、“纯种良种”、“开心窝心”、“饱嗝”等口语俗语,正中求变,俗中见雅,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


丁芒先生有诗:“风月无私今有价,诗词虽好不疗贫。人生细味难兼得,吐尽春丝岂顾身。”他在诗词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孜孜矻矻,上下求索,以高涨的文学热忱、独立的思维能力,强烈的代变意识,在新旧两体的思考探索和创作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改革作出了典范。诚如高福林先生所说:“丁芒已不再是一个自然人的范畴,它是一棵巨硕大树,箱皮溜雨,黛色参天;它是一脉巍峨高山,顶天立地,俯瞰旷野: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不能说后无来者,起码是前无古人:它是一部鸿篇巨著,念天地之悠悠,独鹤鸣于九皋。他是一种现象,一种使命,它负载的已不再是生老病死,而是一种文化的兴旺发达。”

 

2013年2月7日于聊城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著名诗人)



丁芒简介



丁芒

一九二五年九月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中共党员。现居住于江苏南京。

一九四六年参加新四军,肄业于华中建设大学。历任独立十旅、三十五旅、、编辑;、《海军战士》编辑组长,,

一九五五年担任革命回忆录巨著《星火燎原》编辑,曾为罗荣桓、。,后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

一九八七年离休。

自一九四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2012年5月被推举为中华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著有新诗集《欢乐的阳光》、《寒村》、《怀念》、《枫露抄》、《我是一片绿叶》、《丁芒新诗选》;诗词集《苦丁斋诗词》、《苦丁斋散曲》、《军中吟草》、《丁芒诗词曲选》、《丁芒诗词曲精选》、《丁芒诗词曲新集》、及合集《天风集》、《东西南北集》;散文集《酿熟了的怀念》、《丁芒散文选》;散文诗集《扫云集》、《情人谷》、《依然戈壁》;诗论集《当代诗词学》、《诗的追求》、《丁芒诗论》(1、2集)、《丁芒诗论新集》;小说集《蓝色的征途》、《高加索的烽火》、《开在枪口的鲜花》,及书法集等计四十部,二零零二年出版了六百万字的《丁芒文集》。

进入髦龄后仍从事诗歌、文艺理论及书法的创作。

作品获奖多次,如《苦丁斋笔记》系列获1990年金陵文学奖。《当代诗词学》获2000年首届龙文化金奖。 1999年国际华文诗书学会美学评委会授予“二十世纪国际桂冠诗人”荣誉称号。

 

这里是《中华诗人》诗词之声,是《中华诗人》纸刊的重要采稿基地,感谢您阅读、点赞和转发。

欢迎您赐稿,请发代表作10首,简介一份,高清照片二三(其中至少有一张不能戴墨镜)至amy-lhx@163.com或914983706@qq.com,请注明“诗词之声投稿”字样。感谢您支持。

编辑规范:

左对齐,宋体四号字。

律诗标题请删去“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字样。

词注明词牌,曲注明曲牌,古风注明“五古”“七古”。

七律排四行,七绝排两行,词曲片与片之间间隔3个字接排。

符合编辑规范者优先发稿,敬请周知。

快到碗里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