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般舟三字诀.打七法语集 2

2021-09-22 09:36:28

调整身心觉知性,最佳缘起自然续

——2009年恒阳庵佛七开示之二

慈法法师 开示

(8月28日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打七坐姿》。)

我们打七是念佛的相续受用,念一声十声,要是一直能平和相续,就是对我们自己心所依、心所缘的测试一样的。要是心中无事,念佛的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修持。要有事呢,观察观察这个事情的生灭。

这样我们在念佛过程中慢慢的对自己的心理、意识、习惯有一个顺性的透视,就会安住在平等法性无来去的这样一个被佛力、被智慧、法界力所温养的环境或者状态。这样再来看自己平时的生活、意识,就会得到极大方便,从得失对待的挣扎中能走出来,不再纠缠。

昨天一个菩萨提出来大家坐得比较久,能不能把打坐方式讲一讲?打坐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说法,比较宽松,坐之前可以做些基本活动。女众也可以坐一坐,大家用几分钟时间,把身体松弛松弛。最简单的松弛方法可能就是两个脚相抵,这个方法比较容易松弛,稍微一拉就行,往两边拉一点。对,两个脚掌相抵,慢慢往后一拉,也不需要太注意去拉它,就有这么个作为,容易放松。

还放不松呢,就吸一口气,然后呼气时身体慢慢的下伏。呼气,不需要做的太……但是尽量把身体伏下去,伏下去,把气吐出来,体会身体的内在的感觉就行了,等于把它放松下来。但起来时候要体会一个东西,找到它的感觉。你感觉到这个重心呢,随这个力量起来,基本上就在腿部内侧,重心在胸垂下来的的内侧。重心不在臀部,不在腰胯,在内侧。这样坐就比较耐久。

尤其像你们这样,一坐要很长时间,要是坐的方式不恰当,容易给人带来一些伤害。不需要太多,主要是(上身)起来时候把重心要找到,感觉,好,最恰当的基本上是重心在大腿内侧。这样坐就容易耐久,人坐就不会有腰酸腿疼难受什么的,不会东倒西歪。再来坐,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去找一找感觉就行了,上身慢慢的起来,感觉找到这重点就行了。这样把重心找到,再坐就不会东倒西歪的了,身体不会出毛病。要是坐姿不恰当,人身体容易出毛病。

但是这个动作不是必须做,假设你已经坐习惯了,找到这个力量了,就不需要了,你一坐基本上就有概念了。一般人的坐法,基本上重心在臀部,这样一坐久了就会腰酸腿疼,或者不舒适的感觉,或者背部紧,背部容易发紧。这样坐呢,重心就在身体中线垂下来这个地方,人就比较容易宽松,越坐就越有轻松的感觉。

可能大部分人的坐姿都有点问题,如果坐姿东倒西歪的,那可痛苦了。坐姿要是恰当,一般我们这个打七,四十多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都没有问题。这个不重要,但你要是能真正拿出一点时间,在下面也可以坐一坐,找到这种方式,最重要是要把这个感觉找到。实际就是把我们这个肌肉、韧带、胯骨,把它调直了。

这样呢,放松的呼吸是最重要的。吸气,人会紧张;呼气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这种感觉,上身起来时一定要把重心找到,找到了,就没事了,基本上就没啥大问题了,单盘双盘都没有问题。单盘双盘还要有这个感觉才好。

我们一般人的重心都不太恰当,就会东倒西歪的,长时坐容易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甚至出现疾病,过去说禅病,就是坐的方式不得当。提出这些方法,要坐得准确就一定要找到这个感觉,找到感觉再去打坐就会轻松。

回到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坐一坐,打坐。你说我年龄很大坐不好——这跟年龄没啥关系,跟我以前打过坐没打过坐也没关系,很大年龄的人有时候比小孩坐的还好,主要是方法问题,重要是要把感觉找准。这样坐下来,要把放松的问题处理好。一般我们整个身体从上往下一点点把它放松,这是打坐静坐的一个基本要求。

身体的松弛有很多方法。打坐浑身都会紧张,你能不能眉目松散?你可以使劲皱皱眉头,然后把它松散开,这个感觉很重要。故意做一个感觉,作意,要不然就会在一个麻木不仁的状态下。皱一下眉头,然后放放松,给它松开,松开的一瞬间,最舒展的感觉找到就行了。

面目也是这样,基本上这个感觉一找到了,面目也就松弛。有的人感到牙齿紧张,你也可以把嘴张大,然后放松。实际就是故意夸张一下,每个地方夸张一次,但是你放松,找到那个松弛的时候,就体会到那个松弛,保持那个松弛就行了。保持那个松弛,我们身体、打坐、意识就保持一个比较佳的状态。

我们念佛也是这样,念的时候找到一个松弛状态,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师示范四声念佛法) 我自己找到,这样念我心里最宽松。我用这个声音来念,我就保持这个宽松,没有杂念,也没有勤劳的东西,也没有得失的忧患,就这样,“南无阿弥陀佛……” (四声念佛法)

一个人念与大家念肯定不一样。但要是一个人修行时候能够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松弛啊,心理啊,依报环境,正报环境,都调整到最宽松的感知上来,就让它自然的相续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好的缘起相续。人如果缘一个坏的东西、缘一个不休息的东西,长时间这样就会把自己搞病了,就感觉到不舒服,就会伤害别人。我们要是打坐、念佛、修行的时候,就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宽松最佳的状态,这个不复杂。

所以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开始、结束,都要有一个最好的心情、最宽松的状态。我们念佛也是为了培养这个最宽松的心里,最圆满、最清净、最如实的心里。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修行。一定要把这个最佳的感觉自然相续下去,不用加力,说我感觉很用力……越不用力越好,自然的,像溪水一样,慢慢的,不需要任何力,顺势而下的。

这个缘起用一分钟两分钟调整都行,但必须得调整。上去就坐会怎么样?心情很蒙昧,在无明状态下去坐,容易造成无记之业。坐累了,就开始想这有啥意思?要么就睡觉了,要么就打妄想了,掉举昏沉,要么就坐立不安。

我们清净,心情要宽松相续。放松什么?有人说我手很紧张——没问题,使劲纂纂拳头,然后放松,你会找到那个放松,噢,我找到放松了,我就与放松相续。哪个地方紧张,就搞到最紧张,再松弛下来。这个没问题,但一定要知道作意很重要。我有意识的,念这个,体会到那个感觉了,好。

我们活人也是这样,我们念佛,好比说我们无量劫以来的感知千差万别,我们平时不知道筛选这个感觉,就随着很多业力跑了。现在知道筛选这种感觉了,你找一个最佳的最圆满清净,我们念佛就念清净、真实、慈悲、智慧、方便这样一种心里,让它自然相续就好了。

非是外得,也非内得,是本有之功德。这样我们找到它了,感受到它了,就让它相续。这里面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但是方法很重要。这样我们念佛,体会佛的心境、佛的口业、佛的形象作为,体会他这个光相庄严,来令我们身心依正也这样庄严、清净。

实际这就是我们整个身口意三业要与佛相应,我们在念佛时找这个最宽松最清净的相续罢了。这个相续不是增减法,不是从外面得到一个什么感受,或者自己生出什么感受——都不是,只是说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唤醒,它自然起作用了。

要认为有外物可得呢,你就会给自己带来压抑,就会寻找,那个不好搞;或者你认为自己怎么样,骄慢,也不好,会增加我们的染污或者制约我们的心智。我们的心智,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作为,能把它契合就行了。

这样我们这个念佛打七就作为一个健康的缘起。不要拿捏自己,也不要故意放纵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扰乱别人,不让人安乐。所以要简洁明快。但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作意与要点,就是要找到最恰当的觉知性了,让它自然去成长就行了,不要再着意这个东西,也不要说我注意某个东西。

打坐,好比说我腿很难受很难受,我能不能动?在不扰乱邻单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也可以不调整。调整呢,你心里要坦荡;不调整呢,你也要坦荡。打坐时候人与人之间要有一臂距离,便于调整。

我们修行啊,是让自己找到一个生命感知的最佳点,让大家从那种繁忙迷失无奈心理中走出来,有一个恰当的如实的自我认知的生命相续,这样就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一点,可以调整过来。实在不行了,外边也可以坐,没问题。要不然人做一个小动作,邻单就生烦恼,说怎么这个人这么烦呢,那就不合适了。我无意识一个动作会影响别人,心念也会影响别人。但你要说我就喜欢这样挤一些,也没问题,那倒没有什么。

我说一个最基本的心理调整,不受别人干扰,最好一臂的距离——不是两个人一臂,一个人一臂就行了,就是你们两个人之间,一个人伸臂就行了。这样就没有相互干扰,比较好一点。下一堂课可以这样坐,外面也可以坐,没有问题。

念佛很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让我们心里环境,身体要松弛、舒展的相续。要不然有人认为修行是很苦的事——不是,修行不是苦乐问题,是超越了苦乐的一种真正的自我解放!苦啊,乐啊——乐,人就会生贪,苦,人就会迷失,我们就在这个对苦乐的超越中来实践、运用,这样对大家比较好,这样我们就走一个正行的路子。

因为很多人对修行的概念就认为是苦修,有人就提出来以苦为师。佛讲“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这是自他二利的。世尊在世时就反复警告出家众、沙门:当勤守护,远离无益之苦。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我们就把苦……有些人不吃饭啊、不睡觉啊、一坐坐多少个小时,把这个当成修行了。老一代人就呵斥这个东西,给人装样子,自己心灵没有得到解放,那是自害害人的一个方法了。

所以我们真正做一个修行者,就是超越苦的逼迫,也超越乐的贪图,就作一个清净平和的修行者。这样我们会在最放松这个解脱相中令自己的生命相续,对佛法是一个感恩,是如实的感受;而不是一个架子修持,内在没有一点内容,那就苦了自己。那出家也好,修行也好,就违背了自己一个最初的发心——除烦恼、出生死,我们就会得到苦的加持。

尤其说有人在勤苦怎么样,一定不要赞叹他,也不要诽谤他,那是他的因缘。但很多人为什么要去修苦行呢?就是希望人们赞美,又要得到名利,那很可怜。这个修行者与赞叹者都很不应该。但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大部分人都认为能吃苦的人是在修行。不能这样看。若这样看,我们都成苦行外道了,认为苦行就得到解脱,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我们能不能在不苦不乐的无染无著的法则中真正宽松地让自己身心自然调柔相续。

像我们学《安乐集》中讲,世尊对阿难说“唯观无缘,是为观身”,不染著于善,也不染著于恶,不染著于是,也不染著于非,当然也不染著于苦,也不染著于乐。这样极为松弛,我们称为出世善巧的一个基本训练。

出世并不是说我们离开这个世间到一个什么地方,实际是我们心里不染著这个世间的善恶对待的强制了,不再去择取它了,真正从身心世界超越了的作为,这就是真正的出世之心、出世之乐。

谢谢大家,今天到这儿!

(众:南无阿弥陀佛!)


缘佛必定是安心,一心归命最方便

——2009年恒阳庵佛七开示之三

慈法法师 开示

(8月29日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如何念佛》。)

念佛,有人提出安心的问题。我们学习《往生论》也好、什么也好,就是一个安心问题。净土法门的一个主要教育就是除疑、生信、安心,安心对我们来说实际十分简单。

实际念佛就安心,随顺佛力也就是安心,随顺佛愿也就是安心,唯佛是念是安心最直接最直白的一个方式,不需要太多的啰嗦。如果我们习惯于唯佛是念,念佛,念佛愿,念佛相好光明,念佛不可思议的清净威德,我们念这个没有不安心的!但是念业习、念他人的说法、念自己的种种思维习惯,一念这个就会不安,就会迷失,就会挣扎。

安心的方法不复杂,要忆佛念佛——忆佛相好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忆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广大劝慰,忆随顺法性无得无失,一切众生性德本具,无需增减,非内寻非外得,但以清净称名即得安心。在称名之外别无得失,我们心里就踏实;在称名之外又想得到什么或者怕失去什么,就有不安的相续。

所以昙鸾法师给我们提示说念佛人的心念——在心,这是什么心呢?顺法性之心!在缘,顺什么缘呢?顺佛愿力之缘、国土之缘!在决定,决定什么呢?一心归命安乐世界,无所回顾,无后有心,无间隔心,但是一心!

如此一心就像泉水注入小溪一样,涓涓流淌,不需用力,具足力量。我们每天从恒阳庵走到放光寺的路上看到那泉水,它流出来时候一点不费力气。何以故?泉涌,它不假用力,但它流出来是很有力量的,顺势而下。

若是我们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四句话(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记得牢了,认得清了。好比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就是测试自己安心不安心的方法。一举心动念——没有归命,没有安心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念佛,不应该再念自己的业习、思维习惯、他人的言说、他人的业习。

这样我们的安心就很容易体验它这种涓涓流淌的力。因为啥?你没有用力才能体会到这个力。一旦用我们的思维习惯、意识习惯去强行思维,这个自然流淌的法性之水就会受到阻碍,你就体会不到,就会翻起烦恼的浪,烦恼浊流就会蒙蔽我们的心,就会感觉到不安、忐忑不安,就会有迷失的感觉,说这念佛怎么又开始不安了呢?

实际这安与不安是我们所缘而产生的境界,所缘而产生的力量。我们缘佛一定是安乐的——缘法身佛,清净平等,缘报身佛,圆满真实,缘化身佛,无碍透达,缘佛相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一切众生心智自然归向,如此体会清净力、平等力、圆满力、无碍力,我们的心自清净、自圆满、自无碍,不需要增减的。像一个印章,盖上就合格了,不需要再搞其他的。再去做其他的就是妄想,头上安头,画蛇添足,一做你感觉就不像那个东西了,烦恼妄想又会增加。

所以无后有心这个决定念,无间断心的这个“道不可须臾离,离即非道”,古人这样讲。我们念佛法门呢?佛忆念十方众生从未舍弃!若以法身之周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每一个刹那的念头佛能知能察、能觉能知。我们忆佛念佛,佛必然念我们;我们念烦恼,世尊也在念我们,但是自我遮蔽故,体会不到佛清净圆满的加持与存念。所以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如影随形,生生世世就得以见佛。

假使我们念佛人没有这个简单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心很难真正安定下来,杂缘炽盛。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的妄想业力都很炽盛,在笼罩着心灵、环境、意识。所以我们只有一心归命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繁琐的方法。

简单在什么地方?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好了,不以得失心,不以增减心,但以本净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非得非失地平等相续,清净相续,圆满相续,无碍相续,它就是真实地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它就是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此如来无来无去,所以众生心中念念有诸佛转妙法轮,念念有诸佛成等正觉,念念也有诸佛取灭,住于涅槃,那都是我们的心念法界所生所用。

佛以法界身入众生心想中,我们怎么来?念佛之时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具足无上大利!非亏欠法则,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补充它,你念佛就是!不假第二方便!就能清净、圆满、如实地相续,我们这样念佛就有实际的念佛意义。

在这么热恼的环境中,外面很多国家在打仗,我们在这念佛。今天有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说:有孩子了,有家庭了,天天为衣食奔波,这何时是个出头的日子?师父,我真苦啊!我说:你成家那一天你就要认这个帐,你就要为这做牛做马的,对不对?我们还有时间在这地方念念佛,要珍惜这个机会,就是要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不辜负自己的法身慧命,让他真正成长,真正完成我们修行的相应。这个修行的相应没有太多说法——本自清净,念佛彰显。如此而已,不假第二方便。

实际我们本来的心是清净的,佛心、众生心了无差别,就是我们念佛时已唤醒了本来清净的心,让它起作用就好了。就像泉水一样涓涓流淌,不需要用任何力。你再去鼓吹它,它也是这样淌;你不鼓吹它,它也是这样流,涓涓地流下来了,很自然的,很平和的,很省力的。

所以这个修行在无修之修,行者在无行之行,我们就能与法相应。不是我们得到个什么或者失去个什么才能真正修行,实在无得无失心中能成就相应的法则,因为本净故,本来具足故,本来清净故,本来安乐故,本来如佛故。一切众生的心本来是这样子。但是我们因为念妄想、业习、他人的业习、他人的妄想、共业,念这些东西,斤斤计较,用计较的心去念佛,心在计较,嘴巴在阿弥陀佛,所以心口不一,不能相应。

所谓相应就是心念口也在念,口念印心念,心念口念总不相异,这时我们就说无染清净心中来念佛。我们为了饶益染著众生,令其清净安乐,乃至令十方九界有情清净安乐,就是安清净心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欲令一切众生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劝化其往生阿弥陀佛国,我们这样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悲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真正的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念佛这样一个方式。

你打妄想,你生烦恼,你想得什么——你想得一心不乱也好,你想得什么也好,很多想法,这样念佛是一种狭隘的、自私的、迷茫的、挣扎的心理,越念佛离佛越远,因为你妄想就越多!所以佛去此不远啊,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在心性海中,诸佛刹土不离现前一念,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所以诸位善知识要珍惜自己的念佛机会,要放松、喜悦、感激地来念阿弥陀佛,以圆满心念佛,以清净心念佛,以饶益世间有情的心来念佛。这真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的妄想、他人的业力、自己的业力——这才是最复杂的,自身的妄想业力是无量无边的,他人的妄想业力也是无量无边的,那才是最复杂的。

所以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是最简单的测试我们安心不安心的方式。假使是我们心念有妄想了,身体、感知上或者周边人相互影响了,就生一念无染心,用一念慈悲心就过去了。

诸位善知识,这个修行啊,因为净土法门修行是在运用阿弥陀佛果地的觉悟来修行,所谓修行就是享受阿弥陀佛圆满的清净的如实的给予,让我们的心清净起来,圆满起来,真实起来,来印证这个东西!

面对着不圆满、颠倒妄想,我们有一个心理准备,什么准备?一切妄想颠倒皆是良师益导,皆是我们觉悟的正机!你不要排斥它,你也不要加强它,就有一个念佛觉悟于当下的正机,这样念佛就不辜负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

现在我们的边界,缅甸难民大批跑到中国来,干什么?以求生命保障。我们在这念佛,但很多人在社会上真是拼命地为了自己生存在奔波、在奋斗、在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在这念佛,你想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因缘呢?

所以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机会,当然也不要有压力,珍惜爱乐自己的念佛因缘。我们这七天很快就过去了,像我们这个佛七的题目一样,真正为了世界的和平、民族的安乐,使大家远离战争与灾难,真正用这样的慈悲心来念佛很好很好的!大家有这个福德因缘就好好地念,我感觉真是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谢谢大家!


顺性顺愿顺意乐,三种必生安乐国

——2009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四

慈法法师 开示

(8月30日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往生极乐之三种必生》。)

今天是打七的第四天,很快就到佛欢喜日了,真是光阴如梭,尤其念佛的时间就更快了。若真正能感受到给我们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者如实清净的心相续,时间就更快了。

不管我们在打七中遇到什么心理,都要了解心理感受是在变化的,是无常的;唯有清净的法性,像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是在平静地、清净地、周遍地、无碍地温养着我们每一个众生的佛性,提携着每一个众生。我们感觉的变化,不要去捕捉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也不要在意它,让它像流水一样来来往往就好了。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是我们具足心智的自我畅明,得不到什么,也失去不了什么。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实际我们也失不去什么。因为无始以来轮回时空、时间的标志对凡夫有情来说是有意义的;对觉悟者来说,时间没有长短之说,没有过、现、未来之说,所以是名无量寿无量光,照十方国,毕竟无所对待。

我们每个人的心智亦无对待,亦是照十方国。凡夫心与诸佛心本是一心,只是我们流转于我们的执著、现前的习气烦恼,随着这种感觉去流转了,或者是排斥它,或者迷失于其中,迷茫啊,排斥啊,这两种大的状态基本上给我们造成了业相续。虽在业相续中,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还是我们生命的底蕴,法身流转,我们一念回心,流转永除。

无量寿佛这样发愿:诸有众生,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这个“我”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我,非是名字的实有我。众生以色身、根识、觉知以为自我,称为邪见我。诸佛如来所说之“我”实是法性清净平等的流布,欲令一切众生觉悟于此,安住于此,妙用于此,又不染著,这样一个清净的教法。“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平等的名号予一切众生同一安住,诸佛如来与我们同一安住,这是无疑的。

我们念佛不是念心外佛,也不是念心内佛,实际就是念周遍无碍圆满之佛,此佛不得不失,平等安住于世间。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若不随自己的妄想执著流转,一念回心,即是成就,即是无量寿,即是无量光。

念佛法门为什么历代祖师提出是了义中了义呢?不是赞美他的,是他实际作用如此,究竟之究竟,圆顿之圆顿,横出生死。如佛告阿逸多:阿逸多,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是为具足无上大利!这是诚实言真实语。

所以我们说苦海无边就是我们妄想执著的延续无边无际,这我们从缘起法上都能看得到。因为我们一个一个妄念相互攀缘流转,就是无量无边的苦海。回头是岸——回心一念,深观法性,无得无失,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一念就具足。“一智能破万年愚”是真实之言、如实之语。

我们怎么在短暂的念佛时间把无始以来的妄想执著融进这光明名号中呢?实际我们每一念都没离开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无量光!这个周遍照耀我们一刹那间也没离开过,从来没有离开过。不管是我们沉沦也好、犯种种过患也好、觉悟未觉悟,无量寿无量光永远那么平和的、如实的、不舍一切众生的给予着我们,唤醒我们,就是唤醒我们这一念回心。

我们每天念多少声佛呢?有没有这一念回心的机会?我们所说的三种必生:

顺性观察,一切众生与佛本无差别,法性平等故,此法性无衰无变,证明无量光无量寿之真实,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归于法性佛,清净平等,周遍法界,我们念念之中皆在此身中安住无疑,无出无离,无对无待。

若从阿弥陀佛的广大誓愿上来看呢?“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阿弥陀佛普济利于一切众生,他的愿望如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对十方众生来讲,众生一念十念,若回心向往,莫不生彼国。这是佛愿圆满摄化,十方有情愿生必生。

从自身意乐上来观察。就佛性平等上来说,平等安住,永远是省力的,是无染的,是真实的,是有益的。但我们的习惯不喜欢平等,凡夫生活在差别业流中,对平等的感知并不是那么亲切。但在累的时候、在业障侵害的时候、在遇到重大违缘的时候、在受到极大伤害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向往平等了。但一般人在得意的时候、在顺畅的时候、在自己的逆反心里中,不向往平等。

实际平等的真如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真实的心地妙用。我们若真正观察了究竟意乐,我们人究竟意乐的是什么?我们通过法性与佛的对比,就能体会到诸佛安住在大自在、大方便、大安乐中,非是对待可取,非是对待设立,故名极乐世界,又称为安养国。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对众生所有苦难追寻、所有善良追寻、所有乐的追寻的总结,在一切世间,阿弥陀佛国土称为极乐世界,是针对众生向往安逸、向往快乐轻松设立的圆满如实的国土,顺性设立。顺谁的性?顺一切众生的性!不是顺某一类圣者智者的性,顺一切众生的究竟愿望与意乐。

所以这三种观察,我们一定要经常思维思维。这样我们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往生向往是必然的,是无疑无虑生彼国,佛力住持不退转,我们就有真正的增上的如实的法益。

诸位菩萨,有这么好的念佛机会,尤其在平时,能依这样心念——心念法身佛清净平等,心念报身佛圆满普摄,心念无碍的化身佛,心念自己的意乐,如是心念,如是观察,我们必然会得到真正安心,于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真正安心——顺法性是究竟安心,顺弥陀报德是业力直接转化的安心,回观自己的意乐可以从自己的正念意识作业中来作意令自己进趣彼国,无疑无虑。否则我们这一生很快过去了,不知道一个什么因缘就把我们生命丢到业海中去了。

我们对这三种观察能清净如实,或者经常系念彼国,一个是正念名号,一个是心念彼国,生起决定,就不辜负这一生——一生修持,即得不退。其他法门要累劫修持。这样真正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无疑于学佛因缘,对自身对他人莫不是最大的感恩报德的机会。

许多人说出家我们怎么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三宝恩呢?念佛、学佛怎么报恩呢?真正把佛法利益运用成熟了,我们才能谈到报恩的话题,才能真正谈到出离的事实。否则在世间做人情小善,或者相互养育,父母养育我们,回头我们养育父母,照顾后代,这样只是轮回的相续罢了。这样可以有人情的恩德,但毕竟是三界流转,苦苦相续,不能出离。

我们真能有成就念佛出生死这个不退转法则的修持,对我们的亲人、后人、周边有情来说,都是真诚地报他们的恩,真诚地给他们利益。这样我们不失为真正的学佛者、念佛者,不辜负这个学佛机会。

能参加打七的确是我们很殊胜的福德具足成熟,一句佛号就是无量的福德,可利九界。我们自己再大的修行、再大的作为,想利九界众生十分困难,乃至自利都很困难。但我们称念这一句圆满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就可以普利十方九界众生,菩萨也可以给他们利益,声闻、缘觉、六道众生给予他们无疑的利益!

我们怎么能利益菩萨、声闻、缘觉呢?因为我们念这个万德的名号,能传达十方,唤醒二乘——无悲心的能唤醒他们的悲心;未圆满菩提的能令其圆满究竟觉;独觉者能唤醒他回小向大,来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六道众生,免除天人放逸的生活模式;对修罗,能令其息诤,争斗的心、嫉妒的心、嗔恨的心使其息灭;听到佛号,三途之苦就会休息,临命终时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人类众生,唤醒我们的觉悟,免除我们的徘徊。

这一句佛号实在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诸有众生,称其名号,广泛利世,是为大悲行持者,与观音势至等,与文殊等,此人当生如来家,当坐道场,转妙法轮。虽然我们在凡夫位置上,我们念佛之时就是“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能普利于世间,能普遍供养诸佛。

往生论偈上讲:“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平等赞美十方诸佛的,是平等供养一切众生的,来成就一切众生的,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摩尼宝号!大家能念一声,是一声福德,是一声威德,是一声周遍,也是究竟周遍,是真实利益;自他二业,称念之时都是佛心佛相,都是圆满具足。

如是看,彻悟禅师讲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念佛时就是度生时,念佛时就是往生时——我们以这样圆满的心、清净的心、无碍的心来念佛,就是广泛地利益世间!真是顶戴大家这个念佛的机会,大家好好念佛,阿弥陀佛! 

 


心智本净不著力,佛号自涌亦休息

——2009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五

慈法法师 开示

(8月31日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如何念佛》。)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刚才有人提出来打坐观心这个问题,实际念佛法门,我们说那三种必生,或者说三种安心,或者说三种意念,都是观心的方法。

观什么心?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观本净心。就是我们这个真如心无始以来与佛无二无别,周遍广大,无有名相,无有取舍,自然充盈,具足万法,不被一法所据,无始以来清净相续,非是增减相,非是善恶相,亦不是凡圣相,一切相不可取而具一切相,如此真如广大的心,每一个人的心时时刻刻都是这样安住着。

因为我们的妄想执著,在妄想执著的串习中,把妄想执著当作自己所遵循的一个习惯也好、感知也好,令其相续,我们的心就开始取舍、善恶、凡圣、是非,在这里面捕捉就很痛苦。人们想强化自己,想壮大自己,想令自己安乐,结果越来越寻求过多的负担。过多寻求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负重、痛苦,甚至致命的伤害,致命就是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啊!生邪见——贪嗔痴慢疑都可以调整,而生起邪见,认为世上的法是实有的,或者生断见,这样强制的邪见就会真正覆盖自己的法身慧命。

我们要以本净心来念佛呢,就是你心不造作就好,心不造作!像我们学《安乐集》讲的一样,无缘观即是真身观,无缘观就会使我们不求解脱而自得解脱,不求三昧而三昧现前。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念佛方式,也就是顺法性念佛,不计于得失,不计于对待,不计于自己的感受——感受好坏我也不管它,身体有什么感觉也不管它,只是清净的相续就好。这样的观心方法是最直白,也是最好操作的,任何一个人都很好操作,不需要故意去做什么程序。如是观心称为净观,本净心观,就是不需要任何造作,不需要任何的用力。

古人讲“此处省力”,省力才是真正用功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休息念佛,让我们那一颗奔波的心、劳累的心、强化自我的心休息下来,哪怕是一刹那,你就会对诸佛如来有一个触碰,你就能体会到佛的这种慈悲、清净,体会到佛身上的余温,就是这种光明柔和的温度,这样我们念佛就比较好用心。

念佛为什么不准拖音呢?也就是为了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我念多少,是我要把这个处理得很干净很干净很干净的。这个念不是我要念,是身心世界一种休息的喜悦带来的共鸣罢了。就像诸佛在这种休息的智海中发出的赞叹“南无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也在感受着心灵深处这种休息的震撼——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休息的感动,休息的一种喜悦赞美的表达——“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没有什么可得失的,也没有什么可对待的,也没有什么可凡圣的,就是一句喜悦的感激,这种喜悦从心中涌出来了,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故意地我要做个什么声音,没有这个故意,就是一种喜悦。

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四声念法呢?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人一多,大家南腔北调,东念西念,很多人就会生烦恼,这声音就会相互冲击。念佛不是为了规范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真正休息下来,从休息中感知到给我们的慈悲、广大、宽松的这种安慰、真诚的这种利益,让我们体会到他无所不在的安慰与柔和、亲切、真诚、博大的气息。我们在这种气息中受到了温养,受到了加被,我们会有感动,这个感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感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也不需要过分地去用什么心,就这样赞美他就好,就这样喜悦地轻松地用那种情不自禁的“南-无-阿-弥-陀-佛”,就很好了,不需要过多的东西。

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呢?就象一个久别的亲人,你突然见到了,你能体会到他的气息、他的感知。我们念佛要真在休息状态下,就能感觉到清净的法身、圆满的报身、无碍的化身的这个气息,给我们带来休息、温暖、健康向上的这种心胸,或者说就会给我们带来如实的相应的契机。从心作心是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心在作。我们修行先要把握心作心是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心休息下来。

我们经常听见弥陀鸟在念(编注:弥陀鸟,鸡足山八吉祥之一,会念阿弥陀佛,有的念四字“阿弥陀佛”,有的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小小的鸟,叫的声音很大很大,它们也不费力气。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是要拼力气。你说我能不能放声念?完全可以。这四声念法可以很小声音念,也可以很放开念,可以把自己整个生命拿出来念。但要知道一点:这是我们喜悦的一种表达、感激的一种表达、休息的一种表达。不是为了什么,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的。

这样念,我们会经常体会到那种调柔的气息、无碍的气息或者圆满清净的气息,在爱护着我们、在关心、在影响着我们、在滋润着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休息特别特别重要!

所谓休息就是不要用力,不要故意用一种莫名的力量去念就行了,就用一种我们在喜悦的情况下要念;在感动的情况下要念;在放松的情况下要念;或者是自己突然被解放了,心中无事的情况下念。这个不需要太多设置。

如是用心就是清净心念佛,因为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一定是这样子的!那个不清净的妄想、颠倒、烦恼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执著它的人,那个妄想执著的人。你有妄想,你若不执著它,它也不属于你;你若执著它,你认为那个东西属于你,你就会不断地培养它、强化它,结果那个东西就给你造成一种业力的相续。所以我们能不能放放松休息休息地念佛呢?完全可以做得到。

很多人都在走般舟,走般舟更应该用休息的心去走,不要认为自己能走出来个什么。那对自己太残酷了,跟佛法的距离也越拉越大。我们跟的距离很近很近,近到什么程度?同呼吸,同命运!你要是执著于业习、烦恼、对待,你就跟一切凡夫同呼吸同命运了,你就跟业习同呼吸同命运了。

所以问怎么用心?这就是最简单的用心方法,就是心智本净,无假用力,感恩念佛,喜悦念佛,随顺念佛,就是越宽松越好,并不是说其他的。那个四声调子也是迫不得已,为了协调大众罢了。

我们平时自己念的时候,怎么喜悦就可以怎么念,不需要套一个模式。但大众一起念的时候,有个调子,相互就有个安慰,有个协调,相互带一下推一把一样的。就是这个调子只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不能给我们带来缠缚。方便就是为了大众相互协调相互辅助一样的。这样我们念佛就有十分意义。

念佛真是像念自己的亲人一样,说的比较俗一些就是念自己最亲的亲人。我们最亲的亲人——你父母怎么样?夫妻怎么样?母子怎么样?母女怎么样?实际这些关系都会散坏变异的,你信不信它都会变异。我们无始以来转身、转身……谁都不相识,亲人根本都不相认的,朋友一转身都不相知了。

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十劫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一直都在呼唤我们:觉悟吧!真正觉悟自己的真如心!回到自己的本家本国来!作一个如实的智者!作一个不在轮回中徘徊的人!作一个不在生死苦海中这样流浪的人!已经呼唤我们十劫了!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亲情又怎么样呢?实际不是说人情怎么样,是人情的变异性啊!

所以我们来念佛,应该知道这是我们自身一个如实的意乐罢了,不是片面的说法,是你要真正看到这一点!你要是找到这一点,真正的意乐就是念佛了,这是我们真正一生出苦海的最真诚最负责任的方法。

对自己要负起责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他人对我们负不了责任,他人对我们负责任是起不了作用的。父母对你再好,你对其他人再好,也是一时的一个因缘,会有舍离的过程。

这个教法希望我们一生成就,是不舍离的教法!所以以无量寿摄化十方众生,令众生咸获大利,这个大利就是让我们一生真正出离妄想执著相续的生死苦海。所以在念佛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个心念,要成熟这个心念,我们念佛就会感觉到喜悦,就不会感觉到沉重什么的。

我要是大声念不来了,我可以小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大一点可以大声一点念,这都没问题,因为四声调的弹性特别好。“南-无-阿-弥-陀-佛”(大声),没问题;“南-无-阿-弥-陀-佛”(小声),也没问题,就是它弹性大。

有些调子你的声音不到,它的调子就不到。这个调子你大声音小声音都可以。声音大小不重要,一定要念!不需要故意大声、故意小声,一故意又做作了,一做作就开始考虑到自己的色身了,考虑这考虑那,念佛就离佛又远了。我们只能是感动啊、感激啊、喜悦啊、放松啊,这样情不自禁的念法就好、大声也好、小声也好,就随它去。

所以我们关键的重点不在音声,而在自己喜悦的心情、干净的心情、无所挂碍的心情、休息的心情、去除对待的心情。这个对待散坏了,这个鼓噪的东西休息了,我们能平和地随着大家相互鼓励的这种诸佛都在同念的音声来感激着诸佛的智慧、慈悲、方便,来感触他。这样我们就能跟佛相应,有相应的机。大家对这个就有一个理念上的概念。

 


在心在缘在决定,三种必生善思观

——2009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六

慈法法师 开示

(9月1日,农历七月十三,华首放光寺下院恒阳庵佛七进行中。在前一天,有一位老居士给师父写字条提问,大意是说临命终时有冤亲债主来逼我、业来缠我、病来磨我,我怎么办?怎么往生?师父这个开示回答了这个问题。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如何面对临终》。)

我不知道哪个人知道自己临命终时是哪一刻?我们死是一定的,谁知道什么时间死,能不能举举手?就是你知道你哪一天哪一日哪一时死。

(无人举手)没有一个人知道,证明这里面全部不知道自己临命终时是啥样子,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间临命终。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修这个无明呢?就是不懂、不知道什么叫临命终时,为什么要修这个呢?你这个临命终就成个无明了。什么叫无明?就是你不知道它,你天天还思考它、想它、缘它,这是个什么结果?

像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归命无量寿,归命无量光,这就是我们所缘,产生的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你说临命终时,你不知道,你怎么修证自己呢?我常年都遇到这样的老居士,不是一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你讲十回、一百回,只要二十分钟以后,他讲的还是这个——临命终时我咋办?我说你念佛啊!他说我没法念佛。我说你怎么知道没法念佛呢?他说我没法念佛!因为啥?听别人讲的。

别人讲冤亲来找你、债主来逼你、业来缠你、来磨你,令你没法往生……他天天就念这些东西,你说他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天天就念“债主来缠我,病难来磨我,痛苦来折磨我”,最后结果是什么?菩萨们!这是不是迷失颠倒的结果呢?天天念这个,我们整个人生就浪费在这里面了。

这是个时弊啊,不是说哪个人怎么样。但是我遇到成千上百的居士,念了几十年佛,最后就落一个“我不能往生”!为什么?他们来缠我、来迷我、来碰我,我怎么办?就是念别人给予一个提醒的东西,当成一个实业来做,那最后的结果呢?这个事我答过千百万次了,我说你念佛不行吗?现在念佛!现在就训练念佛,不念这些东西,到时候这些东西来了你也不念它,你还念佛,不行么?这不是最简单的缘起法么?缘佛成佛,缘这些东西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我们坐到船上,有船来载负我们;我们坐到汽车上,汽车载负我们;我们走路,两条腿载负我们;要是给自己放到地狱里,地狱就载负你;,;放到煤坑里,煤坑就载负你——你放到这里面,这里面不载负你吗?这是个特别大的问题!

有的居士反复百十遍、五六十遍,我都可以给他作解释,但是太普遍的时候,真是很悲惨。就是活生生地把自己念佛的因缘、胜缘放在地狱中熬煎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现在完整清晰的人生知见、因缘都放在这里面熬煎自己!还要念佛,还不能往生,用这种熬煎的心去熬煎自己,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时代弊病。

我遇到太多太多的人都这样子,都是说哎呀,临命终时怎么不能往生……我说不能往生你念佛做什么?不念他!每一天你念着不能往生你还念着佛,你对佛不生怨恨吗?

我亲身经历的一对年轻夫妻,男孩子在清华读书,女孩子是大连一个大学毕业的,电话掐了,工作不干了,电视送人了,门一闭,干什么?念佛!但是听太多不能往生的加持,拼命念佛,最后看见佛像就要骂,二十四个小时听磁带,人就处于精神分裂状态。啥叫分裂?念着佛又不能往生,念着佛又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灌输着自己的心灵,又要念着佛,他不怨恨佛吗?

菩萨,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这种矛盾心里就是不知道因缘法,缘什么是什么。要单一因缘,不要矛盾因缘,矛盾因缘就像拉锯一样在折磨你的心灵。要么我们就念佛,要么就去念业,你念业就痛痛快快地念业去,也好啊!

这样的老人家我遇到太多了。你给他讲你念佛,不要缘这些业力,念佛一定是成佛,你从现在起清清净净的念佛。十分钟以后他就问我这临终不能往生咋办?只要十分钟。这不是责怪人,这是把自己推到太危险的地方了,很悲惨很悲惨的!这害了一大批人啊!念着佛,心里打着算盘不能往生,那你念这个佛干啥呢?

所以我们讲念佛必生啊!必生意乐是我们的心念。顺性必生!顺佛愿必生!顺自己的意乐必生!这就够了,其他的不要管了,不是你顾及的东西了。

法性是平等的,人人都能往生,这是决定无疑的,人人都有佛性故,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本家本国!六道轮回是妄想,非是实质,是虚假业造成的!

阿弥陀佛接引一切众生,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愿生彼国,必定能往生。何以故?阿弥陀佛愿力所致!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意乐,我们自身的愿望。我们真正看一看六道轮回,三恶道离我们太近了,你不怕吗?安乐世界对你哪个地方没有益呢?你要真正观察观察九界这个差别、极乐世界之殊胜,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必然的意乐!

从这三个角度来观察,我们就一定把必生的愿望、必生的喜悦确定下来,我们念一声佛——一念相应!十声佛——十念相应!怎么不能往生呢?

现在我们就开始作这样准备:临命终时别人缠我咋办?别人遮我咋办?令我痛苦咋办?令我这个那个……天天你就念这个,你往哪儿逃跑吧?,作茧自缚啊!但这种教育太普遍了,害了多少老人家啊!人到临终那一刻就依着这个东西打转转去了,根本没有佛法了,缘什么一定是什么啊!

所以三个必生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来思维观察,一定要对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任,一定不要听别人说什么,看自己的究竟意乐是什么!别人说什么一定不能听,听佛的话!一定要听佛的话啊!我们是徒啊!人的名字再大再小都不要听,听佛的话,不行吗?佛说“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导我们法性是平等的,我们随顺着法性的平等,人人都能往生!本来往生就是我们的正业,轮回不是我们的正业,是妄想造成的!

菩萨,这个因缘法要是看不清楚,真是害了很多人啊!三种必生!

三种必生:顺性观察的必生;顺佛愿观察的必生;顺自己的意乐,我们自己愿意不愿意往生?自己问问自己,不行么?一定要真正问问自己!不能搞欺骗啊!真正地静静地细心地问问自己,对往生的渴望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由心而发?顺着佛愿观察观察,佛愿是究竟圆满的,九界都不圆满,我们不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到什么地方去?

你说我就是要证无生——那很好,你就不怕这个了,何以故?念念缠缚是无生,念念冤家来也是无生,念念烦恼是无生,一切都是无生,念念都自解脱,你怕什么?要不证无生而取相,极乐世界!你为什么不取极乐世界呢?为什么要取其他杂缘呢?

菩萨们!这不是一个小事情,太多的法身慧命都在我们自己手里掌握着,心作心是啊!你要找到自己的意乐了,心作心是!你要找不到自己的意乐,迷失方向了,也是心作心是!缘佛,成佛!缘自己的业力、缘他人的胡扯八道,就在沉沦,越来越糊涂!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任啊!对自己负责任,别人真负不起这个责任,就是你自己的意乐!意乐!我们的往生意乐要是真看不准,所有学的东西都白费了。

法性是平等的,你不用;佛愿是真实、广大、圆满、普摄一切、不舍一切的,你不用;你就用你那妄想颠倒,不看清自己的意乐,那真是沉沦得没边没际了。诸位菩萨啊,这不是个小事情,我们千劫万劫就是这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才沉沦的!

这一类问题真应该警觉,这是个大菩萨(指写纸条提问者),示现给我们看。但这一类事太多太多了,我经历的太多了。听到很多都是“很好很好,我信佛了,我信佛了”。一下来,“哎,临终我咋办呢?临终我不能往生”。

这真不是一个人的事,这真是一个大事啊,特别大的事。我们平时不认识念佛时就是往生时、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就是度生时,不把这一念决定看清晰,我们总有后有心。啥叫后有心?我临命终时就是后有心,我这个知见的改变就是后有心,我不相信佛就是后有心,我执著于他人的业、自己的业就是后有心。啥叫后有心?就是没有决定,对佛法没有决定,对阿弥陀佛没有决定,对念佛没有决定;只是随着自己的妄想在流转,妄想流转不是六道轮回吗?

所以说顺法性、顺佛愿,一念都能往生;顺着我们的妄想,念念都不能往生!你上哪往生?这样的话我不知道听多少遍了,听千遍万遍了。有时候一个老人家我起码给他解释过上百遍,就这一个问题。我不是说不耐心解释这个问题,但这误了太多人了!

缘佛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出离六道轮回,在什么时间?你动念那一刹那!像这电灯是一样的,谁站起来打打灯,关关灯?(一居士起身打开、关上大殿的灯)对,我们念佛像打开灯一样,我们念妄想像关上灯是一样的。这直接的感觉没有吗?你念自己的业就是黑暗!你念佛就是光明!你念佛随顺佛愿、随顺法性你就得安乐!随顺你真正的意乐你就得安乐!你要随着业力妄想就是把灯关了,就一片黑暗。

这哪一念不是临终呢?菩萨们,哪一念不是临终呢!这个事是特别大的问题,不是存在于某一个人、某一类人身上,是很普遍的。所以说未决定啊!

在心,在缘,在决定。

心,我们的心是什么?顺法性的心,顺佛愿的心,顺自己真正意乐的心。你要真正决定你就会安心,你就不会再晃动了,你就会真正安心。要不然我们的心安不下来啊!念自己的业谁能安心呢?哪个人念自己的业能安心呢?要是念自己的业能安心那我们还念佛干什么?菩萨,这是个大事,这是彻头彻尾的头等大事啊!是关系到我们出生死还是继续轮回的头等大事!这真是丢掉性命也要把它给搞清楚的事,这个地方不敢马虎。所以在心!

在缘——缘佛一定能成佛啊!缘业力一定是迷失流转!

在决定,决定是一定不要有后有心!念念我们就守护一个阿弥陀佛的圆满,虽然我们有业力,虽然我们有习惯,习惯来的时候正是念佛的时候,习惯来的时候正是觉悟它的时候,习惯来的时候就是认知它法性的时候,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生命结束了,你也可以认识它的法性。你平时认惯了,已经认惯了,什么来了,来的时候就是灭的时候,不是么?我们哪个念头不是呢?就是妄想来了,妄想去了,实在没有什么可得。但是我们要随着这个妄想、加深这个妄想,妄想就产生业力。随着妄想业力流转,妄想执著相续流转嘛。

我们来一个妄想,就观察它的法性,它是怎么来怎么去的,它是怎么来,一定会怎么去。所以从妄想中来,从妄想中去,实无所得失。我们观惯了,生死来了一样,死亡来了,你一样可以看得清楚。所谓生死不过是个名字感觉,来也是无所来的,去也是无所去的。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啊,这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出轮回不出轮回的大问题!所以下去了我一直拿这个条子,我特别感动这个条子,为啥呢?提醒大家,要不然怎么提醒大家呢?

在心、在缘、在决定!决定什么呢?

心,是法性心啊!

缘,是诸佛缘啊!

决定,是我们的意乐啊!

菩萨们,你真正的意乐,愿往生的意乐,意乐愿往生,你还有啥顾虑?你在这决定了,不用后有的心,用不间断的心来认知这个东西,系念于此,念佛于此,你有什么不安的?所以在心、在缘、在决定——古德们把这个教诲深刻地传达给我们了。

这个事情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思维思维,这真是我们出生死与沉沦的重大环节!

你用什么心情来念佛?念佛,唯佛是念!顺法性念也好,顺佛愿念也好,顺你自己的意乐念也好,那都是你的福德因缘。要是顺妄想念,念他人的业、念他人的语言,不是念佛者,那就是矛盾的心里念佛,很痛苦的,不安!痛苦!我希望大家警觉起来,谢谢大家!


业亡智海南无佛,发无上心善运用

——2009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七

慈法法师 开示

(9月2日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打七的发心》。)

今天是打七的第八天了。本来打七是打七天,因为特殊情况,延续一天。过去打七不是为了几天时间,在中“七”这个名词就像中国的“三”一样,就是表示变化、表示无穷的意思。就是念佛无穷,念佛广大,念佛成就,这样一个说法。

大家慢慢就把打七变成念七天佛、念几个七天佛这样一个时间概念了。的智慧深广如海,广大无际,不可称喻,所以说打七实际是相应的意思,来去除我们的生死烦恼,步入清净智海。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来提示我们供养这样的无量寿无量光,归命无量寿无量光,降服烦恼无量寿无量光,具足无量寿无量光,广大的妙用无量寿无量光。这一个“南无”,我们站在供养的角度、礼敬的角度、归命的角度、具足的角度、降服烦恼的角度、方便妙用的角度都是一样,这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供养义、礼敬义、归命义、具足义、降服烦恼义、方便利世义。这样一个“南无”就有无量含义,一般我们随自己的发心相应地来运用。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随着每一个人的意乐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或者世俗愿望来表达他实际的作用,就是心在起作用,真如心在起作用,性德心在起作用,阿弥陀佛的圆满功德在起作用。

回过来说,我们每一个有情自身所发心在起作用,就是缘在起作用。那么对境缘,就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是个对境缘还是一个无对的缘呢?若是我们发心了解无量寿无量光是一切众生与诸佛共同所运用的一个法性也好、佛性也好,我们这样“南无”,就会真正唤醒对自心意乐的认知。

我们自心的意乐是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角度,所以说有千千万万个众生有情、十个法界,皆是依法性分延出来各种意乐与作为,被迫无奈或主动明亮——被迫无奈,就是众生流转于六道;光明、喜悦、清晰、自在,就是诸佛如来菩萨等来运用无量光无量寿。

我们平时把这个无量光无量寿埋没在生死烦恼的业海底了,在生死业海中飘荡,但是这个珍宝从来也没有丢失过。我们怎么把生死烦恼业海化作阿弥陀佛的智海愿海呢?一称南无佛,一真皆真故。所以心念一举,全体即是,不假第二方便。古人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实际就是心念、所缘一变,一切就变了。

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人在清晰安乐顺畅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是有意义的;人在心智灰暗、逼迫、迷茫的时候,似乎什么都不好了。实际就是一个念在起作用,这个念我们要训练它,让它能主动、清晰、简洁、圆满、清净、利世、欢乐、如实——这样就是一个智慧者,就是真正的学佛者,“子若忆母,如母忆子”的忆佛念佛之人。要不然迷失、沉重、颠倒、排斥、苦恼、压迫种种就逼迫我们,就是没有念佛的人。

同样一个心念,它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净缘与染缘——染缘者,六道生死轮回;净缘者,四圣成就,种种功德。我们这一个心念就这么不可思议,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么不可思议的妙用。

所以近代印光法师讲了这样一个美妙言说:诸佛如来海从心想生,众生烦恼业海亦从心想生,若人深达此义,何人还妄受轮回?要是我们真正了解了,真正了解了生死轮回、诸佛如来海皆由我们现前心想生,不管是凡心圣心,这个心只要作什么、缘什么就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平时执著就是执著于取相的差别。你看我们在这个殿堂里面,每一个有情的心理、语言、作业、形象都是有差别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其本无别,就是它的本性没有差别。我们能这样,就是一念之中能觉悟这个房间所有差别众生的本,所以究其本,明其性,人得方便妙用。要是迷其本了,失其本,昧其性,我们在这个人群中就开始不安了、烦恼。

所以见其性,明其本,我们就能在差别中无对无待,欢喜面对。要是迷失于种种相而昧失于本性,人就会排斥、对待,就会用边见相互产生异议。

大家异口同声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性德名号、圆满名号、清净名号、无对待的名号,就消除我们这些修行人对待的心、对立的心,让我们的心能无对无待的通融、平和、清净下来,远离自卑与骄慢,作一个如实的、平等的、清净的、安乐的念佛人。这样就不辜负我们这个殊胜的旷劫以来难遇的念佛机会。

旷劫以来我们轮回六道的机会不可言说,念佛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一生中要真正遇到念佛的机会,实在是清净平等在不断地印证我们,唤醒我们,也是告诉我们人人本来具足清净平等,一定要远离排斥对待。这样我们就会离苦得乐,从心智上畅明自心与佛心之无别,真正用佛心印契每一个众生的心。这样就会发起广大的慈悲心,运用真实的智慧心,在平时生活中真正得佛法方便。所谓方便,就是令自他离苦得乐,了晓法义,成就菩提。

我们在这个热恼的娑婆世界中能静静地用这一个明确的无得失的平等佛号,来称念它,让它出生一切功德,就是无得无失的真正功德,在无得无失的清净心中审观一切世间如幻的法事、佛事,而不是沉沦之事。沉沦之事,人就当真当假;佛、法之事,就是深达如幻,游戏于其间,不作任何苦乐的择取,但予苦乐众生以方便、解脱、予以智慧。要不然我们在六道中沉沦无有出期。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简洁、彻底、明快、饶益人无余,彻底无余,令所有称念的有缘毕竟成佛。

我们这一生的发心或者说当下的发心十分重要!要了解这个发心,就意乐中发无上心。许多菩萨会认为无上心是佛所发——对,因为我们的心,凡夫心与诸佛心没有差别,因为其本质无别,所以我们一样可以发无上心、运用无上心、回归到无上心或者来启用无上心。这个“发”非是新增新减,是一切众生本具之功德,只是说我们平时没有运用,如此而已。

所以诸位善知识,善来认知!善来运用!善来认知!善来运用!

这一句佛号可能是念到明天,下面只能自己念了。集体念呢,共修功德就是众人添柴火焰高,这里面碰撞的机会就多,一个人可以因大家因缘而来修行,来利益大家,大家相互利益,那么共修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取相分中说,大家熏修功德是个人修行功德不可及的;顺性说,一人念、万人念,念念相同。

为什么说共修的功德不可思议,又说一人念与共念没有差别?以业相上说,共修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都是业相众生,所以共修的利益对这个世间的净化、对群体的净化、对自身的净化都是深刻的、多层性的、复合性的,有整合的意思。我们一个人在事相上去念,往往修持力不是多层性、复合性的、交织的,是单一性的。所以一碰到事实、碰到众缘,有时还会迷失。共修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

感激大家!谢谢大家了!


名言业习无自性,现行即觉喜念佛

——2010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一

慈法法师 开示

(缘起:本篇开示是根据2010年8月18日下午恒阳庵佛七中师父开示录音的整理文稿。恒遍光师兄提供的这个录音原名为《教授认知烦恼即菩提次第以顺性起修》。)

下午利用一点点时间,我们把顺性问题提示一下,或者说对这个本性、佛性、法性、自性作一个认识步骤的教授。

大家要是按照这个说法,可能会接触或者碰触到我们说的自性、佛性、本性。能碰触到自性也好、佛性也好、本性也好,再来说顺性起修、顺性念佛我们就有方便了。假使我们不能顺性起修,所有作为都是造业,包括你在念佛、拜佛,你种种作为都是在造业!所谓的业,就是在轮回与重复。

但是顺性会给我们造就一个崭新的、时时新的、常新的世界,或者说一个心里作为的空间。那我们所有见到的、感知到的、思维到的、表达的全都是崭新的、未曾有的法则,人生就会充满喜悦、真诚与快乐,就会有智慧、有慈悲。人的智慧慈悲就会真正在自己的生命三业中表达出来,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中表达出来。

因为我们对佛性、本性、自性这一类说法没有碰触过,没有真正了知,或者说没有亲自了知,都是假别人的说法,往往就在造业。造什么业? 就是比较累、辛苦或者说矛盾,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好,做人不踏实,修行甚至都不踏实。为什么?没有真正了解这一颗心。我们说佛心、本心、自性心,真如心,这一个纯净的涅槃的心我们不了解他,不了解就没办法运用他。

我们谈知行合一也好,中国传统的思想,的心境一如也好,无外乎有一个目的:希望在座的菩萨们有一个对人生最安稳最美好的认识,认识究竟什么是美好的。所以我们看到佛像、菩萨形象,看到一些安详的从容的真实的威德,我们有敬慕之心。实际人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智慧,都有这样的威德,只是运用过程中会被我们的业习得失所蒙蔽。

我就讲一讲观自性、佛性的次序。这个次序很重要,我们暂时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都放一放,随着我这个言说,跟着这个言说去思维感知它。

我们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表达,有的人在用欢喜、主动、智慧、慈悲、无染、清净表达着自己的身口意,有的人在迷失、痛苦、挣扎中表达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我们正常状态下在欲界有情中的表达,都离不开习惯或者业习,就是重复。

很多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愿意念了,为什么不愿意念呢?他感到在重复。这一句一句这六个字,这样重复来重复去,有什么意思?他就开始疲厌、昏沉,想办法脱离这种念诵环境与作为。为什么?他是一种重复的口业,是以意识重复的意业,身体造作重复的身业;他没有感觉到解脱、圆明、无来去这种真正的不造作的本质的载负,就是佛性的载负体会不到。

所以我们往往一举心动念、一有作为,就可以尝试着提醒自己:我们在习惯中,我们有个习惯。这个习惯是什么?重复!你可以看你这个作为是不是重复的,假设你从来没有重复的感受,你一定很喜悦的,你充满了安乐的东西,你没有罪恶感,没有负重感,没有疲厌感。

一旦重复,我们就会疲厌,就会疲惫这个东西。人生为什么会衰老?主要来自于重复,不喜欢的重复,人就会厌倦、衰老,使生命一天天走向枯萎与死亡。什么厌倦呢?重复!所以重复就是个习惯的特定标志。

假设我们这个思维,不管是昏沉也好、什么状态也好,你感觉到它,给它一个标准说法,你说“你是习气”。习气是个泛称,有无量无边,我们十法界中各有各的这种表达,就人类的表达也是千差万别的。习气、习惯,再往深,你会观察到你这个习惯是一个什么细致的对称的烦恼呢?

因为习惯它就会带来烦恼。我们说贪、嗔、痴、慢、疑,这是比较粗重的烦恼;再小一点,昏沉、掉举、无记、无惭愧,这也是烦恼。我们要给现前这个习惯找一个对称、对应的名字。

好比说我昏沉了、思想浮躁起来了、掉举了、心不在焉了,进入无记状态,麻木不仁了——但你要给它起一个准确的名字,说我现前这个习惯是什么样一个烦恼,就是什么样一个名字。虽然是烦恼,是粗重烦恼还是随烦恼?它的名字叫什么,是无记、掉举、无惭愧、放逸、懈怠……找的名字越准确越好。

一旦找到了名字,你的心会平静下来,就相对应了。然后把这个名字清晰地拿出来,说“它是名言”。好比说昏沉了,你看清楚它,真给它起个名字了,你当时就不会再低着头,不会再麻木不仁地昏睡。你就知道它,你观察它,你说“它是个名言”。所谓名言,就是它本来没有来也没有去,但是因你缘它这个习惯了,它会在你生命中表现出来。

包括无记、掉举、无惭愧、贪嗔痴慢疑,我们都可以给它找一个名字。也不见得是我说的名字,你能找得准,合你的心就行了。它是名言,名言是没有来去的,是没有内容的,只是我们因缘的感受,感受到这个名言了,产生了力。把我们的业习名言化。

了解名言没有来去,没有得失,我们看看原来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烦恼——粗重烦恼、细微烦恼,也是不可得的。我们了解了这个贪嗔痴慢疑的不可得性,也就是所谓的佛性。我们这个了解过程也就是觉悟过程。所以了解了它的名言性,我们就会感知到佛性的存在与作为、作用力。所谓存在,就是我们在缘着觉悟去认知我们现前的烦恼,那么烦恼即菩提,在这个观察过程中就会产生事实的力量。

我们就会因烦恼而体会到命名、业习、粗重烦恼或随烦恼、名言,名言不可得,无有来去。无有来去,我们就能感知到本性、佛性、法性的具体表现恰恰就表现在我们烦恼业习的当下,没有离开烦恼别有菩提的!没有离开习惯别有菩提的!没有离开名言别有菩提的!

这样我们看,一切都是名字,我们的心就会从这个受中解放出来,从爱憎中解放出来,我们就了解了它的本质,就是佛性、本性。

这种思维模式我们要串习。开始一听,大概有个概念就行。串习几次以后,你就会从每一个当下的烦恼业习中寻求它的名字,知道它是粗烦恼还是细微烦恼,给它一个命名,准确的命名。然后它是名言。名言,后面知道它没有来去,没有得失,没有内容。所以无自性的这个性我们就会碰触到,通过我们的烦恼业习碰触到佛性。

这要反复串习。这样我们在念佛、在修行就会快乐起来,心里就会轻松起来,不会怕烦恼,也不会随着烦恼习气跑掉。就会感觉到任何一个烦恼都是新鲜的,就是不是重复的,是个名言,是无来去的。我们的本心就起作用了,重复的疲惫、厌倦就了解了它的本质了,我们就真正可以做一个念佛人,佛子这个名号我们就不再纠缠与惭愧。

这个应该思维、串习。能把这个过程自己写出来也好、记下来也好,养成一个思维习惯,慢慢地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起到微妙作用。那时我们再讲烦恼即菩提就感觉很亲切了。我们对任何众生的一个习惯作为、对自己的习惯作为,就是一个烦恼,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它,命名它,名言它,自性化它,彻底地觉悟它。那么每一个烦恼业习原来就是觉悟,就是觉悟的资粮,觉悟的一个缘起。

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就真正可以修行了,我们真正可以做到随意三昧,任何时间都可以修行了,一切时处我们都可以念佛。这样就念实相佛、自性佛、本来清净佛,就不再沉沦了。在每一个因缘下都是临终,在每一个因缘下都是觉悟,在每一个因缘下都是净浊不二。我们就会真正使自己身心健康起来、有力起来,不再消耗,只有滋养它的慧命,不再因为烦恼的培植与增长使自己生命与意识受到消耗,生命不再迷茫。我们的过去业就在随业消亡、随业觉悟,随着现缘我们走向觉悟之路、成佛之路。

学佛原本不复杂,只要用得准确,我们就剥脱了很多不如实的修行方式,就是造作的顺着业习强化自我的修行方式。那不叫修行,看似在修行,实际在迷失,离佛法就远了。我们作为真正的学佛者,一定是遇到了真正的佛法利益,而不是在一个表相上造作自己。

我们不需要给别人看什么,也不需要给佛菩萨看,自己要觉悟自己的每一个作为,不要辜负自己珍贵的觉悟的资源,就是每一个当下——我们每一个当下十分珍贵!因为你能觉悟,它就是无上的智慧;你不能觉悟,你有觉悟的引导、提示,也是不可多得的甚深因缘。

我们念佛时要觉悟这些东西,要去体验它。所以这每一声佛号都不是重复的,都是真诚契合的。没有重复,这没有重复的内容!习气、烦恼、强化自我会带来重复,我们会为了一个东西不断地像一个愚痴动物一样在一个地方盘旋,不能走出那种困惑。一旦破除了这种执著,破除了每一个习气烦恼的重复性的执著,我们就开始觉悟人生了。

念佛不是重复,每一声佛号都不是重复,没有重复!时间从来没有重复,声音从来没有重复,都在变化,都是崭新的。菩萨们,这一定要深深地思维观察,因为阿弥陀佛是妙观智成就啊,我们要善于观察!重复一定是业力习惯所推动出来的结果,不重复一定是觉性所不断感知到的崭新的世界。

诸位菩萨有这么好的机会、环境,不管是念一天佛、两天佛或者长时间念佛,都是个好因缘,要珍惜。在这里面我们有很好的机会,你在这个地方把这个东西培养出来了,就是回家也好、在寺庙也好、到社会上也好,你都有一个很好的心情、很好的做法,就有一个觉悟的人生。

人生是觉悟的,那是很灿烂的生命。要是不觉悟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很灰暗、负重,很快就衰老了,很快走向了死亡。新的一轮轮回又开始,又走向衰老、死亡,新的一轮又开始。人类或者有情的生命就这样无端的无尽的在重复着,只要不觉悟,永远就这样沉沦。

说无始以来的轮回啊,需要我们每一个觉性的个体自己去觉悟它,去运用这个觉悟的实质、觉悟的当下。觉悟的资粮就是:我们现前的一个不管什么样的重复,你了解它,它是重复的,它一定是业习;它是业习,它一定有名字——它的名字准确,你心里造作就会停止。

禅宗讲吃茶去,你看这里面没有信、没有疑。说三斤麻、说庭前柏树子,这里面没有信、没有疑,就让你心有个对称的名称,不取不受,造成了一个自性的浮出机会。这时候你再看看不可得,它是个名言,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是,没有非,我们佛性的作用就在当下,就会照见了知我们的习气、重复性。你就不再步入衰老、衰败与重复的沉重了,就开始轻松起来。因为觉悟,人的生命变得轻安、轻快起来了。不觉悟,任何人都不会得到轻松。不管你的家庭、工作环境、什么年龄、受教育程度,都是一样,改头换面,相差无几。

这一点,我感到诸位菩萨一定能在这个恰当的实践中把这种方式做出来,我们人生就揭开新的一页。过去是迷茫、徘徊、矛盾的人生,真正打开你新的一页,就是新生、觉悟。觉悟,我们时时都是新生,不需要生死的,不需要生命变化我们就可以觉悟。

净土讲往生,其他宗讲开悟、证悟等等,我们这里不讲这个,讲什么?我们每一个当下的觉性的作用!让他起作用,让他发挥最完美最真实的作用。我们不再被重复所欺辱,不再在取舍中矛盾折磨自己,让自己的心灵真正解放出来,在每一个当下让它解放出来。这不是高明话,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法则。

诸位菩萨善于思维观察这个事情。尤其在念佛时间,只要自己认为重复了,一定是业习——哦,认为自己在重复了,那是自己的业习出来了。业习一出来就会不耐烦,想赶紧结束它。我经常听到居士或者出家师父跟我这么说:哎呀,怎么天还不亮呢?什么时间出关呢?重复了,一定是业习,厌倦了,疲惫了。

因为重复让人疲厌、疲惫,让人感觉到没有意义,味同嚼蜡,我们就知道它是烦恼。它什么名字?厌倦,没有惭愧了,没有得到佛法真正的轻安利益,与法没有相应;见佛闻法,佛悉皆现前,心地的清净、智慧没有真正得到佛印的印证,没有产生。唯一的就想早点出关、天早点亮、早点把肚子填饱、好好睡上一觉、以后再也不要进般舟道了……这都是习气,习惯的重复。

我们经常会后悔:哎呀,早知道不走般舟了,来这干啥呀!一出来了,又后悔,下一次一定好好地走,这一次不如法,下一次会如法的。哪儿如法呢?习气烦恼中没有如法!所以说我们大部分时间就在烦恼习气中重复过去了。我们要了解重复这个名字的背后就是觉性,谁在让他后悔呢?觉性!谁在让我们说下一次要如法呢?还是觉性!谁让我们烦恼呢?迷失的觉性,还是觉性!

诸位菩萨呀,这个念佛时间最容易体会到“重复”两个字!重复——我们最容易警觉了,我们可以给它命个名字,命名。说我为什么有这种心理呢?当时是什么样的心理呢?给它起一个名字,把它无情化、名言化,再看它的本质,它也没有来去,只是我们缘它了,表现出来。若不缘它,就是个名字。

此名字中无得失、无来去。无得失,无来去,无大小,无善恶,是什么?就是佛性之圆明,本净之安住,就是佛的真正面容,剥掉了任何粉饰,就是天真的佛性,让他起作用就好了!用它这种纯净的心、天真的心去念一声阿弥陀佛,自他二利都是具足的、是圆满的,不会重复的。

有一天突然念到不重复的阿弥陀佛名号了,你就会喜悦了,你就真实在修行了。现在很多人是端着、装着修行。怎么不念佛呢?“南无阿弥陀佛……”(师模仿那种念佛声)不是给别人念的,没有给别人念,是心灵真诚的渴望,礼拜阿弥陀佛的渴望,赞叹阿弥陀佛的渴望,作愿像愿望一样的愿望,观察世间了不可得的一个真正观察机会,回向众生普利世间的愿望——以这样愿望去念南无阿弥陀佛,你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我们学佛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因缘,珍惜自己,没有贡高下劣的,不必要贡高,也不必要下劣,没有一点点必要!贡高下劣也是个习气烦恼,很粗重的烦恼。学佛人先要把粗重烦恼变成觉悟的资粮,要不然我们这么多粗重烦恼、这么多资粮珍宝都送给别人了,对不对?要把自己每一个烦恼当成一个觉悟的好机会,不管是用忏悔方式、念佛方式或者这五种观察的方式,都可以使我们觉悟。

实际念佛是最直接的——南无无碍光,南无清净光,南无欢喜光,南无智慧光,南无炎王光,南无不思议光,这些光明是什么?就是心的作用啊!心的清净的作用、平等的作用。我们不染著习惯的时候它就会这样作用,会有喜悦、轻安,会有光明。我们一旦被自己的得失习惯、意识习惯锁定了,就开始了,开始产生什么?沉重,没有光明了,开始黑暗,拥塞在某个地方痛苦挣扎去了,开始人我是非去了。这一点诸位菩萨一定要细观察!

今天初九了,没有几天了,十三结束了,抓紧哦!念佛真是很珍贵的时间,不要重复。我们在念佛时心里只要有重复的感受,就去观察它,观察它是不是重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唱念)你永远重复不了的。你只要细细观察,你永远都不会重复,你没办法复制任何一句。时间你没法重复,称念的方式、感知都没法重复。

但是为什么会住在重复的感受上?因为你进入无记烦恼了。你给它命个名:这是习气,是一个无记状态。所以你细细一观察,你会了解了,它没有重复,它都是崭新的灿烂的生命的作用、觉悟的作用。

    你不相信,你听别人念,你永远不会听到重复的,只要你观察。不观察了,进入昏沉无记状态,就感觉重复了。(远处有念佛声传来)你细细地听别人念,永远不会重复。

(坐垫之间)距离还是小了,稍微间隔一点,不行了东西两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示范东西两单念)让人能观察,能觉悟,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让我们去观察感知的,让我们这个意识的东西舒展开来,不要让它枯萎,结在一个地方,逼迫自己的心理。

人的心智不能枯萎,一枯就要表达的,就要反抗的,它找你麻烦的,它要装病的。有人说我有病了,我请个假吧——不是的,他心里拒绝你了,拒绝你的作为方式了。不舒展,我们就记忆下来不舒服的感受,它就放在你的潜意识中,一成熟了你就有病了——不是装的,但是你的潜意识给你记录下来你的需要。什么需要?你不需要突破。

今天某某那个出家的小儿子跟我讲他二年级怎么装病、怎么不上学的,有一年。因为他感觉到学校苦,他不想上学,说我有病了,去打点滴啊。为什么?他需要的不是那个。

我们人生中需要的也不是这个,也不是为了念佛而念佛,是真要觉悟这个人生。要供养法界这些苦难的有情,让他们真正觉悟起来,不舍一个有情的平等心。也真正使自己产生观察力,也真正像佛一样有那么大心胸,能接纳一切善恶亲疏的有情,让他们真正都离苦得乐,也真正来赞佛的威德与善巧,也真正能皈命于佛——我们自身要皈命,皈命于觉悟,不再迷失,不再沉沦。

所以我感觉到我们念佛方式可以宽松一点。因为心境必然是一如的,这是最安稳的大地,这是最纯洁的净土。所以我希望人人在念佛时间都在净土里安住,不念佛的时间一样在净土里安住!


清净平等本安稳,芹菜豆腐岔路多

——2010年恒阳庵念佛七开示之二

慈法法师 开示

(缘起:2010年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一,佛欢喜日之前佛七进行中。在恒阳庵大殿,听法众有恒阳庵的师父们、常住师兄以及从全国各地上山来准备参加盂兰盆会的师兄。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念佛灵不灵?芹菜豆腐千层饼》。)

西方有阿弥陀佛正在说法,这个西方有极乐世界是我们出离三界、出离轮回、成就菩提的因缘。我们欲成就菩提,脱离生死苦海,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殊胜庄严就是因缘有。要是没有这个因缘有,何以表达与皈依随顺?我们就无从修行,我们说这个空就是断灭空,就不产生作用。

所以说有空呢,很多学佛人就在这个地方产生边见,要么执著于绝对的有,要么执著于绝对的空,他不知道有与空是体与用的表达——起作用之时,不说有则无以表达、无以建立;若不说体空,又无以建立、无以表达。这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人有烦恼——“有”烦恼,实际这个烦恼是本空的,我们能体会到它,烦恼本不可得,但因为我们习惯的爱憎、得失的择取,会使我们产生烦恼,就是“有”烦恼。会使我们执著一个得失而产生烦恼的一个相续,我们认为这个相续是“有”。这个“有”是因缘而生出来,因为我们缘着自己的习气,令现前的爱憎是非等在相续表达中的一个感知、一个确认,我们认为自己“有”烦恼、他人“有”烦恼。

我们学佛不是为了“空”,因为这个空不需要你追求,本然如是啊!很多人要修空,那就太麻烦了。我们生活在性空之中,这是决定没问题的。它能表达出来种种差异的心理法界、意识法界、作为法界,这个法我们称为“有”,有十法界的差异。性空中有十法界的差异,这个差异很大。

所以大家不要怕有,也不要惧空,也不要怕空、向往有,你在用的时候处处就显着有,但它的本性是无常的、无我的,是不可得的。这个希望我们有一个正思维。

像我们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这样殊胜愿望:若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垂手接引这些愿生的有情。临命终时,生命散坏,人福德因缘尽的一刹那,新的福德因缘成熟了——因为我们念佛欲生阿弥陀佛国土,新的因缘成熟了,阿弥陀佛就垂手接引。

再一类就是人真正了解了性空缘起的教法,知道刹那刹那间都在生灭,这样法身佛普摄于十方,随处即见,无处不至。他以平等法来摄化一切众生,令念佛众生得以当下安住。就是永别于生死之造作,归于弥陀平等愿望,入佛智海,一样可以得到佛这种不可思议的摄化,使我们直趣菩提,永无退转。

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呢,许许多多人就找征兆。我听过许多人说念这个灵、念那个不灵,怎么样怎么样的。由于阿弥陀佛的缘起法中是欲揭示一切众生本有之法性,令一切众生入不退转地,所以他是平等的回施,而不是征兆性的回施。大部分修行人去求一个见闻觉知的征兆,所以他设置的征兆多不相应,念佛就进行不下去。

恰恰你不知道这个无得无失无征无兆的时间,正是清净平等的显示,正是这个显示!这个清净平等的显示是修行特别重要的大地,它能安稳我们的!但我们造作习惯了,喜欢起伏变幻的东西,总要寻求一种起伏与变幻,而不知万事万物的本性就在当念中可以显示出来它的不可得性、无常性,我们就能亲证所证实的平等法义。

所以真正的灵要远离见闻觉知、远离烦恼,那是真正的征兆!许多人认为念佛没有味道,因为他渴望的那个变化没有得到。实际我们念佛,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外围空间在变化,季节在变化,人群在变化,我们的年龄、感知在变化,都在变化。你要设置一个变化,认为这样才是念佛的征兆,那人就很苦了,就是你妄想上又打了一个妄想,设置了一个极难相应的造作的空间。

所以作为一个念佛人,不管是念法身阿弥陀佛、报身阿弥陀佛、化身阿弥陀佛,都要知道清净平等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修行归趣,远离造作的方便,令我们安心的真实利益所在。因为我们生生世世的习惯,总想追求一些自己设计的结果。我们那个设计必然是习气下面造成的虚设,这个虚设的确是许许多多修行人的陷井!许多修行人拿终生、多生的时间在这个陷井里面去挣扎。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念佛四十年的老人家,他说:法师,我念佛现在能成片的,我怎么真正得到一心不乱呢?我就问他两个问题:成片是什么标准?一心是个什么标准?他给我讲了。我说:你这种假设用你几十年的生命去填充,你真是个菩萨,这么孜孜不倦地做这个事,佛菩萨也会赞美你的。但是你这个作为我感觉需要调整,就是目标不准确,不是以传承的教法,不是以善知识的指导,而是以自己想象设立出来一个所谓的成片、所谓的一心。

很多人读过《往生论》的九十六句偈子,第一句就是“世尊我一心”,许多人都读过这个话。佛出世就告诉了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无差别就是一心,我们要证实个什么样的一心呢?很多人把一心设计得真是不可思议。佛一出世就告诉我们: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平等地揭示了我们一心的安乐,就是说不造作的休息,无对待的安住。

许多人就追求一个他空设出来的一心。所以我们作为念佛人,要是这些东西不清楚了,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令自己的心休息下来,不再烦恼,就很好了;造作了就赶紧忏悔,就可以了。不要再折腾那么多花样,变个方向欺负自己——用念佛来欺负自己,用修行来设自己的陷井,挖坑活埋啊!很费精力!别人吃喝玩乐造业,我们挖一个念佛的坑把自己给埋了。因为你设计的东西填不满的!深渊,无明深渊,无明设计的一个深渊啊,那个深渊是极深的,无始以来的习气造就出来的。

我们读过《般舟三昧经》讲:佛无来去,我亦无来去,何以见佛呢?心净故,得以见佛。我们的心要静下来了,不再造作了,原原本本地去休息了。像说那个一心一样,三无差别了,不在差别上用功夫了。

有人说我怎么没冒金光呢?你冒不了金光,就你这个念头就冒不了金光,你心一休息下来就金光四射了。不相信试一试呗!谁真歇心了?你说我歇心了,举举手,我们用照相机给他照个相,那就像佛一样放光的。真正令自己的心宁静下来了,不再无端地折腾一些事情了,无端地!这样我们就读懂“世尊我一心”是什么个话了。

天亲菩萨这样的善知识,他能造论,他是千部论主嘛,他极善于文字的,他用文字把法则表达得十分准确。你看他第二句话就是“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所以我们假设真正能了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这一句话过渡到一刹那的三无差别的休息,载负我们一刹那,就“归命尽十方”了,就会得到无碍光如来的功德与利益,无对无待故。

你读读这个偈子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个愿是心,所以心就安住于安乐国。这四句偈子呢,礼拜、赞叹、作愿的力量、内容、实际效果都是有的。能把这四句偈子念得熟了,我们就不去造作、打妄想了,随着这美妙准确的言辞就能令心安顿下来,能使自己的心安顿下来。

今天中午有一个自称出家二十年的人给我打电话,我不知道是谁,他也没说是谁,他就说我是个出家多年的人,我现在不光没有学到佛法,烦恼比以前还重了,咋办?我说你让我提建议吗?他说是。我说你找一个适合自己、不烦恼、有成就的环境呗。他说我越找越失望。我说你是从外面找的吧?他说环境不从外面找吗?我说心的环境要是不找,找外面环境越找就越烦恼越失望的。

“世尊我一心”就是心的环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就是一个安住的环境。环境是什么?是房子吗?是树木吗?是坛城吗?是什么?真正环境是自己心的环境、所依的法则!这是真正最重要的第一个环境,就是愿望与法则,这个契合。第二个才能谈到房子,是高山、是平原、是城市、是农村,有没有修行的同参道友。

现在许多许多的修行者学佛者就盯着别人的一举一动,像监视人一样,看着别人:这个人这个不好,那个人那个不好,这个人这么不修行,那个人那么不修行……这个修行人总要监督别人,结果自己就烦恼最大。为什么?自己的无明业把自己身心装满了,然后再把别人的垃圾扣到自己脑门上,所以心里烦恼,摸摸脑袋上的东西更烦恼。这样出家越久烦恼越大,学佛越久佛就越远,佛就跑到天边了,跑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了,不跟你见面了。

所以说一开始发心学佛,佛就在眼前,有恭敬心啊,有平等心啊,见每个学佛的人都说:我啥也不懂,你要教我,你要爱护我!很虔诚。学了两天佛,说这个人不咋地;学了三天佛,这个老师不咋地;学了四天佛,道场不咋地;学了五天佛了,这个法门不咋地……

又要去找环境去了。又是:哎呀,我啥也不会,你要教我!这时又有喜悦了,住下了。一看,这个人不咋地,那个人不咋地,周边人都不咋地,然后道场不咋地;再一看,原来师长不咋地;再一看,这个法门还不咋地……

再去找:阿弥陀佛,我很烦恼,你教我除烦恼的方法!恭敬心又来了,佛又在眼前了,心里又得到了安慰,说很久没体会到这种恭敬的法味了,这一次可遇到善知识了。等几天一看,这人还是不咋地,道场还是不咋地,师长也不咋地,最后这个法还是不咋地……哎呀,原来就这样子啊!

失望了,到处给别人说佛法不咋地。因为啥?自己参学得太多了,见到太多大德了,太多好道场了,遇到太多法门了,结果烦恼还是很大!但从来不问问自己,就不号号自己的脉,问问自己的心到底在干什么?

有人说我才不管别人呢,我天天算计着我要修行、我要修行、我要修行,啥也不要干、啥也不要干、啥也不要干,我要修行,你不要惹我,我要修行……不是烦恼还很大吗?常常有这个事那个事——天下雨了,拿个伞:哼,这不耽误我修行嘛!要吃饭,烦!要走路,烦!跟人交往,烦!又要上早课晚课了,烦!别耽误我修行,我要修行,我要修行……

谁一说话,就:我要修行,不要惹我!在寺院住久了,就“老修行”了。啥叫“老修行”?大家都要伺候我,不要惹我,有啥事离我远远的,饭要端过来最好。我要干一点什么活可不得了了,我要修行嘛!他比天高比地大啊,要修行,这理由太充分了,所有人都要礼敬他供养他的。要不然这修行人咋办?开始生烦恼了,离我远一点,不要跟我说话,没看见吗?我在修行!实际关到房间里他想我多睡会觉吧,我很累了……这都是误区啊!

真正的修行是让我们面对每一个事情当下能觉悟,能坦荡如实地生起无染的心、慈悲的心、自利利他的心,能公正于自己,公正于社会,公正于环境,无怨无悔啊!修行不是装来的,不是塑来的!

你看它最修行嘛?(佛像)这是嘛,这么修行,对不对?我们给它放到炼铁炉子里一炼,它就不修行了,温度一高就塌架子了,对吧?因缘一变就塌架子了,对不对?过去说金佛不渡火,它很佛,它不渡火,有火它就不渡它了,为什么?它表个相罢了,表一个成就的相。但它的本质是什么?还是无常啊!它在真正表一个无常的法则,所以你透视它的本质,它还是无常的。

诸位修行的菩萨们啊,我们要真正修行!不敢开自己的玩笑,也不敢开他人的玩笑,不敢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我以前住山时间遇到一个老修行,这个老修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位老修行每天就坐在那个地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呢,一想:不行,没有菜了,要买菜了。买什么菜?他想想,买一把芹菜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面前来了一把芹菜。他起来了,说我要做饭了。他就把芹菜切了切,炒出来,嗯,这芹菜真好!这咋来的呢?念佛来的。

他心里很平静,把饭吃下去,又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想:不对,不是念佛来的,我有神通了!念佛怎么会来,以前我念佛怎么没有来呢?现在怎么来了呢?肯定我有神通了!我得试一试,我再要来一把芹菜,看怎么样?坐那里,又开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看,没有芹菜,他就生烦恼了,说这念佛也不灵啊!我再用三天试一试,不来芹菜我就不念你了!

又开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一看没有芹菜,不念了!烦恼了,下山了,这佛我不学了,一把芹菜都不来,不念了!回家去,不学佛了,就还俗了。在家就折腾了很多事情,一想不行,这烦恼又大了,以前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安乐啊,心里很好受啊,现在惹一身麻烦,身体也不好,这个人也说闲话,那个人也说闲话:还俗的和尚,你看鬼模鬼样的,在社会上混……什么也不好了。

他说不行,还出家。就又找地方“阿弥陀佛”去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半年以后,心里静了,说今天中午该庆贺庆贺,来点豆腐吃吃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睁开眼真有一块豆腐啊,豆腐还冒着热气,热豆腐!哎呀,有豆腐吃了!到房间“咔咔”一切,一炒,又吃了。

他感觉这是念佛来的,他很感激啊,在家那么大烦恼,为了吃饭很费事,这一动念豆腐来了,太好了,阿弥陀佛!他吃了,往那一坐:不对,我有神通了吧?肯定我有神通了。这跟第一次不一样,这一次这么大一块豆腐过来了,对不对?试一试,这一次不冒险了,再念三天佛静一静,不要轻易动念头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第四天了,不行,我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有神通了,这次不能来豆腐了,上回因为不来芹菜把自己惹烦恼了,这回就不要豆腐了,来一点什么好吃的东西哩?他东想西想,来一点做好的东西才好,什么最好吃呢?他是北方人,想来想去,千层饼最好了。他说来一公斤千层饼吧,起码吃个四五天!

开始了,往那一坐,发功了,这一发功,一睁开眼睛:没有千层饼!这回烦恼大喽,这么修行连一个千层饼都得不到?要千层饼都不给,参学去!名山大川找那些善知识参学。这个和尚见了,说老和尚告诉我,为什么没有千层饼吃啊?老和尚说我送你二百块钱,你赶紧走吧!到那个比丘尼那儿说:听说你是大德,你修行很厉害,为什么我要点千层饼都不给呢?这比丘尼私下跟她的侍者说:这是个神经病,赶紧给他几百块钱让他走!他到很多地方挂单,人都不叫挂单,为啥呢?他就要千层饼,啥都不要!

这后面就跑啊跑啊……碰到我了,跟我说:法师,我冤不冤?我有这么多年修行,就这千层饼都拿不来,你教我个方法行吧?我说没问题,你十斤千层饼我都给你,你要不要?他说你不能买过来,你得给我搬过来。我说给你搬过来,搬过来方法很多,对不对?

我讲这不是笑话,是发生的事情啊!很多人因为一把芹菜就把你耽搁了,一块豆腐把你耽搁了,一公斤千层饼就把你耽搁了!你不相信?你看看你,很多人修行就是为了一把芹菜,为了一块豆腐,为了一点千层饼,不相信吗?就是你设计的东西啊!就是这些。这咋能修行呢?这咋能成就呢?这未来到哪里去呢?

后来这个法师我给他提了个建议,我说修行之前先发心,先把发心写出来,贴那个地方。这个发心自己想透了,看明白了,决定这样做了,这样做永远不会后悔了,再去修行,再去念佛。要不然不要轻易去做。他说这样真行吗?我说真行!前景一清晰,你做啥都不会迷失了,豆腐迷失不了你,千层饼也迷失不了你,芹菜也迷失不了你。

因为啥?这是弯路,你知道吗?走路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个东西,这的确是念佛而来的,不是你的神通,,看你念佛了,你动了心念,解决你一个杂念,解决你一个念头。不是你的神通,是佛菩萨的神通,是念佛的福报,对不对?你认为自己有神通了,那不成了你一个弯路了吗?你不走岔道了吗?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念佛啊,都是个岔道!

故事讲完了,时间也到了。大家听了故事就反省反省。我没有糊弄大家,这个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我们不要走岔道,要念佛回向极乐世界,要去除烦恼业习!不要什么,不要一斤大饼就把我们骗了、一块豆腐也把我们骗了。住山的人,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你知道吗?我们在这里住感觉不到,很多人给我们买菜、给我们做饭,帮着消化这些杂缘了。你一个人住在那个地方,这些东西很重要啊。

所以菩萨们想想这个故事啊,就是我们愿望的岔路很多,念佛要认准一个目标,把目标看清:去除烦恼,求生极乐,见佛闻法。其他的岔路不要停留,要马上觉悟它。有岔路要说这是佛给予我们的,要生感激心。要不然一块豆腐就把我们害了。这样的修行人可多可多呢,都很用功夫,但最后耽搁在这样的小问题上了。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