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琢玉指瑕篇 • 文森《破阵子》词作点评(下)

2021-06-22 09:01:51

【天下精舍第十五期】
 



前言:
        天下精舍,是面向特定对象的诗词美文交流群。本期编辑学友的《破阵子》词作,由文森老师点评,供大家欣赏分享。


导师简介:
        郑绍平(笔名:文森),1948年出生于潮州,1955-1968年在北京读书,少好倚声之学。童年师从叶君健、许鲁野两位先生;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私淑于卞孝萱和叶嘉莹两位先生,现定居于香港和澳洲;是唐代文学韩愈研究会会员,台湾粥会香港區會長、香港诗词学会和深圳诗词协会首席顾问。著有词集《冠山访月词》、《香葭斠律词》;发表过:《玲瓏四犯詞本體初探》《从古风用韵试析韩愈的琴曲歌辞》、《韩愈诗歌三维空间中的美学探索》、《韩愈对词体文学律化的卓越贡献》、《贾岛为七律诗坛注入的新讯息》、《纳兰性德词体初探》、《说到人生剑已鸣,血花染得战袍腥》等唐宋以及近代诗词论文数十篇,与人合作出版词集《泛海词》,著有词学研究专著《倚声探源》和《词林探赜》。
       【天下精舍】词学导师。


11、《破阵子•经年》 
文/城城

        未觉秋临头上,才知岁老眉区。四十春光流逝水,半世因缘惑太虚。如他一梦无。     
        遥想少年戎马,常怀驻地雅儒。网络虽通千万户,消息哪传一行书。经年两地疏。

文森点评:
        城城这首词题目是《经年》其实内容上还是怀人之作。所以不从“经年”处破题,而是用述题的方法,逐渐逼近题目,到结句才破题,这是一种赋笔破题的方法通常用在荀子的赋中:荀子的赋最大的特点就是“荀结隐语”。起拍“未觉秋临头上,才知岁老眉区”──指出人生只有百年,人虽未觉老,但秋已渐老,头发虽然未白,眉间却出现老态,当发觉眉间出现了皱纹时,才感觉到:“四十春光流逝水,半世因缘惑太虚” 太虚指宇宙,张载说:“太虚无形,气指本体”也可以说是宇宙的真理,我们依她原意修整一下句子:“四十光阴思逝水,半世因缘惑太虚”四十年过去了回头想一想度过的时光,给了自己半生的机会与缘分,居然没有向那个倾慕的他说明白,一直在迷茫中。却又与他一梦无,可怜吧,痛苦吧,人的初恋多是如此!挽起因缘展开下片:“遥想少年戎马,常怀驻地雅儒”雅字出律了可用鸿儒,少年当兵认识了当地有学问温文儒雅的一个才子,当时虽然“网络虽通千万户”但因一些缘故:“消息哪传一行书”无法向他倾诉爱慕之心,过了若干年,人分两地,情感上也就疏远了,然而这个初恋的情感依旧经常在心中萦绕。词直到最后才破题点题。但结构依然是由“因缘”直贯主题:“消息哪传一行书” 城城这种笔法比较新颖,值得大家以后参考,我们把修改后的词重读一下:

        未觉秋临头上,才知岁老眉区。四十光阴思逝水,半世因缘惑太虚。如他一梦无。 
        遥想少年戎马,常怀驻地鸿儒。网络虽通千万户,消息哪传一行书。经年两地疏。




12、《破阵子》
文/书签

        节侯方传雁字,尘劳不碍虫书。倚案沉思光与影,落木萧萧独起予。繁华名位虚。 
        沉陆百般无奈,恒沙千粒何殊。挥墨逢场慵作戏,扫壁涂鸦任自如。灵台不悖初。    

文森点评:
        书签的的词起过都很好,七字对赋笔处理得不太理想,且用典较多,为此我们先依她的原意来修整一下句式,再来讲这首词:
        沉陆百般无奈,恒沙隋璧(历来只有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何殊。老大逢场慵作戏,扫壁涂鸦任自如。灵台不悖初。
        起拍:借归雁起兴,由归雁而联想到自己漂泊的人生经历,年年秋季都可以看到天上的征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不断变化,仿佛是我自己在旅途中,虽然劳累,但是不妨碍我对世间万物变化的观察与判断。第二拍紧承虫书继续倚案联想: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改变,我也好像是落叶飘摇在这尘世掠过,这一切名利与职位,更仿佛是大好时光过去之后,如同落叶被西风一扫而空。下片挽起沈思,展开更多的联想,自己的才华被这个社会埋没,却也无可奈何,牢骚发多了就能够改变这个这个世界吗?不能,所以我写东西只当作信笔涂鸦,逢场作戏,任凭世间千变万化,我依然如故。使我自己的行为不违背当初我的本心就可以了。书签在词中表现了一种内心不与这个混浊的世界,同流合污的超然物外的思想。主题选择的挺不错。但语言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备注:
        尘劳:指旅途劳累,或泛指杂务缠身而疲惫。
        虫书:秦代八种书体之一,又名鸟虫书,比喻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与事情。
        沉陆:比喻被埋没不被人知。
恒沙:是恒河沙数的简称,比语言多,如赵翼诗:“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回大海澜。”
        灵台指心《庄子》:“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下之,遗迹江湖之上。”



 
13、《破阵子》
文/风柔清梦

        怕惹相思难解,卷帘独对穷闾。丽影渐行渐远去,绮梦依稀影像扶。年年岁岁如。      
        提笔弄词言恨,叠裁心事唏嘘。拥有曾经当足矣,惯看浮生若梦图。此心清静无。

文森点评:
        风柔这首词,怕说相思但是每当独对陋巷,却又是年年相思涌上心头:“丽影渐行渐远去,绮梦依稀影像扶”下片扣住“丽影”展开分别后的自我安慰:“拥有曾经当足矣,惯看浮生若梦图”,到此一句疑问:“此心清静无”兜起全词情绪。看来心中依旧不能放下对离去人的思念。全词表意很清楚。遗憾的是没有结合我们讲过的的《破阵子》一调的结构要求来填词,如起拍:“怕惹相思难解,卷帘独对穷闾”。我们给他把上下片的对偶句改一下:

        怕惹相思难解,谩怜独对穷闾。丽影渐行渐远去,绮梦依稀欠翼扶。年年岁岁如。     
        提笔弄词兴叹,静心往事唏嘘。拥有曾经存蜃景,惯看浮生幻梦图。此心清静无。

        其实稍稍用心琢磨一下,发挥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应该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填词就是要在用词的细微处多下功夫。
        谩怜:空怜,徒怜:明代邵灿:“回首乡关何处是?谩怜青镜旧颜颜非,洒尽思亲千点泪。
         翼扶:辅佐,扶助,《后汉书》:“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14、《破阵子 • 拜师有感》
文/雨君

        秋雁欲离北地,小楼恰潜清风。喜得天缘成弟子,且把平庸寄菊丛。更歌遍地红。 
        视野洞穿迷雾,氤氲力散灵空。以往难堪思难尽,唯盼蛮笺谱自衷。 怡情千万重。

文森点评:
        雨君的词写出了自己拜师的喜悦心情和学习以后的感觉,就题目与内容来说基本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了,以他的主题为例:“以往难堪思不尽,唯盼蛮笺谱自衷”我们看到,她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到位,难堪:“困窘;尴尬”是特定环境之中一时的感觉,而不是长久之事,所以一般不用“思不尽”来修饰“难堪”,接下来用唯盼蛮笺谱自衷,是把这种尴尬记下来吗?但这个对句之后又是怡情千万重。整个语言逻辑在这两拍中处于混乱状态,为什么?这是在模仿过程中许多人常犯的一种毛病,这需要在填词时先厘清思路,再仔细斟酌所使用的词汇,反复试用、体会几个类似的词他们的表意程度,才能逐渐达到用得恰到好处的境地,为此我们把他的词修饰一下,另外习作之外创作时要极力避开模仿他人词的痕迹。
李时珍 《本草纲目.雁来红》:“茎叶穗子并与鸡冠同。其叶九月鲜红,望之如花,故名雁来红,又名九月红。”

        秋雁欲离北地,层楼恰潜清风。喜得天缘成弟子,且把心声寄菊丛。歌呼九月红。 
        视野洞穿迷雾,散花敏妙灵空。以往信笔涂尺素,今借蛮笺谱寸衷。 怡情千万重。

        这样把上片的“心声”作为图底关系的核心,展开下片对心声的细节描述,就形成了一个线性思维。将上下两片紧紧地扭合在一起了。
 



15、雪儿的《破阵子》
文/雪儿

        几许青衿冠戴,一时人物精庐。漫卷银勾帘外看,浅笑春风袖底舒。瑶池气象殊。      
        少有尘嚣地僻,自然心远通衢。玉管红牙随节碎,翠袖罗裙翻酒污。等闲烦恼除

        
文森点评:
        雪儿写得是一首描写歌舞场上忘情欢乐的词,起拍说不少少年学子达官显贵,都是出于著名学府的一时风流人物,续而说卷起帘子挂上帘勾向外看,这些人正轻歌曼舞互相调笑,上结说:这时舞池里却又是一番氛围。全词意欲采用对比结构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故下片挽起上片的“看”这个动词具象展开说:这个世界被这些人弄得几乎没有清静之地了,自然心里就会向往远处四通八达的路,词到这里这里本应继续向深处递进,可是不知雪儿为什么又回到对歌舞场的描述:“玉管红牙随节碎,翠袖罗裙翻酒污”?紧接着却又说无端端的解除了烦恼,使词的整体思维逻辑产生了混乱现象。我们将他的主题句修改一下:

        几许青衿冠戴,一时人物精庐。漫卷银勾帘外看,浅笑春风袖底舒。瑶池气象殊。       
        少有尘嚣地僻,自然心意通衢。流水弦音为我醉,入耳禅声远世污 。等闲烦恼除。

        青衿:学子,明、清亦指秀才,因为学生多数穿青色的服装,故称为青衿。
 



16、《破阵子 • 海边瑜伽》
文/笑看

        月伴晨曦微露,霞撩海梦轻涂。尽呼浊污心眼净,深纳精灵神 色愉,和风吻倩姝。  
        玉臂枝舒拜日,纤腰蛇卷含珠。抛却尘思天自邈,抱得初阳海未虚,轻盈迈苦涂。(轻松越畏途)。

文森点评:
        笑看这首词写在海边练习瑜伽,把练习时的动作与感觉理解得很到位,但是在用词的准确性上还有所欠缺,如:“海梦轻涂”这里到底指什么?“涂”本意是泥,引申当路解,《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指城开三门所对的三条大路。如再引申作:污浊解,如《庄子》:周以涂吾身,不如避之以洁吾行。海梦又怎么解?如用作轻微的污迹解,这句就需要整体修改:“霞除魂梦轻涂”用霞光把内心的污迹涤荡干净,又如“倩姝”依照前文,应该是暖姝,和风吹上我的脸,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再如枝舒,还是肢舒?对应蛇卷,当用猿舒才好。如此我们把她的词改一下:

        月伴晨曦微露,霞除魂梦轻涂。尽呼浊污心眼净,深纳精神气色愉,和风吻暖姝。     
        玉臂猿舒拜日,纤腰蛇卷含珠。抛却尘思天自邈,抱得初阳海至虚,轻松过畏途。

        这样会不会好些呢?从结构上说下片整体是对上片“精神”这个具象的细节展开,形成了一个线性思维。
        暖姝: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17、《破阵子》
文/靑丝诀

        芸案尘灰易落,心田杂草难锄。检点诗囊终瘦脱,渐染秋霜还叹嘘。关山渺雁书。      
        已困软红十丈,情天莫入穷途。不意生涯欺病酒,总是云头过白驹。荷杯一梦枯。

        觖怅: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文森点评:
        青丝诀这首词是一首描写感情失落的词,运用倒卷帘的方法回忆对所爱的人失望的心路历程。起拍说因心情不好已经懒得读书,书案渐渐积满了灰尘,内心烦躁好像生了草,难以排除,续而检查一下自己过去写过的诗词草稿大多都不如意,随着岁月的流失感叹头发已经白了,但是,关山万里这么久他却没有一纸书信给我,我们也曾经历过险恶的环境,对未来有过美好的幻想啊!后悔当初,一坠入情网,便发觉爱情已经终结,最没想到的是,如今因借酒浇愁而使自己意志逐渐薄弱,无奈心里总是闪过那些过去美好的时光,每逢此时我都会在梦中哭干眼泪,人生居然有这么多的苦难与煎熬。全词表意基本清楚,不足之处是过片对句处理得不好,没有有意识的将上片一个具象挽起,在下篇展开艺术细节的描写,所以结句难以兜起全词:我们给他修饰一下:

        几案尘灰易落,心田杂草难锄。检点诗囊终觖怅,渐染秋霜已吁嘘。关山渺尺书。 
        孽海曾经蜃市,情天莫入穷途。不意生涯欺病酒,总是心头过白驹。泪零和梦枯。

        这样上片以“觖怅”为视觉的着眼点,将这个不如意的心情进行细节化处理之后指出主题:“总是心头过白驹”,这痛苦的经历终究还是难以忘怀,用泪零一句兜起全词,这样是否略完美一些?
        觖怅: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18、《破阵子 • 今朝遇孔夫》
文/陈海棠

        莫笑白头勤勉,当怜豆蔻荆途。挥臂短镰身透汗,识字昏灯手缺书。学堂望眼无。     
        得遇临屛授业,暮年折桂心舒。揽抱风光山顶看,寻觅田园诗句摹。今朝遇孔夫。

文森点评:
        陈海棠的词也是写拜师心情的,上篇写自己年轻岁月读书之不易:“挥臂短镰身透汗,识字昏灯手缺书。学堂望眼无”写得很到位。语言把握得十分准确;过片运用白描手法一笔将拜师过程带过,然后以形象思维明确主题:“揽抱风光山顶看,寻觅田园诗句(野兴)摹”结句:“今朝遇孔夫”当然大家读时会明白,孔夫指孔夫子,但通常一般读书人不敢让别人说自己可与孔夫子齐肩。全词都很好,过片采用鱼咬尾的方法承接下片,只是最后一句略有缺陷,为什么要拜师,一句兜起全词,这时应将主观意愿外化一个理念,是因为这人有值得学习的高超技艺。但不能说这个人具了与孔子一样的本事,那等于讽刺人家,全词语言平白,词汇把握也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所以进步很大, 我们将她的词整理一下:

        莫笑白头勤勉,当怜豆蔻荆途。挥臂短镰身透汗,识字昏灯手缺书。学堂望眼无。
        得遇临屛授业,暮年折桂心舒。揽抱风光山顶看,寻觅田园野兴摹。今朝遇达夫。
 



19、《破阵子•左岸情》
文/紫翡

        足下青枝耸翠,眼前枫叶摇红。夜雨一帘天未冷,篱菊满坡香益浓。骚人聚会中。       
        左岸波光潋灩,关山月色朦胧。笔走惊雷耽淡墨,电掣涛声展巨鸿。文章秋水融。

文森点评:
        紫翠的词写左岸微信群之情,她的词其一是没有按规定用韵;其二如果没有题目,把它看作诗人秋天的一个约会似乎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入题没有破题,所以进入主题比较缓慢,给人一种拖沓之感。上片一路写自己想像之中的深秋景色:“足下青枝耸翠,眼前枫叶摇红”当枫叶飘红之时,吴文英《惜黄花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又如张炎《绮罗香》:“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江南尚且如此,何况北方呢?既然说“眼前枫叶飘红”,那就没有“青枝耸翠”现象的出现,如果自己没有亲自观察验证物候,我们也可以从前人诗句中临摹,对于物候关系不能单凭想像,否则文字上就会产生视觉观察的混乱;上篇写“夜雨一帘天未冷……骚人聚会中”词用鱼咬尾的方法写下片聚会,却又说:“关山月色朦胧”这是违反了篇章结构正面描写的所有具象必须统一在一个视角之内的原则。这首词语言运用还是不错的,我们依照文章结构的原则略做一些修改:

        雨后青枝消翠,眼前枫叶摇红。夜露一阶天渐冷,篱菊满坡香益浓。骚人聚会中。       
        左岸波光潋灩,城边月色朦胧。笔走龙蛇匀淡墨,赋别河山系塞鸿。文章秋水融。

       词依然是鱼咬尾的结构,这样下片基本围绕着聚会展开了,但是下片过片再写景毕竟浪费笔墨。其实完全可以把过片前置作为词的发端,腾出更多笔墨来写聚会,是否?这是提供给紫翠参考。
 



20、《破阵子.秋思》
文/凤非飞

        霜际响雷惊叶,积云催雨萧疏。参阅清诗删旧卷,为赏颜公习楷书。闲时思有余。       
       香桂满庭飞散,花黄斜影深居。别有伤心多少事,枉得今儿又忆初。灯燃托太虚。

文森点评:
        凤非飞的词写秋思,起拍破了秋,而题目的重点在“思”,却没有破开,第二拍:“参阅清诗删旧卷,为赏颜公习楷书”可以说是“思”然而这个思就与前文的“秋”没有必然的联系了,整个上片,秋与思是分开的,各说个,如果下片能够将两个线索合而为一,也未尝不可。但是下片再重复写景,而桂花、菊花又与伤心事没有有什么关联?这样全词就成散沙一片了。我不知道作者的思路怎么一下子又跳到点灯思考宇宙的真理上去了?太虚一般指宇宙与天空,更是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宋 张载《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为此,我们试着将她这首词结合原词重新来组合一下:

        香桂满庭飞散,黄花斜影深居,参阅清诗删旧卷,自赏颜公作楷书,静心仰太虚。     
        看罢古今文字,谋惟诸子笺疏,最是伤心从易起,枉说修身论道初。闲情可漱腴。

       这样下片就扣紧上片的自赏,展开思考这个题目具象,表达出“思”的主题意愿:最是伤心从易起,枉说修身论道初。
        论道《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1、兰 兮的《破阵子》
文 / 兰 兮

        独自黄花晚巷,犹临陶径穷居。冷艳浸香沈醉客,琼露回肠殢玉壶,殷殷作酒徒。      
        若得清风两袖,何妨一醉糊涂。不欲流名能笑看,有意怀情未必输。醺身谁与扶。

文森点评:
        兰兮的《破阵子》起拍:“独自黄花晚巷,犹临陶径穷居”意思是从客观视角写菊花,这就缺乏了主观意识,不如说:“独对黄花巷陌” 刘禹锡诗:“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穷居:指隐居不仕,《孟子.尽心上》说:“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换句话说: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幷不因此而增加;即使隐居不仕,也不会因此而减损。上片主要说了这样一个意思:我看到菊花,起了赋归之心,欣赏菊花,为菊花的深情不惜作酒徒。下片紧紧挽住沈醉展开物我合一的描写,过片用了一个错体对:“若得清风两袖,何妨一醉糊涂”,先为主旨做铺垫,烘托出主题:“不欲流名能笑看,有意怀情未必输”全词除个别地方欠斟酌,整体不错,我曾经和青丝诀说过填词要:大处着眼──借某物抒发内心与现实的寄托形成主题;小处着手让结构、内容、声韵都服务于词境;细处斟酌──要对一字一词的准确性进行反复推敲。兰兮目前如果要在学词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在细处下功夫,学学文字与词汇学一些基本知识:

        独对黄花巷陌,犹临陶径穷居。冷艳噙香沈醉客,琼露回肠殢玉壶,殷殷作酒徒。       
        若得清风两袖,何妨一醉糊涂。不欲流名能笑看,有意怀情未必输。微醺谁与扶?

         流名:三国 魏嵇康《管蔡论》:“顽恶显著,流名千里。”声名流传。
 



22、小泓的《破阵子 • 夕行》
文/小泓

        一点江心鉴月,两星渔火衔珠。镜破横波深又浅,山远颦眉有似无。行云渐暮途。       
        迎面敢挑宿雨,关心为报冰壶。寻戴舟轻风鼓瑟,仗竹枝高歌忆鲈。长天畱雁书。

文森点评:
        小泓的《破阵子》题目是夕行,所谓夕行就是晚间步行,起拍“一点江心鉴月,两星渔火衔珠”借江月与渔火点明时间,然后重点写夜行,“镜破横波深又浅,山远颦眉有似无”是行中所见之景,“行云渐暮途”这里没有兜起上片,流动的云如何变化为晚间的路途呢?这句描写缺乏形象感,且暮途多比喻困境。过片:“迎面敢挑宿雨,关心为报冰壶”上片在没有交代转换视角的情况下,怎么又出现“迎面敢挑宿雨”这夜行时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无形使思维产生了混乱,接住却又说到“冰壶”:月亮。词读到这里,我们讲课时一再强调填词要考虑词体结构的四大规律:统一、次序、连贯、变化。可是许多人一填词就忘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是极其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没我希望大家今后注意,这是最后一次说这个问题,下次再出现这样的词,我一律不给予点评。把她的词修改一下:

        一点江心鉴月,两星渔火衔珠。水近横波深又浅,山远修眉有却无。行云压暮途。      
        迎面倾听惊鹊,回身仰望冰壶。访戴舟轻风鼓瑟,看竹枝高客启予。长天作雁书。

       修改后词整体是鱼咬尾式的结构。
 



23、《破阵子 • 台风感怀》
文/妮儿

        街上横流作乱,雨中萧瑟难据。又见公交车落水,抢险军民共护庐,此情知未辜。        
        泽国凄凄垂泪,天灾漠漠城墟。一片凄凉流入眼,百姓无言心底呼,何时回锦图?

文森点评:
        妮儿这首词整体写台风袭闽南的场景,基本把对台风来袭的感想写了出来,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只是细微处斟酌不足,比如:此情知未辜,对“辜”如何理解?辜本是一个古汉字,本义是“根据古俗惩处”后来引申为“罪行、罪犯”解。所以用这个字要小心,依照妮儿原句解释:这个情况知道不是罪过,缺乏主语,指向性不明确,如果改成:人间谁蔽辜:这个灾难人间谁来抵罪?这样鱼咬尾过渡到下文,写“泽国凄凄垂泪,天灾漠漠城墟”人民生活在风去后的痛苦之中,今天受到上天的惩罚,只能用自己的身心抵破坏自然环境的这个罪过,希望中国梦早点出现。这样全词就显得自然了。

        街上横流作乱,雨中萧瑟难据。旋即公交车落水,复见军民体护庐,人间谁蔽辜。        
        泽国凄凄垂泪,天灾漠漠城墟。一片荒凉惊入眼,百姓无言心底呼,何时呈圣图?



 
24、《破阵子》
文/海清

        向暮归林倦鸟,临渊隐迹游鱼。霞染靑山风又起,渐送炊烟到草庐。星稀月影孤。       
        湖海十年飘荡,如今不胜唏嘘。两耳倦闻尘浊事,幸有方桌几卷书。闲斟茶一壶。

文森点评:
        海清的词写的是傍晚的闲情逸致,整体手法是借景抒情,上片景中暗隐心中赋归之情,下片直接抒发对赋归的想法,我把他用词汇不恰当处做了些修改:“两耳倦闻尘世语,一意耕耘雪案书”一句:闲斟茶半壶,兜起全词,下片紧紧挽住上片的“天涯”“炊烟”两个点,借湖海飘荡、身心唏嘘,倦闻,耕耘,闲斟来表现在天涯的奔波、在炊烟下的真实生活,整体表达上两个七字句对偶不太工整,我们看:“风又起”、“到草庐”就没有对;尤其主题句:“两耳倦闻尘浊事,幸有方桌几卷书”。这是在细微处尚欠反复斟酌的原因。我们将他的词略做些修改:

        向暮归林倦鸟,临渊隐迹游鱼。霞染天涯风起浪,云掩炊烟草覆庐。星稀月影孤。      
        湖海十年飘荡,身心今日唏嘘。两耳倦闻尘世语,一意耕耘雪案书。闲斟茶半壶。
 



25、《破阵子》
文/莞尔

        小序:廿年的罗裙,伴靑春岁月,终破旧而念之。

        淡月梨花半季,晓霜暮雨三秋。尘起伊川清水岸,云断山阴荻叶洲。映空烟水流。      
        一路轻歌漫舞,此生靑笠扁舟。棹过剡溪游故地,梦底莼乡倚旧楼。斜阳共白鸥。

文森点评:
        莞尔词前有一个小序说:一条20年前的真丝裙子,今天再次看到,想起它伴随自己度过了青春的岁月,现在虽然破旧了,但依然很爱惜这条裙子。词与其说怀念那个裙子,不如说怀念那流失的岁月,正因如此,起拍说:穿着那裙子经历了“淡月梨花半季,晓霜暮雨三秋”,同时也侧面暗示了春去秋来,一笔将那些过去的年华带过,接着说那段时间穿着它有过:“尘起伊川清水岸”如曹子健在伊川看到洛神的幻想,也经历了:“云断山阴荻叶洲”与朋友的聚会与离别,想起那裙子就如同晴空下水上腾起的烟雾。咬住“烟水流”向下片推衍,有过一路轻歌曼舞,有过湖海漂泊,也曾经穿着它回过家乡,梦里在家乡穿着它倚著自家的旧楼,在斜阳下召唤白鸥。莞尔的词以旧罗裙为喻体,以旧时岁月为喻的,两者之间的喻臂较长,近代诗人艾略特说过喻体与喻的之间的喻臂越长,比喻就越加令人回味,形象也就越加典型。我们看到莞尔在咏物的过程中,抓住了裙子与岁月两者之间的共性:“旧”,而两者之间的距离却又很远,这就增加了读者对作者内心具象想像的距离,由此突出了典型事物的个性特点。读这首词不能离开对作者小序的理解。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
        尘起伊川:化用《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云断山阴:冲霄的歌声荡漾在主人与客人之间。山阴道:借访戴指聚会;荻叶洲:指送别,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6、《破阵子.忆别》
文/采茶

        霜重已生径冷,叶丹又感林疏。雁尽长天秋事晚,蛩语空庭客梦初。徘徊月影孤。     
        酒薄怎消别恨,灯残难写乡书。不与芳情题凤纸,漫有离愁在玉壶,谁知肠断无?

文森点评:
        采茶的词写得很认真,她反复写了三次都发给了我,词的题目是忆别,起拍写景:“霜重已生径冷,叶丹又感林疏”开篇点明因景而生情----“忆”的时间节点,进而由归雁和蛩语,产生联想,在徘徊中望着月色与山影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挽起上片的“徘徊”向下片推衍,展开思乡的行为描写:“酒薄怎消别恨,灯残难写乡书”运用行为描写来反映内心世界的愁绪,当这种愁绪投射在客观事物上,又不能写在引起相思的纸上,怕引起更多的伤心回忆;(李商隐《碧城》诗说:“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只能把这许多情绪收藏在高尚的胸怀里,(王昌龄有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元好问说:“春风和气在眉宇,玉壶冰鉴藏胸臆”)这首词行文到此都很好。结尾一句以选择性疑问句收结束:“谁知肠断无?”有些不妥贴,都不起全词;也等于对自己前面所说主题不够坚信,所以结尾不能用可选择的疑问句式来作结。可改为设问句式:“可知肠断乎?”

        霜重已生径冷,叶丹又感林疏。雁尽长天秋事晚,蛩语空庭客梦初。徘徊月影孤。     
        酒薄怎消别恨,灯残难写乡书。不与芳情题凤纸,漫有离愁在玉壶,可知肠断乎?

        总体来看,因破题不得法入题较慢。

                                                                            2016•11•04于书带草堂

 

天 下 精 舍 编 辑 部

主编:無爲  
编委:幽兰静雅   安蓝雪儿   张子青  
            兰兮   邹小泓  梦吟  
责编:美玉紫翡   城城   寒秋 
美术:若非   凤非飞
技术:独风    
翻译:采茶

公众号ID:tianxiajingshe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