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健康丨下肢疼痛、肿胀当心静脉血栓

2021-09-02 06:48:15

        静脉血栓症有两种:一是血栓性静脉炎,它是指炎症为首发而血栓形成是继发的。另一个是静脉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为首发现象,静脉壁的炎症过程是继发的。但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老年人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易产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在人体纤溶系统作用下,大部分可以自行溶解,但是若存在血栓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则蔓延到整个肢体的深静脉,甚至会延续到下腔静脉、右心房。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是患侧下肢疼痛、肿胀,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严重者会影响到动脉供血,造成动脉痉挛缺血。其最大的影响是血栓脱落后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其致死速度甚至快于心梗。因此,下肢静脉血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定可能性会演变为肺栓塞。



三大因素形成血栓

        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不管是静脉血栓还是动脉血栓的形成都离不开三大因素: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当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聚集而形成血块修补之,以避免失血或因血流冲击血管而进一步伤害。如果三种高危因素都存在,患者的血液就会发生凝固。

在手术后患者、产妇和长途旅行者中比较常见。另外,很多人还可能会有潜在病因,比如有些人患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本身就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有髂静脉压迫症的患者,这是一种生理原因导致的现象。髂静脉受到了髂动脉的压迫,压迫以后静脉血液回流就会有困难、受阻,血流相对就会缓慢,所以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突发深静脉血栓。有些患者本身就存在高凝状态,这往往是和遗传相关的,甚至和基因相关的、先天的某些因子的缺乏,或者是变异导致的高凝状态,就会在某时突然诱发出现血栓病。


抗凝治疗越早越好

        下肢静脉血栓早期治疗非常关键,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主要方法是抗凝,能够起到阻断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使得血栓范围不再继续蔓延。这样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体内系统会启动溶解机制,如此患者深静脉中已经形成的血栓就能够逐渐溶解掉。早治疗效果好,溶解比较彻底。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的血栓都能完全溶解掉,有部分没有溶解掉的血栓亦可能产生一些后遗症。因此为了预防后遗症,抗凝治疗的时间比较长,至少需要3~6 个月的时间,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期抗凝。

        除了抗凝之外,对于脱落风险较大的深静脉血栓还应该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积极进行取栓、溶栓治疗,目的是在抗凝的基础上把血栓尽快溶解掉,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大面积肺栓塞的发生。另外,患者需要长期穿医用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目的是降低因患深静脉血栓而出现的下肢溃疡、皮肤色素沉着、老烂脚的几率。



检查包括:


1.实验室检查

凝血机制检查:据报告测定血浆中存在于凝集的血小板中的血栓球蛋白可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测定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有助于判断凝血亢进状态,但不能直接判定血栓的存在。

2.其他辅助检查

(1)Ⅰ或Ⅰ纤维蛋白原扫描检查静脉注射Ⅰ或Ⅰ纤维蛋白原,该物质参与凝血,故聚集于静脉血栓处。如果用计数器从体表测得放射剂量超过该点原测量值,或对侧相应部位放射剂量的20%以上者为阳性。

(2)超声多普勒血流计检查和阻抗容积描记术前者根据超声波遇到运动目标(静脉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时发生频率变化且与运动速度成比例的特性;后者根据正常状态下,肢体血容量随呼吸时静脉压力的改变而变化的特性;用电阻抗技术查知这些微小的容量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在主要血管阻塞时,肢体容积不随呼吸而变化,因而没有电压变化,这两种方法简便,无创伤,可以反映静脉的机能状态,但准确性较差,尚不能检查出小血栓和闭塞的静脉以及侧支循环丰富部位的血栓。

(3)红外线显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无创伤检查法,该法辅以容积描记,与静脉造影相比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外线显像与静脉造影的符合率相当高。

(4)静脉造影经足背皮静脉或于跟骨髂腔内入造影剂然后对下肢摄片,该法能检出绝大多数的小腿静脉血栓,能确定血栓的部位和范围,动态静脉造影可以推测静脉瓣功能。



信息来源:保健时报

版权声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431-81337226

电子信箱:2311868794@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