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是运动性构音障碍中的一种。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病因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瘫、肌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1]其中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是由锥体外系障碍损伤所引起,常见病因为舞蹈病,肌阵孪;手足徐动。笔者对一例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患儿XX,女,18岁,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难产,产钳助产,
脐带绕颈两周,娩出后窒息约20秒,出生体重3800g,生后运动发育落后,5个月抬头,翻身,8个月坐,2岁会爬,3岁会走,22个月会说话,患儿1岁时到郑州就诊为“脑瘫”。患儿1岁和9岁分别两次到我院治疗,行针灸,按摩治疗,运动能力缓慢提高,言语清晰度提高。患儿于2008年10月31日入院进行治疗,诊为“脑瘫,不随意运动性(手足徐动)脑瘫”。
1.2检查结果
患儿进行了构音障碍检查,构音障碍评定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参照日本构音障碍检查法按照国内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编制,于1992年用于临床,是目前国内较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其特点是能够对各类型构音障碍进行诊断并且对康复治疗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此评定方法分为两个部分:构音器官检查和构音检查。构音器官运动检查包括肺(呼吸情况)、喉、面部和口部肌肉、硬腭、腭咽机制、下颌反射。构音检查是以普通话语言为标准音结合构音类似运动时患者的各个言语水平及其异常的运动障碍进行系统的评定。包括:会话、单词检查、音节复述检查、文章水平检查、构音类似运动检查。[2]同时进行了言语清晰度检查。检查结果如下:患儿交流态度良好,可用句子水平进行表达,语速慢,清晰度差,语音清晰度为30%,费力音(++),单音调,单音量,节律、韵律四声异常,头控制差,伸舌右偏,舌尖圆钝,左右摆动不能完成,舌向上运动不能完成,不能完成噘嘴咧嘴运动,流涎,软腭抬举对称,有力,最长发音时间5秒,鼻漏气(++)。详见下表
1.3治疗方法
患儿入我科后进行语言治疗,每日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7个月,具体治疗如下:
1.3.1基础训练:治疗师必须将与构音密切相关的异常姿势予以抑制,为了有效地抑制异常反射姿势,必须从头、颈、肩等大运动开始训练逐渐向下颌、口唇、舌等精细运动过渡。不随意运动性(手足徐动)脑瘫儿童不自主运动较多,身体的稳定性差,所以保持身体的稳定,特别是头部的稳定性尤为重要。[3]
1.3.2呼吸训练:呼吸气流的量和呼吸气流的控制是正确发声的基础,呼吸是构音的动力,必须在声门下形成一定的压力才能产生理想的发声和构音,而患儿口鼻呼吸未分离,让患儿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屏气训练,吹气训练,和加强口鼻呼吸的训练,改善呼吸运动,提高言语清晰度,延长发声时间,提高音调,音量的控制。
1.3.3改善下颌及口唇控制的训练:下颌运动控制不良,是造成脑瘫儿童流涎的原因,所以要训练唇的展开,闭合,前突,后缩等运动。双唇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发双唇音做好准备,而且流涎也可以逐步减轻。也要训练舌的前伸、后缩、上举和侧方运动等,在构音训练中尤为重要。
1.3.4构音训练:根据构音检查的结果,发现患儿的错误发音多为舌根音[k]、[k‘]、[x]置换、省略为主,舌尖音[t‘]、[l]、置换为主,主要为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构音类似运动错误有关。先从容易的音开始(双唇音),然后向较难的音(软腭音、齿音、舌齿音)过渡,训练是先由单音节到单词,到句子,到短文进行的,在发各种音时构音位置非常重要。
1.3.5韵律训练:由于运动障碍,患儿表现出音调单一,音量单一,节律和韵律的异常,可用“可视语音训练器”来训练音调和音量。用节拍器来训练节律和速度。
1.3.6摄食训练:摄食功能与说话的关系密切相关,下颌、口唇、舌、软腭等发音说话器官,本身又担负着进食功能,两者同时需要这些器官的协同运动。[4]
1.4效果评价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进行构音障碍评定和言语清晰度的评价,以评价疗效。显效:构音异常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明显改善,[5]语音清晰度,≤65%,有效:构音异常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有所改善,语音清晰度≤45%,无效:构音异常及构音器官运动障碍改善不明显,语音清晰度≤25%。
2.结果
经过训练后进行再次评价:患儿交流态度良好,可用句子水平进行表达,语速稍慢,节律、韵律、音调异常,言语清晰度85%,最长发音时间10秒,费力音(+),单音调,单音量,唇和下颌运动完成好,舌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偶有细小的震颤,可见舌尖,舌向上、下运动完成较好,左右运动不能,构音检查见下表。
错音 | 条件 | 错误方式 | 治疗后 |
[x] | 任何情况下 | 省略 | 改善 |
[k‘] | 与[u]结合 |
[p] | 偶有歪曲 |
[k] | 与[u]结合 |
[p] | 偶有歪曲 |
[t‘] | 任何情况下 |
[p] | 偶有歪曲 |
[ʨ] | 与[i]结合 | 歪曲 | 改善 |
[i] | 词头 | 歪曲 | 改善 |
[l] | 任何情况下 |
[n] | 歪曲 |
[tʂ] | 词头 | 歪曲 | 偶有歪曲 |
[ts‘] | [a][u][i]结合 | [ts] | 偶有歪曲 |
3.讨论
儿童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综合征;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脑性瘫痪儿童多伴有全身,躯干或肢体运动障碍,这种障碍会影响到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脑性瘫痪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等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会直接影响到言语的清晰度。其异常表现为:(1)不随意的下颌上抬运动,口唇运动,张口,伸舌等所至言语清晰度低下。(2)不能进行口唇开合,撅嘴,呲牙等交替运动或运动范围所限,速度低致言语清晰度低下。(3)舌运动能力低下,或有不随意运动所致构音运动的准确性障碍所致言语清晰度低下。(4)下颌开合困难,轮替运动速度低下所致言语速度缓慢,清晰度低下。[2]
不随意运动性(手足徐动)脑瘫较常见,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经常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构音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破坏了有目的运动而造成元音和辅音的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费力音,发音强弱急剧变化,鼻音过重。[1]针对口唇闭合不良,面肌无力患者通过训练可以增强口唇及面颊肌肌力,通过口唇、面颊、舌部肌肉的被动及主动运动可以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神经刺激。
患儿为不随意运动性(手足徐动)脑瘫,且年龄较大,错误构音形成时间长,构音器官运动能力差,训练较费力。患儿配合能力好,且患儿智力正常,学习能力强,能主动学习,认真训练所以训练效果较明显。对于构音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之前,先要进行相关的评价,了解构音器官的运动能力,构音的情况和错误发音的情况,进行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的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错误的构音方式才能得到改善。对患儿进行构音训练时,反馈和提高自我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采用触觉、听觉、视觉的联合刺激,可以利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型,也可利用治疗师、录音机进行声音反馈,才能使构音障碍的程度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张庆苏构音障碍的发音言语表现与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9:62—64
[2].语言治疗学 李胜利主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卫冬洁脑瘫儿童言语障碍与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9(11);779-780
[4].侯梅 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57-58
[5].余志华脑瘫儿童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82-183
推送:温箫 校阅:张庆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