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2021-05-25 09:47:14

作者:孙鲁艳,李庆朋,赵丽丽丁元庆

编辑:黄鑫磊


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自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的神经精神疾病。症状复杂,容易反复,治疗困难,常伴有多种行为障碍,对患儿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能力影响较大。中医古籍中无相应的病名,但现代医家通过追溯古代文献,结合本病的临床特征,多认为本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儿童学习压力较大,父母管教严格,所欲不遂,易发本病,丁元庆教授认为抽动障碍病位在心肝,提出“识证从风治求心肝”的观点。  


本文对抽动障碍病因病机分析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验案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大样本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用药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以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丁元庆教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为处方来源进行筛选,以2001年颁布的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抽动障碍的评判标准,共筛选抽动障碍处方800首,全部为一诊处方。


1.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3

处方的录入和核对

将上述筛选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挖掘。


1.4

数据分析

1.4.1 提取数据源  在“西医疾病”项中输入“抽动障碍”,提取出治疗抽动障碍的全部方剂。


1.4.2 频次统计分析  将抽动障碍方剂中每味药的出现频次从大到小排序,并将“频次统计”结果导出。


1.4.3 组方规律分析  “支持度个数”(表示在所有药物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分别设为160(20%),“置信度”设为0.9,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输出结果;“规则分析”分析所得的规则并进行网络展示。


1.4.4 新方分析  首先进行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在聚类分析前,先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然后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发现候选新组方并进行网络展示(基本算法是无监督的熵层次的聚类)。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对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800首方剂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在84.0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三位的分别是天麻、蝉蜕、僵蚕。见表1。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蝉蜕、天麻”“僵蚕、天麻”“蝉蜕、僵蚕”。见表2。分析所得药对的用药规则,结果见表3。根据同现关系,将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用网络视图方式展示,其中居于网络图中间的天麻、蝉蜕、僵蚕等均为丁元庆教授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最常用中药。见图1~2。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3.1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见表4。



2.3.2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6个新处方。见表5。新方药物网络见图3。




3

讨论


身不静,神不宁是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诸症以头面颈部症状为主,“风胜则动”“善行数变”“风性轻扬”,所以抽动障碍属于风病范畴。


病在心肝,关乎五脏。肝司疏泄,调畅一身气机,又主筋膜之病。肝病易化热化火生风,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儿多性格急躁易怒,敏感,胆小,自控能力差;加之父母管教严格,个性和身体活动均受限,若所欲不遂,郁久化热生风,导致抽动症状。心为身之大主,《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木能生火,肝血养心,心肝失调,心神失和,因而发生抽动,故其病位在心肝。外感,嗜食高热量食品,先天禀赋薄弱等均为易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因素,导致心肝热盛、火旺、痰热、食积、气滞、阴虚的病机变化,临床则表现为病程长,易反复。又五脏相关,互有制化,若五脏损伤,制化失常,如金囚木旺,土虚木乘,水虚不能涵木,肺脾肾损伤皆可导致肝风动越,发为本病。


软件得出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基本处方的常用药物为天麻、蝉蜕、僵蚕、淡竹叶、丹参、郁金、麦冬、炙甘草、桔梗、酸枣仁、天竺黄、竹茹、川贝母、菊花、夏枯草、钩藤、连翘、重楼、珍珠母、生龙齿、玉竹、制龟甲、牛蒡子、百合、甘草、石斛、生地黄、北沙参、茯苓、白芍。诸药性味平和,无大苦大寒、气味怪异之品,患儿易于接受;多归心肝经,符合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及抽动障碍的发病病机。


治肝需平肝熄风止痉。①天麻-蝉蜕-僵蚕:天麻又名“定风草”,专治风病,丁元庆教授认为天麻平肝熄风潜阳,疏肝化痰通络,柔肝舒筋,镇静止痉。善治抽搐、痉挛等病证。蝉蜕、僵蚕系升降散中主药。如《本草求真》曰:“蝉蜕专入肝,兼入皮肤。……僵蚕专入肝,兼入肺、胃”。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丁元庆教授认为蚕食桑而生长,僵蚕得桑叶凉散走泄、肃杀清降之性,而长于行散走窜以散风热,清头目,利肝气,镇肝风。三者合用可清肝柔肝、平肝疏肝,为治疗肝风动越证之基本组合。②天麻-菊花-钩藤:《本草经疏》言“菊花发生于春,长养于夏,秀英于秋,而资味乎土,历三时之气,得天地之精,独禀金精,专制风木,故为祛风之要药”。菊花肃降清疏,兼具柔润养阴之功。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为手足厥阴药,熄风止痉,清热平肝。《本草正义》赞其“气本轻清而性甘寒,最适合于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三者合为肝风内动证所常用。③生龙齿-珍珠母:生龙齿镇惊安神。《本草新编》谓其“安心定魂”。珍珠母平肝熄风,重镇安神。二者于肝风动越,心神不宁,诸症较甚时最为常用。儿童为纯阳之体,重镇太过则抑其生生之机,故不宜过用。


治心应清心凉血安神。①丹参-郁金-淡竹叶:丹参凉血活血,清心安神。营血有热,瘀热内结,心神不宁者常用。郁金主入肝经,偏入血分,开郁散结,凉血活血,清心安神。竹叶甘淡而甘寒,能清心除烦安神,药性平和,无伤阴凝血之弊,口感亦佳,尤其适用于小儿。三者为治疗肝经瘀热,心神不宁之常用组合。②炙甘草-桔梗-酸枣仁:《本草经疏》谓甘草“味甘平,性和缓,故能解一切毒气,安脏腑,除邪热也”。炙则性味更趋和缓。《神农本草经》谓桔梗主“惊恐悸气”。《本草新编》云酸枣仁“宁心志,益肝胆……安五脏”。三者均为宁心安神要药,故为心神不宁证常用组合。③川贝母-郁金-连翘:川贝母开郁清热散结。连翘善入心经,清热凉血散结。《本草备要》言:“散诸经血凝气聚”。三者合用清心热,开心气,散郁结,凉血热,善治心经郁热郁火证。


养阴安神以治本。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受邪多从热化,热盛易伤阴扰神。《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到“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①麦冬-百合-生地:麦冬甘寒养阴,清心安神,缓急润燥。阴虚有热,心神不宁者常用。百合养阴清热安神。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三者相伍为心肺阴虚,内热扰神的常用组合。②石斛-沙参-玉竹: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本草新编》云“沙参入肺、肝二经……宁五脏”。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三者相伍,治疗肺胃阴虚,心肝不宁证常用。


清热化痰以治标。小儿为纯阳之体,饮食肥厚生痰;所欲不遂,郁则化热化火,形成痰热内扰的病机变化。火热、痰热是抽动障碍的常见病理因素,故治宜清热化痰。①竹茹-天竺黄:天竺黄清热化痰,凉肝宁心止痉。竹茹清热化痰,清心和胃安中。二者相伍,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心胃郁热证或痰热证常用。②瓜蒌-牛蒡子:为治疗痰热证的常用药对。瓜蒌荡热涤痰,润燥开结。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宣肺利咽,泻热散结,滑肠通便。痰热内扰,便结不畅,皆为首选。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算法得出6个新药队,分析其潜在规律,相对切合临床辨证规律及症状用药规律。P1队中白头翁善清散肝火,凉肝熄风。卢尚岭教授认为白头翁以清肝为专长,清肝又能达郁,虽苦泄寒凉,却无凝滞之弊,亦少伤阴之虞。清肝泻火故能熄风止痉。羚羊角归肝、心经,平肝熄风,清肝凉血。《神农本草经》云白鲜皮“主治头风”。《名医别录》曰:“主治四肢不安……小儿惊痫”。生铁落辛凉,质重性降,善入心肝二经,平肝泻火,镇惊安神。《本草纲目》谓生铁落:“平肝去怯,治善怒发狂”。诸药为心肝火炽,或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常用药。P2队中半夏、陈皮系二陈汤主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和中,炒麦芽、神曲健脾消食,四药为保和丸之核心组成,对饮食不节,内有积滞者最为适宜。P3队中丹参清心安神。甘草、桔梗、射干泻火消痰利咽。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痰热郁结,心神不宁证常用。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者,多见发声障碍,且每因外感而诱发或加重。射干、浙贝母、桔梗、甘草利咽化痰散结,颇为适宜。P4队中均为宁心安神常用药。P5队中淡竹叶、竹茹、天竺黄为清热化痰常用药,配伍白芍、炙甘草缓肝急,益肝用。P6队中木蝴蝶清肺利咽,疏肝和胃。凌霄花凉血通经,活血祛风。大黄、桃仁系桃核承气汤主药,泻热祛瘀,冬瓜子清热利湿。相伍为用,能消阳明瘀热浊结,泻阳明以清肃肺气,利咽喉,爽肌肤。大便秘结,鼻咽不利或皮肤湿疹、痤疮者常用。火熄痰消瘀散气平,肝气条达,诸症自减。


以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用药,反映出一定的用药规律,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中医临床辨证施药灵活多变,数据挖掘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证用药需因人而异,随证施治。分析把握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对药性及其配伍的理解是深刻挖掘用药规律的核心所在。


       本文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14-3318。本次发布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台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阅读:

《抽动秽语综合征证治浅说》

《抽动障碍——成长的烦恼》

版权声明

      本平台作品为“麗東書院”原创,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欢迎进行学术、临床交流,期待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