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中信期货】能化专题:乙二醇国内供需情况分析

2022-07-28 10:46:21


专题摘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生产和消费地,但聚酯生产的两种原料的供需格局却相去甚远,主要原料PTA在国内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而乙二醇(英文简称MEG)的供应却以进口为主,其进口依赖度在60%左右。

2016年MEG的供需格局有小幅调整,并未有根本性的变化。全年新增产能69万吨,总产能达819万吨,全年产量520万吨,进口757万吨,行业整体负荷偏低在63%左右,进口量同比下降13.7%,对外依存度降至60%附近。

国内乙二醇约95%的需求来自于聚酯,其余5%的需求来自于UPR,防冻液,乙二醛以及聚氨酯等产品。虽然部分聚酯工厂已经开始使用煤制乙二醇,但是非聚酯行业目前仍是煤制乙二醇的主要下游用户。非聚酯下游对于乙二醇的年度需求量在85万吨附近,进入2016年,需求或在87万吨附近。

总的来说,国内MEG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的格局中,而国内MEG产能仍处于扩张的趋势中,其中,煤制MEG的占比将逐渐上升,2017年国内计划投产的7套项目中,6套都是煤制项目。

需求方面,根据CCFEI预计2017年聚酯释放产能265万吨,聚酯产能增速预计在5%左右。虽然聚酯厂使用上仍以乙烯制MEG为主,但个别小厂或者对差异化产品中,煤制MEG的身影逐渐出现,且在利差驱动下,这一比例有上升趋势。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MEG产量的增加,进口量将下降,进口依存度维持下降趋势。


一、国内乙二醇产能情况

1、乙二醇产能渐增,但对外依存度仍偏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生产和消费地,但聚酯生产的两种原料的供需格局却相去甚远,主要原料PTA在国内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而乙二醇(英文简称MEG)的供应却以进口为主,其进口依赖度在60%左右。

虽然2009年开始,煤制、甲醇制MEG的装置陆续投产后,加快了国内MEG产能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煤制、甲醇制与乙烯制的产品仍在一定技术指标差异,下游聚酯生产以乙烯制MEG为主,因此,MEG仍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状态改变有限。

2016年MEG的供需格局有小幅调整,并未有根本性的变化。全年新增产能69万吨,总产能达819万吨,全年产量520万吨,进口757万吨,行业整体负荷偏低在63%左右,进口量同比下降13.7%,对外依存度降至60%附近,较2015年下降约6个百分点。


2、乙烯制乙二醇为主,地区分布较广

国内乙二醇主要以乙烯制工艺为主,占全部产能的比重约63%,其次是煤制工艺,占比约29%,甲醇制工艺占比中较小仅8%。考虑到我国的能源结构是煤多油少,发展以煤炭为原料制取乙二醇的路线,对于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缓解乙烯供应量不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煤制乙二醇在2009年初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2年开始,煤制乙二醇的产能开始大幅增加,年均增速在20%以上,2017年计划投产的7套装置中,只有1套是乙烯制的工艺,其余6套均是煤制工艺,后期煤制乙二醇的占比将升至33%左右。

产能的企业性质以及区域分布,均显示集中性的特点。一方面,“三桶油”是国内的主要供应商,其合计产能占全部产能的57%;另一方面,华东产能较为集中,约43%,其次是华北、华中地区,这与下游聚酯产能分布集中情况较为接近。


3、新增产能

国内MEG产能仍在持续的增涨中,近两年煤制乙二醇的产能开始释放。据CCFEI统计,2016年国内市场投放了4套装置,2017年计划有7套装置投放,2018年有2套装置等待上马。投产装置中,以煤制工艺为主,如果这些装置顺利投产,后期煤制乙二醇的占国内总产能比重将升至33%左右。


二、乙二醇进出口格局

1、进口量

进口仍然是满足国内乙二醇消费的主要来源,2013-2015年,乙二醇进口均超过800万吨,2016年进口量下降13.8%至752.5万吨,进口依存度也由2015年的67.9%,降至59.3%。进口量的下降,预计是受到了国内产出增长以及的影响。


2、进口来源地区

沙特阿拉伯是中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占进口总量的54%,其次是中国台湾地区,占比在19%左右。供应商主要为Sabic、MEGlobal、南亚、Shell四家,他们对中国乙二醇的供应量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约83%。

近年来,进口来源地增加,除了老牌的主要进口地外,来自科威特、新加坡、日本、阿联酋、伊朗的乙二醇进口也在逐步提升中。从细分数据上看,远洋货的比重在逐渐提升,如加拿大2013年的进口量在70.5万吨,2016年升至90.6万吨。预计未来,中国厂家在选择乙二醇进口来源的时候,可能将逐渐改变局限于某几个固定地区的现象,同时,价格、关税的优势也将成为厂家进口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3、进口利润情况

由于乙二醇进口主要以乙烯制为主,且下游聚酯主要使用的也是乙烯制的乙二醇;因此,这里以乙烯制乙二醇的生产利润为例。数据显示,2014年进口亏损较为严重,2015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但下半年又呈现出小幅亏损的状态,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略有好转。目前乙二醇的进口维持在盈亏线上下波动。

计算乙烯制乙二醇成本的公式采用目前国际主流的算法:MEG外盘成本价=0.605×乙烯(CFR东北亚)+100美元。进口成本计算,则只考虑5.5%的关税、17%的增值税,暂不考虑港杂费和国内运输费。


4、出口占市场份额较少

我国乙二醇出口的量微乎其微,虽然总体趋势是出口量在小幅扩大的。2016年乙二醇出口量仅有1.93万吨,同比下降3%。其中,大部分是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其次是对东南亚国家。


三、乙二醇下游需求情况

国内乙二醇约95%的需求来自于聚酯,其余5%的需求来自于UPR,防冻液,乙二醛以及聚氨酯等产品。虽然部分聚酯工厂已经开始使用煤制乙二醇,但是非聚酯行业目前仍是煤制乙二醇的主要下游用户。非聚酯下游对于乙二醇的年度需求量在85万吨附近,进入2016年,需求或在87万吨附近。


1、聚酯品

我国聚酯对MEG 的需求从2010 年的734 万吨左右,上升至2016年的1271 万吨左右,增速较快。2012-2014年期间,MEG需求量的增速出现放缓,主要是由于2012年起聚酯现金流的下降致使2013年起新增聚合体的投放速度明显减缓,2014年,由于年初聚酯大规模的减产以及年中PTA 工厂重新制定合约价格计算方式等行为引发聚酯开工率大幅下降,因此,导致对MEG的需求出现放缓。2015 年后,MEG的需求增速出现小幅回升,这受到聚餐产量提高的影响。


2、UPR

2015年UPR树脂厂家数量总计约180家,国内UPR生产企业总产能在390万吨左右。2015年,UPR行业开工水平不高,总产量在178万吨左右,较2014年减少6.3%左右。预计今年,UPR产能不会有明显增加,开工率维持原有水平的情况下,UPR对于乙二醇的需求量将维持在20万吨/年附近。据行业调研,目前UPR行业中煤制乙二醇的使用相对普遍,有业者预计约占95%的UPR已采用煤制乙二醇生产而来。


3、防冻液

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4亿辆,对乙二醇需求量约为53.4万吨。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在1.5亿辆左右,一般情况下,防冻液使用年限为两年,若按照每辆汽车需求防冻液在6-8L左右,2015年防冻液市场对乙二醇需求量约为43.9万吨。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汽车需求的迅速提升,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稳步增加,预计未来乙二醇在防冻液领域的需求亦将稳步上升,2016年防冻液领域对乙二醇需求约为46万吨上下。

一般来说,我国防冻液生产与使用主要以北方偏寒冷地区为主,由于防冻液进入门槛偏低,且防冻液对乙二醇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因此目前行业中使用煤制乙二醇生产的防冻液相对普遍。此外,在利益的驱使下下,防冻液生产商会综合考虑煤制与乙烯制乙二醇成本,同一时期会采购价格相对低廉货源,对工艺方面要求不高。


4、乙二醛

乙二醛主要用于纺织工业,做纤维处理剂能增加棉花、尼龙等纤维的纺缩和防皱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乙二醛整年对于乙二醇的需求量在5.5万吨附近。按照纺织业增长率推算, 2016年乙二醛对于乙二醇的需求量约在6万吨附近,对于市场影响较小。目前乙二醛在乙二醇下游比重中偏小,使用中仍以乙烯制乙二醇为主。


5、聚氨酯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聚氨酯对于乙二醇的月度需求量在1.25万吨附近,年需求量在15万吨附近。由于2016年聚氨酯工厂并无扩能,因此对于乙二醇的需求量亦无明显变化。据行业调研,目前国内聚氨酯行业中几乎很少会使用煤制的乙二醇货源,大多仍以传统的乙烯法乙二醇为主。2015年中国乙二醇的表观需求量为1312万吨(计算公式“表观需求量=国内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但从下游来看,2015年实际需求约在1253.5万吨。

(注:MEG下游UPR,防冻液,乙二醛、聚氨酯内容来自扑克投资。)


四、乙二醇供需格局展望

总的来说,国内MEG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的格局中,而国内MEG产能仍处于扩张的趋势中,其中,煤制MEG的占比将逐渐上升,2017年国内计划投产的7套项目中,6套都是煤制项目。

需求方面,根据CCFEI预计2017年聚酯释放产能265万吨,聚酯产能增速预计在5%左右。虽然聚酯厂使用上仍以乙烯制MEG为主,但个别小厂或者对差异化产品中,煤制MEG的身影逐渐出现,且在利差驱动下,这一比例有上升趋势。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MEG产量的增加,进口量将下降,进口依存度维持下降趋势。


 





来源:中信期货研究资讯


关注中信期货研究资讯,了解更多市场信息、掌握最新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

除非另有说明,本报告的著作权属中信期货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复制或传播此报告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除非另有说明,此报告中使用的所有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不会故意或有针对性的将此报告提供给对研究报告传播有任何限制或有可能导致中信期货有限公司违法的任何国家、地区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

此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仅作参考之用。此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且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此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认为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和观点的出处客观可靠,但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不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及所载材料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此报告不应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中信期货有限公司可提供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和上述报告仅反映编写人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信期货有限公司或任何其附属或联营公司的立场。

此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阁下,我们建议阁下如有任何疑问应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此报告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且不担保任何投资及策略适合阁下。此报告并不构成给予阁下的私人咨询建议。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2017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深圳总部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13层1301-1305、14层

邮编:51804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