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临床微生物检验案例:污染菌还是致病菌

2022-08-09 11:19:08

多年前,在某病区发生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病例。一男性患者,因手指被机械斩伤入院,入院后取伤处分泌物做常规细菌培养,第二天细菌室即报培养到真菌,涂片亦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医生获知情况后再次检查患者受伤部位,发现患者伤口愈合尚佳,无化脓,患者也无发热及其他感染症状,不像有感染。医生首先怀疑结果的可靠性,即与细菌室联系,询问会不会是污染菌。检验科同事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因为菌量少,且无其他杂菌生长,难以判断是否为污染菌,建议最好再次无菌状态下取标本复查!


奇怪的是第二天同一病区的另外两个患者的分泌物培养,培养基上也培养出同一种真菌,咨询临床后获知这几个患者都没有感染的症状,这下同事感觉到可能是真的有问题了。一般情况下,手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就少,同一个病区几个互不相干的患者同时感染的概率也更小。回顾并检查了整个操作过程并无不规范的地方,细菌室的环境也无异常。而且其他病区的细菌培养情况也无特别之处,无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应该可以肯定问题不会出在细菌室。


细菌室工作人员于是与临床医生沟通,临床医生也说标本采集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完全是无菌操作的。调查病区换药室(取标本处)空气培养结果也是达标的,无真菌生长!此时大家把怀疑的目标集中到了培养管上,同事到这个病区拿回同一批次的两个试管到细菌室采样做革兰染色,结果有一个棉棒上也发现真菌孢子及菌丝,此时大家都明白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分析与心得

本案例是因为污染菌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而通过临床医生与检验科细菌室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后查找出真正原因,从而避免了因检验结果的不真实而导致临床误诊。临床上对培养出来的条件致病菌,常难以判断是病原菌还是来自环境或患者正常菌丛的污染菌,因此对培养出的细菌还需进一步对其致病(病原)性进行鉴定。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是在实验室之外,而细菌接种、培养,做药敏是在实验室之内。细菌室人员与临床医生都要对细菌结果持谨慎态度,细菌室人员不能仅限于把细菌培养出来直接做药敏然后把结果报给临床医生,而要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与临床联系,避免污染菌干扰正常的细菌鉴定。而临床医生接到检验结果后,首先要结合患者有无感染症状,不能拿到药敏结果即把药物用上,那样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污染菌是细菌接种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常见因素,作为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细菌的生长特性,掌握各种污染菌存在的条件及生长环境,只有皮肤上和环境中常见的菌群和现有知识认为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的条件致病菌,才考虑可能为污染菌。在排除专性致病菌外,需与临床联系,凡是与临床症状和原发病灶的病原菌不符合,两次培养未能证实同一细菌的才能定为污染菌。对于污染菌和致病菌的鉴定中十分棘手的问题,需要检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典箴言

正确区分条件致病菌与污染菌是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在细菌培养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合的情况下,一定要正确区分是污染菌还是条件致病菌。


临床标本中检出病原菌(无论是致病菌还是条件致病菌),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这是临床医师必需牢记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病原菌感染的基本原则。临床标本中的病原菌可能是机体感染的致病菌,亦有可能是定植菌,甚至可能是标本被污染的结果。临床医师必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与所检出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特点一致,正确评价标本中病原菌的意义。切忌不进行分析,滥用抗感染药物,增加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病原菌耐药的产生。检验师检出标本中病原菌时,需仔细分析并与临床多沟通,协助临床对标本中病原菌的意义进行评定,有助于临床正确进行抗感染治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