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修道五十关——一静一善从容面对(上)

2021-10-22 09:46:07


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裡是指阻碍学道、明道的关口。也可泛指学业、事业和进德修业之「关」。这些「关」有出于自然界的,有社会人际方面的……都源于自身的修养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理解、把握的准确性,更与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


一、色欲关

色欲,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初天者,是歷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虽遇美色,不知其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亦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法身易修,其餘关口,皆易為力,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续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祛病延年。


二、恩爱关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大道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代不得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為妇者亦必做出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在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能大成其道者,无牵无扯,洒洒脱脱,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三、荣贵关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荣贵,有天爵与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人爵者,功名禄位,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工夫,若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諂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如可以出入荣贵之中,而不為荣贵所伤,借世法而修道法,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行其道以救世,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则道法可成。


四、财利关

财有世财与法财之分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法财者,功德精诚,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以性命為珠宝,以仁义為金玉,以惜气养神為货利,以存诚保真為富有,以清净无為為家业,虽修行,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五、穷困关

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处穷困而不為贫困所移,去奢华而守恬淡,若受不得穷困,遇飢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以飢渴之害為心害,若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性命?图衣食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猪如牛。学人,受不得困苦,耐不得飢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如此行為,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若以道為己任,圣眞暗里自有安排,决不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作事受不得一些苦难,当不得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六、色身关

真神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图贵显以荣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吃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服以饰此身,以此色身為真,怕苦此身,劳此身,饿着此身,凉此身,天地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身与我两不相干,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


七、傲气关

君子以虚受人,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躁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逞能,如愚如訥。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捨,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眾,置於不问而已。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须作个虚心屈弱的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


八、嫉妒关

自未得度先度他。修証之法,须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如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九、暴躁关

心有所愤捷,则不得其正,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学道之士,以柔弱為先,以和平為本,以因物付物為应世,以饶人让人為要着,心既慕於道,则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若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暴气躁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躁之為害,岂小焉哉?做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心似冷灰,性如冻冰,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


十、口舌关

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係乎人之德行,学人不知利害,以善辨為得意,或说人之短,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诅巧语谗佞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是有损无益之言,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言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昧命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


十一、瞋恨关

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十二、人我关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三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為一体,视天下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修道人的举止。


十三、冷热关

修道為人生第一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修道之大事,寒暑冷热,何足在意,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不因冷热而起无明。


十四、懒惰关

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為妄想明道。


十五、才智关

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韜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於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於后。


十六、任性关

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礪,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眾,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閒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十七、患难关

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变祸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十八、诡诈关

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譎诈偽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譎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九、猜议关

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為,有无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於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二十、悬虚关

三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為贵,而不以悬虚作事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道门有三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于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虽分三等,俱要从实地上用功,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之人亦落於空亡,或诵读经书,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修道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妄想明道。


二十一、妄想关

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為善,却思作恶,自古成真仙佛,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歷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二十二、生死关

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之道,必忘生无生,不生不灭,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于生死,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则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只有“道“之一字,常掛胸前,否则贪生怕死,寸步难移妄想明道。


二十三、自满关

一人知识有限,眾人意见无穷,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聪明博学,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须知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


二十四、畏难关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必须志念坚固,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则事必小而不大矣。


二十五、轻慢关

道之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岂可轻褻慢视,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為不足為,而不能苦力前进,或遇高人不肯低头,反以高人自居,懈怠為事,妄想明道。




图片及文字整理自互联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