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上海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恢复儿科门诊

2021-11-04 16:35:03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落地、人口持续导入,申城迎来一波生育小高峰,相应地,儿科就诊持续维持高位,季节性的儿科看病难屡屡上演。破解难题,除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资源供给,打造合理的儿科诊疗秩序,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挥定位优势、提供特色服务,也是题中之义。


近日,市卫计委传出消息:年内各级医疗机构将进一步挖潜扩能、扩大儿科服务供给,实现全市新增儿科床位400张。年底前,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恢复儿科门诊服务。二级医院承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目前面临哪些困境?学科发展壮大还需哪些支持?


现实情况是年年人手招不齐


地处徐汇区的大华医院自1999年便开设儿科,近20年来坚持提供服务,方便周遭患儿及家属,儿科年均门急诊量约为9万人次,高峰时可达12万至13万人次,还配备20张留院观察床位。儿科副主任陈辉却向记者吐苦水,“医院很支持儿科建设,一直想开出儿科床位,进一步满足患儿需求,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手。”


陈辉直言,2010年至今离职的儿科医生约10人,有的跳槽去了药企、有的转去三级医院、有的家庭兼顾不过来干脆“裸辞”。目前坚守的8名医生年龄偏大,为满足临床需求,返聘了退休儿科医生坐诊。“今年我们拟再招2人,但启示张贴至今乏人问津,曾有一个有意向来的,后来又去三级专科医院了。”


类似情况,几乎成为申城二级医院儿科发展的共同难题。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浦东医院儿科承担相当繁重的临床任务,13位儿科医生既要负责24小时急诊,还要管理儿童专科门诊、对接新生儿科。儿科主任刘丽晓说,应对年均15万至17万的门急诊总量、外加55张病床,现有医务人员工作堪称超负荷。即便是半百之年的资深医生,也须“三班倒”,方能完成临床任务。“如果按照合理配置,医院儿科人手应增加一倍;但现实情况是年年人手招不齐。”


二级儿科夜间急诊乏人问津


目前,申城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179家,其中16家三级医院、52家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常见病治疗。未提供儿科服务的二级医疗机构,大多集中在专科医疗机构内,例如区级老年医院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有数家二级医疗机构因儿科人手不足,关闭儿科急诊服务。2015年,黄浦区中心医院贴出告示,“因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无法维持夜间急诊。22时后患儿有需求可前往瑞金医院儿科就诊。”地处杨浦区的市东医院也关闭夜间儿科急诊。市东医院儿科主任叶彩娥说,医院儿科历史悠久,曾经颇有特色,奈何目前医院周遭既有新华、长海这样儿科实力雄厚的三级医院,也有居民家门口提供儿科服务的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夹缝中求生存”着实不易。市东医院儿科本身只有6个医生,儿科夜间急诊常乏人问津,索性一关了之。


地处中心城区的二级医院,大多面临这一尴尬:三级医院专科实力强劲、特色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药物与二级医院基本一致,且免诊疗费。相形之下,二级医院儿科很难在竞争中立足。


“兜底”常见病多发病成特色


市卫计委介绍,目前本市共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3205人,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全市已招录儿科专业学员923人,年均增长16.84%,“人才荒”得到适当缓解。为满足临床需求,今后还将充实儿科医护编制,扩大招录一定数量的儿科方向的医学本科生,指导上海健康医学院适度扩大临床医学(含儿科方向)招生规模。“招不到人的难题随着培养力度加大,将逐步缓解;但对二级医院来说,招得到人、更要留得住人。”刘丽晓直言。


二级医院儿科,到底该如何科学定位、持续发展?去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组成的“闵行协作网”提供了新思路。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可引导至综合医院儿科、二级医院乃至社区医院,由此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秩序。在“闵行协作网”内,儿科医院可将常见病、多发病分诊至闵行区中心医院等二级医院,同时将康复等服务下沉至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协作网实施以来,二级医院、社区儿科纷纷激活。


业内人士表示,“兜底”常见病、多发病,形成自身诊疗特色,应是二级医院儿科发展的方向。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应携手三级医院儿科,实现区域内资源纵向整合;非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不妨瞄准疾病谱开展特色诊疗。例如,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传承“董氏儿科”,治疗小儿厌食等有专长,不少患儿家属慕名前往。学科发展有平台、有空间,方能留得住人才,继而为儿科分级诊疗奠定扎实基础。




本平台不对转载之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阅读原文获取行业动态数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