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苏辙池州行

2022-03-05 11:46:46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宋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知湖州,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苏辙万分焦急,连夜写《为兄轼下狱上书》呈宋神宗,书曰:“欲乞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欒城集》卷三十五)。未准。

  苏轼以为此一入狱,必死无疑。在捕前写《杭州召还乞郡状》:“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苏轼文集》卷三十二)。“王適(子立)、王遹(子敏)兄弟送轼家人来南都,投奔辙”(孔凡礼《苏辙年谱》191页)。于是苏辙便和苏轼一家老小,共同生活。

在狱中,苏轼仍觉得不得赦,于苏辙诗云:“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苏轼年谱》454—455页)。期间,苏辙也做诗多首,想念苏轼:“所思不可见,欲往将安至”(《欒城集》卷九)。更为苏轼抱不平:“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欒城集》卷九)。

  至十二月,苏轼解除了牢狱之灾:“十二月庚申(二十六日),轼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辙贬监筠州盐酒税”(孔凡礼《苏辙年谱》195页)。

  兄弟二人均贬了官,但这一贬,使池州有幸迎来了苏辙这位著名才子。具体行程如下: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轼离京师赴黄州”(《苏轼年谱》457页);正月十一日到陈州,苏辙赶来送别,时苏轼有《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相别》、《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诗以记其事。

  随后,苏辙启程先送嫂子去黄州,然后往筠州赴任:“自南京赴筠州”。一路上“过龟山、至高邮、晤秦观”,在这里苏辙告别秦观作诗《高邮别秦观》,秦观次韵诗《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云:“召伯埭南春欲尽,为公重赋畔牢愁。”其中“春欲尽”说明其事发生在春三月。从高邮出发,“至扬州,晤扬州守鲜于侁。侁游九曲池,作诗,辙次韵。”诗云:“春尽草生池”说明到扬州已近四月初。随后“过江,至京口(镇江),游金山”、“四月,至金陵(南京)。游锺山”、“至太平州(当涂),晤郭祥正,题其醉吟庵”、“至芜湖,作《湖隂曲》”。(这一路所过之处,均记载于孔凡礼《苏辙年谱》198—205页)。

  元丰三年(1808)“五月,至池州,重遇孔武仲。作诗,约晤于庐山隂。晤州守滕元发,同游萧丞相楼,应元发命题诗”(孔凡礼《苏辙年谱》205页)。

  在池州苏辙首先遇上十日前同行的孔武仲。这人与苏辙分两船溯江西上,孔船速度快,达池州时,两人已分手十日。苏辙一见,即赋《舟次大云仓回寄孔武仲》诗一首,道喜出望外之情,并约西去庐山再晤: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

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

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乱。

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妻孥不足共,思子但长叹。

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

先行复草草,回首空眷眷。

人生类如此,迟速亦何算。

一见诚偶然,四海良独远。

相期庐山阴,把臂上云巘。

  从这首诗的“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句看,写于池州当是无疑。

  苏辙在池州的第二件事,就非常有意义了:见池州太守滕元发,同游萧丞相楼,应滕元发请为萧丞相楼题诗。

  池州萧丞相楼,是唐朝大历间太守萧复所建的便厅事楼,楼上藏书,楼下接见来访,处理公务。萧复在州有治绩,后来又当了宰相,州人就称这楼叫“萧丞相楼”。楼年久坍塌,会昌时太守杜牧按原状重建,撰有《池州重起萧丞相楼记》一文。历五代到宋,其间又有多次维修。此楼遂成池州的一处历史胜迹。

  北宋元丰初,池州来了一位名太守叫滕甫,字元发,东阳(浙江金华)人,进士出身。。所以滕甫从小曾跟范仲淹受过良好教育,做过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高官,因议新法不合,出任了数州太守。又因妻族犯罪,遭受无辜牵联,黜知池州。滕太守到州后,看了著名的萧相楼,并在府第内走了一圈,到处都破旧不堪,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于降职贬官,虽处之坦然,但对这种衰颓萧索的环境,却无法忍受。他决心在为官一任期内,重修萧相楼,使它重现昔日风采,使府第焕然一新。

元丰三年(1080)春夏之交,修整工作竣工,滕甫却接到调任蔡州的命令。离池之前,他想为萧相楼写一篇《记》,两首诗,留作纪念。还要请当代有名的手笔来写,利于流传。属望于他的好朋友苏轼和苏辙。

  事有巧合,恰在此时苏辙于五月来到池州,登岸看望滕甫。滕甫比苏轼十六岁,比苏辙大十八岁,然而三人却是同榜进士。那年欧阳修主考,苏轼得第二,滕甫得第三。对于苏轼到黄州,滕甫早有所闻,并有信函往来。滕甫把修好府署的消息,告诉苏轼,苏轼复信说:“府第已成,雄冠荆楚,足使来者想见公之风度,无缘一寓目,但有企想。”(《苏轼文集》卷五十一)。苏辙的到来,使滕甫异常兴奋,就在萧相楼置酒,饭后稍停,滕甫就鼓叨苏辙写诗,把撰《记》的任务,留给苏轼。苏辙盛情难却,便提起笔来,略加思索,写道: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池守滕元发时将解去(此为苏辙自注)

其一

远郭青峰眸睨屯,入城流水縠文翻。

楼成始觉江山胜,人去方知德业尊。

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偏前村。

我来邂逅公归国。犹喜登临共一樽。

其二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阑犹对旧山林

奔驰轩冕身何有,趺宕图书意最深。

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阴森。

三年不起南还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此诗,苏轼在以后的作品也曾记述:“元丰三年五月,家弟子由过池,元发令作此诗。”(《苏轼佚文彚编》卷五《题子由萧丞相楼诗赠王文玉》)。

  苏辙诗成,滕元发的追求已实现了一半了。当苏辙离池上船的时候,滕太守为另一半目标,一再叮咛,务必转请大兄,写一篇《萧相楼记》来,并谓时间越早越好,新太守来前,他还在池州。

  然而,苏辙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因苏轼“乌台诗案”影响。对池州而言却是一件憾事。

  苏辙在池州的第三件事是“过九华山,作诗。”(孔凡礼《苏辙年谱》206页)。诗名《过九华山》,诗曰: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从诗句“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看,苏辙未能登九华峰。但他留下的诗作,足以使池州历史文化增辉添彩。

  三件事了,苏辙池州之行结束。过九华山后,苏辙继续沿江西行。“五月末,至黄州,挈兄轼之家小来。为轼言萧相楼及滕元发(达道)动止”(孔凡礼《苏辙年谱》207页)。

  来源:池州日报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继续关注



投稿方式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或ID号“TXSS138”搜索,即可关注!查看历史消息请点击标题下面的“天下苏氏信息平台”进入,请大家分享本平台资讯,请订阅今日头条天下苏氏信息平台》多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