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名医馆】真正的中医思想者谈癌症的诊治

2022-05-22 12:04:19

导读:现代医学对癌症的认识也有另谱新章的一面,他们认为癌症是人体抗病的最后的一道防线,癌症的出现是机体一些细胞在无氧环境中特殊的一种存活方式而已,只有积极改变内环境,恢复正常的细胞供氧状态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西方最新的认知与王光宇医师的临床治疗原则完全契合,真所谓吾道不孤,异途有邻。


癌症为世界性五大难治疾病之首。本人近二十年来,探索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运用中医的望诊、脉诊、问诊,与现代科学仪器相结合,取得了一定进展。癌症治疗的目标,也从原来的三个,即:尽力延长已知癌症病人的生命、尽力减少癌症病人的治疗费用、降低癌症病人临终前痛苦等,增加成四个目标,新增加的目标是:增强中药治疗癌症的疗效。

 

这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终止癌症的发展,第二是治愈癌症的转移病灶,第三是缩小癌症的原发病灶,最终能治愈癌症,达到脉诊切不到、科学仪器查不出的水平,而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经过不懈努力,这些目标逐渐、陆续实现,使我颇为欣慰,对我学习中医药,在临床中充分运用发挥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有信心。当然,这也使得我这个已退休六年的老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

 

一、癌症诊断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癌症的诊断大多仍以实验室检查来确定,个人认为,虽然其准确率从整体看是高的,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首先,实验室是检查对部分早期无明显症状者难以诊断,因而可能错过癌症的有效治疗期;而且有些检查费用昂贵,将增加患者的负担。那么对癌症治疗前的诊断,究竟采取何种方法为好呢?略陈管见如下。 


1.癌症萌发期的诊断 

此期癌症的诊断,是一个难题。对西医是这样,对中医也是这样,所以癌症萌发期的诊断需要依靠微观脉诊和传统脉诊进一步细化者。本人属于传统脉诊细化者,脉诊已由传统的三部九候细化到七部多候,对发现各部癌症萌发期病人有较高的准确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发现甲状腺癌、咽喉癌在萌发期,其寸部的涩脉并不明显,而在第四部易发现,出现似点涩、似点点涩脉象,提前进行抗癌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2.癌症早期的诊断

这一时期癌症患者的原发病症并不明显,科学仪器可能查得出来,也可能查不出来,运用脉诊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如武汉的唐某,用了近40万元,查出有癌症,但确定不了在哪个脏器,本人脉诊发现在子宫和乳腺,返汉后查出来了。又如山东一男性老者,被弟子高群切脉发现患有肺癌,但在多个医院检查都查不出,三个月后才被某医院确诊为肺癌。

 

3.癌症中、晚期的诊断 

这一阶段的癌症,西医、中医诊断都比较容易了,但对病种的确定,西医比中医强。例如2011年11月我在上海会诊,切脉发现某位病人患肝癌,结果患者告知他已确诊为主动脉癌症。看来中西医结合对确诊癌症也是有利的。

 

二、癌症治疗的探索与实践

 癌症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中医与西医不同,因而疗效的差异很大。西医对癌症的基本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为4条:第一、手术切除;第二、化疗;第三、放疗;对已转移的晚期癌症病人则放弃治疗。采用前三条治疗原则的西医,治愈率低,治疗费用大,而且反而可能促使癌症病人加快死亡。造成此原因的主要因素是:“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国外有科学家提出:动物体内的原发性肿瘤可能会抑制其他肿瘤的生长,但一旦原发性肿瘤被人体内清除,其他被抑制肿瘤可能会就此疯长。

 

2010年,、中山大学教授曾益新率领的科研团队首次提出“普通肿瘤细胞在化疗刺激下可能转化为肿瘤细胞”,认为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在化疗中使用DNA损伤剂,导致DNA损伤,一方面消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加剧肿瘤细胞业已存在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加大产生肿瘤干细胞的可能性……完全可能诱导普通肿瘤细胞演变成干细胞样肿瘤细胞。”

 

中医认为:天地之道,有阴既有阳,阴阳太和之气为正,即真阴真阳浑然一气,人身太和充溢,百体安舒。太和之气有亏,鬼魅丛生,灾异迭见,诸疾蜂起矣。正日衰,则邪日盛,欲复其正,必治其邪。故而中医中药扶正祛邪的方法,乃是几千年来中医治疗癌症的根本原则。扶正即不断提高病人自身的抗肿瘤能力,祛邪则控制甚至消除肿瘤生长。

 

我认为,癌症治疗的扶正关键是扶肾阳。因为,肾阳与人体免疫细胞关系密切。肾阳乃先天之阳,肾阳的维持虽然少不得宗气之弥补。但没有肾阳,宗气难生、难维持。故补肾阳、暖脾胃、通宗气之法则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则上中下焦真阳融合,阴阳太和之气重建,正日盛、邪日衰。

 

而祛邪之法是使邪日衰的基本方法,有利正气的迅速复建。 在临证扶正祛邪之时也不忘随证加减,辨证论治,同时还需治疗癌症患者体内的其他疾病。 根据以上治疗原则,近十几年来对癌症治疗效果越来越好。 

三、病案简述 

病案一: 

【患者】王小兰,女,63岁,1998年11月26日开始服用中药。

【病名】膀胱肿瘤。

【历年检查结果】

检查单位:武汉同济医院,膀胱镜检。 

1998年11月13日,在膀胱三角区可见两枚约2cm×3cm大小带蒂、红色菜花状新生物,左侧壁有絮状物,未见结石,有多个出血点。检查意见:膀胱肿瘤。 

1999年11月12日,膀胱三角区可见一大小为1.8cm×1.2cm强光团,向内凸起,基底部较宽,所在部位膀胱壁尚清晰。检查意见:膀胱壁凸起性病变(肿瘤)。 

2000年8月2日,膀胱左后壁可见1.3cm×1.0cm强光团回声,与壁相连。检查意见:膀胱实质性肿块。 

2001年6月26日,膀胱左后壁可见1.3cm×0.8cm强光团回声与壁相连,边界清晰,后方无声影,不随体检改变移动。检查意见:膀胱内实质性病变。 

2002年7月15日,膀胱后壁见一个1.6cm×1.4cm等回声团,呈菜花状,不随体检位改变移动,后无声影,检查意见,膀胱实质性占位病变(膀胱癌可能)。 

2003年8月9日,膀胱三角区左侧,可见1.3cm×1.7cm高回声团,呈状,基底部较宽,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检查意见:膀胱内实质性病变(膀胱癌可能)。

患者逝世于2005年2月13日,带病生存6年多,死亡原因是心功能衰竭。

 

【中医诊断与处方举例】

患者多次在我处诊断、治疗。举例如下: 

1999年2月23日诊断:

脉诊:左寸点稍弦,点硬、点浊,关弱沉点弦,尺伏点涩。右寸点弦,关点涩,尺极弱沉略涩。

其他:脉搏每分钟60次,舌苔黄,上有裂纹,红色多,胖舌,舌下静脉曲张,舌系带下为双舌,悬雍垂水肿剧,声嘶哑,脸微肿,下肢肿。诊断意见:膀胱癌。

 

1998年12月10日处方:

处方一:秦艽15g,瓜蒌15g,法夏10g,党参15g,黄芪10g,枸杞10g,阿胶10g,炙龟板10g,熟地10g,旱莲草30g,茜草10g,慈菇10g,蜈蚣1条、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10g,陈皮10g,麻仁10g,海藻20g,杜仲10g,昆布10g,炮甲3g,三棱10g,莪术8g,泽泻10g,蒲公英35g,鱼腥草20g,柏子仁10g。

处方二:增元液,一天两次,每次服100ml。

 

病案二:

 【患者】姚宜新,男,43岁。

【病名】胆总管癌。

【仪器检查结果】

一、肝胆B超(2010年9月16日):

1.脂肪肝;2.胆囊炎;3.胆总管扩张。

二、肝胆B超(2010年9月20日):

1.肝右叶前上段小囊肿;2.肝右叶后段小血管瘤可能;3.肝内外胆管扩张(以胆总管扩张显著)考虑为胆总管下段梗所致(狭窄);4.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三、血检:

1.总胆红素(TB)156.5umol/L(参考值2.0~20.0umol/L)

2.直接胆红素(DBIL)44.9umol/L(参考值4.0~6.8umol/L)

3.间接胆红素(IBIL)44.9umol/L(参考值1.7~17.0umol/L)

4.谷丙转氨酶(ALT)575U/L(参考值5~40U/L)

5.谷草转氨酶(AST)307IU/L(参考值9~42IU/L)

6.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1055U/L(参考值0~50U/L)

7.碱性磷酸酶(AKP)175U/L(参考值53~128U/L)

8.乳酸脱氢酶(LDH)278U/L(参考值100~240U/L)

9.谷氨酸脱氢酶(GDH)73U/L(参考值0.00~7.00U/L)

10.亮氨酸氨肽酶(LAP)U/L201.0(参考值30~70U/L)

四、电子十二指肠诊断报告(2011年9月29日):胆总管癌,完成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扩张+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结果:当地医生诊断为胆总管癌,已向肝肾转移,认为已不可治疗,让病人出院。

 

【中医诊断与处方举例】 

患者2010年10月20日初诊。

脉诊:心率92~103次/分钟,点点浊、点点硬,浮下5~6,曲脉,左寸点弦,右点弦,分叉,似点点涩,关较弱沉-,点点弦、右点点弦、点涩。尺较极弱沉、点点弦,颈部点弦,腰部点弦+。右寸弱沉,点点弦右点点弦,关弱沉点弦,尺较弱沉-,点点弦。

 

其他:齿痕舌,舌质淡,舌前有裂纹,舌苔中部白,上点点黄厚,咽后壁多滤泡,色红,有少量白色假膜,扁桃体右侧Ⅰ°-,左侧Ⅰ°+,舌下静脉显露程度点显,末梢有少量瘀丝,舌条带下点点肿,两眼球巩膜黄染,BP150/100mmHg。


诊断:1.血脂高、血压高、头部有血栓阻塞,导致有时头痛。2.胆囊炎、小结石。3.肝癌、脂肪肝。4.前列腺炎。5.痔疮。6.颈椎、腰椎弯曲。7.慢性咽炎、喉炎。8.血吸虫肝。

 

代表性处方:

处方一:生附子50g,干姜20g,生姜20g,炙甘草10g(以上四药先煎沸1小时,再加后药煎煮),桂枝10g,肉桂10g,山慈菇15g,石见穿15g,炒蜚蠊10g,地鳖虫10g,斑蝥4个,蜈蚣2条,蛇舌草30g,白英30g,半枝莲20g,海金沙30g(包煎),鸡内金10g,砂仁10g。

处方二:增元液,一天三次,每次服40mL。

 

【中医治疗后结果】

患者2011年3月28日检查结果:

肝胆B超报告:仅肝实质回声稍粗,分布欠均匀,胆囊壁稍毛糙。诊断:肝内胆管积气,符合支架术后声像图表现。

血清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14.82u/mL(参考值0~37.00u/mL)

2.癌胚抗原(CEA)0.52μg/L(参考值0.00-10.00μg/L)

3.肝功能检查,除γ-GT为88U/L(参考值0~50U/L)异常外,其他检查全部合格。

脉诊:左关仍存在微弱涩脉,故坚持用少量中药治疗,直到涩脉完全消失。患者于2012年2月20日后停止中药治疗。

 

四、讨论 

癌症仍居世界难治性疾病首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癌症萌发期和早期发现仍存在很大困难,因而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诊断方面:

 

细化脉诊是在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探索出该脉形成前后的脉形及强弱变化,并与其病情的轻重与化学检查、科学仪器检查结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细化中医传统脉诊,使之既能辨证、又能辨症、辨病的脉诊技术。

 

这种细化的脉诊技术,在癌症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未病”诊断上意义重大,尤其是与望诊、问诊有机结合起来后,往往可以发现西医临床上尚无法判断的疾病。如武汉的唐某,西医通过化验等相应检查判断其患癌症,但判断不出是什么癌,无法对其进行系统治疗,经本人切、望诊判断为子宫癌、乳腺癌,返汉后用仪器检查得到证实。

 

但本人本领有限,有少数病人虽疑其患癌,但也有错判。如2011年11月在上海诊断某患者为肝癌,后查出为“主动脉癌”。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上要将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仪器和检查方法紧密结合,从而有利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前面两个癌症病例的确诊,是西医利用化验、科学仪器检查得到的结论,当我们探索出相应涩脉明显减弱后,与西医利用相应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往往是相应的。但是当仪器查不出时,并非太平无事,尤其是脉诊仍能发现似点涩以下脉度时,病人症状虽几近消失,但若停止治疗,不要多长时间就会加重,在第二个病例姚宣新及多个癌症病人身上就曾出现过。这让我及众多弟子都有了深切感受,细化脉诊不能丢!

 

治疗方面: 

对较大的恶性肿瘤,西医的外科手术切除,我是赞同的,但术后又同时施行化疗、放疗,往往导致病人治疗费用难以承受,且大多加快了病人的死亡和临终前的痛苦。目前,我是持反对态度的。反对理由在前文已谈及。实践中很多类似病例都反映出这类弊端。

 

中医治疗癌症的总原则归纳起来为“扶正祛邪”,以达“真阴真阳浑然一气,人身太和充溢,百体安舒”的目的。病例之一王小兰为我早期治疗的癌症病人,其扶正主要代表处方由党参、黄芪、枸杞、阿胶、炙甘草等组成,其他则为祛邪和临症加减之药物,其使用不足一年。之后的五年多时间,我的治疗探索,改由中药补阳之剂、增元液维持。这个西医放弃治疗,对家属宣布最多只能存活三个月的病人,用中药治疗,却得以维持生命,尽管癌症原发病灶始终没有消失,却基本正常生活了6年,与我治疗的其他病人一样,死前没有用过一支。

 

病例之二姚宣新,是被西医确诊后,估计只能存活不足三个月而被放弃治疗的病人。从代表处方上,同仁们会发现我后来的扶正药物与早期的“扶正”药物有不同了。经过探索,我近年来习用生附子、干姜、生姜、炙甘草、桂枝、肉桂等药物,重点在扶肾阳。它们的剂量随着尺脉强弱脉度的不同,而有变化。方中没加入任何止痛药,首次5剂药后,剧痛消失,肝区小痛仍在,再用5剂,疼痛全部消失,15剂后黄疸全退。次年3月28日检查,除γ-GT超标38U/L,胆囊壁稍毛糙,肝实质回声稍粗,分布欠均匀外,余全部正常,他在兴奋时干了三天重体力劳动,致左寸分叉,肝胆涩脉加重,脉变弱,此时,我加大增元液、生附子用量,并加入党参、黄芪。后又因特殊原因,患者还曾被迫中断治疗近5个月,自2011年10月16日到2012年2月20日,又治疗了4个多月,涩脉全部消失,体貌超过正常人才停药,效果满意。另外需注意,癌症病人治疗时,必须注意修养、禁发物、避免受凉,这些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未病的诊断与治疗: 

未病的诊断与治疗,这是我们祖先早就提出的问题,在历史上也受到历代名医的重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成立了“治未病”探索领导小组,很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

 

那么怎么去发现“未病”呢?个人认为也离不开中医四诊,尤其是脉诊。在实践中,我与弟子们正在不断深化这个题目的研究,现实的体会是离不开脉诊和望诊、问诊。当我们脉诊发现部分脉位似点涩以下,甚至点点涩及以上,而科学仪器又查不出病情时,只要问诊交流与脉诊、望诊相符,我们判断为癌症早期,并实施相应治疗,病人症状就会显著改善,包括体质也会有显著改善,从而达到治愈“未病”的目的。例如:

 

1)弟子张某,男,46岁,山西人。曾因气喘、心慌、频繁咳嗽,住院观察4个多月,未发现任何结果。但当我们发现右寸似点点涩-时,在我地查出右肺有似肺炎样影像,西医认为当按肺炎治,我们未按其办法治疗,而作肺癌用中药治疗,20多天后,西医拍片结果认为“肺炎”基本治愈,无须再用中药了。他本人的咳嗽症状明显改善,精力较前充沛,脸上突出的是桑葚样的黑痣明显缩小,脉诊似点点涩-的脉象、脉度完全消失。

 

(2)戴某,男,44岁,重庆人。患者因各种症状的出现,已找中西医诊治6年多了,无任何效果。2011年8月5日找本人初诊,因左关弱沉点弦,点点涩-,我毫不犹豫地做出肝癌早期治疗,处方不变,陆续治疗到2012年1月9日,再服中药15剂后检查,原肝血管瘤(0.5cm×0.4cm)全部消失,原乙肝也查不出来了,身体恢复。

 

3)张某,男,55岁。就诊前每天排血便6次左右,病因不明,治疗无效,受戴某的影响来找我就诊。发现左尺沉,点点涩,右尺极弱沉,点弦、点涩-。问诊交流后定位直肠癌,行中药抗癌治疗,大便次数逐步减少,带血情况逐步消失,现每天只排大便一次,精力逐渐恢复,仅右尺较弱沉,似点点涩-,他的治疗也快结束了。

 

我没有求名的野心,但愿卫生部门领导能考察我们,推广中医脉诊细化技术,使我实现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愚望。

 

关于中西结合:

在中医队伍里,对中西医结合持反对态度者较多,有一部分有一定经验者,甚至弃西医相关检查于不顾,只按自己粗略的、无标准的脉象去“辨证”治疗。我有一个病人,西医查出肺癌,但当时替他看病的老中医,居然没有判断出来,还在病人面前打“包票”能看好他的病。当然也有通过独特脉诊能准确判断癌症的高手,但在治疗上却难着边际。更有甚者,当我请教病例二姚某某的中医治疗方法时,有三位在中医界颇有造诣的老朋友,居然回答:“癌症病人我根本不看”,“老王,这样的癌症病人放弃算了”,“治癌症我没有什么好方法”。

 

反之,有5位西医的著名教授,在诊断治疗癌症方面,却要求与我这样的普通中医见面交流。我认为,中医也应该加强与西医的沟通、交流、结合,共同对付一些难治性疾病。

 

至于常见病的治疗,我虽然已多年不再用西药了,但在开中药时,将不少西药知识融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另外,西医在利用实验报告、科学仪器判断癌症方面比中医强。因此,我希望摒弃门户之见,加强中西医交流、合作,实现中西医结合,为攻克疾病共同努力。


该文仅为一孔之见,不足之处万望同行批评指正!


名医介绍

 王光宇,生于1946年,湖北武汉人,著名脉诊学家,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会员会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著有《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一)》。


 本文来源于《中医思想者(第二辑)》。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思想者(第二辑)》,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看上去有点“不合时宜”的小刊物,其目的是想在当下急功近利、虚浮躁动的大环境中开辟一小块绿地净土,为所有立志于中医研究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轻松、平等、自由表达、交流“思想”的平台,倡导沉思、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学术风气。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内容选自《中医思想者(第二辑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