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热点追踪】新股深度研究,哪只值得买?

2022-06-04 15:59:46




一、科隆精化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为国内专业精细化学品专业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聚羧酸减水剂为主导,太阳能切削液、苯醚系列产品、纺织印染助剂、聚酯弹性体、多功能整理剂、涂料助剂、食品添加剂、建材助剂产品等为补充的完善的产品线体系。产品应用于日用化工、医药、纺织印染、涂料、油墨、石油开采、金属加工、建筑助剂、IT行业等多个领域。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2010中国混凝土外加剂综合实力十强企业、2010中国化工行业最具竞争力500强企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企业。 公司的高性能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技术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二等奖。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五家规模较大的聚醚单体生产厂家。其中,奥克的市场占有率列第一,为27.88%,而科隆精化居第四,市占率为14.90%。在太阳能晶硅切割液方面,截至2010年末,奥克的市占率为59.14%,而科隆精化仅为9.8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隆的资产负债率大幅高于奥克股份。

有意思的是,科隆精化和龙头大哥奥克股份上市之路颇为相似。奥克股份当初上市时,主打产品是晶硅切割液,因涉新能源概念,每股发行价高达85元,发行市盈率达到56倍。在上市前一年奥克股份的利润达到公司成立以来的峰值,约为1.68亿,同比上升80.3%,但让人惊奇的是,公司现金流则仅为76.52万元,下降98.91%,利用赊销等手段做大业绩的嫌疑十分明显。此后为规避光伏行业经营风险,奥克已调整了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在聚羧酸减水剂行业的市场地位和领先优势。2012年与2011年相比,奥克主要产品减水剂聚醚收入占比由50%上升到80%,切割液产品由40%多下降到10%左右。经过结构的调整,业绩的洗澡,2012年净利润只有0.92亿元,2013年为0.81亿元。股价也在上市短暂冲高后大幅下跌,最多跌去70%。科隆精化相比大哥奥克股份,至少在业绩粉饰上丝毫不落下风,科隆精化在2012年7月过会,而2011年和2010年出现典型的业绩冲刺,科隆精化2010和2011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3%和60%(和奥克股份一样,晶硅切割液的销售量10年增长247%,11年增长43%是主要原因),而12年和13年的营收增速仅为-2.54%和-9.45%,并且2010-2011年的利润增长速度远低于营收增速,11年的净利润0.64亿,但货币资金仅有9782.28万元,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2.89万元。赚到的钱都不是真金白银,那是什么?很好理解一看存货和应收账款:2010、2011年公司应收账款增幅分别为60%、60.7%;存货增幅分别为37.6%和56%。同时,科隆精化2011年末有短期借款34000万元。

在IPO暂停后,公司业绩冲刺失去了意义,2013年的经营净现金流竟然高达负1.13亿元,2014年上半年的经营净现金流也只有3539万,而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短期借款截止2014H1高达5.13亿!如果再不上市的话,科隆的现金流随时面临断裂。

2011-2013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1.375亿、11.086亿、10.039亿,净利润分别为:0.64亿、0.65亿、0.53亿,2014上半年营收5.868亿,净利润0.32亿,ROE这3年大幅倒退,从35%下滑至17%,原因是主导产品聚醚单体毛利率大幅下滑所致(成本上升同时销售价格下滑),此外光伏行业的低迷也是主要因素。另外,公司2014上半年的应收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2.97亿、1.66亿,数据也不理想。

此次募投项目为年产10万吨高性能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项目、盘锦年产3万吨环氧乙烷衍生物项目,合计募资3.14亿。

结论:不建议申购和关注。可比公司:奥克股份。

二、地尔汉宇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洗衣机、洗碗机专用排水泵供应商,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为全球领先的家电企业提供优质电器配件。

做洗衣机、刷碗机配件的公司也是高新技术企业?这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好吧,还是来看看公司的基本面吧,公司自称是国内最早研发并规模化生产家用电器永磁排水泵的企业之一,却被资本业界戏称为生产马桶零件的准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地尔汉宇是家用电器排水泵领域的龙头。主要包括:通用排水泵、专用排水泵和冷凝泵三大类产品。目前研发完成的家用电器排水泵系列产品还包括:BLDC循环水泵、BLDC排水泵、洗涤泵、水冷式排水泵、水冷式循环泵、洗碗机底部总成以及洗衣机塑封脱水电机等。地尔汉宇的产品还包括家用电器的气泡泵、进水阀等专用配件,以及水洗机、洗衣机等相关产品。

地尔汉宇的主要客户包括韩国的三星、LG、大宇电子,国内的海尔、美的,日本的东芝、夏普、三洋,美国的惠而浦,欧洲的伊莱克斯、ARCELIK、VESTEL、CANDY等国内外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

给那么多大企业供货,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认为自己的研发优势是:汇聚了专业涵盖电磁学、流体力学、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等多学科及应用技术的技术研发队伍,研发人员科研能力及未来人才储备的优势突出,这样一看,公司给那么多大牌电器企业供货,很有可能成为隐形冠军企业。但是截止2011年末,共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20人,仅占当期全部员工总数895人的24.58%,高素质员工的数量少就不说了,这甚至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申请人需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不低于30%”,而且公司的研发投入比在09-10年不足3%(2011年也只是勉强过了3%),也是不符合标准的。地尔汉宇日后有可能被当地税务部门追缴以前年度所得税优惠部分。这并非是没有先例的,2011年9月29日,上市公司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杭州滨江区国家税务局的通知,由于不符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条件,需补缴2008年、2009年税款5892.7万元。该事项将减少公司净资产及资金5892.7万元,影响2008、2009年度净利润分别为1082.2万元、4810.5万元。

这种研发投入和人员构成,要让我们怎么去相信他能在红海竞争中获得高毛利?况且截止11年底,公司66个专利有30个是突击在10-11年之间取得的,其中只有5项发明项目。这是利用中国低成本优势下高速发展的典型的“世界工厂”类型的企业。成为隐形冠军的概率很低,更别说从隐形冠军走向显形冠军了。

公司早在2012年4月就已经过会,和大多数IPO的企业一样,业绩粉饰丝毫不差,根据12年之前的数据,地尔汉宇在09-11年间业绩井喷,营业利润从2009年度的950万元增长至2011年度的9307万元,净增长8.8倍。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生(zao)意(jia)模式能够在短短两年间让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为家电企业提供优质电器配件商?此外,根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2010年及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815.59万元、4538.58万元与8023.81万元,2010年和2011年的利润增长率惊人,分别为456%、76.7%。但2009年至2011年,政府优惠及补贴占净利润比例高达84%、41%、39%,净利润对政府优惠及补贴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而出口退税和高新企业税收优惠加起来占比净利润也超过40%。这两项优惠政策的资格都涉嫌造假,除了伪高新技术企业外,公司的出口销售额也出现猫腻。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来看,地尔汉宇公司的业绩成长也不过是一种“虚假繁荣”。公司09年至11年的经营现金流量情况分别为830.04万、2928.57万和1832.13万,远低于同期净利润,赚到的钱显然不是真金白银。

和大多数12年过会的企业一样,公司在冲刺后的业绩开始下滑,12年和13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4.92亿、5.95亿,而净利润分别为0.92亿、1.185亿,增速放缓到14.8%和28.6%。同时ROE从2011年业绩冲刺高峰的31.4%下滑到13年底的26.86。根据2014年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进一步放缓。

再看行业属性,家用电器行业早已成为红海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敏感度甚高,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一向严格。但作为这些企业供应商的地尔汉宇,不仅能在上游企业的严格成本控制下取得远高于同行的毛利率,而且营收和毛利率还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公司在09年之后毛利率一直稳定在30%以上,最近一期财报显示毛利率有36.55%),背后原因,呵呵……

好吧,这都不算事。反正公司只要能上市,怎么样粉饰都无所谓,现在这种行情,有无数的傻子会把公司往高价推,根本不担心烂公司发不出去(回想之前IPO破发大潮,甚至有公司在发行时遇到询价不足导致发行失败,那时的市场正常多了)当然对我也无所谓,因为这种企业我根本看都不会看。

结论:不建议申购,不建议关注。

三、九强生物

  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化诊断试剂(“金斯尔”品牌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成长型企业,拥有与国际基本同步发展的系列产品。作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已获得自产产品注册证书114 个,其中诊断试剂注册证书113个,生化分析仪注册证书1 个,为国内体外生化诊断试剂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厂商之一,产品可以满足终端用户的多种需求。除了质量优良的常规项目之外,九强生物还拥有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优势突出的新项目。其中,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已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北京市工业项目产业化扶持基金,并入选国家火炬计划的项目立项。

齐全的产品线得益于雄厚的研发实力。公司建有研发中心,2009 年公司筹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要目的是研制诊断试剂需要的特殊原料酶及抗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公司诊断试剂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也在进行用以提高诊断试剂灵敏度等性能的分子技术的改进与研发,从而为公司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好储备。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生化诊断试剂关键技术、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诊断试剂关键技术。目前公司已熟练掌握循环酶法技术、辅酶动态平衡技术、酶液态稳定技术等生化诊断试剂关键技术,以及胶乳试剂稳定技术、抗干扰技术、兼顾线性和灵敏度技术等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诊断试剂关键技术。公司凭借上述领先技术和多年研发经验开发出的各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线性宽、抗干扰性好、质量稳定,绝大多数产品的有效期能达到一年半以上。

九强生物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拥有良好的口碑,三甲医院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同时还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2011年,公司与301医院等科研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心脑血管慢性损伤及急救指标等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的专项研究。2014年,由九强生物牵头的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人体维生素与抗氧化能力等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的研发”课题已获得科技部立项,研发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政府及业界专家的充分肯定。

九强生物连续九年上榜“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排行榜”,并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上被评为“医疗器械行业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企业”之一。2013年底,九强生物与美国雅培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生化试剂中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外诊断企业共同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看公司的简介,真是一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啊,事实是否如此呢?来看看财务数据。

九强生物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各类临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相对单一。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公司来自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76%、85.33%和88.41%。毛利率分别为69.20%、73.03%、75.95%,不断上升中,丝毫不落后同行业优质公司(以科华生物为例,2011年至2013年,毛利率分别为73.84%、74.63%、73.53%)。

九强生物2013年、2012年、2011年货币资金分别为1.88亿元、1.52亿元和0.82亿元。而资产负债率近三年来也仅为 8.56%、10.82%、8.85%,到了2013年资产负债率再次降到10%以下,公司资产质量优异。

公司2011-2013年营收分别为2.76亿、3.8亿、4.45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93%,净利润分别为1.01亿、1.37亿、1.81亿,复合增速超过30%,2014H1营收2.31亿,净利润0.99亿。

说了那么多优点,再来看看缺点。

1.公司2013年应收账款高达1.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66万元,而营业收入同比仅增加6450万元,应收账款增长占营业收入增长的 60%,净利润则同比增加4360万元,应收账款增长占净利润增长的89%。这意味着公司2013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应收账款的增长。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九强生物有通过应收账款虚增利润的嫌疑。

2. 再看募投项目,分别为扩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规模项目,投资9380万元;新建研发中心及参考实验室项目12488万元;以及营销中心及网络建设项目,投资2140万元,合计2.4亿。不过这三个项目早以在2011年完成了批复,一直搁置到今日,从九强生物的财务状况来看(高现金流+极低负债率),公司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完成募投项目,看来项目拖到今日不过是上市募投的一块敲门砖,公司上市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做强做大。毕竟我国目前约有300-400家左右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除少数规模较大的公司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和中生北控等,大多数体外诊断试剂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还有罗氏、西门子、雅培、强生等几家欧美公司,竞争力远强于国内企业。

3.公司虽然多次强调技术研发以及技术人员对公司的重要性,在招股说明书中随处可见诸如“体外诊断试剂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能否通过研发不断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公司能否在行业中持续保持领先并不断扩大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等等。但是,从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具体数据来看,科研的重要性似乎并未体现出来。

201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915.61万元,相较于2012年的1985.71万元减少了70.1万元。201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5.22%降为4.31%。同时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也在减小。在招股书第73页披露了员工情况,其中2013年公司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35.79%降到了33.81%。

不过对比科华生物,研发投入这两年占比也不过4%,看来对于国内的诊断试剂行业来说,研发并不是成长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毕竟高端试剂产品都被欧美大公司垄断了,国际巨头不仅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远多于国内公司,占据了国内市场50%左右的份额,而且在高端产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相比之下,我国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排名前20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由于行业高毛利率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国内诊断试剂行业的竞争必然加剧,对于没有技术壁垒的国内公司来说,未来毛利率的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好日子没剩下多少了。

从科华、九强的一些数据上也可以看出事实确实不容乐观。例如九强生物已经开始遇到发展的瓶颈:公司专营代理商对亿元的销售数量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710家锐减至2013年的547家,下降幅度高达23%;客户大幅流失的情况下,专营代商的营业收入的占比也随之逐年下降,2011年-2013年,占比分别为46.56%、38.25%和35.50%。为此,公司在2013年大力拓展普通经销商的数量,试图以此来对冲专营经销商客户流失的困境。招股书显示,公司普通经销商的数量从2012年的477家增加至574家,增速为20.3%。同期,来自普通经销商的营收从1.97亿元增至2.17亿元,增速仅为10.2%。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直销客户也十分不稳定。在招股书中,公司称其主要销售对象是二级以上的医院,然而记者从其直销前五客户的报表中发现,除了北京协和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属于知名大医院外,其他医院分别是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地区医院。而且,2011年公司对位列直销客户第一位的北京协和医院的销售额仅为161万元,第二年销售额降至141万元排名也随之降至第五位,在2013年则跌出了前五名。

  经销商业绩增长缓慢,直销客户更换频繁,充分说明公司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结论:不管怎么说,九强生物都是这一批新股中比较好的公司和品种,瑕不掩瑜,公司从数据上看,短期仍然是一家优秀值得关注的公司,虽然行业未来发展并不如人意,但值得跟踪观察。建议申购。

四、海洋王

海洋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民营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生产、销售各种专业照明设备,承揽各类照明工程项目。公司组建了13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市场事业部,致力于为电力、冶金、铁路、油田、石化、、消防、煤炭、部队、港口、场馆、民航、船舶等目标市场和细分客户。在国内各省会城市及重要城市设立了155个专业服务中心和900余个专业服务部,营销和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市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高新技术企业海洋王的“高新技术”:招股书显示,海洋王照明的产品主要是工业照明设备,包括固定照明设备(工业用悬挂灯、投射灯)、移动照明设备(移动灯)以及便携照明设备(防爆探照灯、手电筒)三大类。对于上述灯具而言,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是光源、镇流器、电子元器件等。不过在海洋王的生产流程中,上述零件均需要向外界采购(公司历年的光源、镇流器、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的外购金额占当年成本的比例都在6成以上)。而公司的所谓“生产”,也不过是将上述核心零件买回来,再套上一个外壳从而改头换面变成“高科技灯具”。从公司披露的“照明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其“主要生产流程”不过是“导线焊接”、“组件组装/总装”以及“产品包装”等简单手工操作。这种简单的组装流程,就是公司口中的“品质保障”,其实根本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工艺质量控制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采购商的“品质保障”之上。所以,我甚至都不愿意去看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构成了……

再看公司的竞争力,仅从毛利率的数据看,公司似乎非常牛逼,自10年开始,毛利率从未下滑到70%以下,产品的价格更是高出同行业20-30%,这竟然是建立在在上文这样的“高新技术”的前提下,我真的很好奇公司到底是如何实现70%的毛利率的?要知道行业平均的毛利率水平不过25%-30%啊(最高毛利的勤上光电历年平均毛利率为30%不到,这股票要放在香港,绝对是是老千股的候选标的啊)。在如此高毛利的背后,其实是公司向销售人员支付的高额提成造成的。这几年公司提供给各地销售人员(对外宣称为“服务中心”)的工资、奖金和福利费就达到了收入的20%-30%。而对比勤上光电,销售人员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只有2-3%。简而言之,同样是卖100元的灯具,勤上光电花了68块在成本上,2块钱在销售人员成本上;而海洋王照明却只花了30块在成本上,但却给了销售人员27元作为销售奖励。对于灯具而言,68块钱的成本和30块的成本显然差别巨大,2块钱的销售激励和27块钱的销售激励更加是天渊之别。看来海洋王照明确实如招股说明书说的一样,“销售接单能力强”是核心竞争力,但在高价格、高提成的扭曲制度下的产品也只有那些被销售蒙蔽了眼睛的终端客户买单了。

再看行业竞争问题,其实特殊照明在早些年一直是一个蓝海,公司能获得高成长也是和行业的大发展密不可分(2011-2013年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84%),但现在私募前景不容乐观。根据招股书显示:飞利浦、库柏、欧司朗、GE 都是特殊照明行业的参与者,而海洋王照明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第四位,仅次于国际厂商飞利浦、库柏和欧司朗。不过随着油田、电力、船舶、冶金等行业的发展,特殊环境照明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原本不属于本行业的企业包括雷士照明等知名企业纷纷涉足该行业。

且不说同行业内其他优秀公司的竞争压力吧,就说海洋王自己都存在竞争压力,因为目前灯具市场上有很多家公司都在使用“海洋王”这一商标,这些公司的主营也与即将上市的海洋王照明极其相似。用百度搜索“海洋王照明”,第一页就出现了山寨公司,温岭海洋王:http://www.or-hyw.com/ 连LOGO都几乎一样……而且这样的公司数量不少于10个。

此外,令人感到丝毫不意外的是,公司在上市前的业绩粉饰,由于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经过会,那么自然的,公司2011年和2010年的财务数据特别漂亮,2010年和2011年的公司营收分别为11.86亿、13.23亿,分别同比增长22.53%、11.49%,净利润分别为1.88亿、1.9亿,分别同比增长56.44%、1.06%,但公司因为IPO暂停而上市受阻,于是,2012的营收数据大幅下滑17%,净利润大幅下滑11.53%,13年净利润和营收几乎没有增长,2013年底营收11.3亿,净利润为1.72亿,2014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继续下滑,营收只有4.19亿,净利润为3577万。

即便我们抛开上文的疑点,认为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公司在不缺钱的基础上,仍然要上市募资呢?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此次募投项目分别为:生产线建设项目(约3.36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约1.45亿)、营销中心扩建项目(约0.7亿)。根据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最近三年末的货币资金余额都在3亿元以上,2013年底为4.258亿元,即便是在2012年过会的时候,公司2011年底的货币资金也有3.46亿,而几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在1.5亿以上,公司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实力,至少可以解决募投项目中大部分的资金需求,为何还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获得项目资金呢?

再来看一篇由网络上不知名的作者的对海洋王照明的募投项目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本次海洋王照明扩建生产线项目而言,每年新增100万套产能属于极其激进的计划。以收入最高的2011年来看,公司当年通过大力推动应收账款的提升,才勉强达成了123万套的照明设备销售,对比2010年增加销售约55000套。公司2011年对应的产能利用率94.24%,并未达到满产状态。而根据新增产能100万计算,这部分的产能消化预计至少要10年以上。

  即便是按照招股书给出的“2011-2013年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84%”的乐观预测,一来公司的2011年的收入增长率只有11%,显然小于上述预测数字;二来招股书也承认,雷士照明等各大国内知名照明企业已经纷纷涉足该行业,并通过各种竞争战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飞利浦、库柏、欧司朗、GE 照明等国际知名企业亦逐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以占领国内高端特殊环境照明市场为发展目标。因此,特殊环境照明行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更不要说海洋王照明的主要客户群体:冶金、石化、煤炭等行业在今年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纷纷出现亏损,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压缩投资和降低采购成本。公司的高价照明设备能否维持其销售增长实难预料。

  对于第二项研发中心建设,从其预算安排就可以看出,建设重点与“研发”显然关系不大。根据公司披露的投资明细,14,481.38万元总投资预算中,购买研发设备的预算仅为875万,占比仅为6%。剩余的预算中,建筑工程、涨价预备和铺底资金就占到了59%。究竟公司是为了扩大研发实力,还是为了建楼?

  海洋王照明的“建楼热情”,在第三个“营销中心扩建装修”项目中更加是赤裸裸地表现得一览无遗。因为这个项目的6,977.45万元投资就是“在本公司设立营销总部及三大职能中心。由照明工程公司负责在北京、成都、沈阳、上海、济南、郑州设立六个二级营销服务机构……每个二级营销服务机构所需场地约2500平方米”(招股书语),并且还要租赁“城市市区的中级写字楼”。请问,公司在这以前难道并没有在上述地区开展营销活动吗?难道公司历史上的收入增长,是通过建设富丽堂皇的营销中心和办事处来达到的吗?如果收入无法增长,请问你们将如何对得起股民投资的辛苦血汗钱?

结论:还是那句话,面对那么多疑点,那又怎么样?在当下的IPO环境下,公司又恰巧站在了LED行业的风口,上市暴涨妥妥的。个人不建议长期关注。

五、石英股份

 江苏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硅资源深加工企业. 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石英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石英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服务领域涉及照明、光伏及半导体用石英材料等。公司主导产品有石英管(棒)、高纯石英砂、大口径石英扩散管、石英坩埚、各种石英器件等。

公司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可的CNAS检测中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高端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连续多年被评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招股意向书中,石英股份这样形容自己:“并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光是高新技术企业我听着就有点发怵,还是连年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好吧,让我们仔细瞧瞧。

不过再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前,我先看了一下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构成,这那里是高新技术企业?根本都没达标,再次回到此前分析地尔汉宇文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对高新企业的人员以及研发投入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等硬性要求。

公司在12年早早过会,因此我们就以旧版的招股说明书作为判断依据,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共实现营业收入90686万元,而这三年共投入研发费用3116万元,占比营收只有3.44%,刚好过了3%的要求。而对于员工的两条要求,石英股份却并没有达到。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石英股份员工总数为876人,其中并没有列示研发人员的数量,只是说明了技术人员41人,占比4.68%,低于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工125人,占比23.52%,低于30%的要求。

再看公司的核心技术,根据旧版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称自己拥有自主研发的石英管制造及石英砂提纯核心技术,在石英管方面,太平洋石英股份的产品丰富性与技术实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高纯石英砂方面,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太平洋石英股份于2009年成功自主研发出了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目前可以规模化生产杂质含量小于15ppm的高纯石英砂,是全球少数几家掌握高纯石英砂大规模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看起来果然高大上,再看专利技术:公司竟然拥有“多达”2项的发明专利及13项实用新型专利(截止2013年底公司新增8项实用新型专利)……

最值得讽刺的是,一家名为江苏阳山的同业公司于2012年6月25日向常州中院提请诉讼,状告江苏太平洋专利侵权,并以此向江苏太平洋及其客户常州天龙光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坛市酿造机械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累计索赔8328.99万元。江苏阳山总经理魏元柏介绍称,该案的聚焦在于公司的一项名为“应用于石英玻璃原料——高纯石英砂生产中的提纯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于2010年9月获得授权,江苏阳山认为江苏太平洋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专利中的“高温煅烧”等技术特征发生侵权的行为。最高院于2014年2月20日召开听证会。

当然,石英股份和绝大多数IPO企业一样,上市前业绩粉饰丝毫不落下风,由于12年新股暂停,公司2011年的数据自然是亮瞎眼。2010年和201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43亿、4.05亿,同比增长116%和18%,净利润分别为9031万、1.46亿,同比增长170%、61.7%,但2012年公司营收暴跌21%,净利润暴跌36%,当然这和下游光伏行业的寒冬也密不可分,2013年公司营收仅同比小幅增长5.8%至3.39亿,净利润则继续下滑16%至7824万,2014H1不改利润下滑趋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13年继续下滑20%。

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2011年末至201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2%、29.8%和37.6%,2014上半年飙升到75%,当然这或许和公司的回款时间有关。

此次募投项目为:高纯石英管、石英棒项目(2.82亿)、技术中心项目0.45亿。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招股说明书相比之前一次,减少了高纯石英砂精细加工项目(1.83亿),为何?据说有业内人士日前质疑太平洋石英募投项目之一高纯石英砂项目有造假嫌疑,而其招股书中所列的高纯石英砂客户多属伪造,甚至其中数家企业早在数年前就已停止光伏项目,更遑论进口高纯石英砂了。具体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所以为了避免麻烦,石英股份干脆直接在这次IPO过程中拿掉了这一项。由此也再次可以看到,A股的IPO募投项目是多么的随意,当然这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上市公司编造募投项目显然只是为了上市而做一个名头,因为就算是真正的好项目,等证监会批准上市过程中经过的那么多时间,项目本身也肯定时过境迁了,所以,IPO募投项目混乱的根本解决办法只有注册制,让企业需要钱做项目的时候,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

结论:这种类型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在不对我的胃口,而且个人也不太喜欢光伏上游产业链,因此不会做重点跟踪。

六、黑猫焦化

公司是一个集炼焦、化工、电力、建材行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型煤化工企业。公司是陕西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唯一的焦化行业企业。

公司焦化以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生产能力将跻身全国前列。公司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精细化的企业管理,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领先,产业链条延伸”的产业优势,形成了规模大,起点高,技术新,质量优的核心竞争力,使循环经济成为公司发展的特色和亮点,系列产品畅销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陕西本地,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公司“焦炉煤气制甲醇”、“粉煤灰制砖”、“焦炉煤气、甲醇驰放气制液氨”生产工艺先后被陕西省发改委认定为国家鼓励类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并已享受资源综合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就整个煤焦化行业来说,公司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完善的企业之一,是我国煤焦化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先企业。在独立焦化企业中,公司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生产能力在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在陕西省有较强竞争力,且公司为国内首家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联产合成氨的企业。

说实话对煤焦化这个行业我实在不感兴趣,对煤焦化这个行业我也不甚了解,或许@郭荆璞 总可以来谈两句,我只是稍微看了看陕西黑猫的基本面,发现公司生产的产品焦炭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85%以上应用于高炉生产,其专属性很强,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焦炭的需求量和发展空间。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到,公司在经济周期向下的背景下,盈利能力不断下滑,2011年公司营收39.79亿,净利润高达2.92亿,但2013年公司的营收几乎翻番增长到75.35亿了,但净利润却大幅缩减40%,倒退到了1.75亿。虽然我不好评论陕西黑猫在煤焦化行业的优势所在,但从行业属性的角度,我并不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我选择为放弃研究。

此次公司约募集资金12亿,投向400万吨/年焦化技改项目(公司共计要投入42亿元)。这也是最近募集资金数量最大大IPO了。

结论:不建议申购,个人不关注。

七、萃华珠宝

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创建于公元1895年(清光绪21年)的萃华金店发展而来,是中国首饰业现存为数不多的世纪品牌。金店曾被迫为当时称帝加冕的伪康德(溥仪)承制纯金皇冠冠柱,从文物鉴赏的角度来评价,该皇冠冠柱嵌镶镂雕,精美绝伦,堪称是工艺品中的精品,而后溥仪胞弟溥杰特为萃华金店亲笔题写店名牌匾(“萃华”牌首饰标志为一顶皇冠,最初的起源是因为清代皇帝溥仪登基时的皇冠为“萃华”承制)。萃华首饰的精美备受当年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李西的推崇,亲赠隶书对联一副“萃列奇珍夸蜃市,华添藻饰夺龙纹”,充分展现了萃华乃至中华民族传统金饰工艺的高超技艺,萃华金店更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关东珠宝第一店”。。

看到这里我也是醉了,原来萃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企业啊……但我为什么没听过这个牌子呢?到底是优秀的民族企业不会运作,还是公司吹牛吹上天?或者可能萃华珠宝主战场在北方,是我孤陋寡闻了。

在看公司之前,先稍微谈一谈珠宝行业,我去查了一下珠宝行业的IPO资料,发现珠宝企业虽然有不少公司试图上市,但最终成功上市却很难(在主板排队等待的有深圳爱迪尔珠宝、沈阳萃华金银珠宝、深圳市艺华珠宝首饰等),中国珠宝零售业受高税率压迫,大多存在业务不规范、财务不规范和税务不规范等问题,在已上市或拟上市的珠宝公司中普遍存在财务造假或包装问题,包括销售模式的财务包装和销售产品的财务包装,以及虚构收入、隐瞒费用及虚增存货等财务舞弊行为;由于珠宝零售业本身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以及珠宝价值难以界定等问题,中国珠宝企业造假上市非常猖獗,证监会此前否决了千禧之星珠宝的IPO,同时北京恒信玺利珠宝也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而纳斯达克已决定将福麒国际摘牌退市,CC卡美珠宝决定撤回其在美国的上市申请。

决定珠宝企业毛利率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销售模式:自营、加盟和批发,其中自营又分联营和直营,联营要扣除25%左右的商场分成,故毛利率要明显低于直营,但是自营费用率很高,一般至少占收入的20%以上。因此,很多珠宝企业将自营收入包装成批发收入或加盟收入,以此达到销售费用不入账的目的。

二是产品结构:如镶嵌或贵金属,后者有公开价,毛利率非常低,但因为这几年黄金价格直线上升,导致贵金属的毛利率也能达到15-20%的毛利率,这主要是存货增值所致,排除通胀,贵金属(主要是黄金)薄利多销,毛利率很难超过10%;而镶嵌类珠宝由于没有公开报价,毛利率较高,如钻戒、K金等毛利率一般地零售环节能达到50%以上甚至80%以上,这样有些珠宝企业就故意将贵金属产品收入粉饰成镶嵌产品收入,导致毛利率被严重高估。

再来看萃华珠宝的情况:公司2011-2013年的营收分别为:24.3亿、28.2亿、36.8亿,净利润分别为7694万、8715万、11082万,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在13年均接近30%。从营收和净利的情况不难看出,公司的净利率低的可怜(虽然公司的ROE常年保持在20%以上),当然毛利率也同样非常低,2011-2013年的毛利率平均大约只有6.5%,

同时公司招股说明书上披露了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需求结构带来的毛利率波动、黄金租赁业务对综合毛利率的影响、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珠宝首饰行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保持相当数量的原材料和库存商品)、通过黄金 T+D 方式采购原料的风险

公司拟募资4.087医院,全部用于增设直营店项目。

回顾了一下萃华的发展历史,这百余年来经历太多风雨飘摇,政局动荡,企业也经历多次停业又开业,经营发展史随着朝代更替而跌宕起伏,简直都可以写一本小说了(发展历史可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33926.htm)。不过自从2003年改制后,萃华金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事长郭英杰亲自注资参与萃华珠宝的股改(郭英杰进入珠宝行业整整二十年),2009年,,同年9月,萃华牌首饰以全国行业排名第二的辉煌成绩,荣获国内品牌的最高荣誉——中国名牌称号,这是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首饰行业。至此萃华股份公司 “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三项殊荣集于一身,这在全国首饰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2009年萃华股份在深圳投入巨资建立子公司,代表了萃华正式走出东北,迈向全国。

百岁回头惊一梦,年轮商戏风雨同,老忆清满伪日曲,店始如金人还诚。公司简介写道:历史昭示未来,过去的萃华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今天的萃华展示着现代企业文化的绚丽风采,未来的萃华必将全方位体现萃华品牌的最高境界。把萃华打造成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名品牌,这是市场和未来的选择,更是几代萃华人的期待和梦想。

结论:公司的董事长野心很大,表示要把萃华从地域品牌发展成为全国品牌,甚至国际品牌。我非常乐意看到我国的老牌民族企业能够在新世纪崛起,我认为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优秀民族企业,可以做出世界上最优秀的产品,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当今世界商业格局下,除了产品本身外,最重要的是牌化运作。可惜中国的企业家往往只会埋头做产品,不懂得品牌营销,好的企业最终以给别人做贴牌为生。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我们国家能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世界知名优秀品牌。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我是非常支持萃华珠宝的IPO,建议申购,保持长期关注。

更多热点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