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神药”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2022-04-02 08:23:05

         导读:诞生一百多年来,阿司匹林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越来越多的作用被科学家发现。

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它还成就过一个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肿瘤。所以有人给它一顶江湖帽子—“神药”。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它的那些“神”作用。

1,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但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抗炎、抗风湿

其抗炎作用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关于其抗风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预防脑血栓 抗血小板聚集很重要

说起脑血栓,不得不提血小板。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专家介绍,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分泌、收缩血块的生理活动,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自动聚集上去,使得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它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持血管壁的完整。

但是对于那些因为长期患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人来说,他们的动脉管壁内沉积了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一旦动脉粥样斑块破溃或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原本负责止血的血小板就会在不断聚集的过程中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引起脑血栓形成。

因此,国内外预防脑梗塞的医学指南中,都把长期服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放在了预防首次脑血栓(一级预防)和脑血栓复发(二级预防)的重要位置。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阿司匹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市民都掌握了预防脑血栓这一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性价比高,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专家解释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多数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塞、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据了解,临床上常用的、与阿司匹林有类似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包括氯吡咯雷、潘生丁、西洛他唑等。

研究显示:约两成患者对抗栓药不敏感 

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等预防脑血栓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这些药片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5,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进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及肝糖元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和促进组织对糖的摄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7,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据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斯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8,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随肿瘤生长其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组织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对防止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显然有意义,且有抗肿瘤转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疗5年或以上:胃肠道癌症20年死亡风险降低35%.

9,用于男性避孕

人中含13种PG,总量达300mg/ml有利于精子的运行和受孕,阿司匹林可使中PG浓度降低,导致中出现较多畸形精子,运行不畅而起到降低受孕的概率。

10,降低耳毒性抗生素对听力损害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合用阿司匹林会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与体内铁元素结合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它能损伤毛细胞。毛细胞一旦受损,内耳就会丧失探测声音的功能,从而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阿司匹林被分解为水杨酸盐,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

11,治疗胆道蛔虫

口服吸收后,自胆汁排泄,使胆道环境改变,蛔虫厌酸而退出胆道。

12,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患者胎盘组织和血小板比正常妊娠者全盛显著增多的TXA2,而胎盘,脐带PGI2及尿中排出PGI2代谢物则减少,正常的PGI2/TXA2平衡被破坏。因此用小剂量APC恢复此平衡,可望预防或治疗该病。

13,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

阿司匹林可抑制PG合成,可用于治疗由于PG增高所至的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症,因为体内PG增高可促进输卵管蠕动加强,破坏受精卵与子宫内膜的同步作用,增加了子宫收缩力,使卵巢黄体分泌孕酮降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

14,老年性白内障

英《医学新闻》第244卷第23期报道:在芝加哥美国眼科科学院召开的会议上,耶鲁大学附属医学院的眼科学教授戈特勒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程发展可能有一些延缓的作用。可使本病形成推迟10年,可减少45%或更多的患者免于手术。其确切抑制机制临床应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认为白内障患者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增高致晶体中醛糖还原糖活性增高,而阿司匹林不仅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还可降低血浆中色氨酸的含量,故认为阿司匹林至少可减缓白内障的发生。

结语

上面说了阿司匹林这么多用途,其实关于它的新用途研究还有很多。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还是用来抗血小板聚集,其次解热、镇痛,还有用于川崎病等。其它有些功能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用于临床。

最新进展

原来,医学界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这一概念。而在广医三院最近进行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研究中,200多例发生过一次以上脑血栓的病人,在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前和服药两周后通过血液检测发现,约有16%~20%的人存在“抵抗”现象,而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可能‘抵抗’现象就消失了。专家说,另外,这些药物对某些患者来说本来是有效的,但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抵抗”,用药效果越来越差。

相反,还有一类患者可能对这些药物特别敏感,服用这些药后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聚集性过于低下或血小板的数量减低等副作用,引起脑血栓后的出血或体内其他脏器的出血,还有就是有胃肠道溃疡的病人,如果盲目服用抗栓药物,往往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专家建议

服用抗栓药前后应做相关检测

专家指出,为了避免“抵抗”现象或者“过度敏感”现象的出现,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他们会建议在用药前先做一个名为“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而在服用两周后,再做一次同样的检查。“这样就可以判断药物到底有没有效果,或者药物的作用是否发挥过度,以致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以此指导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而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医生还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定期做一下这个检查。

据了解,该检验项目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开展,费用一般在80~240元左右。“以前这个检验因为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够,一直未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根据广医三院最近的研究经验,在检测前只要控制一些条件如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校正,这个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会有保障。”检验科王融副主任说。

此外,专家还提醒,预防首次脑血栓(一级预防)和脑血栓复发(二级预防)中光靠吃抗栓药物还不够,患者还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做到合理降压调脂。“之所以强调合理,是因为血压高固然不好,但如果一下子把血压降得太快或太低,也是很容易诱发脑血栓的。”专家强调,高血压患者还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胆固醇和血脂,因为研究已经证实,高脂血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管内皮组织,增高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对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不亚于高血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