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考前40天,《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梳理(一)

2022-08-07 10:17:15

考前40天,梳理知识点

 ↑ 认真梳理,提分二十 ↑ 


一年一度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即将到来

还有40天的时间可以学习

接下来几天,小编会为大家梳理一下

《初级会计实务》以及《经济法基础》

出现的知识点

1

总论


【知识点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知识点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我们以工业为例说明资金运用的过程:

1.资金的投入


3.资金的退出:是指资金离开本单位,退出本单位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纳税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结论:上述资金运动的三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更不会有资金的退出。没有资金的退出就没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知识点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四个环节:

(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定性)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定量)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4)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拓展内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记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后监督。

(3)监督依据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方面。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


【知识点四】会计的核算方法

会计的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1.填制和审核凭证

2.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3.复式记账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知识点五】会计的基本假设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的各项经营活动。

1.它不仅要求会计核算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企业的所有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知识点六】会计(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1.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它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两个凡是: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例如:

销售款未收: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应收账款。

预收销货款: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预收账款。

应付借款利息: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预提费用。

预付下期租金:不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待摊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凡属于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归属于本期,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款项的费用,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例题·判断题】我国企业应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

【答案】×

【解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知识点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具体如下:

1.投资者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

2.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

3.企业管理者。

4.政府及有关部门。

5.社会公众。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要求内容

可靠性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应做到内容要真实、数字要准确、资料要可靠

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

【提示】可比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重要性

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谨慎性

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应用:

1.企业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

2.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知识点八】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会计法律与法规;

二是会计准则;

三是会计制度。

在本节内容中,我们介绍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

五、政府会计准则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施行。

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组成。

【例题·多选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

A.基本准则

B.企业会计制度

C.应用指南

D.解释公告

【答案】ACD

【解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

更多初级资料 ↓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进入订购页面
再点击右下角“立即购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