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选择不一样的青春 把理想融入大熊猫保护研究一线

2021-10-24 15:09:09


选择大熊猫,选择扎根深山,选择不一样的青春


不忘初心,向善前行——“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为“熊猫人”韦华点赞


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7zgws04qd/index.htm


投票方式:打开浏览器,复制以上链接,粘贴至浏览器,点击熊猫天使韦华头像下的“选择”后下拉至页面底端,点击“多选投票”即投票成功;另可点击“论坛投票”再次为韦华投票。请大家多转发群圈、每天投票,为熊猫人加油!



选择不一样的青春 


把理想融入大熊猫保护研究一线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韦华同志先进事迹


 

韦华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自2013年7月调到中心以来,他先后在中心所属的四川雅安碧峰峡基地、汶川卧龙核桃坪基地从事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与野化培训工作。


2016年12月17日,韦华在核桃坪基地天台山野化培训场进行常规性监测和数据收集时,意外遭到参与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喜妹”的突然袭击,导致全身多处严重受伤。经奋力抢救,韦华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大面积的创伤很可能给他留下终身残疾。躺在病床上的韦华无惧伤残,始终情系大熊猫,一心想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韦华坚守理想,选择不一样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大熊猫的“爱心饲养”、野化培训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成绩。他用自己的奉献和热血书写了“熊猫人”新时代最壮丽的诗篇,他用对理想的执着与坚守实践了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



选择不一样的青春  在大山深处追梦


韦华出生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是仫佬族的第一批女大学生、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父亲曾是一位壮族警官。韦华在家排行老三,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父母的教育与熏陶让韦华自幼就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从七岁开始,他就跟着哥哥上山砍柴,然后背到市场去卖,以补贴家用。韦华的家乡罗城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相传罗城就是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韦华从小便生活在这童话般的山水中,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课堂,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成了他儿时的伙伴。韦华被野生动物的神奇所吸引,非常喜欢探索野生动物的奥秘,对野生动物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问了哥哥又问妈妈,人生的理想由此萌芽滋长。每当谈起少年时候的韦华,哥哥都很肯定地说:“我弟弟从小就痴迷动物。”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四个子女都好学上进,全部考上了大学。在兄弟姐妹中,韦华的学习成绩最好,他于1997年9月考上了广西大学,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后,韦华更加热爱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并立志将此作为终身的职业与研究方向。2004年9月,他又到广西师范大学攻读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硕士学位,三年时间,他刻苦学习、上下求索,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2007年7月,韦华硕士毕业后前往桂林七星动物园工作。由于爱岗敬业,表现优异,韦华很快当上了熊猫馆馆长。在此期间,韦华第一次与大熊猫接触,亲身感受到了大熊猫的憨态、可爱。并且因为工作的原因,韦华第一次出差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雅安碧峰峡基地,在这里他看到了更多的大熊猫,了解了更多的野生动物,顿时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这一次与众多大熊猫的“邂逅”让韦华坚定了人生的方向,找准了奋斗的坐标:研究大熊猫,甘当“熊猫人”,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


2013年7月,韦华毅然辞去桂林七星动物园熊猫馆馆长的工作,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从一名普通的大熊猫饲养员起步,开始践行人生理想的长途跋涉。而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家人开始并不知情。很久以后母亲获悉儿子的决定,母亲对韦华说:“既然你作出了选择,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有吃苦的精神。”



从此,韦华远离了家乡和亲人,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走进了偏远静寂的深山。此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婚姻大事却因工作一再耽搁,成为了年迈父母的一个心结。如今韦华离家又更远了,父母的牵挂也与日俱增。然而,韦华并没有由此停止追梦的脚步,2015年1月,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野外研究,发挥专业所长,韦华又申请调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卧龙核桃坪基地,参与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


核桃坪基地地处大山深处,交通、生活等都不方便。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韦华放着生活条件优越的工作不干,偏偏跑到大山沟里来吃苦,而且一个野保专业的硕士生来当一个小小的饲养员,天天与大熊猫打交道,未免有些屈才。但韦华却不认为这是枯燥、寂寞,不是大材小用,他乐在其中,将自己融入青山绿水中。因为到广阔天地中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直都是他的梦想。即使身受重伤,他也无怨无悔,仍希望早日康复,继续上山。


生命不息,梦想不止,这便是韦华对理想的坚持。



勤学苦练  爱心饲养建功业


2013年7月,韦华来到雅安碧峰峡基地当上了一名普通的饲养员,他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他深知,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含糊,从事野生动物研究,需要从最基础的了解动物、观察动物开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知名学者,都是从“侍候”大熊猫开始。


饲养大熊猫,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学习掌握的技能很多,不仅要照顾大熊猫的饮食起居,还要观察了解它的习性,与它交“朋友”,时时刻刻为研究积累资料。

在师傅高强的带领下,韦华只用了一个月便熟练掌握了所有的工作技能。


师傅夸赞道:“这个硕士生不怕脏不怕累,收拾大堆大堆的熊猫粪便,打扫兽舍,投送食物,样样都做得很认真,很内行。尤其懂得实施‘爱心饲养’,跟‘猫’相处得相当好。”



“爱心饲养”就是要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大熊猫,这也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熊猫人”多年以来一直坚守的理念,也是几代“熊猫人”不停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的经验。靠着这份传承不息的经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通过人工圈养使大熊猫种群迅速壮大,形成了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熊猫繁育技术。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回忆说,当年攻克大熊猫繁殖过程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难题,“爱心饲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韦华从小就对野生动物有爱心,他也很乐于长时间地观察、了解他所饲养的大熊猫,以便掌握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在雅安碧峰峡基地,韦华与大熊猫“喜妹”结下了不解之缘。“喜妹”是一只雌性熊猫,2000年8月8日在卧龙保护区圈养条件下出生。2014年的夏天,韦华开始承担饲养“喜妹”的任务。韦华清楚地记得他对“喜妹”的第一印象:“2014年夏季炎热的一个早上,天气晴朗,8点多,大熊猫‘喜妹’慢条斯理,悠然自得地从熊猫馆卧室出来,在活动场一边踱步一边扫描周边的环境……”在韦华后来撰写的笔记《我与大熊猫的情缘》中,他详细描写了“喜妹”进食、小憩、奔跑、翻滚、戏水、卖萌等憨态。他不禁感叹“其优美的身姿一扭一扭实在漂亮极了”。韦华深深地懂得:大熊猫和人一样,心理紧张,激素分泌出现问题,就会生病。为了让熊猫宝宝快乐、健康成长,他忘我做好饲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中再多的苦和累都被他抛在了脑后。



饲养大熊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冬天,大多数时候打扫完圈舍都会热得浑身湿透;若是遇着下雨,则更加糟糕,还会被糊得满身屎尿。雅安素有“雨城”之称,一年四季淫雨霏霏、云遮雾绕,天气异常潮湿。久而久之,韦华便患上了膝关节积液,但他强忍着隐痛,带病坚持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饲养任务。


韦华来到卧龙核桃坪基地后,又负责饲养大熊猫“娜娜”,他严格遵守大熊猫饲养操作规程,坚持 “爱心饲养”,再次出色地完成了饲养任务。他在2016年年终总结中欣慰地写道:“大熊猫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健康、安全问题。”


因为喜欢这份工作,热爱这份工作,韦华成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长最快、最优秀的大熊猫饲养员之一。



不断探索   野保科研出成效


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韦华的目标是要研究大熊猫,把毕生奉献给祖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韦华从小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勤于思考。来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后,他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发挥专业所长,主动融入到大熊猫繁育的科研当中去。他饲养、观察大熊猫的点点滴滴都成为研究素材和资料。



他将收集的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相关数据加以整理分析,主笔撰写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第一阶段的活动变化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四川动物》杂志上。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生态学专家黄金燕教授对韦华的这篇论文予以了好评:“该研究从母幼距离、幼仔活动空间位置和行为变化研究了野化培训第一阶段幼仔的活动规律,其科研思路清晰、科研数据丰富、数据分析准确,很好地诠释了野化培训幼仔在早期的活动变化规律,该研究是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研究结果对后续的研究工作的推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除了大熊猫,韦华将自己的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野生动物保护上。工作之余,韦华还自主申请了一个鸟类多样性调查的项目,利用业余时间在卧龙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到目前为止,他共完成了150多种鸟类的调查,并发现了10多种本地区未曾记录过的鸟类。韦华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这个项目,并形成相关的科研成果。



韦华喜欢用相机拍照,因为照片往往能保留下比文字、语言更为准确、生动的信息。同事们都知道,韦华的相机从来不拍人,不拍风景,只拍熊猫和鸟类等动物。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背着相机在山里巡视,绝不放过天空中的任何一只飞鸟。每次休假,他都会去更远的山里,一边旅游,一边继续追随和拍摄那些自由栖息、飞翔的生灵。


韦华在从事鸟类调查研究的同时,时刻不忘倡导和传播保护野生动物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韦华说:“现在有不少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一提起野生动物就是好吃不好吃,这是个很可悲的现象。我努力拍出更多更好的鸟类照片,不仅是了为调查研究,我还要把它们放到网上,展示野生动物美丽的一面,唤起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我想让更多的人懂得,在我们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野生动物其实也是人类的保护神!”


韦华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青春不悔   野化培训洒热血  


2015年1月,韦华主动要求调到卧龙核桃坪基地,参加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

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以壮大野外大熊猫种群,达到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一直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和繁殖大熊猫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2006年以来,经过野化培训先后将祥祥、淘淘、张想、雪雪、华娇、华妍、张梦等7只大熊猫放归野外,其中5只成功地在野外存活了下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核桃坪基地,韦华既要参加位于核桃坪野化培训圈的第一阶段野化培训,也要参加位于天台山野化培训场的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地处卧龙深山中,面积近30万平方米,海拔跨度为2500米至3100米。场内溪流纵横,野竹丰茂,有多种大熊猫伴生动物,是野生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但对于饲养员来说,这里并非福地,野猪、扭角羚等野兽常常不期而至,让人防不胜防。夏天多雨,泥石流、滑坡、倒树等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冬天严寒,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7度。



为了观测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的安全和健康状况,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韦华和他的同事每天在雪山中穿梭。中午饿了就在雪地里吃点冷鸡蛋和面包,渴了就喝一些山沟里的水。韦华患有膝关节积液,行走不便,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坚持战斗在野外跟踪监测第一线。


2016年12月14日,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又迎来两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母子,其中一对正是韦华熟悉的“喜妹”和她的儿子“八喜”。韦华与同事杨长江、冯高志一起,立即开始了对四只熊猫的监测工作。



但是,在后来连续两天的监测中,他们始终没有发现“八喜”的身影,韦华感到很不安。17日下午,他们终于决定进入培训圈寻找“八喜”。他们首先尝试将“喜妹”引入隔离笼,但是因为“喜妹”还不适应新的环境,显得非常紧张,他们的引诱尝试并未奏效。这时无线电监测信号显示“八喜”位于培训圈的另一头,与“喜妹”距离很远,他们决定撇开“喜妹”,从另一头进入培训圈。看到“八喜”在圈里安然无恙,韦华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来了。


一切进展得似乎很顺利,他们边走边监测“喜妹”母子的位置,直到他们决定退出培训圈之前,两只熊猫似乎都未曾发生移动。也许由于山地复杂的地势影响了无线电定位的准确性,当他们正准备离开时,“喜妹”已经挡住了他们的退路。

韦华他们赶紧给“喜妹”投竹笋,并乘机撤离。然而“喜妹”此时护仔心切,无心进食,只吃了两口就追了上来,一下子就扑倒了走在最后面的韦华,并开始撕咬。杨长江见状,立即脱下衣服蒙住“喜妹”的眼睛,并扔出挎包、无线电接收机等分散“喜妹”的注意力,几分钟后总算让“喜妹”放开了韦华,与此同时冯高志赶紧将受伤的韦华转移到安全地带……



韦华被紧急送往成都华西医院。当医生剪开他的裤腿和袖子的时候,发现他的脚筋已被咬断,四肢的肌肉都被严重咬烂了。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双手的腕骨都被咬断了,左手掌约三分之一几乎被咬掉。经过彻夜抢救,韦华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大面积的创伤很可能给他留下终身残疾。病床上的韦华无比坚强,每一次清创时都要汗水湿透衣背,他总是咬牙忍受,没有哼一声。


因为不希望父母担心,韦华受伤后再三叮嘱不要告诉他的父母。后来由于2017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了韦华受伤的新闻,韦华的父母还是知道了。  



2017年1月17日,韦华的父母在韦华的姐姐和妹妹陪同下,专程来到成都华西医院看望了韦华。虽然是在病房,但这是这一大家子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团聚。看着儿子的伤,母亲心疼不已,泪水在眼圈里打转,但深明大义的母亲更深感欣慰。在她眼里,儿子是在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听儿子讲述动物保护的点点滴滴,母亲更加理解了儿子的选择和坚守。她安慰儿子:“是国家培养了你,为国家做贡献是理所应当的。”母亲将无尽的爱转化为对韦华的支持,拉着他的手,母亲叮嘱再三:“好好养伤,伤好了才能上山。”说到“上山”,再见大熊猫,韦华就忘却了疼痛,总是笑得是那样灿烂。


这就是韦华,一名普通的大熊猫研究人员,在大山深处默默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他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他勤于探索,调研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他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为了完成好野化培训任务,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志忠说:“韦华同志为大熊猫付出的不仅是汗水和鲜血,更是他的爱心和青春。他是保护研究中心3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是保护研究中心全体熊猫人的代表,体现出了保护研究中心熊猫人忠于理想,大爱无私的精神。韦华是保护研究中心忠诚之心、关爱之心、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四心’家风建设中的优秀榜样”。


韦华,新时代的年青人,他选择了不一样、更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他不仅体现出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理想价值和优秀品质,更是生态文明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韦华那乐观向上和执着坚持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年青人为理想而高歌,为时代而奉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