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特约作家郭举|| 《志在四方修井郎 ----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大修二大队大队长闫鹏翱》

2022-03-25 14:07:03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达观天下关注聚集万人脉的人文底蕴运动健康科技创新圈子。


《志在四方修井郎 ----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大修二大队大队长闫鹏翱》

文//郭举    编辑:达观天下    图片:达观天下摄影

“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孔丛子儒服》篇记载的这句励志的话,成了闫鹏翱为之奋斗终生的“座右铭”。“四方之志”激励他在20多年的修井工作中,没有把工作范围选在环境优良、条件舒适的辽河油区,而是大部分放在辽河油区外部市场工作,足迹遍布大庆、辽河、冀东、吉林、华北、长庆等国内各大油区,征战各种修井难关。“每逢佳节倍思亲”,20年17个春节他不在喧闹的城市陪家人而是到荒芜人烟的一线修井队板房里陪弟兄们过,他把自己的青春时光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钟爱的修井事业,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大修二大队大队长闫鹏翱。


1969年5月5日,闫鹏翱出生于被赵本山称之为“大城市”的辽宁铁岭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他就会聚起一帮小伙伴,在松辽平原中抓鱼打鸟爬树摘果,他人虽小但很有主意,安排这个孩子去捡柴、那个孩子去摸鸟蛋,剩下的孩子去摸鱼,最后大家都有吃的了,孩子们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孩子王”的个性让他从小积淀了管理才能。1991年7月从辽河石油学校毕业后,他进入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从担任技术员开始,依靠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一步步成长为修井队副队长、队长,分公司副经理、外部市场项目部负责人、曙光工程技术处作业六大队大队长、辽河工程技术处大修二大队大队长。每当提起闫鹏翱的名字,跟随他多年的老职工们,最多的感慨就是,“这些年他受累了”。


该吃的苦当干部就要带头去吃

亨利·艾利斯曾说:当今领导,集中到一点,就是他有能力使他的下属信服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他们。


1991年7月份,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进入全新的石油工业领域,并从事脏累差苦并存、专门解决油井疑难问题的修井作业行业的他,面对未知的工作环境,面对钢与铁的碰击、油与水的洗礼,各方面都显稚嫩的闫鹏翱也曾感到过一丝迷茫。全队的员工要如何管理?修井时会不会发生危险的事故,能不能搞定?自己究竟能不能胜任这项繁重的工作?第一天上井的时候,各种疑问充斥在闫鹏翱的脑海里。当时带他的师傅告诉他:“想混日子很容易,想干好却很难,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要有好技术,好技术是遇到危险和难题队伍的“定魂丹”,技术不行你在现场就是瞎指挥瞎咋呼;要能吃苦,弟兄们一身泥一身水,你穿的溜光水滑,你说的咋漂亮也树立不起自己的威信。你必须在工服上看不出你是干部才行。”闫鹏翱将这些话深深的记在了心上。从此,他利用一切时间学技术,向师傅学,向老作业工学,向队长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他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掌握了井控实施细则,一个星期背下来修井机的各项数据和操作规程,闫鹏翱用一股子刻苦钻研的劲头和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折服了全队的人。同时他在井场从不摆架子,哪里需要他就冲到哪里带头去干,每天他的衣服泥和油水反而相对工人来说更多,有时甚至满脸溅满黢黑的原油,都让人认不出他了,他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地带领大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得到弟兄们的信服和爱戴。


1994年,上班仅三年的闫鹏翱被提拔为097队的副队长,他的管理指挥才能更加显现。在那年腊月时节,东北大地呈现出一派肃杀之气,空旷的原野被寒风一吹,所有的生灵都潜伏在每一个缝隙中,默默地等待着春天,剩下的只有光秃的树干,饱受冰与雪的洗礼,甚至天空的云彩都被冻结住。东北人都喜欢“猫冬”,他却奉命带领队伍前往大庆油田参加压裂大会战,当时正是大庆油田最寒冷的时节,户外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人刚一出屋,脸和鼻子就象用刀割的一样冻得难受,冷的喘不上来气。冷风呼啸着吹在人的脸上,先是一阵疼,然后就是麻的说不出话来,时间久了就会被冻伤。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工服,几分钟就被寒风打透,严冬里的油井作业如此艰辛,更何况在铁人故乡感受铁人工作条件,环境之艰苦可想而知。在这时节,大庆油田的其他作业队伍早早的就放假了,考验留给了在气候适宜环境下工作的辽河修井人。


“上,还是不上?”上,条件这么苛刻,不上,就失去一个市场。但凡见过东北隆冬的人,都知道厉害,旷野中塑风如刀,割入骨髓,在这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很容易就落下风湿疾病。但是考验就是机会,放弃很容易,丢掉一个市场就少了一个阵地,就失去了闯市场的意义。097队在闫鹏翱的带领下坚持了下来。他们为了尽快完成单井多层压裂,闫鹏翱每天盯守现场,工人换班他不换,看着闫鹏翱每天在井上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一站就是一天,全队没有一个职工叫苦喊冷,每天大家都豪气冲天地顶着凛冽的寒风奋战在井场上。连续几天在调整液柱压裂的过程中,井口不断返出热水,让闫鹏翱的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在当时情况下根本没有条件去换一身干衣服,于是闫鹏翱继续盯在井口旁边,为工人们挡住喷过来的水。只一会功夫,他身上的工服冻得就像是金属铠甲一样坚硬,连走路、抬手都非常困难。那几天每天一下班,闫鹏翱象机器人一样笨拙地挪到值班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人来烧壶热水,然后用热水浇在衣扣上,一点点的化开冻结起来的衣服,这才能把“铠甲”衣服脱下来……,裸露在外的脸上、耳朵上被冻伤他也顾不得去医院,抹点冻疮膏就将就着。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顺利的完成了施工任务。当他前去交井的时候,甲方的经理看着面色黢黑,消瘦很多的闫鹏翱脸庞上未痊愈的冻疮,连连点头,他拍着闫鹏翱的肩膀说:“你可真是条汉子,这活不给你们,良心上都过不去!”


该第一个上当干部的就不要后退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996年,凭着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专业技术,闫鹏翱在同批入职的职工中率先担任井下作业公司试油队的队长。那时候,他带领的试采二队正在冷家地区洼59块施工。由于那里地层情况比较复杂,井下的压力非常大,施工井又是重点井,闫鹏翱每天都守在井场。那一次,闫鹏翱在井上检查工具时,试采二队起空心杆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气窜现象。当时井筒先是出现小规模的井涌,然后在几十秒内就迅速恶化成井喷。井底积存的大量热注蒸汽夹杂着高温和高压原油一古脑的顶了上来,从井口喷出的气体发出如同火车汽笛一样尖锐的声音,震得在场的员工个个心惊胆战。本来在井涌的前期,大家就已经注意到了异常情况,赶紧停工抢装杆防喷器。没想到井内的压力太大,竟然致使防喷器失灵,根本没办法封住井口。井喷初期得不到控制,就会变成灾难,火灾、污染、中毒、人员伤亡等恶性后果就会出现。


最后的机会只有几分钟,一旦错过就酿成大祸。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闫鹏翱立即担当起现场指挥的重担,大喝一声:“都别慌,听我的。”指挥众人将失灵的杆防喷器卸掉,然后迅速装上光杆,准备借助光杆的防喷盒代替防喷器。可是井内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几个人围着井口忙了十多分钟也没办法把钢圈放进槽内。关键时刻看领导,虽然万分危险,但是他在职工就没有任何人退缩,闫鹏翱冲在最前面,领着所有的人围住光杆,十几只大手一同用力压住滚烫得如同烙铁似的防喷盒,咬着牙挺住,终于把钢圈稳稳地顶进了钢圈槽内。井喷在即将全面失控前戛然而止。一身原油和泥水的职工们欢喜地高呼着,井口周围的人,包括闫鹏翱,都忘了双手已经被高温水蒸气烫伤……,闫鹏翱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当机立断的判断指挥和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勇气得到了全队上下的一致认可,大家对闫鹏翱是彻底服气了。


1999年初冬时节,闫鹏翱率领作业十一队赶赴笔架岭区块施工。第一次进入笔架岭施工的时候,现场就出了一道难题让闫鹏翱难以破解。盘锦的初冬就是这样,又不太冷,还会飘着雪,当时从单位去往笔架岭的道路残破不堪,路基松软,道路含水高而又没有冻透,通过性极差,吊车、拖车和重型卡车时常会抛锚陷车。闫鹏翱带领试油队赶赴笔架岭,当时运送试油设备的重型车都陷在进入井场的路上的泥泞中,望着海滩上近在咫尺的待修井,又看看堆积在泥巴里的设备,所有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闫鹏翱,指望他能拿个主意。看到大家面露难色,闫鹏翱咬了咬牙,说道:“跟我来!咱们用人抬!”有些职工当时就不干了,纷纷说道:“队长,咱又不是挑夫,再说现在是现代化了,那死老沉的设备咋能叫人抬?”


“怎么就不能用人抬?当年大庆油田的王进喜人家能抬,我们为什么不能抬?”闫鹏翱说道,这下没人说话了。“我们既然都学了铁人精神,人家铁人是咋说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今天咱们就学一次‘铁人’,也用人抬!“说着闫鹏翱第一个走到设备边,抓起了钢丝绳。于是,在闫鹏翱的带领下,10多个七尺汉子们,手里攥着钢丝绳,肩上抬着杠子,嘴上喊着整齐的号子,在“一二三那么呼嗨,走哇!”“一二三那么呼嗨,走哇!”的吆喝中,拉着沉重的设备一点点的向海边移动。经过一天的努力,作业工们使用人拉肩扛的原始办法,硬是把十几吨重的机械设备搬上了井场,按照预定时间开工,让甲方非常满意。


当年在笔架岭修井的时候,不少老员工们都说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时刻。由于那里濒临近海,海面吹向陆地的风没有遮拦,直接吹向人身上,陆地上的温度比地面要低上两度左右。到了冬季,从西伯利亚吹来的西北风更是能刺进人的骨头。而且那时还没有值班房,晚上冻得大家只能一边跺脚一边干活。前来送班的中客是临时雇的(使用6年的旧车),窗户都关不严,车里也没有空调,冷得像冰窖一样。只要一开车,冷风就从窗户缝里钻进来,一直钻到人的衣领里去。每次下雪,都要及时派人清理道路,不然就会被冰封住路面。有时井上放喷需要挖贮油池,地面却冻得结结实实,硬得像是一块铁板。大家只能用铁镐一点点的刨,几个小时下来,震得双手都没了知觉……可是,条件纵然如此的恶劣,每名员工的精神状态却一直很高昂。为什么,因为全队的主心骨——队长闫鹏翱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其实员工整天干的都是这项工作,每个步骤都烂熟于心,看似队干部不停地呼来喝去吆喝干活,其实是员工内心真正想看到的就是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队干部千言万语不如在队伍里打头阵,以身作则干在前面,大家从内心想干不需要你任何的“精彩指挥”。


“当时真是不堪回首啊。”当年在闫鹏翱手下当班长,目前已经成长为大修四队的队长赵友成每每回想起那段时光,总是这样说,“不过大家却都没什么怨言。因为闫鹏翱总是带头和我们一起干工作,清雪,搬工具,帮着挖贮油池……太多了。虽然大家有时闹情绪,但看到队长还在带头埋头苦干,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该挺住的当干部就别当孬种

2001年3月份,东北大地上的冰雪尚未消融,闫鹏翱却已经悄然带领队伍来到了笔架岭的另一个区块。这次,十一队负责的项目是海洋公司与schlumberger公司合作开发的时1井压裂作业。这次的施工任务比较棘手,施工设计是国外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很高,而且海洋公司对工期和进度有着明确的要求。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此时已经担任井下作业公司分公司副经理的闫鹏翱毅然的说道:“请放心地交给我们,我保证按时交井。” 爱默生说:“职责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为了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闫鹏翱下了狠心,天天坚守在施工现场,足足在井场盯了26天。26个日日夜夜,624个小时,闫鹏翱只是依靠面包和矿泉水在井场旁边度过了这段时间。由于日常食物缺少蔬菜维生素,在最后的几天里闫鹏翱患上了严重的口腔溃疡,吃东西都很困难。除了吃饭,睡觉是另一个难题。当时的值班房较少,为了保证小队员工能够休息好,闫鹏翱就窝在现场的指挥车里歇歇。每次睡醒之后,闫鹏翱都感觉一阵腰酸背疼,快熬成了一个野人……在闫鹏翱的把关下,十一队终于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验收的时候,schlumberger公司的技术人员非常满意,握着闫鹏翱的手连说:“Great!You are great!”


2006年11月,闫鹏翱成为曙光工程技术处试油项目部的副经理。当时,正是辽河油田的作业系统外闯市场的大好时节,闫鹏翱也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外出闯荡。同年,闫鹏翱带领曙工处的试油队伍来到了吉林油田。那时候已经进入冬季,刚刚下完一场大雪。公路上的积雪虽然被清理干净,但路面却因为下雪前曾下过雨冻结得像镜子一样光滑。为了保障搬家的过程中不发生意外,闫鹏翱亲自带队,领着车队浩浩荡荡的开向井场。当时车队的行进速度很慢,等开到井场附近的村屯时已经是后半夜了。附近根本没有旅店一类的地方,驾驶室里都坐满了,试油队的二十多号人中还有一半的人在冰天雪地里露宿。闫鹏翱看着自己手下的兄弟们在雪地上哆哆嗦嗦地挤在一起,内心非常焦急,于是安排员工们轮流进现场的指挥车中休息和取暖,自己却带领几名队干部担负起看车的责任来,第二天没用他说一句话,职工们个个卖力气干,工人小李说:“领导都没睡驾驶室给咱睡了,你还好意思偷懒!”


2007年5月,曙光工程技术处成立了冀东项目部,闫鹏翱受命担任冀东项目部的经理,由此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岁月。当时,冀东油田进入大开发时期,全国各兄弟油田施工队伍和私营作业队伍大量涌入,短时间内施工队伍迅速增加到了67个。为了争取工作量,各个项目部之间竞争激烈,尤其是一些私营作业队制度灵活不择手段揽活,各种招数层出不穷,最后竟形成了互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为了能够稳定人心,在一个全新的地域开拓市场,闫鹏翱以“提升服务、创造品牌、稳固市场”为指导思想,本着“干最难的井练技术,干最散的井打基础”的原则,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甲方,一切为了用户”的理念,与甲方积极协调和沟通,先从别人不愿意干和不能干的井下手,靠着“从硬骨头上啃点肉”思路终于打开了局面。


2007年10月,他带队在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11-k8-224井捞防砂管柱施工。按照常理,这口井为了防止井下防砂管被砂埋死,应该要求大修队上井施工,但是这口井在平台井口槽上,并不具备上大修的条件。而且这口井是一口高产井,甲方很着急。闫鹏翱当即请命,提出用小修队施工,并做好了详细的施工方案。经过研讨,甲方同意上小修尝试性作业,并按照他提出的方案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闫鹏翱从搬迁、工序措施、确定下井工具,到施工监控,现场操作,安全、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设计,一直盯在井上,有时还要半夜起来跑井检查。有一次,甲方的安监人员和他打趣说道:“我真是服你了。难不成你天天都住在井上?怎么我来检查一次,就见到你一次。你到底是经理还是队长啊?”在闫鹏翱的严格控制把关下,队伍仅仅用了8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施工,为甲方赢取了投产时效,保证了采油效果,也为冀东项目部打出了知名度。从此以后,项目部全面入驻冀东油田南堡、柳赞、高尚堡和老爷庙四个作业区施工,是唯一受到四个作业区高度评价,并同时在四个作业区都有施工队伍的项目部。冀东油田的人都说,把作业井交给辽河来的队伍我们最放心。


将心比心必然得到真心

宋·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在闫鹏翱的领导下,冀东项目部一直与甲方达成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为了能够为双方打下牢固的合作基础,创造和谐的关系,闫鹏翱经常与甲方的人员进行沟通和联系。有一次,冀东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史主任的老父亲得了重病,急需入院治疗。当天晚上,这位史主任就在匆忙中打电话给闫鹏翱,希望闫鹏翱能陪他把老人送到天津就医。当时冀东项目部的工作比较平稳,于是闫鹏翱亲自陪着把老人家送到了天津,并且在医院里看护了两天两夜。南堡作业区监督站刘站长的孩子希望能够转学到辽宁的学校去上学,闫鹏翱利用自己的关系,经过多方协调,帮助他把孩子安排到了一间理想的学校,还嘱咐那里的老师对孩子多加关照。这些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本不属于他的业务范围,但最能在不违反规定的原则下打动甲方,由此,闫鹏翱用自己的真诚为冀东项目部和冀东油田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不但使项目部与甲方的领导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还让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冀东项目部不但与甲方形成了全面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也打造了优质高效、善于攻坚啃硬的辽河作业品牌。2008年3月份,冀东油田在15队的施工现场召开“三标”现场会,召集所有在冀东油田施工的队伍观摩学习,辽河作业高标准、规范化的“绿色施工”品牌在冀东树立了起来。由于冀东油田的油井大多是措施多、工序复杂、施工困难的“大头井”,所有采油区一有急活难活时总是最先想到辽河油田的这支冀东项目部。对于项目部的优异表现,甲方也是多次表示感谢,称赞闫鹏翱率领的队伍素质过硬,技术高超,生产组织全面,现场标准严格。到了2008年10月份以后,在冀东油田的大多数队伍都处于半等半停的状态,而辽河作业冀东项目部却因为被冀东油田重点优先安排井号而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工作量。最后,其他油田的作业队伍不是撤出就是精简,而闫鹏翱带领的队伍却逐渐发展壮大到了10支队伍。


2009年,闫鹏翱的队伍进入了大庆油田,新的挑战又一次出现在了闫鹏翱的面前。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各个油田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在这里作业修井的队伍也都是素质高、技术好、设备一流的强师劲旅。跻身于这些老牌作业队中,默默无闻的冀东项目部能站住脚么?这几乎是每个员工心中的疑问。面对他们的质疑和忐忑,闫鹏翱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能,我们能做到!”队伍刚刚进入大庆的时候,人地两生,连施工井的井场都找不到。为了捋顺各种关系,适应大庆油田的生产组织方式,白天闫鹏翱要到大庆油田各个作业区、井下作业公司和作业生产科要井号、看现场,晚上则上井检查。每口井他都要亲自盯现场,指导小队施工。不管刮风打雷,还是下雨下雪,闫鹏翱每天都要往返于甲方和现场之间,手把手教员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与甲方联系业务,教小队干部如何管理,指导技术员如何施工,他成了一个“全科教员”。半年下来,大家惊奇的发现,项目部真的在大庆站住了脚。虽然没能成为大庆油田最好的作业队伍,但他们还是凭借着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庆油田方面的认可,这当中固然离不开员工们的辛勤工作,但也处处凝聚着闫鹏翱的心血结晶。


当干部的能吃大家就能吃

作为一名带队伍的管理者,他总是吃苦在前,1996年春,闫鹏翱带队伍来到开鲁油区施工。当时的开鲁油区一片荒凉,连点草绿色都看不到,野地里全是沙子和尘土,大风一起就好像茫茫的戈壁一样。队伍刚进驻的那段时间,员工特别不适应这里的天气和食物,几名员工甚至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了。闫鹏翱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是员工的榜样。为了激励员工,他以身作则,坚持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当时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值班房等设施,队里只搭建了几顶简单的帆布帐篷。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大家手中的筷子还没有举起来,一阵狂风就卷起门帘吹进了帐篷里。顿时,帐篷里面沙尘飞扬,等到狂风过后,大家都傻眼了,原来饭盒里面的饭菜都不能吃了,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沙土。很多人当时就把筷子一摔,直接把饭盒捧到闫鹏翱的面前,那用眼神已经很明显了,“闫经理,你看,这饭可怎么吃?”


没想到闫鹏翱却是一脸的平静,他抬头看了一眼大伙,自己端着饭盒慢慢走到一个相对背风的角落,然后把饭盒倾斜着,用嘴一点点把沙子吹了出去。在众目睽睽之下,闫鹏翱慢条斯理的把这一盒混杂了沙土的饭菜吃了进去。一瞬间,时间好像凝固了一样,大家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愣愣地看着闫鹏翱吹沙、夹菜、吃饭,就好像是在家里吃饭一样轻松自如。等到闫鹏翱把饭盒里的饭菜都吃完了,大家也都明白了他的用意,牢骚戛然而止。于是员工们散了开来,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学着闫鹏翱一样吹沙、吃饭。吃完饭后,闫鹏翱召集大家在一起,郑重的说道:“我明白大家的难处,但是也请大家给予理解和支持。没办法,咱们作业队就是野外的工作性质。像今天这样的情况以后还可能发生,希望大家能够克服,困难是暂时的,我向大家承诺,在这里,我们会寻找一块基地,改善好环境!”几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也让每个员工都吃了定心丸。从那以后,即使生活条件再怎么困难,也没人退缩了。大家都是同样的心思:这点小事,队长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当了作业工就得迎难而上,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不是老爷们该做的事。只不过这批前往开鲁施工的员工们却从此改变了吃饭时狼吞虎咽的习惯,而是变得细嚼慢咽起来……


几年下来,闫鹏翱凭借自己深入一线、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所有人的佩服,而他对待员工无微不至的关爱则彻底赢得了大家的敬服——由心而发的尊敬和佩服。在日常生活中,他经常来到职工身边,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对一些困难职工则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予以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007年,初入冀东油田的时候,队伍的居住条件非常差,天气非常炎热,到了中午随便找块石头就能在上面摊鸡蛋。而且冀东油田地处荒野,各种蚊虫众多咬人特狠,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一大群的蚊子就嗡嗡的围着人打转,稍有不慎被叮上一口,就会鼓起一个大包,又痒又疼,让员工都没办法正常工作。最糟糕的是,居住地没有洗澡的浴室。每天员工从井上下来,一人一身臭汗,从里到外散发出一股馊馒头的臭味。时间长了,员工还容易患上皮肤病。为此,闫鹏翱筹措资金,为一线的职工修建宿舍,改善了居住设施,并且为职工宿舍配置空调,安装纱窗,组建食堂,搭盖浴室……在他的努力下,居住地来了个大变样,每个房间都变得窗明几净,里面安装空调让屋子里冬暖夏凉;小纱窗一落,把所有的蚊子都挡在了外面,大家晚上再也不用和蚊子“战斗”到深夜了;浴室里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随时都能让人痛快的洗个热水澡,不但让大家把身体洗干净,而且消除了工作之后的疲劳。通过改善居住条件,员工们的工作情绪更加的高涨了。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闫鹏翱不仅是在工作上非常仔细,对待自己的员工也同样细心。每次到了季节的变换,他总是留心有没有职工生病感冒;只要是遇到员工过生日,他都会亲自为他们买来生日蛋糕庆祝;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是与员工一起在前线度过,和大家一起煮粽子,吃月饼,包饺子,搞联欢会,还将部分家属接到前线与职工一同团聚……他的心就这样始终和员工牵在一起,连在一块。有一次,冀东项目部试油1队队长李好的父亲突然晕倒,被送到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闫鹏翱恰巧回盘锦开会,得知这个情况后,他当即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向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后,为老人垫付了住院押金,并办理了一切住院手续,使李好能够安心在冀东带队施工;员工孔祥春在冀东工作时突发脑出血,闫鹏翱立刻派车将他送到医院进行急救,考虑到这家医院规模比较小,医疗条件并不理想,闫鹏翱就通过关系联系了一家大型的医院,并且为孔祥春办理了转院手续,把他送到更好的医院治疗,待孔祥春病愈后,闫鹏翱向上级提出申请,将他调到了离家比较近、工作程度相对轻闲一些的岗位……多少年了,在闫鹏翱的身上发生了许多类似的感人故事,可他却从不向别人主动提起,而是一直用行动默默的关怀着职工,感染着职工,使员工安心工作、家属对爱人放心。


把工人的事都放心上却忘了自己的家

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间,曙工处冀东项目部不但增加了施工队伍,而且施工油区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2009年项目部成功的打入了大庆油田的市场。这使得原本就忙碌的闫鹏翱变得更加忙碌了。从2009年以后,每个星期,闫鹏翱都要在吉林油田、冀东油田和大庆采油八厂之间来回的往返,有时甚至要往返两次之多。长期的奔波,让他感觉到自己不堪重负。很多时候,疲劳之极的闫鹏翱干脆把头一歪,直接睡在车子上,但只要一到达目的地,他马上又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员工面前,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说一名管理者的精神状态会时刻感染职工,能够激发队伍斗志,成为大家的精神力量。一年365天,除了联系业务,闫鹏翱有320天在井场上度过。他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借助回盘锦开会的机会看看妻子和孩子。有时候时间比较紧张,甚至连进家门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依靠手机和家人说说话。


自古忠孝难两全。由于闫鹏翱常年在外面打拼,牺牲了节假日去做工作,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向自己的双亲尽一尽孝道。由于对老人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这使闫鹏翱一直感觉到万分愧疚和遗憾。就在他外闯市场的这几年里,闫鹏翱的父亲、母亲和岳父三位老人相继去世。在老人临终之时,闫鹏翱都没能守候在老人的身边。闫鹏翱的家是农村的,按照农村的传统观念,老人去世儿子是必须要赶回来守灵的。可每次闫鹏翱都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办法赶回来,只好让他的大哥代劳。他的大哥在电话里哽咽着告诉闫鹏翱:“咱爸临走的时候还在盼望着能最后看你一眼,可你咋就回不来啊!”每每想起大哥的这句话,闫鹏翱就觉得心中仿佛被压上了一块大石头一样的难受。他知道,没能和老人见上最后一面将会让他抱憾终生。


闫鹏翱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办法对自己的家庭照顾周全。多少年来,他没有亏欠过任何人,却亏欠了自己的家人。由于长期在外地工作,闫鹏翱一直缺少对家里人的照顾,闫鹏翱的儿子从小就是由他妻子带大的。一年之中除了特殊的几天,这个孩子几乎都见不到父亲的面。在孩子上小学期间,闫鹏翱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没有给儿子庆祝过一次生日。孩子上了初中之后,闫鹏翱的工作更忙了,在无奈之下,他只得把儿子送到新兴的私立学校去读书。在一个暑假里,这个孩子在和同学玩耍时,不慎跌倒,把腿部摔成骨折。当时闫鹏翱正在大庆油田组织队伍施工,听到儿子受伤的消息,让他心疼得如同刀割一般。其他人得知消息后都劝他回家看看,哪怕就看一眼也好。可当时队伍正好接了口高危井,闫鹏翱实在放心不下这边的工作。带队的队长听说之后当时就急眼了,他闯进闫鹏翱的办公室说:“闫经理,我求求你了,你就回去看看孩子吧。这不就是口高危井嘛。我自打参加工作来,修过的高危井没有六十口,也有三十口了,难道你对我还不放心么?我从现在起天天24小时盯在井上,保证不出一点问题!这总行了吧。你就回去看看吧!”听到队长这样说,闫鹏翱终于决定回盘锦看看。可是车子刚刚开出二十多里地,他就反悔了,又驱车返回了驻地……直到这口井成功交井,闫鹏翱才急三火四地从大庆赶了回来。等到他来到海城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是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了。看到走进病房的闫鹏翱,孩子的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他哭着说:“爸爸,你为什么现在才来?你到底还管不管我了?”看着儿子腿上包着厚厚的石膏,再想想自己这些年始终和孩子聚少离多,闫鹏翱的心当时就被揪了一下,他眼圈一红说:“原谅爸爸,你始终是爸爸的心头肉啊。”父子俩就这样在病房里抱头痛哭起来。


除了儿子和双亲,闫鹏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爱人。结婚这些年里,他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石油事业,几乎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由于工作的原因,闫鹏翱一直对家庭缺少照顾,所有的家务活都是他的爱人来做,照顾儿子,孝敬老人,也全是由他的爱人来完成,可以说,全靠他爱人的一手扶持才支撑起了这个家。一次,他们的儿子发起了高烧,病情很严重。当时闫鹏翱正在吉林油田带队搞新井试油,他的爱人怕他知道孩子的病情后不能安心工作,于是自己为儿子办理住院手续,并连续几天进行看护。孩子病情好后,她才将孩子生病的事告诉闫鹏翱……因为常年过度的劳累,闫鹏翱的爱人患上了糖尿病,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使得病情逐渐加重了,甚至时长会出现昏迷晕厥的现象。有时候,他的爱人正在家里拖地或者是洗衣服就会突然晕倒。最严重的一次昏倒在卫生间里不省人事,两个多小时后才苏醒过来。每次苏醒后,他的爱人都哭着给闫鹏翱打电话,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每到这时,闫鹏翱都唏嘘不已,不知道要如何安慰自己的妻子,丈夫是妻子的支柱,很多时候却让她饱受孤独,他实在是欠她的太多太多了。


老劳模挑战新困难继续前进

2011年4月,辽河油田进行重组改革,曙工处冀东项目部在冀东油田的作业份额划给了辽河工程技术处管理。闫鹏翱结束了在外部市场多年的闯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但是,闫鹏翱在接手大队的初期,对基层队伍的调查情况就让他的心中出现一丝隐忧。当前各支大修队的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乏和老化。其中来自茨采的八队和九队没有循环系统,个别队伍也需要更新设备。除了设备方面,人员缺乏问题也很严重。重组后,各支大修队伍中的关键岗位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员工纷纷跳槽去了长城公司。九支大修队里的二十七个司钻,半数以上是临时提拔的,三分之二的司钻工龄在三年以下,副司钻和操作手中也有不少是工作时间不长的新人。不解决这两个难题,大修提速根本无从谈起。


人是关键,为此,闫鹏翱发动全大队的员工,发动一切关系招人,在短时间内将各队伍扩充到满编的状态。同人员问题相比,设备问题更加的直接。闫鹏翱为了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个月里跑了不知道多少厂家和单位。每次引进设备,他都要亲自过问设备的质量情况、资金投入和各项数据。设备的问题刚解决完,工具短缺的现象又摆到了台面上。由于企业资金大部分投入到了设备方面,暂时没有资金购买工具。闫鹏翱经过和其他大队领导商讨,确定采用以维修、加工废旧工具为主,少量购进新工具为辅的方式,应对当前的燃眉之急。通过大队上下之间的齐心合力,终于度过了这一道难关。48小时开工制、建立疑难井的技术档案、24小时复命制、“走出曙光”培训计划……一项项针对大修提速的工作终于顺利的开展了起来。


2014年3月份,各基层小队再次出现危机。由于人员流失严重,各队普遍处于缺人状态,有些小队甚至把队干部加上才勉强凑齐三个班组。为了不打乱大修提速这项工作,保证施工的正常进度,闫鹏翱发出“机关支援基层”的口号,亲自带领机关的工作人员来到生产一线,帮助小队完成平整井场、下地锚等工作。看到大队长头顶烈日拿着铁锹在那里一下一下地垫井场,一些跟随闫鹏翱多年的老员工都感觉心情有些酸楚。闫鹏翱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了,他的身体状况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了,但是他依然和机关的年轻人一起在井场上奋力舞动着铁锹。好几次,周围的人都劝他休息一下再干活,但每次闫鹏翱都笑着说道:“没关系,在办公室里坐久了有点难受,正好在这里活动一下身体,不然我这骨头都要生锈了。”其实熟悉闫鹏翱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执意要亲自干活就是在给大家做表率,做榜样。是的,闫鹏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别人严格,对自己更严格。他在要求别人的时候,自己同样也不会例外。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闫鹏翱的率领下,他的外部市场队伍多次荣获最佳外部生产协作单位与和谐共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被油田公司评为环境保护先进科级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井控管理先进单位。他也先后被评为处双文明职工标兵、局优秀党务工作者、辽河油田公司劳动模范。2009年,他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他带领着他的队伍,在千里油区继续驰骋。




作者:

   


   郭举,男,笔名,刀笔,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

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散文、诗歌、摄影作品一千余篇(幅),获奖数十次,喜欢多种形式创作,把对人生的感悟、岗位的职责守护,和对美好人生的畅想,以多种创作形式记录出来。其中《中国的脊梁永远不弯》诗歌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我是一颗胡杨的种子》诗歌入选中国首届清风苑杯廉政诗歌、散文大赛,杂文《从大师借调到机关说起》,。




阅读是种品味    分享是种美德

 

以下是我的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码:aazzss528),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一扫,关注一下;支持一下;达观君等你很久了呢.一个聚集数万人脉的人文底蕴运动健康科技创新圈子。  

     

免责声明

  本公共账号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小编有部分内容重新原创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

⊙本平台原创整理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本文须注明,来源:达观天下(微信IDaazzss528),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936620493@qq.com   (欢迎您原创投稿)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