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您有一封未读的邀请函

2022-08-04 13:17:48

这是一本已经修订到第五版的书,它真正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拥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从睁眼到闭眼几乎都沉浸在语言当中,人是社会动物,语言也无疑有社会性。社会性的语言有哪些环境?

  • 表达情感

  • 交换知识

  • 语言指示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我一样在一些长辈比较多的社交场合常常会百思不得,就是大家到底都在干什么?又或者男生在回答女朋友问题的时候是否经常会毛骨悚然开始想自己这回会怎么死?我自己开始也很困惑。但是后面明白过来

这些都是典型的情感性语言表达的语境

在这种语言表达环境下情感意义大于说明意义,比如长辈多的社交场合一些看似为了说话而说的话其实是在探索互相之间的权力格局,只有先将这个问题确认下来后面要说的事情才能顺利的开展。又比如和女友的交流环境中,你怎么说比你说了什么重要。当被问到“我是不是又胖了”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给出一个是或不是的准确答案,这个交给体重计就可以,这时亲亲抱抱表达情感是你且仅有你能做的事情。

接下来是交换知识的语境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脑中所有的概念都是抽象概念。即使是“椅子”也是我们对椅子的理解,不是椅子本身。 由于我们对椅子的理解非常的深入、具象 和现实非常贴近以致毋庸置疑。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抽象程度有所不同,人和人之间理解概念的抽象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否将这个概念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落实到现实中。因此开始行动的前提是将概念定义到可以执行和操作的层面。

电影《基督山伯爵》里对自由有这样一段描述。身陷大牢的爱德蒙终于见到挖了 6 年 却不幸挖到另外一个牢房的法利亚。见面后,法利亚要求爱德蒙帮他挖地道。法利亚就说:“为了报答你的帮助,我将提供给你一样无价的东西……”

爱德蒙的眼睛一亮,说:“是我的自由吗?”。

法利亚说:“自由是可以被剥夺的。我会将我知道的一切知识教给你;我会教你经济学、数学、哲学、科学……”

这是对自由一个很好的定义,完成了从未知到已知这一步,我们理解了自由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是笑来在人人都是工程师中对自由的定义:

在中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English + Computer Skills = Freedom

在交换知识的语境中,说了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上面这个定义直接落到了可以操作的执行层面。当我们理解自由像理解椅子一样明确且有指导行动的意义时,我们离自由的距离也就真的不远了。

最后是指示性的语境,这种语言表达往往带有直接目的,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台词”。比如我们在权威刊物上经常会看到的语言,

比如比尔克林顿在拉链门事件之后那句著名的“I did not have sex with that women”

这种语言的特点往往就是简单,就是一个简单句。直接,直接说结果没有推导过程。不断重复,不留下任何思考空间以达到他不容置疑的效果。

在这些环境下的语言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语言指导思想,思想又分为

  • 作为工具的思想

  • 真正的思想

先澄清一点,语言的语境并不限定语言的作用,比如传递真正的思想并不一定都在交换知识的的语境中,在表达感情的语境中,我们会发现密度很高的传递真正思想的语言。

作为工具的思想让我们更快的认识世界,这种思想确保我们能够生存,但是快往往就意味着失去一些准确性,我们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就是分类。最惊人的例子就是彩虹,七色彩虹是太阳光色散形成的,包含一切的可见光,是连续的光谱,而我们人眼竟能将其整齐的分为七种颜色。这就是加强组间不同特性,弱化组内不同特性的本能所形成的视觉效果。

这种分类的背后是我们的非黑即白的思维背景。

我们习惯用二元论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

是组内人,不是组内人;是真的,是假的;是对的,是错的等等。

但是作者在书中说道

二元论只能产生斗争精神,无法提升我们准确评价世界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的目的是修正自己的认知不断逼近现实时,我们可以将二元论放一放,拿起逻辑验证法。

在这种方法中,人们学习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在大脑中绘制地图,根据地图做出判断。判断与现实符合地图对了,不符合地图就是错了。调整地图,开始下一次校正。直到这种和现实校准后的认识内化成本能。这种习得的本能带我们更加高效的认识世界。

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知道语言很重要,但是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发现,语言非常重要。(严肃脸)

语言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语言最本质作用是

一步一步来,我们可以先从语言的输入和处理开始说。

想更好的输出首先要有更好的输入和处理过程。

如何输入?用眼睛看吗?其实用眼睛看并不是特别准确。前段时间听王煜全老师的专栏了解到,现在有一种盲人眼镜,将外部三维的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的视觉区,通过这种信号和神经系统的交流,有些使用这种眼镜时间长的盲人表达的感受就是,“我看到了“。

所以五官是是输入接口,神经系统才是接收的终端。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对账往往比做账痛苦的多,因为你需要不断的去在充满误导性的数字结论中找到问题。同样的,如果我们要认识现实世界,空杯心态就比带着假设认识这个世界更加有效。但是这不现实,我们总是带着假设认识世界,怎么破除自己认识的局限更快的获得真实的地图?分享三个原则。

  • 关注言辞的所指向的事实而非言辞本身。

  • 言辞的意义不在言辞中,在脑海中。

  • 地图并不是其代表的区域,言辞也不是事物本身。

这也是我自己在看完这本书之后经常会回头重温的原则。

这样的输入和处理过程完成后,输出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输出过程中,神经元建立新的连接。又自动落成新的可校准的地图,为接下来的校准处理提供依据。

循环往复下去,有经验的校准者和无经验的校准的差异落成。这个差异就是神经系统工作效率的差异。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作者在书中说道:

我们不要以为有成就的思想家就会比毫无成就的人“思考的更多”。他们只是思考的效率更高而已。

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信号和噪声从四面八方涌来。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都是近视眼,什么都摸不清,只能乱转圈子。读完这本书现状也不会改变,我们任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被信息轰炸的状态,但是我们戴上了眼睛,拥有了可以依仗的工具。这样工具并不是直接向外的,因为认识世界是一个过于浩大宏伟的工程。

这项工具更多是向内的。

通过考察我们所用的语言更细致的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组织自身,从而穿行于信息的洪流中,怡然自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还等什么?来赴约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