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传统脉诊三境界(特别推荐)

2022-07-03 16:21:34

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


导读本文作者通过对传统脉学的学习体验,用三句话概括了脉学的三境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其中,着重论述了对脉气的观点和体会,诊脉气的利弊,并谈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发现。文章很精彩,为不可多得的脉诊相关好文,值得细读。


学习脉诊如何登堂入室是个永恒的话题,尝与一师弟谈传统脉诊的境界,笔者不揣浅陋,妄而论之,语之曰:


“约而言之,三言可毕,三言者,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山外还有山,水外还有水。”



师弟言:“此犹禅境也?”


笑而答之:“词近意更近也。”


青原惟信禅师曾言“老身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笔者所言境界不同的是第三种境界,上述禅境讲的是一个返璞归真的圆过程,也是一个空的过程,而笔者所言的境界是一个像蘑菇云一样膨大的过程。


一、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此乃脉诊初学所处之境,在此境中个人以为应该抛开二十八脉的文字论述,用心去体悟指下的感觉。一般人学习脉诊,通常都是背诵脉书上的文字论述,然后在临证中逐种对应,结果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笔者觉得此时最关键的是多练,笔者刚开始学脉的时候,坐在老师旁边,老师摸完,我再摸,也不看老师写的是什么脉,就体会自己指下的感觉,或如水漂木,或如盘走珠,或如捻葱叶,或如按鼓皮,或轻刀刮竹,或病蚕食叶,诸如此类。


由于老师的病号很多,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常见脉的指下感觉都有了,经过云里雾里的感觉,接下来便进入了第二境界。



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到此境界已经对各种脉象的感觉了然于心,此时一要在老师处求证,问老师的感觉,老师定为什么脉象,二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以证测脉,然后用心体悟,如外感寒邪之紧,中风之缓,中暑之虚,失血之芤,木郁之弦等等,慢慢的各种脉象,真真切切的如山如水现于眼前,此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山有山象,水有水象,达到此种境界,便可指导辨证治疗了。


随着临证,指下的感觉越来越准确,渐而山真而水切,不断深化,便可达到指下山河可辨的境界。在此种境界可以体会脉的本质,不要人云亦云,笔者觉得很多古代脉象的论述值得深究。


对于病因脉象,笔者的粗浅认识是:


天垂象,圣人则之,寒则紧,风则缓,暑热则虚,紧缓不以至言,以象谓也。


紧为收象,天寒地坼是也;缓为发象,木生草长是也;虚为散象,亢龙有悔是也。

与很多脉书的论述多有不同。


三、山外还有山,水外还有水


此乃脉诊的最高境界,山外之山,水外之水,乃圣山圣水,山水言形言象,山外之山水外之水,言气言化,达到此种境界,便可由形而上而近于道,此时可体会到,言外之意,画外之音。


传统脉诊的最高境界是体悟病人的脉气,气的寒热温凉,气的升降出入,上工调气,中工乱脉,即是言此。达到此种境界便可在气的层面上与患者交流,甚至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


齐向华教授的意势诊脉即是言此,笔者正在潜心研究的指针脉法即是言此,此时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种境界如处化境,悟者乃知。


对于脉气很少有人言及,笔者思索几载,反复探求,拙引脉气一词,对于把脉的指感、体感问题很多人以病气概之,但亦有不妥之处,笔者一师父一直不让别人和他同时给一个人把脉,以前不明白,现在茅塞顿开,医者意也!一语可概。意到气自到,意交气自交。第三者的气可对病者的气形成干扰,影响了脉诊的准确性。


其实也不能完全以病气谓之,准确的说是脉气,是病气影响下的脉气,其实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医者意也,等到你把三指之气调的运用自如的时候,指下自明。医者把脉,很多时候在搜病人的脉气,敏感的病人能够感觉到。


曾给笔者一师兄针灸、把脉时,他能感到从我的手指所在处开始一直麻到中指,经常在门诊上,也有一些病号感到麻到拇指、食指。当医患意气相合的时候此种表现更为明显。



而且脉气更能反映病人当前的变化,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当病人走神的时候在心脉部位会出现热感,当病人思考决断的时候在主决断的部位会出现灼热感,但与前面的感觉有差异。


发现这个变化来自一次偶然,一次在门诊上给一女患者诊脉,突然患者的电话响了,有人请她陪酒,当患者思考决定微妙的拒绝时,在主决断的部位出现灼热感,而且当这一过程结束,这种感觉马上消失。


当然这种对应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地验证。但是在此种境界看脉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空调、风扇、病人局部体温的变化等。此时要做的是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否则易出现判断的失误。


天人相应,在此境界,还要天地人综合考虑,如有人发现地震前一周脉象偏沉,笔者细心体会今年的脉象,发现今年处暑,暑气将尽,秋气到,天气凉,大部分的病人,脉按到地部后凉感袭手,而且以双寸明显,日全食时脉象亦发生很大变化,五运六气亦深深影响脉象的变化,《内经》:“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即此谓也。


也有人对笔者所言的此种境界提出质疑,言有过玄之弊,其实何玄之有?悟者自明。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还有疑问的话,读一下《丹溪秘授古脉法》和《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相信就不会有此种疑虑了。


脉诊得此三境,由地及人而登天,脉道毕矣!脉象的着眼点在“象”,医的着眼点在“意”,解此二字,医道毕矣!心存救济,故曲碎论之,望学者不耻言之鄙俚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今期推荐


 

肠胃调理百科

用中医的方法,让肠安胃和,一起来学习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经络穴位图解

学习经络穴位,掌握疏通方法,消除百病,拥抱健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阅读世界,选购典籍,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