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注册测绘师-地图(不是重点,但是考点很多)

2022-06-17 10:51:49

第九章1地图概述

知识点一:地图的特性

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可量测性。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

(2)直观性。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

(3)一览性。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要素,需要通过制图综合(取舍、概括)的方法,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

知识点二: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别以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介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作为标志进行分类

1.按内容分类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分类是一种习惯上的做法。在普通地图中,按比例尺可分为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万~1100万之间的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

3.按制图区域范围分类

按自然区域划分,可分为:世界地图、大陆地图、洲地图等。

,可分为:国家地图、省()地图、市地图、县地图等。

4.按使用方式分类

可分为:桌面用图(如地形图、地图集等)、挂图(如教学挂图等)、随身携带的地图(如小图册、折叠地图等)、专用地图(如盲文地图、航空地图、航海地图等)等。

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

可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以磁盘、光盘为介质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6.特种地图

知识点三: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1地图符号:根据地理要素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以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按比例尺关系可分为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依比例尺符号

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6个基本变量。

2地图色彩:地图色彩主要是运用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建立起色彩与制图对象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色相主要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如淡水用蓝色,咸水用紫色;亮度和饱和度通常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重要程度。地图上一般重要的事物符号通常用较浓、艳的颜色表示,而次要的事物符号用较浅、淡的颜色表示

3地图注记:地图注记通常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和图外整饰注记等。地图注记的要素包括字体、字大(字号)、字色、字隔、字位、字向和字形等,它们使注记具有符号性意义。地图上一般根据被注物体的特点,注记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4种布置方式。

知识点四:地图内容

地图的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或主题要素)、辅助要素构成,通称地图三要素

1 数学要素

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内容,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1)坐标网指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直角坐标网(方里网)

(2)控制点指平面控制点(天文点、三角点)、高程控制点(有埋石点的水准点)

(3)比例尺指地图的缩小程度,是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位置水平距离之比。

(4)地图定向指地图的三北方向,一般通过坐标网的方向来体现

2地理要素

(1)对普通地图而言,地图的主体是基本地理要素,它表示了制图区域最基本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和其他要素,主要有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境界线等要素

(2)对专题地图而言,地图的主体是主题要素,它表示了制图区域所要反映的专题要素和为专题要素进行地理定位的地理基础(地理底图)要素。专题要素是主题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表示方法来描述专题内容的数量、质量或分布特征。地理基础(地理底图)要素一般按专题要素的需要选取,内容通常要比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内容简略。

3辅助要素:为方便使用地图,在地图的图廓(或主图)外,除注明图名,还配置有供读图用的工具性图表和说明性内容,统称为地图的辅助要素。它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图表主要包括图例、图号(图幅编号)、接图表、图廓间要素、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附图等;参考资料指说明性内容,主要包括编图及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小比例尺地图)、坐标系、高程系、编图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知识点五:地图投影

1地图投影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φ)与地图上相对的点平面直角坐标(xy)建立函数关系

2投影变形:实质上,就是由投影产生了长度变形、面积变形以及角度变形

3投影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和构成方式进行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投影构成方式分类可分为几何投影、条件投影(或称非几何投影)几何投影:特点是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制图的具体要求,有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如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等。

知识点六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

1.圆锥投影

设想将一个圆锥套在地球椭球体上,而把其上的经纬网线投影到圆锥面上,再沿某一条母线(经线)将圆锥切开展成平面。

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所以,标准纬线的选择决定了图幅内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在以外为正向变形。这种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地球上广大陆地都处中纬地带,所以被广泛使用。

2.圆柱投影

从几何意义上看,圆柱投影是圆锥投影的一个特殊情况。正轴圆柱投影(91—3)的经纬线表现为相互正交的平行直线,其变形规律与圆锥投影相同,即等变形线为与纬线一致的平行直线,变形特点是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同名纬线上的变形大小相等,标准纬线上无变形,低纬度地区变形较小

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因此最适宜于编制各种航海图、航空图。

3. 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可视为将一个平面切于或割于地球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再将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到此平面上。正轴方位投影的经线表现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夹角与实地经度差相等。该投影具有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不变的特点。等变形线为同心圆,最适宜于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如表示两极(南、北极)地区的地图

知识点七:地图分幅、编号、比例尺与定向

1 地图分幅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

1.矩形分幅

用矩形的图廓线分割图幅,相邻图幅间的图廓线都是直线,矩形的大小根据需要自定。矩形分幅一般用于依区域为制图单元的地图及工程建设方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经纬线分幅

图廓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下图廓为曲线的梯形。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大区域的分幅地图多用经纬线分幅

2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中实线连接表示其编号系统


虚线表示图幅只是包含关系,编号上不发生直接联系。

1.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采用列行法编号。

(1)列:从赤道算起,纬度每4。为一列,至南北纬88。各22列,用大写英文字母abv表示。

(2)行: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行,全球分为60行,用阿拉伯数字1260表示。


(3)一个列号和一个行号就组成一幅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见图9—1—6,北京市所在的1100万图幅位于东经114。~120。,北纬36。~40。,其编号为j50

[经度/6]向下去整+31

i5 000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5 000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都是在1loo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编号都是由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3位是所在的ii00万地形图的行号(1)和列号(2),第4位是比例尺代码(见表9—1—1,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码),后面6位分为两段,前3位是图幅行号数字,后3位是列号数字;不足三位时前面加“o”

每幅l100万地形图划分为

(1)150万:2行、2;

(2)125万:4行、4;

(3)110万:12行、12;

(4)15万:24行、24;

(5)12.5万:48行、48;

(6)11万:96行、96;

(7)15 000192行、192列。

3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数字比例尺)、文字式(文字比例尺)、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复式)形式。

(1)数字式:

(2)文字式:

(3)图解式:用图形加注记的形式表示,最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

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根据不同纬度的不同变形,绘制复式比例尺,又称经纬线比例尺,用于不同地区的长度量算。

4地图定向

1.地形图定向

为了地形图使用的需要,规定l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出三北方向。一般情况下,三北方向线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构成一定的角度称之为偏角或三北方向角。

(1)真北方向:过地面上任意一点,指向北极的方向叫真北方向。对一幅图,通常把图幅的中央经线的北方向作为真北方向。(陀螺经纬仪)

(2)坐标北方向:纵坐标值递增的方向称为坐标北方向。大多数地图上的坐标北方向与真北方向不完全一致。

(3)磁北方向:实地上磁北针所指的方向叫磁北方向。它与真北方向并不一致。

2.一般地图定向

一般地图通常采用真北方定向。但是,有时制图区域的形状比较特殊,用真北方定向不利于有效利用标准纸张,此时也可以采用斜方位定向,但需要在地图明显位置加注指北方向,标志。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第九章2地图设计

知识点一: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

承担地图设计任务的编辑人员在接受制图任务以后,通常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确定新编地图的用途是设计地图的起点,承担任务的编辑,首先是要同有关方面充分接触,从确立地图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入手,就地图的内容、表示方法、出版方式等同委托单位充分交换意见。

(2)分析已成图。为了使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在接受任务之后,往往先要收集一些同新编地图性质上相类似的地图加以分析,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作为设计新编地图的参考。

(3)研究制图资料。在地图生产中,制图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以及制图资料的使用,是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

(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包括设计或选择一个适合于新编地图的地图投影(确定变形性质、标准纬线或中央经线的位置、经纬线密度、范围等),确定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定向等。

(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当所编地图需要分幅时要进行分幅设计。图面设计是对所编地图的主区位置、图名、图廓、图例、附图等的图面配置设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一般有相应的标准可执行)

(7)地图内容选取及表示方法设计

(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规定各要素的选取指标、概括原则和程度制图综合指标决定表达在新编地图上地物的数量及复杂程度,是地图设计的主要环节

(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地图的数学基础建立,制图资料补充,数据处理,地图符号和注记的配置,数据的输出等。

(10)样图试验

知识点二:制图资料收集与制图区域分析

1 制图资料收集

(1)在编辑设计准备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制图区域的资料情况,广泛收集可用于编绘地图的各种最新资料。

(2)对收集到的资料应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3)基本资料的选用应截至编绘作业之前。现势资料一般截至地图数据输出(发片)之前。

2制图区域分析

知识点三:地图设计文件

地图编制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设计书是对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是对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设计,是指导制图区域各图幅编绘作业的专业技术文件。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应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的相应规定执行。

1 任务概述

说明制图任务来源、制图范围、行政隶属、地图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承担单位等基本情况。对于地图集(),还应重点说明其要反映的主体内容等。对于电子地图,还应说明软件基本功能及应用目标等。

2制图区域概况和编图资料情况

1.制图区域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并列出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包括可利用的图表、图片、文献等),分析这些制图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并提出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形式、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等高距,地图类别和规格,地图性质、精度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对于地图集(),还应说明图集的开本、成品尺寸及印张数、图集()的内容结构等主要情况。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区域、比例尺、用途、功能、媒体集成程度、数据格式、可视化模型、数据发布方式等。

5设计方案

1.地图内容设计

确定地图(集、册)设计的指导思想、内容及结构、表现形式、图式符号系统、地图投影、地图(集、册)内容编排形式等。

2.编辑计划

编辑计划的内容通常不应重复上一级设计文件的一般原则,应着重将一般原则结合区域(图幅)的具体情况加以细化。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说明

包括区域位置,图幅数量,建立数学基础的方法,应遵循的规范、图式及上一级的编制文件,完成作业的期限等内容。

2)制图区域的概况说明

说明同地图内容有关的区域类型特征和典型地理特点等。

3)制图资料

区分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说明每种资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程度。

4)作业方案

说明地图编制工作程序以及所使用设备、软件的配置等。

5)规定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

结合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的特点,使上一级设计文件、规范中的原则具体化,为本区域或本图幅确定具体的选取指标和制图概括的方法。

6)

包括整饰样图、相关的样图以及不能用文字清晰、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所增加的图纸设计等。

6编制技术路线;7质量控制;8印刷与装帧;9提交成果;10制作进度计划;11编制经费预算表;12附录

包括附表、制图区域图幅接合表、基本资料略图、行政区划略图、整饰样图、设计样图、新旧图式符号对照表、相邻图幅接边关系、相关的样图以及不能用文字清晰、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所增加的图纸设计等内容。

知识点四:数学基础与比例尺设计

地图投影选择和比例尺大小确定了地图内容的数学精度。

1地图投影选择

除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外,其他类型地图需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影。

通常根据以下条件确定投影的选择:

(1)制图区域位置。极地附近宜选正轴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宜选圆锥投影。我国

1100万地形图采用分带的边纬与中纬变形绝对值相等的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制图区域形状。接近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选择方位投影(——

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3)东西延伸的区域。在赤道附近用正轴圆柱投影,在中纬度地区用圆锥投影,南北延伸地区多选用横圆柱投影。

(4)要求面积对比正确的。常选用等面积投影。

(5)要求方位正确的(如地形图、航空、航海图)。常选用等角投影。

(6)要求距离较精确的(如交通图)。常选用任意投影中的等距离投影。

(7)一般参考图和中小学教学用图。常选用任意投影。

(8)已成固定模式的。海洋地图都用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各国的地形图都用等角

横切()圆柱投影;我国地形图用的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9)我国分省()地图常用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必要时也可采用等面积和等距离

圆锥投影),或宽带高斯克吕格投影(经差可达9°);我国的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可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2坐标网的选择

选择坐标网包括确定坐标网的种类、定位、密度和表现形式

1.种类

地形图上的坐标网大多选用双重网的形式。大比例尺地形图,图面多以直角坐标网为主,地理坐标网为辅(绘于内、外图廓之间);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及地理图则只选地理坐标网;不求几何精度(如旅游地图)或大比例尺的城市图(由于保密原因),通常不表示任何坐标网。

2.定位

定位指确定坐标网在图纸上的相对位置。定位的依据是确定地图投影的标准线、图幅的

中央经线和地图的定向。图幅的中央经线应是靠近图幅中间位置的整数位的经线,它应位于图纸的中间,其余的经纬线网格以它为对称轴分列两侧。当地图用北方定向时,只需要将中央经线朝向正上方(垂直于南北图廓),用斜方位定向时,根据需要将中央经线旋转一个角度

3.密度

4.表现形式

坐标网的表现形式有粗细线、阴阳线、实虚线之分。

3地图比例尺设计

地图上标明的比例尺是指投影中标准线上的比例尺(即地图主比例尺)

1.选择比例尺的条件

取决于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等。

2.选择地图比例尺的套框法

在设计地图(集、册)时,图纸规格是固定的,在这个固定的图面上,各制图单元(例如省或县)要选用什么比例尺,最适合用套框法确定。

知识点五:地图分幅与拼接设计

1地图分幅设计

地图的幅面用纸尺寸称为地图的开幅。顾及纸张、印刷机的规格和使用等条件,地图的开幅应当是有限的。出版地图时通常使用的规格见表921

9-2-1地图开幅规格单位:mm×mm

1.统一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国家统一分幅地图是按一定规格的图廓分割制图区域所编制的地图,如地形图。

分幅地图的图廓可能是经纬线,也可能是一个适当尺寸的矩形。两种分幅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具体使用中常采取: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等的分幅设计来弥补其缺点,使之更加完善。

经纬线分幅地图,在分图幅投影时,会产生拼接时的裂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设置一个重叠边带。例如:1100万世界航空图其东、南方向将地图内容扩充至图纸边,西方向扩充至一条与南图纸边垂直的最近图廓的纵线,北方向保持原来的范围,这样拼图时就可以不必折叠,从而方便使用。

2.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内分幅地图是区域性地图,特别是多幅拼接挂图的分幅形式,其外框是一个大的矩形,内部各图幅的图廓也都是矩形,沿图廓拼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图面。

在实施分幅时,要顾及以下各因素:

(1)纸张规格。

(2)印刷条件(包括考虑印刷时,印刷机的咬口量,咬口通常设在纸张的长边处,一般对开印刷机的咬口量在8 mm左右,全开印刷机咬口量在15 mm左右)

(3)主区在总图廓中基本对称,同时要照顾到同周围地区的经济和交通联系,在两者有矛盾时往往会优先照顾后者。

(4)内分幅的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5)其他要求:分幅时还应照顾到图面配置和尽量不破坏重要目标的完整等。

2地图拼接设计

地图既然需要分幅表示,在使用时就必然会有拼接的问题。

1.图廓拼接

使用时沿每幅图图廓拼接起来。经纬线分幅的地图由于分带、分块投影的影响,图幅拼接时会有困难,可采用设置重叠边带的方法解决。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向东加宽30分,向西加宽157.5

2.重叠拼接

多幅印刷的挂图拼接时,为避免裁切不准导致的露白或切掉地图内容,通常在两幅相邻的分幅图之间设置一个重叠带(通常为l cm左右),即这条带的内容在两幅相邻分幅图上是重复绘制的。

3.图幅拼接原则

通常图幅拼接时按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的顺序进行拼接。

知识点六:地图内容设计

1 普通地图内容设计

1.普通地图概念

2.普通地图内容

普通地图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等地理要素。

3.普通地图内容设计的原则

在普通地图内容设计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满足用途要求。

(2)达到图面清晰易读。

(3)保证制图精度。

(4)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任何地图都服务于一定的使用目的,其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首先取决于地图的用途;地图用途决定地图比例尺,也决定地图内容反映实地自然和社会要素的程度;反过来,地图比例尺一经确定,其用途也受到一定限制。在保证地图内容清晰易读的前提下,地图内容设计要满足地图载负量的需求。

客观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是编绘地图内容的一条根本原则。区域地理特点包括制图物体和现象的类型、形态、分布密度、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2专题地图内容设计

1.专题地图概念

2.专题地图内容与分类

专题地图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主题要素(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和辅助要素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3.专题地图内容设计的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

(2)使用专门的符号和特殊的表示方法(包括满足专业要求和习惯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3)图面层次感要强。

(4)反映现象的静态状况和动态发展。

(5)表示现象的定性与定量特征。

4.地理基础(地理底图)内容设计的原则

(1)地理基础(地理底图)要素必须为专题地图起到骨架作用并作为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基础。

(2)遵循普通地图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是内容制图综合程度要大一些,符号的色彩、形状设计以不影响专题内容的表示为准则。

(3)在内容表达形式上注意与专题内容的视觉层次对比。

3图式符号设计

1.地图符号分类

2.制约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要素

1)主观因素

符号视觉变量及视觉感受效果,符号构图的视觉生理和心理因素,地图信息的视觉感受水平,符号传统习惯与标准。

2)客观因素

地图资料的特点,地图的用途和内容,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使用环境要求,印刷要求。3.地图符号设计的要求

地图符号设计中要把握的原则是使符号具有可定位性、概括性、可感受性、组合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知识点七:地图表示方法设计

1普通地图的表示

普通地图要素一般分为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种。

1.独立地物要素的表示方法。在地形图上,独立地物符号必须精确地表示地物位置,符号要规定定位点,便于定位。

2.自然要素的表示方法

1)水系要素

水系要素是地图内容的控制骨架,对其他要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通常要表示其类型、形状、大小(长度和宽度)和流向

海洋及依比例尺表示的湖泊、水库、双线河流等面状水系一般用蓝色水涯线与浅蓝色水域色表示。

河流、运河及沟渠等水系一般以蓝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其位置及长度,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为了与单线河衔接及美观的需要,往往用04 mm的不依比例尺双线符号过渡到依比例尺的双线符号。运河与沟渠在图上一般用蓝色单实线表示。

2)地貌要素

地貌要素是普通地图上最主要的要素之一,与水系一起构成地图上其他要素的自然地理基础。通常要反映其形态特征,表示其不同类型和分布特点,显示其地面起伏效果。

地貌的表示一般有反映其数量特征的等高线法,明显反映地貌高程带的分层设色法反映地貌立体感的晕渲法

3)土质与植被要素

3.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

1)居民地要素

居民地要素是普通地图上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在图上通常用符号加注记的方式表示其位置、形状、类型、建筑物的质量特征、人口数量和行政等级。编制地图时,对于外国居民地要素,通常只区分出首府和一级行政中心。

2)交通要素

地图上交通要素一般指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和管线运输。

(1)陆路交通包括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三种。

(2)水路交通包括内河航道和海洋航线两种。

(3)空中交通常采用符号来表示航空机场,除非航空专题图,一般不表示航空线。

(4)管线运输主要包括管道和高压输电线,是交通运输的另一种形式。通常采用线状符号加说明注记来表示。

3)境界要素

、行政区划界及其他地域界。

2专题地图的表示

1.专题地图表示方法

在制图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10种约定的专题地图表示方法。

1)定位符号法

定位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常采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符号表示其位置。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气象台站等。

2)线状符号法

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对象(现象),如河流、交通线、地质构造线等。

3)范围法

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对象,常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范围,其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和分布特征。如森林、沼泽、某种农作物分布等。

4)质底法

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其表示手段与范围法几乎相同,同样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

5)等值线法

等值线法是一种很特殊的表示方法,它是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最适用于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6)定位图表法

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的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

7)点值法

点值法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像人口、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物分布,当无法勾绘其分布范围时,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那么点的分布范围可大致代表现象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用点数法作图时,点子的排布方式有两种:一是均匀布点法,二是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均匀布点法是在一定的区域单元(行政区划单元)内均匀布点,而不考虑地理背景;定位布点法则是按专题要素的分布与地理背景的关系,按实际分布状况布点。

8)运动线法

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矢量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自然现象如洋流、寒潮、气团变化,社会现象如移民、货物运输、资本输入(输出)等都适合运用动线法表示。

9)分级统计图法

分级统计图法是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它们分级,用不同色阶(饱和度、亮度,乃至色相的差别)或用晕线网级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也有称分级比值法。

lo)分区统计图表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在各分区单元(同样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为主)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2.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运用的原则

为了反映某专题要素多方面的特征,往往在一幅专题地图上同时采用几种表示方法来反映它们,在几种方法配合运用时,必须以一种或两种表示方法为主,其他几种方法为辅,并遵循下列原则,以达到更好揭示制图现象特征的目的。

(1)应采用恰当的表示方法和整饰方法,明显突出反映专题地图的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应与专题地图内容相适应。

(3)应充分利用点状、面状和线状表示方法的相互配合。

(4)当两种近似的表示方法配合时,应注意突出主要者。

(5)当两种以上的表示方法或整饰方法配合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选择,以保证地图清晰易读。

知识点八: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图面配置设计指图名、图例、图廓、附图、附表等的大小、位置及其形式的设计

地形图有标准可依。因此,图面配置设计主要是针对挂图、单幅的矩形分幅的地图(如旅游地图、单幅的专题地图等)

1.图名

人们常见的普通地理图或政区图,也可以只用其区域范围命名,如《广州市地图》。地形图和小比例尺的分幅地图都是选择图幅内重要的居民地名称作为图名。在没有居民地时也可选择自然名称,如区域名、山峰名作为图名。

2.图廓

图廓分为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通常是一条细线;外图廓的形式较多,地形图上是一条粗线,挂图则多以花边图案装饰。

3.图例

图例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图例符号的完备性;

(2)图例符号的一致性;

(3)对标志说明的明确性;

(4)图例系统的科学性等。

4.附图、图表和文字说明

知识点九:地图集设计

1地图集特点

(1)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图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系统汇集相互有逻辑关系的一组地图而形成的集合体。

(2)地图集是科学的综合总结。

(3)地图集是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4)地图集的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2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

1.开本设计

地图集开本主要取决于地图集的用途和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方便使用。通常,国家级的地图集用4(8)开本,省()级用8(16)开本,大城市地图集也有用8开本。其他特殊用途的便于携带的地图集也可设计为24开本等。

2.内容设计

地图集内容的设计取决于地图集的性质与用途。

普通地图集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和地名索引部分。总图是指反映全区总貌的政区、区位、地势、人口、交通等图幅;分区图是这类图集的主体;地名索引则视需要与可能进行编制。

综合性地图集由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及若干专题图组组成。

3.内容编排设计

在编排时,先按图组排序,然后再在每一个图组内按图幅的内容安排次序。在普通地图集中,总图安排在前,分区图安排在后;在专题地图集中,则以序图组开始,总结性的图组垫后,中间按各专题的学科特点有序地安排。

4.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是指确定每幅地图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占有的幅面大小。

5.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

各分幅图的比例尺是根据开本所规定的图幅幅面大小和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来确定。但地图集中的地图比例尺应该有统一的系统。总图与各分区图,各分区图与某些扩大图以及各分区图间比例尺都应保持某些简单的倍率关系。比例尺的种类要适量,不宜过多。

6.图型和表示法设计

图幅类型及图幅内容表示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设计是地图集设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它的任务是设计什么样的图型和用什么样的表示方法去突出表达所规定的内容。而综合地图集则因表示内容的广泛和特殊,图型较多,有分布图、等值线图、类型图、区划图、动线图和统计图等多种,按其对内容表示的综合程度,又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复合型等三类,表示方法更有十种之多。

7.图面配置设计

地图集各幅地图的配置就是在一定的设计、技术原则下,充分利用地图的幅面大小,合理地摆布地图的主体内容、附图、附表、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等。地图与图例、图表、照片、文字要依照内容的主次、呼应等逻辑关系进行均衡、对称地编排。

8.地图集投影设计

设计地图投影的基本宗旨在于保持制图区域内的变形最小,或者投影变形误差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以最大的可能保证必要的地图精度以及某一图组内图幅之间内容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9.图式图例设计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普通地图集或单一性专题地图集(如地质图集),要设计符合各种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统一的图式图例;二是综合性的专题地图集,对每幅不同主题内容的地图要设计相应的图例符号,但应符合总的符号设计原则,整部地图集应具有统一协调的格调;三是各种现象分类、分级的表达,在图例符号的颜色、晕纹、代号的设计上必须反映分类的系统性。

10.整饰设计

地图集的整饰设计包括:制定统一的版式设计,相对统一协调的符号、注记和色相系统设计;统一确定各类符号的大小、线划粗细和用色;统一确定各类注记的字体、字形、大小及用色;统一用色原则并对各图幅的色彩设计进行协调;进行图集的封面设计、内封设计;确定图集封面的材料;确定装帧方法以及其他诸如图组扉页、封底设计等。

3地图集设计中的统一协调

1.统一协调工作的目的

(1)正确而明显地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

(2)消除由于各幅地图作者观点不一致、地图资料不平衡和制图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

(3)对地图的表示方法、表达效果和整饰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地图间便于比较和使用。2.统一协调工作的内容

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

2)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

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图型,如自然地图以分布图、类型图、等值线图为主;人文经济图则以分布图、统计图的图型为主。要统一确定分类、分级的标准与单位,在自然地图中主要是确定相同级别的分类单位和不同类别的分级标准;人文经济图中则主要是确定表达的行政级别单位。

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这主要反映在内容的选取与概括两个方面。

(1)内容的选取方面。

(2)内容概括方面。

5)统一协调的地理底图

地理底图的统一协调包括三个方面:

(1)数学基础的统一协调:整个图集或至少图集中同类地图使用同样的投影;整个地图集的地理底图比例尺有统一的系统;同样重要的、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幅尽量使用一种比例尺。

(2)地理基础的统一协调:同系统中用一种地理底图作为基本底图,其他底图由此派生得到,即随主题和比例尺不同,地理内容作不同程度的取舍综合并逐渐删减;不同系统的地理底图要保证各相应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地理底图整饰的统一协调:同类型地理底图的线划、符号大小、注记字体、设色及图框、图名框、图例框的配置尽量保持一致。

6)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保持地图集在设计风格、用色原则、符号系统设计上的一致,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图幅面上出现时表达一致,图面配置风格上一致等。

识点十: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技术路线设计

1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

1.制作地图的途径

制作地图有两种途径:实测地图和编绘地图。

1)实测地图

2)编绘地图

编绘地图是根据各种制图资料(如实测地形图、统计资料、航片卫片、政府公告、地理考察资料、草图等)编制成为用户需要的各种类型地图。

2.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方法

目前分为地图设计(编辑准备)、数据输入(数据资料获取)、地图编绘(数据编辑与符号化处理)、印前数据处理四个阶段。

2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地图制图技术工艺流程的制定是保证成图质量、优化地图生产的技术保障。地图的类型、用于编图的资料、地图内容的复杂程度、制图人员的作业水平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地图制图生产工艺的制定。因此,编图时应根据单位实际,设计编制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必要时,还应说明计算机软件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由于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数据源、内容、表达方式等的差异,使二者的生产工艺不同,下面以coreldraw编辑环境为例,列出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图。

1.普通地图生产工艺流程

普通地图生产工艺流程如图921所示。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第九章3地图编绘

知识点一:地图数据

1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概念

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

1)含义

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

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

图形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形式。

3)栅矢转换

2.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2地图数据制作

1.数据获取

将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符号化编辑)

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数据预处理。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必要时进影变换,进行比例尺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匹配归类等,使其规范化。

(2)数据编辑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图形表达),地图要素

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化、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3)数据印前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地图符号、注记的压印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喷绘样图等。

3.数据输出

输出方式主要有:

(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

(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菲林片。

(4)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toplatectp),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5)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输出彩色地图,又称数字印刷等。

4.地图数据库建库

知识点二: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制图综合也就是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取舍和概括。

1.取舍

取舍也称选取,即选择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

2.概括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即是对那些选取了的信息,在

例尺缩小的条件下,能够以需要的形式传输给读者。其中,形状概括是去掉复杂轮廓形状

中的某些碎部,保留和夸大重要特征,以总的形体轮廓代替

3.概括和取舍的区别

取舍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一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进行类别、级别的合并。

知识点三: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制图综合是通过对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化简、概括和移位四种基本形式进行的。

1.制图物体的选取

选取的方法通常有资格法和定额法。

(1)资格法:以一定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标准(资格)的方法。

(2)定额法:规定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2.制图物体图形化简

图形化简包括外部轮廓化简和内部结构化简两方面。形状化简方法用于线状(如单线河、沟渠、道路等),主要是减少弯曲;对于面状地物(如居民地平面图形),则既要化外部轮廓,又要化简其内部结构。化简的方法通常有删除、夸大、合并

(1)删除:缩小后的某些碎部无法清晰表示,予以删除,。

(2)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3)合并:图形及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采用合并同类物体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主要特征。。

3.制图物体的概括

概括常分为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1)数量特征概括。

(2)质量特征概括。

质量概括的结果,常常表现为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别的减少,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替详细的分类、分级,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概念。概括的方法通常有等级合并、概念转换和图形转换等方法。

4.制图物体的图形移位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以符号表示的各个制图物体之间相互压盖,模糊了相互间的关系,需要采用图解的方法即采用移位的方法,目的是保证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

知识点四: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规律

(1)制图对象的密度越大,其选取的指标越高,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反之亦然。

(2)遵循从主到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原则进行选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舍弃较小的、次要的目标,保留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以保证制图区域的基本面貌。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区域问的密度对比系。

2.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3)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4)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知识点五:制图要素相互矛盾时的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

1.处理原则

编图时常常采用舍弃、位移和压盖的方法来处理。在长期制图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约定的

规则: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

(1)位移:同种要素矛盾时,保持级别高的要素位置不变,位移低一级的要素;不同种要素

矛盾时,保持主要要素位置不变,位移次要要素;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位移其他要素。

(2)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对于面状符号时,如街区中的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或河

流,它们可以采用压盖(破坏)街区的办法完整地绘出点、线符号。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

自然物体,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通常为正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

相对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

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道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

相对准确性。

对于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位移,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国界相对应;省()县级界线一般也不应位移,有时为了处理与其他要素关系,在不产生归属问题时,可作适当移动。

2.处理方法

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当要素关系冲突时,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

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应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知识点六:普通地图编绘的基本要求

1.普通地图编绘的一般原则

(1)客观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内容。

(2)保持事物的分布特点。

(3)反映事物的密度对比。

(4)既尊重选取指标又灵活掌握。

2.各要素编绘指标拟定的基本原则

(1)编绘指标应能反映物体的不同类型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规律。

(2)应能反映地图上所表示的制图物体的数量随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而变化的规律。

(3)编绘指标的选取界限和极限容量应符合地图载负量的要求,并能反映密度的相对对比。

(4)编绘指标的拟定应具有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方便使用。

3.常用的编绘指标形式

根据各要素本身的特点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地图编绘中常用的编绘指标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定额指标:图上单位面积内选取地物的数量,适用于居民地、湖泊、建筑符号如记号性房屋符号)等的选取。

(2)等级指标:将制图物体按照某些标志分成等级,按等级高低进行选取(例如居民地行行政等级分级,或按人口数分等级)

(3)分界尺度(选取的最小尺寸):即决定制图物体取与舍的标准。

各要素的综合(编绘)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是制图综合的依据,是体现编辑意图、保证编图质量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七:各要素编绘要求

1.独立地物

(1)与线状地物的关系:如与道路、河流的关系,应保持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

(2)与次要地物的关系:如与独立房屋、小路等地物在一起时,一般保持独立地物的中心位置而移动其他次要地物的位置。

(3)与同色要素的关系:如与道路、居民地在一起时,设色比例相同的间断其他要素,设色比例不同的压盖其他要素。

(4)与不同颜色要素的关系:如与河流、等高线在一起时,压盖其他颜色符号,绘出独立地物符号。

2.水系

(1)保持水系地物位置的准确,而且形状与实地相似。

(2)正确反映水系的类型及其形状特征。

(3)正确反映水系地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对比。

(4)正确反映水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3.居民地

按居民地的行政等级、重要性(、方位、经济等)、密度对比和分布特征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表示,保持不同区域间居民地的密度对比关系。

4.道路

按道路的等级由高级到低级进行选取,重要道路优先选取,道路的选取表示要与居民地的选取表示相适应,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不同地区道路网的密度对比关系。

5.等高线

等高线的形状应随删去碎部而改变,同一斜坡的等高线图形应协调一致,强调显示地貌基本形态的特征,反映地貌类型方面的特征。进行等高线图形概括时,常用的方法是:删除、移位、夸大和合并。

6.境界

(1)在陆地上不与线状地物重合的境界符号,应连续不断地绘出,其符号的中心线位置保持不变。

(2)境界与线状地物(河、渠、道路)重合时,应使境界符号与这些地物的图形一致,并在其两侧跳绘。

(3)不同等级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境界。

(4)当境界沿山脊和谷地通过时,要注意境界线与地貌图形的一致,特别是与山顶、【li脊线、山隘、谷底等的协调一致。

(5)境界的描绘应尽量力求准确,境界转折时应用点或线来描绘,以反映真实形状并便于定位。

知识点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1500l1 000l2 00015 00011万、

l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l100万等11种比例尺。

1.地形图基本要求

1)图幅规格

(1)地形图图幅范围: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l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

@# 2)数学基础

2)数学基础

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地图投影、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1)地图投影: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斯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其中11万地形图按经差3。分带投影,其他比例尺地形图按6。分带投影;对于1100地形图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每图幅内平面直角坐标网(公里网)格规定如表932所示。

150万、1100万地形图上不绘出直角坐标网。每图幅内经纬网(地理坐标网)定如表933所示。


3)地形图的数学精度(125万~110)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934的规定。

934地形图精度

地形类别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m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m

12.5

15

110

平地

0.5

1.5

3.0

6.0

丘陵

2.5

3.0

10.0

山地

0.75

4.0

8

16.0

高山地

7.0

14

28.0


@#4)地图内容

4)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5)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四色(cmyk),按规定色值进行分色,印刷实施需要也可采用专色印刷或单色印刷。

2.地形图编绘原则

3.地形图要素编绘要求

各要素的编绘(综合)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是制图综合的依据、体现编辑意图、保证编图质量的重要因素。

各要素的综合要求详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1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32008)的相应规定。除此之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1)地物地貌各要素的综合取舍和图形概括应符合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层次分明,重要道路、居民地、大的河流、地貌等内容应明显表示,注记正确,位置指明确。

(2)地形图的各内容要素、要素属性、要素关系应正确、无遗漏。

(3)应正确、充分地使用各种补充、参考资料对各要素特别是水系、道路、境界、居民地及地名等要素进行增补、更新,符合制图时的实际情况,体现地形图现势性强的特点。

4.地形图要素编绘的编辑处理

1 )基本数据预处理

按照成图比例尺图幅范围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拼接、3。分带转6。分带、扫描图的矢量化等。

2)制作综合参考图

据图幅的难易,确定是否制作综合参考图,即按照成图比例尺打印出图,根据各要素的技术要求及综合指标,标绘有关要素,并将需补充、修改的要素标在图上。

3)要素的取舍与综合

按设计书的要求进行要素选取和图形概括(有综合参考图的可对照之),根据补充、参考资料进行要素的修改和补充。

4)地形数据接边

包括跨投影带相邻图幅的接边。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几何图形、属性和名称注记等,原则上本图幅负责西、北图廓边与相邻图廓边的接边工作。相邻图幅之间的接边要素图上位置相差06 mm以内的,应将图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进行接边;相差超过06 mm的要素应检查和分析原因,处理结果需记录在元数据及图历簿中。0.3mm的话可以单边移动。

5)地形图编绘技术流程

(1)对于125万~110万地形图编绘,一种方法是先采集地形数据(地形图要素编辑处理),再进行符号化编辑后形成印刷原图;其二是采集地形数据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编绘流程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1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

(2)对于125万地形图编绘,使用比例尺大于12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以地形图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编绘时,可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也可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编绘流程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 000地形图编规范》(gbt 123422008)

(3)对于150万、1:。1 00万地形图编绘,常使用12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以地形图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编绘时,可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也可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编绘流程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008)

知识点九:专题信息的综合处理

,专题地图编绘主要是专题信息的综合处理(即专题地图数据资料的分类分级与处理)和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合理运用。

1.制图资料处理

最主要的是各类地图资料、遥感影像资料、统计数据资料及其他各类文字、图片资料等,这些资料内容虽经完备性、精确(权威)性和现势性的分析评价,认为可以使用,但它们的量度单位、统计(发布)时间、统计内容等的规范性,以及所涉及的地图比例尺、投影等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要进行专题制图,还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包括坐标和比例尺变换、量度单位统一、专题要素分类分级处理、制图对象的符号化等。

2.制图数据的分类处理

3.制图数据的分级处理

知识点十: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规律

表示方法选择是专题地图可视化的重要环节,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1)表示现象的分布性质。

(2)专题要素表示的量化程度和数量特征。

(3)专题要素类型及其组合形式。

(4)地图用途。

(5)制图区域特点。

(6)地图比例尺。

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一般规律如表935所示。

935  选择表示方法的一般规律

专题要素类型

专题要素表示等级

指标数量及组合

一般采用的表示方法

精确点状分布

定性表示、分类表示、分级表示

单一指标或多种指标组合

定点符号法、统计图表法

精确线状分布

定性表示、分类表示

单一指标

线状符号法

模糊线状分布

定性表示、分类表示、分级表示

单一指标或多种指标组合

动线法

零星面状分布

定性表示、数值表示

单一指标或多种指标组合

范围法

断续面状分布

定性表示、数值表示

单一指标

范围法、点值法

连续面状分布

分类表示、数值表示

单一指标

质地法、等值线法

统计面状分布

分级表示、数值表示

单一指标或多种指标组合

等值区域法、统计图表法


知识点十一:专题地图编绘的基本过程

专题地图编制,常分为地图设计与编辑准备、编稿与编绘、计算机制图和地图制印等四个基本阶段。

1.设计与编辑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专题地图设计和正式编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根据制图的目的、任务和用途,确定地图的选题、内容选择、指标和地图比例尺等;搜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研究地图的内容特征;了解熟悉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选择表示方法和拟定图例符号;确定制图综合的原则要求与编绘工艺,此外还要提出地图编绘的要求和专题内容分类、分级的原则等。

2.编稿与编绘阶段

主要完成专题地图的编稿和编绘工作。一般包括:资料处理;确定地理基础底图;按编图大纲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所需表达的专题内容按经过实验确定下来的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底图上。在编绘过程中要进行制图综合,即进行专题内容的取舍和概括。

3.计算机制图阶段

与其他地图的计算机制图方法一样,分为地图设计(编辑准备)、数据输入(数据资料获取)、地图编绘(数据编辑与符号化处理)、印前数据处理四个阶段。

4.制印阶段

主要完成专题地图制版、印刷与印后加工等。

知识点十二:电子地图的概念

1.数字地图的概念

2.电子地图的概念

3.电子地图的特点

电子地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动态性。

(2)交互性。

(3)无级缩放。

(4)无缝拼接。

(5)多尺度显示。

(6)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

(7)超媒体集成。

(8)共享性。

4.电子地图产品的种类

选择适当的硬件平台及系列软件的支持,即可形成不同形式的电子地图产品。

(1)单机或局域网电子地图。

(2)cd-romdvd-rom电子地图。

(3)触摸屏电子地图。

(4)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地图。

(5)互联网电子地图。

知识点十三:电子地图产品功能与设计

1.电子地图主要功能

电子地图系统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能够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组成。这里着重介绍其软件组成与主要功能。

1)软件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地图数据库管理软件、专业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其中地图数据库管理软件是核心软件。

2)主要功能

(1)地图构建功能:

(2)管理功能:除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外,电子地图还包含多种数据源。

(3)检索查询功能:根据用户需求检索有关的图形、数据和属性信息,并以多媒体、图形、表格和文字报告形式提供查询结果。

(4)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功能: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打印直方图。

(5)数据更新功能: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输入、编辑能力,确保及时更新数据,以保证电子地图的现势性,并为再版地图奠定基础。

(6)地图概括功能:

(7)输出功能:将空间查询、地图制图的结果,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2.电子地图的结构

1)电子地图的总体结构

通常有片头、封面、图组、主图、图幅、插图和片尾等部分组成。

2)电子地图数据的逻辑结构

arc gis为例,如图9-3-1所示。

3)电子地图的页面结构

电子地图的页面,通常由图幅窗口、索引图窗口、图幅名称列表框、热点名称列表框、地图名称条、系统工具条、伴随视频窗口、背景音乐、多媒体信息窗口、其他信息输入或输出窗口等组成

3.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电子地图应重点从内容设计、界面设计、符号设计和色彩设计等方面来考虑。

1)界面设计

(1)界面的形式设计:用户界面主要有菜单式、命令式和表格式三种形式。

(2)界面的布局设计:

(3)界面的图层显示设计:图层显示一般有图层控制、视野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等方式。

2)符号与注记设计

电子地图符号设计与制作也要考虑和注意以下特点及原则:

(1)基础地理底图符号尽可能与纸质地图符号保持一定的联系。

(2)符号设计与制作要精确、综合、清晰和形象,体现逻辑性与协调性。

(3)符号的尺寸设计与制作要根据视距和屏幕分辨率来设计,一般不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而改变大小;合理利用敏感(鼠标跟踪显示法)符号和敏感注记,减少图面载负量。

(4)特别重要的要素可以使用闪烁符号。

3)色彩设计

电子地图设色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设色比较浅,清淡素雅;另一种是设色浓艳,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窗体底端

第九章4地图制印

知识点一:地图制印概念

(i)印刷工艺:实现印刷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2)印刷原稿:地图印刷过程中制版、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3)印前:印刷之前的工艺过程。

(4)栅格图像处理器:一种担负图像转换的优化软件。

(5)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为各单色版的过程。

(6)计算机直接制版:将已排版的数字页面文件由主计算机直接输出到印版的过程。

(7)纸张光边:对印刷原纸张粗糙的毛边进行载切,使变得光滑整齐的过程。光边尺寸规定不超过3 mm

(8)印后加工:使印刷品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使用性能的生产工序。

知识点二:地图制印实施

地图制印过程包括: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印刷和地图印后加工。

1印前数据处理

为了将印刷原图交付印刷,必须对数字制图的地图数据进行印前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符号压印的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分色加网及出血线、成品线、套合线和印刷装订的控制要素的添加、光栅化处理(rip)、喷绘样等工作。

地图出版系统中处理的文件可分为矢量图形文件和栅格图像文件。无论何种文件在输入到激光照排机前都要转换为印刷业的桌面排版标准文件格式pseps,再由激光照排机经rip处理后形成分色胶片。

通常的输出方式主要有彩色喷墨打印输出、数码打样输出、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分色胶片输出、分色版输出和数字印刷等

彩色喷墨打印输出和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常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修改;数码打样输出可获得较少份数的成品;分色胶片输出用于制作印刷版,上机印刷;分色版输出可直接得到印刷版,上机印刷;数字印刷可由数据直接生成印刷品,省去出片和制版工序。

对印刷工序较简单的单幅地图而言,印前数据处理工作大多在地图编制工序完成,而对印刷工序较复杂的地图集而言,此项工作通常在印刷单位完成。

2地图印刷

1.地图印刷工序

主要包括制版、打样、印刷、分检等。

(1)制版:依照印刷原图复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

(2)打样:为检验印前制作质量和工艺设计效果,审核制版质量,为审校、客户签样和印刷提供样张和依据,利用胶印打样机或其他打样设备(如数码打样机等)打印样图的过程。

(3)印刷:使用印版、印刷机械、油墨颜料或其他方式(如数字载体)将印刷原图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4)分检:依据标准对印刷品逐张进行检验的过程。

2.地图印刷过程工艺流程

地图印刷过程工艺流程图如图9-4-1所示。

3地图印后加工

1.地图印后加工工序

主要包括覆膜、拼贴、裁切、装订和包装等

(1)覆膜:透明(半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地图产品表面的过程。

(2)拼贴:依照设计要求,将分幅地图进行拼组的过程。

(3)裁切:依照地图产品周边用于指示切割部位的线条进行切割的过程。

(4)装订:是将印好的地图产品加工成册或整理配套,订成集()等印后加工的总称。一般包括订和装两大工序。订是将单幅地图页订成集(),是地图集()芯的加工过程;装(或装帧)是地图集()封面的加工过程。

(5)包装: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地图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依据不同情况而用容器、材料、辅助物将地图产品进行装饰和保护的过程。

2.印后加工工艺流程

以无线胶粘装订为例,其工艺流程:接()——折页——配页——查号——撞胶——分本——贴背——压背——裁切——自检——()书皮——打包。

第九章5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

知识点一:地图编绘质量控制

1.地图编绘质量控制依据

(1)地图编绘引用文件。

(2)地图编绘使用资料。

(3)地图设计文件。

2.地图编绘质量要求

(1)数学基础(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2)地理要素(精度)及主题要素符合规定的要求。包括:正确、充分地使用各种编图资料;地图内容各要素的选取、综合和表示方法符合编辑设计文件的规定,各要素间的关系处理清晰、协调、合理;符号、线划、色彩符合图式规定;名称注记、说明文字等正确、配置恰当,所属关系明确;地理要素接()边无误。

(3)数据及结构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正确性;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属性代码的正确性;属性接边的正确性。

(4)整饰符合规定要求。包括:符号、线划、色彩、注记质量;图面要素协调性;图面、图廓外整饰及装帧质量。

知识点二:地图制印质量控制

1.印刷成图质量控制依据

(1)国家标准:《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l2008)

(2):《书刊印刷与装订》(cyt 1252728291999)

(3)国家标准:《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t 7881999)

(4)地图设计文件。

2.印刷成图质量要求

(1)印刷品外观:成图内容应保持与印刷原图或样图一致;文字、图形完整、位置准确,线划、注记、网线()光洁实在,无双影、条痕花糊、虚断和脏污;图纸无破口、折角、破洞和褶皱,纸张白度与印刷前无明显差别,背面无脏污,天头、地脚、左、右裁切位置符合设计规定。

(2)印刷品墨色网点:印刷墨色应符合批印样或用色标准;地图集()、成套地图及多幅拼接图的相同墨色应深浅一致,网点清晰,层次分明,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3)各色套印误差:全开图幅,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2 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3 mm;对开及小于对开个图幅,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1 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2 mm;双面印件套印,正反面误差不超过05 mm

3.装订成品质量要求

(1)页码顺序正确,无多页少页、倒头、错页现象。

(2)封面与书芯粘贴牢固,书背平直,无空泡,无皱折、变色、破损,粘口符合要求。

(3)成品裁切后无严重刀花,无连刀页,无严重破头,成品尺寸符合标准,非标准尺寸按合同要求。

(4)成品外观整洁,无压痕;书背文字居中无歪斜,烫印字迹、图案清晰,不糊、不花,牢固有光泽。

知识点三:地图成果整理、归档和验收

1.地图成果整理要求

(1)以项目为单位整理立卷。

(2)成果资料按要求系统整理,组成保管单元。

(3)数据成果资料按要求每一盘为一卷,可独立进行数据读取,并附带说明文件。

(4)归档的成果资料按要求进行包装。

2.地图成果归档要求

1)归档内容

包括项目文档、项目成果和项目成果归档目录。

2)归档要求

(1)按要求填写项目归档申请表。

(2)按要求提交电子版文档和正本原件的纸质文档。

(3)归档的成果资料为正本原件。

(4)数据成果资料用光盘介质归档。

(5)每个案卷内均须有卷内目录,有必要说明的事项还应有备考表。

(6)成果资料汇交后,汇交单位对资料有1年的备份保存义务,保存期满后,按要求销毁。

3.地图成果检查要求

(1)归档内容完整性。

(2)归档内容一致性。

(3)成果(或数据成果存储介质)符合性。

(4)文件的有效性。

(5)数据文件病毒检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