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那些《列女传》中的奇女子

2022-08-09 13:04:02

《列女传》中的奇女子


君莫惜金缕衣,

劝 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生短短长长

相逢自思量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与《列女传》的相遇大概是个美妙的巧合,那天午后阳光透过窗投射到古籍室的桌面上,厚重的木桌子也染上了几分温柔。当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册装裱精良的古籍时,一股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仿佛感觉到了书中的一位位古代仕女从书中穿越了千年,莲步轻移,缓缓走了出来,坐到了我的椅子旁,眉目缱绻,像位老友般亲密熟稔地对我倾诉她们的一生。

巧合的是那天下午的选修课,老师便讲到了书中的一位女子宣姜,从那时起心底的小小种子便萌了芽,我想将她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对于我而言,探索《列女传》的过程就像在寻找宝藏一样有趣且令人着迷。历史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与各异女子的不同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异神秘的魔力。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开始对她产生了期待呢?

那么就让我带领你穿越千年,去揭开《列女传》的神秘面纱,领略千年前女子的绰约风姿。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列女传》

你是不是还在以为《列女传》是一部为古代烈女所作的传呢?听到她的名字,你会不会不经意地皱起眉头?

其实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教条和封建,《列女传》的真实面目其实颇为有趣。在书中,短短的百字便勾勒出了各异女子精彩的一生,她们或是由于通才卓识,或是由于聪慧明理,抑或是以“妖妃恶女”的面目被记载其中,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研读,把她们置于历史中去体会,便会产生新奇的感受,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结论呢!


《烈女传》



《列女传》版本


《列女传》是西汉刘向编著的一部介绍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全书七卷,分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共记载了上古至西汉约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每一卷的后面都有颂。


所以“列女”的意思就是“诸女”之意,刘向当初是写诸多女子,有美德有恶行,主旨并不在贞节烈女,相反,倒是拿贞节烈女作为陪衬,来突出恶女的种种祸乱行为,以此来劝诫警示帝王的。


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列女传》并非你所想象出的《烈女传》?

不过成书后《列女传》便屡经传写,其版本流变较多,到了宋代已经不是原来的本子了。本文选取了流变中两个版本,来给大家介绍。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所藏善本清乾隆四十四年知不足斋刻本《列女传》,是流变改写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版本,编纂者为作者为汪道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流传较广的《列女传》也多为此版本。另一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版清《列女传补注》,为清代女诗人王照园所撰。


版本一

列女传  十六卷 汉刘向撰 明汪氏增辑 

仇英绘图 清乾隆四十四年知不足斋刻本

二函十六册


本文所见辑本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所编写的《列女传》,他是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编写的明版本《列女传》,全书共有十六卷,补部分多为皖南汪氏列女行止。


到了清乾隆年间,著名的藏书家鲍廷博得到了这部书的版片,他便以此版片刷印了《列女传》。即我们今天所见的《列女传》清乾隆四十四年鲍氏知不足斋刊本


全书共十六卷,载三百余人,内含版画三百余幅,题作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绘图,图中人物形象秀美、线条流畅、用笔细致。加之徽工镌板,版画线条流畅、细腻,是明代版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欣赏性。


书中插图

“弃母姜嫄”  

 图中女子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抛掷于地,十分生动形象

“有虞二妃”

其书版画精美,可称善本。


其版本内容考较

我发现此本《列女传》叙述人物已多达300多人,叙及人物延伸至明,包含较多当代时人事蹟,并有兼及表彰其故里先人之意图。

且原七卷分列顺序已被打乱,最主要的是汪氏删去了「孽嬖」一卷,并去除每传之后刘向之原颂,改加自己的解说。

书中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就显示出此书虽基本保持了刘向文笔所书的风貌,但显然已经改变了作者创作的意图,其不再是“以戒天子,讽刺上听”,而更侧重于表扬历朝历代贤德女子,专从节烈载笔,其原著所特有的劝诫警示意味,以及对各异女子作传的初衷已经被改变了




版本二

此书为影印本《列女传补注》,作者是清朝女诗人王照圆,其奉命作补注。完稿后,又经郝懿行订正,成书《列女传补注》八卷。此本为流传中较好的注释版本。

《列女传补注》

原书高一七七毫米,宽二六八毫米。

扉页


比较有意思的是,《列女传补注》为清朝一位女子所著,校订者为她的夫君,时任户部主事的郝懿行。从书的扉页我们能发现此本书是呈请了皇帝及太后的,如书中所载:“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据顺天府尹游百川呈进已故主事郝懿行所著……绩进郝懿行及其妻子王照圆所著各书交南书房翰林……”也就是说此本应该是朝廷钦点之本。其书目的似乎也是为了促进女子提高妇德修养,警戒后宫之妃的。


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此版本基本保留了刘向所书,原七传的顺序未曾打乱,也未改其原颂,只是在某些地方加以注释。

介绍完两个不同的版本后,相信大家对《列女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我将以《列女传》中《孽嬖》和《仁智》中两位女子为例,来追溯她们精彩的一生,有意思的是她们两人虽为母女关系,可是在《列女传》中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列女传》中那些奇女子


翻开《列女传》你会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列女传》中记载的女子之事多贴近生活,烟火气十足,其中如聪慧女子的避危趋安,仁义女子的慷慨大义,孝女的反哺之情,今日读来仍备受感动。它少了那些男子的生硬气,多了些独属于女子的柔婉娇媚,即使是记录在《孽嬖》中所谓的“恶女”,当你去品读她们波澜起伏的人生时,没有厌恶,反而会收获一种不一样的复杂情感,惋惜中夹杂着同情怜悯,或许还有一丝“红颜薄命”的惆怅。


1

卫宣公姜

“世人多讽刺我,可他们哪知我心中苦楚?”


原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卫宣公姜

      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初,宣公夫人夷姜生急子,以为太子,又娶于齐,曰宣姜,生寿及朔。夷姜既死,宣姜欲立寿,乃与寿弟朔谋构急子。公使急子之齐,宣姜乃陰使力士待之界上而杀之,曰:“有四马白旄至者,必要杀之。”寿闻之,以告太子曰:“太子其避之。”急子曰:“不可。夫弃父之命,则恶用子也!”寿度太子必行,乃与太子饮,夺之旄而行,盗杀之。急子醒,求旄不得,遽往追之,寿已死矣。急子痛寿为己死,乃谓盗曰:“所欲杀者乃我也,此何罪,请杀我。”盗又杀之。二子既死,朔遂立为太子,宣公薨,朔立是为惠公,竟终无后,乱及五世,至戴公而后宁。诗云:“乃如之人,德音无良。”此之谓也。


颂曰: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陰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列女传中记载》

我们可以看到《列女传》中是怎样记载的宣姜的,宣姜是齐侯的女儿,卫宣公的夫人。宣姜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当国君,于是就与自己的小儿子谋划陷害太子伋。私下派盗贼去杀害拿着旄节的太子,却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寿听到这个消息,追赶上了太子代替太子而死了,后太子伋痛惜弟弟之死,不忍苟活,心甘情愿死在盗贼之手。最终宣姜的小儿子朔成为了惠公,卫国却因此而大乱,险些丧国。


刘向在《列女传》中评价:卫国五世不宁,乱由姜起。那么他的这种评价是否恰当呢?宣姜真的如文中所记载的是一位祸国殃民,扰乱朝纲的祸水么?真的是她害死了卫国的两位储君,引起了卫国五代之乱么?

现在让我们通过其他历史文献来追溯考证《列女传》上的内容。


波澜起伏的命运


宣姜本来是齐僖公之女,是齐国的小公主,她的哥哥后面也都做了齐国的君主,分别为齐襄公,以及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可谓地位高贵。然而命运并未因此而垂青她,她的命运在出嫁的那一年被彻底改写。

开始时,卫宣公派人到齐国为太子公子伋(急子)求娶齐国公主,两国很快达成协议,不日太子将迎娶公主。却不料卫宣公是个色欲贪心的君王,由于迎娶的使节回国后盛赞齐女之美貌,他一心想把这位齐国美女占为己有,于是使了一招掉包计,先召集工匠在迎亲必经的淇水河边修建了一座华丽的行宫,名为新台,然后派伋出使郑国,自己代替儿子迎娶这位齐国美女

于是到了新婚之夜,当青葱年华的宣姜满心期待自己未来的夫君时,却没有想到见到的不是年轻俊美的太子伋,而是年老佝偻如癞蛤蟆丑陋的卫宣公

从此,宣姜的一生就此被改写。她不再是齐国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而变成了卫国深宫中哀怨凄婉的夫人。

以可考历史文献资料来考证《列女传》内容的真实性和评价的准确性,以《诗经》《左传》为例


《诗经》

当时的人对卫宣公的强占儿妻的行为看不惯,专门编了一首歌挖苦他,收录在《诗经.邶风 新台.》中:

《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毛序》解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

新台建的又华美又富贵,河水滚滚向前流淌,女子暗暗祈求一段美好的姻缘,谁知新郎却是个癞蛤蟆一般丑陋的人。


新台的华美正是与宣公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也透露出故事女主角宣姜的可怜。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期待着自己与如意郎君的幸福生活,谁知竟因为卫宣公的色欲,一生的命运都被改写,嫁给了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人,更别提还是她本来夫婿的父亲,她竟是做了公公的夫人!


可知齐国小公主当时的内心该有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齐国不可能为了她而挑起战争,她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委委屈屈地做了“宣姜”。可是那本来该成为她夫君的太子另娶他人,两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这又怎能不使时常见到太子的宣姜心痛呢,想必在宫中每见到太子一次,她的内心便煎熬一次,此时的幸福本该是她的,她的命运本不应该如此悲惨,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办法去反抗,难道她就应该承担这些吗?

美貌本不是她的错误,“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的出众姿容却给她的命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时的宣姜内心怎能不恨,怎能不怨呢?

如果这样理解,你会不会体会到宣姜当时的内心变化呢?善良单纯的小公主的确有可能因为这些苦难而性格突变,有了谋害太子的想法,可是暗杀太子这件事真的如刘向所说,是宣姜做的么?让我们来看《左传》中是怎样记载的。


《左传》

《左传·桓公十六年》: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及闻其恶,大怒,乃使太子伋於齐而令盗遮界上杀之,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我们可以看到《左传》记载的非常清楚,虽然宣姜与儿子在卫宣公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可是派人暗杀太子的人却是卫宣公自己。

卫宣公自从夺娶宣姜后,心里开始厌恶太子伋,总想废黜他。当卫宣公听到说太子伋坏话时,非常生气,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指使强盗拦在卫国边境莘地等着,交给太子伋白色的旄节,而告诉莘地的强盗,看见手拿白色旄节的人就杀掉他。

所以从始至终,实施杀害太子行为,最后导致卫国两位优秀储君死亡的人不是宣姜而是卫宣公本人!


背负的千古污名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推敲出《列女传》失真之处,宣姜一个女子虽然贵为卫国夫人,可是她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势去瞒着国君杀了国之储君呢?这不过都是为了掩盖国君卫宣公的昏庸,而将谋害国储的大帽子扣在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小女子身上。最后宣姜不但失去了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更是背负着谋害国储,引起国家动乱不止的祸水之名。


除了这些,后人对宣姜也多做表面理解,只注意到了她委身于自己的公公,且后嫁继子,而却未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去体察宣姜本人在当时的凄惨境遇,以及内心痛苦纠结复杂的心情,身不由己的无奈痛苦,导致得出了宣姜的错误评价。


命运和其不公,宣姜只是因为美貌便招来了像卫宣公一样的祸患,,她只能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以求两国交好。她不但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更要背负着后世的千古骂名。其实她也只是一个想要得到幸福的平凡女子罢了。


总结:从宣姜的命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列女传》中的记载有些地方有失公允,显然有为古代封建帝王君主做掩饰的成分在。这也透视出《列女传》创作的立场和出发点,的确是为了讽喻上听,以女子祸乱之事警戒后人,威慑后妃的。



2

许穆夫人


“”国难当头,即使我是个女子也要为保存国家而奔走相求


与其母宣姜被列在《孽嬖传》中以讽喻上听警示后人不同,许穆夫人却是被列在《仁智传》中,后人多仰慕敬佩其胸襟气度,赞颂其爱国之真情。让我们来看看《列女传》中的许穆夫人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列女传·许穆夫人》

原文

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


颂曰:

卫女未嫁,谋许与齐,女讽母曰,齐大可依,卫君不听,后果遁逃,许不能救,女作载驰。

汪曰:

卫懿公好鹤,鹤有呈轩者,国人怨怒,及为翟所攻,国人皆曰:使鹤其出奔也。以德政之不修,军民之多畔也......此女子之见,特以其笃念父母之邦,故载于诗,兹复立传,以与齐桓卫姬竝垂来叶。

我们可以看到,在《列女传》中,刘向对许穆夫人的生平做了较为详尽的概括,更是记载了她所作诗歌,也对其爱国行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汪道昆更是对卫懿公好鹤成痴的昏庸行径进行了批判,肯定了许穆夫人的远见,也对伸出援手的齐桓公大加赞赏。

对国家的一腔热情


据《列女传》载许穆夫人是卫懿公的女儿,姿容出众,她年方及笄之时,许穆公与齐桓公都慕名向她求婚。许穆夫人便对她的母亲建议把自己嫁到强大的齐国将来好能够帮助卫国:“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


我们能看到从那时起,许穆夫人便考虑自己的婚姻能给祖国带来什么帮助,将来嫁到哪里能够报效卫国,其爱国之情从小可见。


不过卫公没有听从她的意见,依旧把她嫁到了许国。不料十年后,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卫国被灭的消息异常悲痛,她想让许穆公帮忙收复国土,但许穆公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国果然无助于卫国。许穆夫人气恨交加,她决定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许穆夫人的哥哥)相见。


许穆夫人抵达后立即救济难民,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就在此时,许国大臣接踵而来,对许穆夫人大加抱怨,有的责怪她考虑不慎,有的嘲笑她徒劳无益,有的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企图把许穆夫人拦截回来。


许穆夫人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无可指责的,她决不反悔,面对众多大臣的指责,她怒而作《载驰》,斥责许国大臣的贪生怕死,表明自己保卫国家的决心。


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据历史可考,《载驰》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是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曹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诗歌在强烈的矛盾中突出了深厚的爱国思想,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此诗也使许穆夫人成为文学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下面让我们来从这首诗来体会许穆夫人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形象。

诗经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首诗抒发了许穆夫人急切想救国的愿望,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敌兵侵略的许国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

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不忍释手。诗中显现出来的一个深情爱国报国的女子形象熠熠生辉,摇曳动人。

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谁知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赶,遭受众多指责。

面对许国的大臣的无礼行为,她怒不可遏,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渡济水返卫国不对,也断难使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的思国之心是禁锢不住的。

可见其胆略过人,面对强敌,许国君臣投鼠忌器,不但不敢援救卫国甚至还要追回救国的夫人,与这些男子对比,身为女子的许穆夫人却是那么的勇敢和一往无前。而且她不但有勇她还有聪慧过人的策略,提出只有求救于大邦才保存卫国。求救于与卫国有姻亲关系且强大的齐国,显然是一个绝佳的谋略。

最后果然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他感念夫人的爱国之情,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

许穆夫人一人以女子之力保存了自己的祖国,其行为不可谓不伟大,而她身上闪耀的真挚动人的爱国之情,足以让她的形象在历史中熠熠生辉,这种情感穿越千年,也打动着现在的我们。



总结

你是能理解明艳动人却命运坎坷的宣姜呢,还是更欣赏她深明大义的女儿许穆夫人呢?除了这两位女子,《列女传》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出众的古代女子,如我们所熟知的花蕊夫人,虞美人,勾践夫人,陈淑真,息夫人......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只能向大家讲述其中两位的传奇故事,如果你也对她们感兴趣,欢迎到旧图四楼古籍阅览室借阅噢~

翻开尘封已久的古籍,能收获独一无二的知识,也带给我们莫大的感动。我觉得只有在阅读中,这些古书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否则它们也只是一些没有人情味的文本罢了。希望我们所做之事能够将它们千分之一的精彩分享给大家,也算是对原书作者的一种告慰吧。

参考文献:

《列女传》刘向著

《列女传》汪道昆著

《列女传补注》王照圆著

《诗集传》朱熹著

《左传》左丘明著


在此感念王红娟老师的启发,感谢刘冬颖老师的指导,感谢古籍阅览室刘澎老师和冀亚娇老师的热情帮助。


如果能够将

书中的精神

达出一分,

那么便值得去做。


文/刘美

编辑/刘美

学号/20151231


以上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本公众号。万分感谢。



不辍弦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