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王岱:以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1-11-08 15:36:04

内容来源:《语文学习》2017年第3期

转载公众号:语文学习

微信号:yuwenxuexizazhi



以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案例


正像《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自问: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了?只要观察平时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很多时候虽人在课堂却心在别处。探其原因,有时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动力和有实质意义的学习内容,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起来的。语文活动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语文实践活动系统。


高中生的阅读与鉴赏活动应能体现出“自主独立、大量、选择、批判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他们的表达与交流活动应能体现出“文明得体、自由顺畅、个性化、有创意、跨媒介”的基本特征,他们的梳理与探究活动应能体现出“结构化、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尽可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未知而教,努力引导学生为未来而学。“战国四公子”这个案例,以阅读活动为基础,力争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在一个专题学习活动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磨砺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学习的特征


“战国四公子”整个专题学习共8课时,学生自学占6课时,即总课时量的四分之三。每篇阅读材料都先安排学生自读,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自读中遇到问题,先运用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在这6课时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在学生自读和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巡回指导,适当点拨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不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这符合学习行为发生的规律。


在专题学习的最后2课时,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点评的方式,回顾总结自学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分享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上述设计基于这样的思考:语文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二、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提升语文素养


与以往习惯的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将一篇小文章揉碎搓烂塞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这个文言文阅读专题,首先是阅读量大,四篇阅读材料的阅读总量(含原文和注释)共28900字;其次是阅读要求高,学生要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个人不能理解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任务是颇具挑战性的。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为了促使学生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砥砺思维品质,并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自信。


为了使任务难度适当并具有挑战性,我在选择学习材料和设计任务内容时,作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1.学习方式的准备


在接手这个新班两个月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已在学习一个单元课内文言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基本确立了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学习方式。学生虽说对这种学习方式还不太习惯,但已经可以接受了。


2.学习内容的设计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以故事性强、文化含量高的《史记》专题作为突破口的文言文长文阅读专题。之所以选择《史记》的“四公子列传”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在这之前为学生补充了短文《读孟尝君传》,引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四公子的兴趣;二是《史记》是传记文学,故事性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合学生阅读;三是“四公子列传”是《史记》中的精品,对学生来说,通过研读这个专题可以大致了解《史记》的写人特点;四是“四公子列传”内容丰富,呈现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隐含了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研究的角度;五是为接下来的《战国策》专题阅读和“初识百家”专题阅读奠定了基础;六是这四篇文章很长,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样长的文言文,若学生能较顺利地读完,势必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对他们破除怕学文言文的迷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课时的设计


学生刚学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因此就把《孟尝君列传》放在最前面,这篇文章较长,安排了2课时完成;接着是《平原君列传》,文章较前篇短,难度也较前篇小,故安排1课时完成。这两篇文章都配有较为翔实的注释。第三篇文章是《春申君列传》,安排2课时。这篇文章难度是四篇文章中最大的,篇幅最长,人物众多,内容复杂,难点最多,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因此我提供的阅读材料不仅有翔实的注释而且配有译文。在阅读之前,我强调了阅读方法:先读原文,读不懂再看注释;若还有困难,再看译文。有译文作参考,不至于把学生彻底难倒。最后读《信陵君列传》,这篇文章难度是四篇文章中最小的,篇幅也较短。我为学生提供的是白文,没有注释。这是学生挑战自己,也是检验自己这几天阅读成效的时候。若能大致读下来,无疑会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和对自己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自豪感。读过前三篇,学生再读这篇,会感到比较简单。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目的基本达成。


4.学习任务的设计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具体任务,分解了整个专题的难度,形成了任务梯度,为学生完成整个专题的学习提供了支撑。


第一梯度的任务:筛选整合信息,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自读阶段,我并不要求学生像以往学习文言文一样,逐字逐句地翻译,字字落实;而是要求学生以理解文本内容为中心,筛选整合文本主要信息,理解传记中的主要人物。


为学生设计的具体活动任务有两项:


(1)初读文本,理解基本内容(请对照注释阅读,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传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如:“请为孟尝君编制大事年表”“冯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列出平原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平原君所做之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毛遂、李同”等。


第二梯度的任务:评价人物,锻炼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如“请为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语”“请为信陵君写一副对联”。这是在第一梯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若第一梯度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完成这级的任务就会出现偏差。


第一、第二梯度的任务侧重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三梯度的任务:梳理、探究,发现、创新,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任务1:请比较四公子,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请申明理由。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能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考查学生能用文章中的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项任务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


任务2:、文化、社会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从文章所展示的社会背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明白人是社会的人,,学会知人论世的方法。这项任务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


任务3:请说一说《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能通过阅读,感悟《史记》的人物形象,了解《史记》人物塑造的主要方法。这四篇列传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虽在人物塑造上各具特点,但基本上都体现了《史记》人物塑造的特点。这项任务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任务4:从“战国四公子列传”的自主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语言现象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有什么体会?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在形成语感的基础上,梳理、分析语言素材,能主动反思和梳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学习经验,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逐步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文言文学习方式。这项任务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任务5:请就这四篇列传中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进行一点问题研究的尝试;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项任务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


最后两节课的讨论与交流,不仅总结分享了学习的成果和经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目标基本达成。


过去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是教师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它的好处是学生学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比较扎实,不足是容易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易形成语感,且不能激发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由字而句再到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把重点放到了对文言字词的记忆上,而忽视了真正的文章阅读。


“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意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抛弃学文言文就是学一堆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的偏见,并在自主阅读中摸索出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学生在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言语活动经验的过程中,会逐渐提升语言积累和语言建构的语文素养,体会阅读优秀文言文的快乐。在挑战性的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戴维·珀金斯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 杨彦捷,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筛选整合信息,对四公子能有较清晰的了解,能概括《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2.摸索出阅读长篇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破除“中学生三怕之一 —— 一怕文言文”的迷障。

3.能对文章作进一步的探究与整合,对战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课时:

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学生阅读《孟尝君列传》(原文和注释共约8400字)


思考: 

1.请对照注释阅读,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为孟尝君编制大事年表。

3.请用一句话概括冯谖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为孟尝君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


第三课时   学生阅读《平原君列传》(原文和注释共约4900字)


思考:

1.请对照注释阅读,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列出平原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平原君所做之事。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毛遂、李同。

4.请为平原君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


第四、五课时   学生阅读《春申君列传》(原文、注释、译文共约12300字)


思考:

1.请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列出春申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春申君所做之事。

3.请为春申君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


第六课时 学生阅读《信陵君列传》(原文约3300字)


思考:

1.请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列出信陵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信陵君所做之事。

3.请为信陵君写一副对联。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


周末完成以下任务:

1.请比较四公子,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请申明理由。

2.、文化、社会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3.请说一说《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

4.从“战国四公子列传”的自主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语言现象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有什么体会?

5.请就这四篇列传中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


第七、八课时: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3.教师点拨


学生作业


学生的学习收获:


读完“战国四公子”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读了这么长的文言文。惊喜的同时,也认真反思了自己为什么能完成这么长的文章阅读。


以前,老师总是教短小的文言文,并逐字逐句地去翻译,直到讲明白为止。我们在那种方法下学习,虽然理解消化快,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读了“战国四公子”之后,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行走,有以下三点收获:


1.先通读一遍。在通读的过程中,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也许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通读能使我们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内容。

2.加上注释理解。一些不理解的词通过注释可以解决,这样对文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清晰。注释里没有的字可以查阅古汉语字典。

3.深层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情节和文章透露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以期对文章有整体且深入的理解。

——肖宇捷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么长的文言文,一看见古文就头痛的我更郁闷了:这么长的古文,需要一口气读完,怎么可能?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刚开始,我读得慢极了,因为速度稍快,大脑就跟不上了。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基本能读懂且有点意思了,速度也渐渐快了。“战国四公子”的学习让我最快乐的是:这是我自己读下来的,让我发现了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它的抵触心理也随之消减了,现在我很享受这种自己克服很多困难读下一篇很长文言文的过程。 

——丘雨涵


读“战国四公子列传”

鲁 聪


本周我们花费了一周的时间,不甚精细地读完了“战国四公子列传”。以文章的长度和内容来说,对我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加上它所勾勒出的战国的社会情态,又给我留下许多疑问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地体验了司马迁笔下功夫之炉火纯青。举《孟尝君传》为例,虽然它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出生到去世,但是它有详有略,不给人冗长的感觉;只挑其中几件事来写,就刻画出孟尝君和几位有名的宾客栩栩如生的形象,没有扁平之感。更令我佩服的是司马迁对史实记叙的客观,他似乎不置褒贬,至少不让自己的情感左右行文,真正怀着一种对古战场凭吊一般的心情。《史记》不愧为一本文学、史学巨著。


这四篇传记使我对古人的价值取向有了一点认识。战国时期的士显然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赏识和重用,即“士为知己者死”,以至于生命都称不上最可贵的了。战国时各国纷争不断,要臣似乎没有忠于自己国家的自觉,如果觉得不受重用,也会毫不留恋地投奔他国。但是士对君主是有忠义感的,甘愿为这一人捐躯。然而我很不能理解士对生命的过分轻视,《孟尝君传》中的一位宾客仅因在一件小事上错怪孟尝君就了。或许他为玷污了孟尝君的人格而感到愧疚,可总不至于此吧。


学习完四篇古文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若你是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宁愿周游在外,不去投奔任何人。诚然这四人各具特点,都争先给士以厚待,却也各自有一些以现代人的道德观念难以接受的地方。


我首先排除的是平原君,尽管他肯为躄者杀美人,是对士的敬重,可这种做法未免太残忍、粗暴;其次他未必善于相士,先是没有辨出毛遂的才干,又对公孙龙的言论没有主见;他对出兵救邯郸的迟而不决,比起信陵君来,魄力和决断力也逊色多了。


孟尝君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好客自喜,由于这个原因,薛大多暴桀子弟,与这些人打交道想必也是困难的;更重要的是孟尝君对齐不甚忠诚,未被重用不惜背叛齐国,在这种人门下会很缺乏安全感。


信陵君是位很有影响力也很有胆识的雄才,他带兵救赵救魏,立了大功;他对宾客的态度极其恭敬,而且不看重士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对魏也不尽忠诚,无怪不受魏王重用。他最致命的弱点是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信陵君受到赵的感谢,顿时飘飘然起来,居功自傲,幸亏听了宾客的劝诫才清醒过来;但他晚年因不得魏王信任而自暴自弃,竟一蹶不振了。相比之下春申君的个人能力很强,始终不背叛自己的国家,也算得上忠臣了。他进献李园的妹妹是他道德上唯一的污点,败在李园手里也只能说是糊涂一时,至少没有直接做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来。因此非要选择的话,我会到春申君门下。



慕编组成员:大叶子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