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徐雷专栏】资料分析之速读基础、统计术语

2022-06-04 11:35:48

都是干货、欢迎收藏转发……

资料分析大纲解读

考试大纲中这样描述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大纲解读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该句话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情:


1. 资料分析材料类别

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表格三者形式呈现,或者单考(例如纯文字题型),或者是其中两种、三种的结合(例如文字+图形结合题型);


2. 资料分析需具备的能力

综合理解:即考生是否能够读懂题,分析题的能力,例如题干问:2011-2017年增长率最快的是(  )?那么考生必须要知道“增长率”是什么概念,其求解方式有哪些,根据材料所给的数据,考生需要知道具体求算方法是什么?该部分的能力培养主要来自第1节的统计术语和统计概念讲解,需要学员提起高度重视。

分析加工:即考生是否能够根据题干问题找到相应数据,并且可以将题干文字转化为对应的公式,进而快速计算的能力,该部分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3-5节的重点题型的讲解。而快速计算的常见方法及其原理的系统讲解放在第2节课。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该句话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情:


3. 资料分析题量

国考一般为4篇资料,每篇资料下设5道问题,最后一题为综合分析问题。联考大部分省份也是4篇资料,部分省份为2篇或3篇资料。17公考在资料分析模块对于学员的期望或者要求是: 25min内做对17+道,这样才能保证总分较高,进面概率较大。该目标在学完基础知识并刷题后,小伙伴们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所以要加油!


4. 资料分析题型

主要分为计算类题型(例如XX的同比增长量为多少?)、比较类题型(例哪年增长量最高?)以及分析类题型(最后一个综合分析题)。

通过对大纲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公考中的资料分析模块主要考查三个能力:短时间内在大量混杂信息中提取目标信息的能力,按照统计学基本概念列式的能力以及速算能力。

然而,考场时间有限,必须争分夺秒,资料分析整体并不难,很多学员觉得难是因为对资料分析题型不熟悉,阅读速度过慢,找数据没有框架意识,或者公式记得不牢固,在考场上推导耗费时间,或者计算能力较弱,没有学会速算技巧。所以同学们对于资料分析模块一定要放平心态,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必拿分的模块,其次要争取将资料公式做到如数家珍般熟悉,最后要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练习,20min内达到17+的正答率绝对不是梦。17公考各位讲师经过多方位、全面的教研,从基础开始教学,公式、计算、高频题型、原理无一疏漏,有针对性的强化讲解,相信各位同学会在认真学习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而拿到必拿分,更胜别人一筹。


资料分析课程导学

经过长期教研,我们认为资料分析需要逐步渐进式学习,由基础公式、计算技巧到多种题型循序渐进。具体下图所示:


(资料分析题型分类)


统计术语主要是教会各位常见的概念与公式,目的是读懂题,即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统计术语包含:现期、基期、同比、环比、倍数、翻番、成数、倍数、增长率、贡献率、拉动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值、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量、顺差、逆差、指数表、五年规划、国民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名词的基本概念、公式与用法;


速算技巧主要是提升各位学员的计算速度,保证做题时间,即培养速算能力。

速算技巧包含: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除化乘、口算首位、分子分母增速比较法等。


题型分类主要是教会各位学员根据所给材料数据快速列式,即培养分析加工的能力。

目前常考的题型主要包含:增长率计算、增长量计算、比重计算和平均值计算,其中比重计算相对复杂一点。比重计算又可以细分为现期比重、基期比重、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重比较等;增长率包含一般增长率、间隔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平均值增长率、增长率比较等;增长量包含一般增长量、增长量比较、年均增长量等;平均值包含现期平均、基期平均、平均值比较等问题。老师会根据模块的重点程度对其进行时间划分,重点题型、常考题型重点讲解,保证各位学员的听课效果。


资料分析课程设置

资料分析模块共五次课,每次课程2小时15分钟。根据上述题型分类,第一次课教授统计术语;第二次课程教授常用速算技巧;第三次课程教授增长率计算相关题型,第四次课教授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相关计算问题,第五次课教授比较类、综合分析相关题型。

基础精讲课程主要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和高频考点进行讲解,同时本阶段也是后续冲刺、刷题、模考等模块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较长,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学习本阶段的基础课程。

长线班基础精讲班资料分析授课安排如下:

注:实际授课进度会根据老师的授课节奏和多数同学的接受掌握情况适度微调,请同学们根据课程进度提前做好预习,以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资料分析课程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整体而言性价比较高,知识点不算多,而题目数量多,分值高。首先要学会秒判题型,再次学会技巧方法,重点突破讲义上的题目。为了达到该效果,请各位同学做到如下几点:


一、课前

预习《专项突破-资料分析与数量关系》的题目。课上讲的部分题目来自《专项突破》,请提前熟悉题目。当然,课上也会有书本之外的题目出现,届时会留给大家读题目的时间。


二、课中

(1)课前十分钟为答疑时间,主要讨论前一节课的遗留问题以及学习方法。

(2)关于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中进行速度较快,记笔记只需要记要点和框架,不必记下逐字稿。课上没有记全也没关系,课后会在QQ群发电子版讲义,包括了上课讲过的所有知识点,可以对照电子版讲义查缺补漏。


三、课后

(1)上课老师会留作业。课后作业以及练习如无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完成,它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检测也是查漏补缺的好办法。能够让你了解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出题思路。

(2)如果知识点已经完全消化,可以在17公考 APP 挑战一下模块闯关答题,大量刷题很重要!


第一节:结构化算法

作答资料分析时,建议先花15-60秒的时间对材料进行通读,达到把握材料主题和结构的目的。所谓“结构阅读法”,就是指通过跳读/速读的方式,把握材料结构脉络和主题,同时圈出关键信息。对资料分析材料的形式及相应特点应了如指掌,方能实现快速阅读。这样做有助于做题时快速找到数据,尤其是对于综合分析题。


资料分析材料包括统计性的文字、图形和表格。那么每种材料的特征是什么呢?下面针对于材料特征和材料的阅读方式我们进行一一解读。


(一)文字材料

统计性文字材料的结构只有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针对文字材料我们需要做到的有:

1. 速读时,应该读时间、读主体词,并圈出,不要读具体数据;

2. 读完应对文字材料的主题和结构做到心中有数(结构是并列还是总分?内容分几段?每一段主体词是什么?)

【注1】“其中”、“从…看”、“分…看”、“在…中”、 “按…统计”、“;”一般是总分结构的标志词。

【注2】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城镇+乡村=城乡;房产+地产=房地产;进口+出口=进出口;出境+入境=出入境;邮政+电信=邮电。

【注3】专有名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增加值


速读要领:

【1】扫描式阅读,抓住主体词特征,快速定位即可

【2】根据题干中的特殊字符快速定位:括号、主体词中带数字等等


(二)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阅读顺序

1. 标题:表明该表格主要在讲解什么数据

2. 横标目、纵标目:分别为左边第一列和上面第一行,即有文字的行与列,主要表明该行、该列具体指代什么。

3. 交叉找数据:注意交叉不要出现错误。

【注】往往标目也是具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的。即标目代表总分结构,可以告诉我们数据之间的加和关系。


(三)图形材料

常见的图形材料有柱状图、折线图和饼状图。图形材料阅读顺序:

1. 标题:注意标题中的特殊字眼,例如“和”“累积”“环比”“同比”等;

2. 图示:在多折线或者折线、柱状组合图形中,告诉大家各个折线代表的数据;

3.  横纵轴和单位:尤其注意单位,例如“万元”“万亿”“%”“‰”。

第二节: 常见概念

人都会对熟悉的事物倍感亲切,若大家对题目涉及的内容比较熟悉,可以提升阅读的速度和提取信息的准确度,也会减少考试时候的紧张情绪,因此对常见概念多多了解,大有益处。当然资料分析出题的目的并不是考核大家的相关知识储备,即使考试时候遇到的概念完全没听过,只要经过严格的跳读/速读训练,也可以轻松克服。

一、时间描述

①世纪与年代:20世纪20年代,是指1920~1929年。

②五年计划:。中国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例:“九五计划”是指 1996~2000年;“十二五规划”2011-2015,资料中也常称“十二五期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

二、产业相关描述

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

增加值:在单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第一产业:提供基本生产物资材料的产业,主要指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基本生产物资材料的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主要指商业和服务业。

三、贸易顺差、逆差

顺差: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额,即实现贸易顺差,即出口-进口>0;

逆差: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额,即实现贸易逆差,即出口-进口<0。

四、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指的是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也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恩格尔系数也就越小。

五、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介于0年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第三节 统计概念和统计术语

统计学的要义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一个或某一类统计量的变化规律,辅助决策。由此衍生了资料分析题目常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需要熟练掌握。

一、基期量、现期量

基期量:作为比较对象的标杆量,可以比作“参照物”。

现期量:与基期量作比较的量就是现期量。

 

二、增长量和增长率

基本增长率(通常所说的“增长率”):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长率。

增长率(也称“增速”“增幅”) 注意:增幅可正可负,增幅为负也可以说成降幅。例如, “×××增幅为 -50%”也可以说成 “×××降幅为50%”。)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变形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增长量变形公式:增长量=基期值×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比较。

例如2017年7月与2016年7月比较;2017第一季度与2016第一季度比较;2017上半年与2016上半年进行比较。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作比较。

最常见的是以月为单位,例如2017年7月与2017年6月比较。

2017年第一季度与2016年第四季度比较,2017年上半年与2016年下半年比较。


四、成数、翻番、倍数

成数: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即十分之几

例如三成就是30%,即十分之三。

翻番:翻n番变为原来的2n倍

例如翻一番变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变为原来的4倍,翻三番变为原来的8倍。

70规则:如果某个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X%,则该变量在 70÷X 年后将会翻一番。且X越小越准确。

倍数:注意分清楚“是几倍”和“多几倍”的区别,两者相差1。例如,“A是B的3倍”也可以说成“A比B多2倍”。


五、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加“%”的为百分数,例如5%;

百分点:百分数的加减运算结果用百分点表示;

例如五个百分点=5%=0.05。

注意:题目中提到百分点的时候一定用的是加减法运算,而不是乘除法运算。


六、比重:部分占总体的比例

比重=部分值/整体值;整体值=部分值/比重;比重=部分值/整体值

【拓展】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


七、贡献率:部分的增长量占总体的增长量的比例

例如:风力发电对总发电量的贡献率=风力发电量的增长量÷总发电量的增长量


八、拉动增长率:部分的增长量与总体的基期量的比值。

例如风力发电量对总发电量的拉动增长率=风力发电量增长量÷总发电量基期值


九、发展速度: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100%。


十、指数表:指数是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为对应指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