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般舟三字诀.打七法语集 7 圆满

2022-06-25 16:24:10

顺性持佛誓愿咒,不为得失只利世

——2010年放光寺药师七开示之二

慈法法师 开示

(九月初三日开示,整理者原名为《念诵真言的三种方法》。)

某出家师:祈请师父开示,为什么颂扬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就得尔所功德智慧?我们打药师咒七,称念药师咒的功德到底有多大?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

师: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这样一个音声,在念法上我们可以分成几类,大家来类比自己的念诵方式。

一类是嘴念,妄想不断。嘴巴在念,心里在打着妄想,妄想不知不觉地会跑很远,甚至感觉这个念佛、念真言没有意思,就是口与心念不相应的一种念法。这种念法称为散念也好、口念心不念也好,这种比较多,效果可想而知。他会结一个缘,结一个嘴上的缘,就是三业中口业在念着诸佛的甚深功德愿望,就是说愿一切众生如佛无异,身相光明,自在威德,利世无碍,行化无碍。

我们口上念着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或者真言,但心里想的可能是另外的东西,是自己平时见闻觉知的一种回忆或者释放。这是一种念法,功德利益就在于口业上结一个善缘,在自己潜意识中也可能会留下一个自己打七持咒的痕迹。要是比诸世俗人——口业造恶业、心业造恶业的人,那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再一类人是心也在念,口也在念。这个心念会想种种佛功德,忆念药师佛的愿望啊。我们忆念佛的愿望,这十二大愿中不管哪一个愿望,我们都会看到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唯一目的就是令种种有情来成就菩提,成就像他一样的菩提,身相光明,照耀无量无边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影畅表里,灿烂于世间,令一切众生得到这样的功德,这是一个愿望。

有人说缺衣食,乃至说缺戒,乃至求官求财、求男女、身心健康等等,他都能答应你,给你带来有利益的善巧的法则,或者说结果。从因果上绝对说得通。我们回向他的愿望,来称念他的名号,就是顺愿来念佛,就是忆佛念佛,口上称念佛的心咒,心念中维系着佛这种大愿功德,这样念,其利益唯佛与佛能知了。

也可能你不能圆满亲证这样的功德,也可能你会有瞬间的疑惑。好比说有人说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求衣物得衣物,那我求身体健康、转女成男,我怎么看不见?他会有疑虑——哪怕有疑虑,顺着这个愿望念他就不断地在消除你的疑虑,使你的性德坦露。所以我们一般发这个愿的实质的力量,从我们可思议的因果中观察不到。

第三种要顺性来念了。性者,佛性也好,自性也好,本性也好,说法不一。给我们留下一个最珍贵的教诲,他用他的一生,或者说诸佛如来出世都用他们生命的作为来昭示着这个真理。这个真理不是造就出来的,在佛没有成佛之前这也如实安住在世间,只是说诸佛如来把它证实,完整亲证了这种真理与事实,就是诸法无我,或者说法无自性的实相印,也就是我们讲的本质。

一旦认知了这种空性、不可得、无自性的本质,我们就知道诸佛如来所发大愿,阿弥陀佛也好,药师佛十二大愿也好,你读每一个愿你都感到是真实的,是从真实义、顺性义、究竟义上如实表达的真实心愿,也就是大悲大智的心愿。而不是我们思维业报的心愿,或者通过染著思维、取舍思维这种对比对立建立起来的誓愿。这样的誓愿我们会多有疑虑。

我们顺性来念,以无所得失、无所对待的心智来念药师佛的真言或者称念他的誓愿,就会体会到他愿愿都是真实的、究竟的、慈悲的。何以故?他从性空的本质中表达出来,他美好的、真正的、善缘的、出世的唯一愿望就是利世,没有自私的东西!

他说设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光明照耀无量世界干什么?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干什么?令一切众生与我无异!他每一个愿都是遵循着利益世间而成就的法则,不为自求。所以在人、我、法三个因缘上他不留这种我执与法执,于布施者、布施物、布施对象他是不在这残留的。所以以性空的善巧,就是以无染的善巧来观察世间有情之所需,发此大愿,以利有情故而成就菩提。

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不太容易理解,昙鸾法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切众生的烦恼心、我们积攒的烦恼业像柴一样,诸佛如来要把它点燃起来,怎么办?先要点燃自己。他点燃这个业力的薪柴,自己要先燃烧;自己燃尽了,已经成菩提了,其他的也在燃烧了。诸佛如来顺性回施,利益一切世间有情,就是不求任何回报,就是为了利世!所以无畏利世,无染于利世,就是真诚心利世与深心利世。

知道无一个众生可度,何以故?无一个众生实有众生,只是众生妄想执著而产生种种法界,因为执著而相续故,产生这种法界的差别,实在无一法可得。但就是因为有情的迷失这种我的执著与法的执著造成了不同的法界,诸佛如来出世证得了无自性性、空性,顺着空性发出如实的愿望,饶益这一切执著于人、执著于法的有情,回施他们究竟的菩提、究竟的利益。这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药师如来所发大愿是从究竟义上发的。我们要是不从究竟义上,求男女得男女这世尊也太没意思了,求官位得官位也太迎合世俗了,求饮食得饮食……不是,世尊是顺性,先以众生需求为表达,令其入佛智,说乃至菩提。这样我们就从自心,想消除自心疑虑的唯一办法就是顺性来称念弥陀甚深愿力,来观察到自性——通过他的愿力观察到自性,通过自性观察到愿力的真实与究竟。

我们一般有情发的愿是满足个人心地的需求、习气的需求。诸佛如来完全是顺应众生需求予以究竟教诲。这样不是功德问题了,这个是没有功德了,是其利益广大无边,不可以功德称颂了。所以如是功德胜利唯佛与佛能知。乃至如《药师经》讲一生补处菩萨能了知,一切其他有情不能了知的。为什么?这不是言语、意识所能表达,唯有亲证这种功德。

没有亲证怎么办?就顺应顺性的愿力或者誓愿力、这个真言,我们来称诵,这个真言就是他最衷心的愿望!就像把十二大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谛莎诃”,药师七佛每一个如来所发的愿全部集中起来也没有出这一个真言的内容!我们念这一句呢,能完全表达诸佛如来顺性的愿望、真实的功德,丝毫不亏欠,就是一丝都不亏欠。

我没有来之前,有一个学佛的博士给我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说阿弥陀法中用哪一句话、哪一个东西、哪一个因缘来表达他的实相利益呢?是名号吗?是愿望吗?是他的妙色身相吗?是他的国土吗?我回答得也比较简单,我说在一切处时皆是实相!

为什么?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使自己心得到究竟安乐:一是回归于实相,一是运用于实相。运用实相就是一切处皆是无对无待,究竟安稳。再有就是回归——你在每一个业力现缘生起之时要知道回归,你要知道不可得性、幻化性、无常性,你要了知它,要如实地观察与运用。开始可能跟你有距离,但逐渐你会贴切地感知到这个实相的安乐与究竟的功德与利益。

我们一般人谈的心是浮躁的心、变异的心,是自己的所知心、业习心、见闻觉知所认知的东西,这个心是安不住的。这个心若觉悟它,可以回归到安心;了知它的本质,即下可以安心。要不然你想在这里面找出另外一个安心的东西,那是不可得的。

我们来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甚深功德心咒,也就是他的甚深誓愿,若显说密说都可以说的一个誓愿,集中表现在“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谛莎诃”这样一个短浅的语言上。实际他就是实相,他就是印契,他可以印契一切本来都是实相,他可以印契大地山河就是法王身,他可以印契你的一切身口意作为本性圆满,他可以印契,他可以昭示,他可以全显!

这个地方的功德赞莫能尽,用语言是没法赞尽的。无量众生各以舌根、各以语言,尽未来际赞叹也是赞叹不尽的。亲证者知,运用者知,诸佛如来知!

你说我们打七是为了功德吗?要是为了功德,我们顺着药师佛的愿望来审思观察。要不是为了功德,纯粹是为了赞美与感恩,你就顺性来念,不为得失,只为利世故,药师佛如何作为我也如何作为,药师佛如何功德我全体融入此功德,不再造作,不再对待,只是唯一的赞美与随顺。你就能全体感觉到药师佛的功德究竟是什么,你的身心作为就可以融入药师佛这种不可思议的影畅表里的无量无边光芒,照耀着一切幽冥苦难的众生,使一切不满足众生得到满足,得到安乐,得到解脱。这个角度诸位菩萨可以思维观察。

这三种念中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嘴念心不念的状态,这个没问题,很正常。但有一点你要知道:你在这里面的实践很珍贵!这一个月一晃就过去了,你一出这个门——像安居一样,你一出这个安居时间,没机会了,很多机会都没了,你不造业也造业去了,你不迷失也迷失去了,你不习惯也习惯去了。

我们这个打七的时间是很珍贵的。实际每个时间都很珍贵,但这个地方它会集中表现着共修的难得、专一的难得、于一个特殊环境的难得与稀有,它会给你带来不共的加持,我们与殿堂外的人都有不共的加持,我们身心会受到不共的加持与唤醒!

这个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我是有感受的。我在外面听到大家念,我第一天听和今天听完全不一样。第一天听心里就有点紧张,今天就松弛了,有松弛的感受。可能一星期以后你自己就会感觉到什么叫松弛、什么叫随顺愿望、什么样力量会产生在你的身心世界,或者说会产生在我们与相应的身心世界。

因为这个空间像结界一样。我们知道这个茶杯可以装水,但我们要把茶水倒在手掌上就不行,倒到布上不行,倒到非容器上都不行的。这个房子也像容器一样,它可以把我们修持的法益集中表现出来,像一个杯子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明确的安稳相、如实的利益。十分难得,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本来说打七跟大家一起念一念,但有事情,不去又不行,因为是寺庙的事情。我想一想,也不能怨什么,只是感觉到自己的业缘跟大家有一点差异,不能说好坏,但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打七,我感觉该做的事情。现在也有很多出家师父在外围为我们打七服务,这也很正常的。我们打七的人就安安心,尽量在第一种念法上警觉自己,不要辜负自己的时间。

起码说我心念,我口念,我心里能忆念功德,能尽量跟这一句真言相应。有杂念了不用压抑它,你观察观察它,它就消失了。也不用怕它,也不用埋怨它,在这个地方越松弛越好,来一个,等于说你来接受药师佛的教诲,你来接受药师佛的摄受。让它一个一个来,慢慢地我们妄想纷飞的心就会休息下来,心也念了,口也会念了,也可能真正证到顺性称念的善巧与究竟安心的机会,那在于我们每一个打七的菩萨自己善观察、善引导。

所以从这三个角度提醒大家,像某师讲的,我们能比较好地深入实践这个法则。


行住坐卧不失念,身体意识感知佛

——2010年放光寺药师七开示之三

慈法法师 开示

(九月初五日开示,整理者原名为《莲花盛开》。)

(大众念“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帝莎诃……”)

今天是打七的第五天了,又是初五。打七这个过程,一般第一个七会有一些身体的不适。因为习惯上,这样念诵可能与平常的生活习惯有些不契合。所以有的人会嗓子哑,甚至心理上有些浮动;有的人会心不在焉,念着念着就心不在焉了;有的人心会飞起来,就是翻种子,翻种子在打七中最容易的;有的人感觉特别没意思,就是我们习惯的种子的思想在起作用。

一般第一个七中,性格比较大的人、比较敏感的人、比较在意自我的人,很多地方他会跑掉。关键问题是什么?就是习惯,习惯上的冲突。我们打七就要打脱对习惯的执著、对我们色身意识感知的执著,要觉悟它,觉悟它无自性的本质。通过这个事情,所谓的法身,来了解它、认知它,而不是随着它就跑掉了。

但是的确会有这样的人随着它就跑掉了,找一个很好的借口就跑掉了。这是特别普遍的现象。一般第一个七打过去了,基本上这些比较粗重的感知、习惯就会有一个调整。

我听某某师讲他嗓子哑了,我说我也哑嗓子了。哑嗓子可能与用的方法有关系。我不知道大家坐下来的概念是什么?你要想调整一下自己身体,可以有些概念。我们这个地方看到很多佛像、菩萨像坐在一个盛开的莲花上。往往人认为这寓意着圣洁、高尚。实际这也有法的教导,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身心要放松,心里要像坐在莲花上一样放松——你坐在一个很柔软的东西上面,你心里就会很放松。一放松,人修持的感知力就特别敏锐。

很多出家师父的坐姿可能有毛病,猫腰的比较多。这要不是生理的实际状态,你这样坐久了,肺的呼吸量先受到减损。再一个就是这样的人肯定是过去疲劳的记忆,因为这是一种疲劳状态,谁看见这个人坐在这个地方就像很累一样,或者说是很累的记忆。猫腰的人不管在哪个角度上,可能做得透支了。

在这你要把身心放松,不是说挺直,是平直一些,很舒展的。过去人举例子,拿一沓铜钱,“啪啪啪”,把它放起来,不要让它倒,又不要故意把它拿捏成一个什么样子,那就很轻松了。不要故意猫着腰,也不要有意识的挺腰。挺腰也不行,挺久了腰会酸,两个肩会紧的。

我们看到的很多造像,他们坐得都很宽松很自然。我们这样坐得稍微多一些,坐姿一定要注意,要不然慢慢养成一种很坏的习惯。往往猫腰的人就是体力劳动比较多的人,或者说透支的人——不管他干什么,他透支了。到这里边他来干什么?来休息了。你说学佛不是休息么,到大殿来休息有啥不好?可以的,但是最好的休息还是把身体调整到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那比猫腰的休息效果好得多。一旦猫腰养成习惯,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比较大。

现在我们这里人比较少,大家相互之间一眼都看得到。谁要是看到对方猫腰了,在下面提醒提醒,善意提醒一方:你今天猫腰了。猫腰久了,人的胸会痛。我们坐的时间还是短一些,像禅宗打七,不断的加香,到最后,人腰弯久了会出问题。

所以就自然一些,也不是要求个什么样子,也不是给别人看,是自己坐在一个感到最宽松的样子,自己感到最宽松最好。你坐得最宽松的时候,你真就感觉坐在一个莲花上。你要是这个感觉不清晰,观想你坐在最喜欢的那种颜色的莲花上。你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你缺的东西,有的人就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白色。

某某师喜欢什么颜色?(答红色)那你就观想你坐在红色的莲花上。某某,喜欢什么颜色?(答青色)你就坐在青色莲花上。某某呢?(答蓝色)你就坐在蓝色莲花上。自己找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不是故意费多大力气,就想一想,我就坐在那个我喜欢的莲花上——它就会补充你的心里,让你心里平衡下来。我们的心里会释放、会记忆的。这样你坐得就比较舒展,因为坐在你比较喜欢的东西上面,你的心里承受力或者感知力就容易耐下来。

我们每个人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颜色。也不要说我找不准确——找不准确,你找个喜欢的就行了,或者第一个概念就行。你坐一坐,你心里就会有喜的东西。这个喜是啥?实际这是修法最简单的一个缘起的东西了。

有的人一坐下来就紧张、打妄想、生烦恼,被习气逼迫啊,那你再念就念不下去。我们现在念不是为自己念,也不是为别人念,是这么个因缘,为了饶益这个世间也好,为了自他利益也好,为了什么也好。但你这个念诵过程中,周边利益都是有的,种种你想不到的利益也都有的,利益着无量无边的有情,可以这么说。但有时候我们想不来那么多,所以我们念个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实际就是来提醒自己。

可以观想自己喜欢的那种颜色的莲花把自己给托起来是最好的。你有那种上浮的感觉,哪怕浮出来一寸就行。你感觉到坐的东西是死的,就感到没有味道。你感觉坐的东西像个莲花一样把你托起来,莲花在开放,把你托起来了,那中间的莲台把你托起来了,有那种柔软感觉就特别好了,你就很耐坐。我们这个坐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这个观想很重要,它就给我们一个缘起的殊胜。

所以大家可以体验,这不是啥要求,你愿意做就可以做。假设你能把你浮高,浮出来一寸高,你就感觉不是在坐在一个硬硬的板子上、垫子上的感受。要是观察力好了,你就会生起喜、暖。

修行不是让我们苦,也不是让我们乐的,但是它要有个好环境——心里环境、居住环境,或者身体的感知环境。感知也是一种环境,你也不用贪它,你站起来该走就走。你说我坐得正舒服,一敲引磬就要站起来了?不能这样想法,再好的东西随时可以舍掉,这样才有意义。我上午念的时候,刚刚感觉有那种想坐的感觉了,“叮”,就起来了;刚刚走出点味道,“叮”,结束了,又坐下了。

这时间还是有点短,看功课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但是有一点,你要是在这里面走,随时可以舍,随时可以来用它。要在下面,大家都休息了,你想打打坐,你可以体验体验,这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这个色泽的感觉会变化。今天你喜欢白色,可能是你心中有啥障碍了,有啥无明的东西覆盖着你,纠缠的厉害了,可能就会喜欢白色的莲花。你一观想白色莲花,这些纠缠都会散掉,它就会消除你这种纠缠的东西。

有的人感觉自己气力不足,累过头了,观红色莲花一开,坐在那个红色莲花上,莲花绽放着,放着红色红光,哎呀,开始喜悦了,感觉有力气了。像某某师就是干活累了,某某师是念诵念的,他喜欢红色的,一点都不假,他身体有累的亏欠,有累、透支的感受,就特别喜欢观红色。

有的人想改变自己,对自己现状不满,他就喜欢绿色——绿色就可以使你成长壮大起来。你就坐在绿色的莲花上,啊,开出来了,你就坐在上面,你就很喜欢:哎呀,我在成长!绿色绿光,白色白光,它就可以使你升起希望。有的人感觉自己太毛糙了,惶惶虑虑的,我就坐在黄色的莲花上——那你就安安稳稳的,坐在这个上面,人心里就会沉稳下来。

这五种颜色对我们的生命意识有直接调整。你说我想一下就起作用吗?就起作用!你看我们想吃饭就吃饭了,对吧?不想吃饭就不吃饭了,想睡觉就睡觉了,不想睡觉就“阿弥陀佛”去了……这一想就这么厉害。所以不要小看我们这个想法,可厉害了!

这五种莲花,有时候一天就会变,但是一天会变的人很少。要是一天能把五个颜色变一变,你就太厉害了。不知道大家试过没有?或者你下去偷偷的试,找个没人地方你坐一坐。或者别人睡觉了,你走一走,走累了一坐,看一看这五个莲花哪个最先开放?就是你最喜欢哪个,哪个颜色最先开放。真是十分不可思议!

颜色可以作佛事的。音身可以作佛事,颜色也可以作佛事。昨天某某沙弥跟我说你念的声音很复杂。我说复杂什么?我这人本来就复杂嘛,天天跟大家纠缠在一起本来就很复杂。但你这个音声也能作佛事,它能表达你的状态,颜色也一样。

我们读《阿弥陀经》上面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实际他是给我们安了一个发心的方便。我们说这莲花是极乐世界的,没有到我这,我这没有——完了,你离极乐世界太远了。你看经典上讲的很清楚:阿弥陀佛离此不远,就在你这座下呢,对不对?要不坐在这,你念阿弥陀佛,你忆佛念佛,佛那么远,你忆啥呢?佛坐在五彩的莲花上,我们就要坐在红色、黄色、白色、蓝色,我们要喜欢那个颜色,对不对?

走也是一样。今天上午我就绕了一会,我就走了,我不知道我走了几圈,但我说我不要丢掉每一个脚印。走了一圈就出了一身汗。你要关注你的脚!干什么?,左走七步,右走七步,脚踩莲花啊!我们脚踩什么?荆棘啊?地毯?实际不是,踩的莲花。啥叫莲花?就是你要有知有觉,你要有喜,要有明亮感觉,这个觉不能失念;不失念你就要感知它;你感知它,它就能给你带来喜悦。这个喜悦是什么?就是轻柔的喜悦的感觉。

你不信你试一试啊!很多人走得很快,他没有感觉就走过去了。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你用脚跟先着地,慢慢压着前面。你走了以后,你的脚一热,你的脚一热你就感觉到;你的感觉越来越敏感,越敏感了,你就关注它了;关注它,就跑不掉了。你念真言也好、什么也好,你感觉自己真的踩在莲花上,很柔和的。

什么样的莲花?就是你关注的,你的感知不丢了,不浪费了,你生命每一刻每一步都不浪费了,你认为自己每一步都在修行,每一步都在感知这个世界,都在觉悟这个世界。没有更好的修行,你的每一个当念觉悟是最好的修行;没有再圆满的法,你每个当念最圆满,无亏无欠,那是最圆满的法,再没有啥了!

我们坐也可以坐在圆满上,走也可以走在圆满上,完全没有问题,思维观察都可以的,三业中处处都不离净光明。这“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要满足你的作为的。

你说我们是不是太自满了?不是,这样发心,我们就体会到圆满报身——阿弥陀佛报身佛的功德。你对你每一个动作都不要失念,不要丢失它的真正法味。这样我们绕佛一样的可以欢喜。你走、走,你说我还想多走一会,因为啥?我感觉还没有转圈就结束了。回去我还和某某师说上午这两节课怎么这么快呢?真是一晃就过去了。为啥呢?你关注你每一个动作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呢就过去了,一举手一投足就过去了,一个念就过去了,这半天就过去了。为啥呢?你的这个专注你会感知到。

你其他的东西,那些习惯、不好的作为、妄想等等,慢慢的。它要作用的,我们的意识身体感知要起作用,你不让它作用不行。你是个活人,你让它起作用,要觉悟它,要了知它,要清晰了知它,这很重要,就是我们不要辜负自己!

你看多好个机会。那些工人一身泥一身水地在干活,干不好还挣不到钱,他们就想着两张钞票,一天就过去了。我们天天在这享受着给我们带来的这么宽松的单一的念药师佛的机会,我们不好好体会就真辜负自己了。


警觉烦恼正修行,启用究竟本觉力

——2010年放光寺药师七开示之四

慈法法师 开示

(九月十五日开示,整理者原名为《烦恼无尽誓愿断》。)

我们打七这已经是第三个七了。这本来是止静时间,也没有啥要讲的。因为修行或者打七这个说法,的确是针对我们妄想妄念提出来的一种满足它的方式。无始以来我们这个妄念伴随着我们在无量法界中到处游走,但是越游越迷失,使我们养成许许多多的执著的习惯。我们会把这些习惯当成生命,这个执著就是我与法,造成了许多不满意、满意、满意的贪著与不满意的嗔心与排斥。

念药师佛,念阿弥陀佛,很多真言,许多修行方式,无外乎是唤醒我们的本觉。每一个有情这个本觉是无始以来没有法泯灭的事实,这个事实比我们这个生灭的事实要来得真!所以我们一般称为真心、真如、实际理地、本地风光、威音那畔……名称很多,但最主要一个内容就是希望我们真正自觉,来觉悟这个世间,不使自己的生命在妄想执著这种习惯中迷失流转。大的话题就是离苦得乐,这个乐不是我们世间得失对待的沉溺,它是一种彻底解放的轻安。

像天一热,大家就容易低头睡着一样,很简单,环境适合你,这个时间你睡得放心。假设放到冰天雪地里,说你睡一会,他不愿意睡的,因为怕冻死。但在温暖的环境中,很适合我们睡的状态下,人很快会有睡的一种习惯的自我提示。轮回亦复如是。我们对这个轮回业的执著或者说造就的实际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环境。

我们怎么从这种熟悉的执著中走出来?就是所谓开始修行,这么个说法。但要是不知道自己修行的发心或者说究竟愿望是什么,这个修行很容易被你的习惯与执著代替。我们慢慢地念佛,或者这样的环境,每天这样做,也可以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不是你的修行目的?或者说你修行的本觉的一种再现呢?我们每个佛法实践者真应该在这个地方用功夫。

感知,见闻觉知的功夫是无常的。在你的见闻觉知上,或者在五蕴——色受想行识,或者在十八界每一个觉知性的认知,你再用功夫都没有意义。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这上面用功夫。那我们怎么用功?什么是真功夫呢?这是个很大的话题。

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没问题,但不要睡着。这个时间,二点到三点,在比较热的环境中人容易困。这就是我们的一种习惯。像人走般舟,一到晚上二点多三点多,这个时间也很容易困。这个时间段的一种生物钟的变异也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像我们念这个“鞞殺逝鞞殺逝”或者念经什么的,究竟在什么地方用功夫?大家需要思惟,也需要观察。要是思惟过了,观察过了,没有方法,那去请教于人才有意义。没有思惟观察实践过就去问、去表达,没有意义,因为它不是你的需要。不需要,再讲也没有意义。对法有渴望了,就是想解决自己十分实际的问题、矛盾心理,有那种十分渴望,这个法则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对法的认知也可能都有局限性。

像净土教法,天亲菩萨把它简洁地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他以这三个心作为修行缘起。你修什么呢?很多人说清净心、清净心、清净心,什么叫清净心?天亲菩萨说得比较直接——无染清净心;你单单无染不够,安清净心;你单单无染、安还不够,乐清净心。

这三个清净心就是这个圆满清净心的三个面,你都要用得到、感知得到,或者说都要实践它、能亲证它。这样你再来念佛,就给世间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快乐;给世间带来安乐,给自己带来安乐;给有情带来无染,给自己带来无染。一定是每一句佛号中、每一个念佛的修持中都具有这三种功德,就是智慧、慈悲、方便。

我们无染的心一定是智慧的心,但这很容易落到名相、名词上。无染,无染,什么是无染呢?所以这个正思惟对我们的实践很重要!正思惟,我们就会有观察力,观察力,思惟观察是很有力量的!

我们本觉力是最究竟最彻底的力量。要是本来清净,本来安乐,本来具足——用这种心、用这种心念、用这种缘起、用这种观察来“鞞殺逝”,来修行、诵经,你心地里对本觉或者清净无染会有亲证的感受。

这个感受不是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带来,是他一种亲证的刹那,这个刹那你会知道无始以来我们这个本觉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一刹那就是一灯能破千年暗这样的亲证体会。这个体会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体会的喜悦只能佛菩萨知道,只能你亲证者知道,言词交流到这个地方就是个盲点了。

我们修行修行什么?就要证实这个本觉的清净,本具的这种真实的不可思议的周遍,就是我们说诸佛如来是。当我们闻到一个名词马上会去思惟它——是什么样子?这时所知障就开始蒙蔽自己了,按照自己设计的是什么样子去思惟、去实践它,结果形成了障碍,包括清净心、无染心。

所以古代大德们,传承佛法的善知识们,包括佛菩萨,在说这个地方时就反复说种种比喻、种种角度,与我们相似的相近的能体会得到的一刹那的一些契入面,不断地来引导我们。

实际无染心也好、安清净心也好、乐清净心也好,就是智慧、慈悲、方便,没有离开每一个有情,刹那刹那都不会离开。这个不会离开我们称它为无量寿,称它为琉璃光,称它为大智,大智之周遍,我们称为。你说刹那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多迷失这么多颠倒呢?所以未证之前我们刹那刹那间都感觉到自己还在固执中、烦恼中、得失中、对待中挣扎。你觉悟它一刹那间,你能完全了解它周遍的事实。

所以我们念药师琉璃光,念无边光,照十方国,像释迦文佛说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药师佛说他成正觉,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令一切众生与他无异,实际就是法性之周遍,本性之光是周遍的,是一切众生没有舍离的。

下面我们学佛的事情,佛给我们证实了这个,也让我们去证实体验,或者说回归到实际理地中,得到究竟解脱。要是泛泛地用自己的习惯,睡睡觉啊、到寺院里能清净啊,贪图这些事相,或者说我心里没啥牵挂呀,认为这样就能成道业——无外乎是另外一种贪心罢了。贪图静境,贪图自己的安逸,贪图供养,贪图……东西太多了,因为这很容易。有的人会表面上看着像修行,但是心里呼唤着:名来吧,利来吧,男来吧,女来吧……你这样,道业跟你永远没有关系,我们都会知道这跟我们没有关系。

我们在这个时代怎么用这个短暂的生命不在轮回中相续呢?诸位菩萨,这真是我们自身要思惟发心、要用功的地方!真在这地方感知到了,感知到它的逼迫性,认知到它的重要性,你修行肯定有机会。也不是让我们苦行,也不是让我们乐行,也不是让我们执著于某一个事相、拿个什么架子、装个什么模样,这都不起作用的,就让你的本性、让我们的法性、佛性起作用——他一直不离开我们。

你说我们的每个贪嗔痴慢疑、无始以来的每个造作,从什么东西生出来的?有人说是从无明生出来的,那无明怎么生起的?有人追到第一因上了,就是上帝制造出来的。怎么讲这个呢?我们这种种作为、种种感知、种种什么,佛讲我们这个世俗的出世入世的法则因缘而生。我们缘什么呢?所依所缘,所依所缘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大部分缘自己的习惯是比较亲近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习惯势力,这个强大的习惯不是一日一日养成的。

我们发那个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这样的誓愿,本身是顺性的。但你要观察观察自己是不是这样做了?是不是真正的“烦恼无边誓愿断”了?没有断烦恼?根本烦恼也好,随烦恼也好,细微烦恼也好,贪嗔痴慢疑也好,你不管是哪个烦恼,你真有断烦恼的愿望吗?你要有断烦恼的愿望,你马上就警觉自己的习气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气,像到这个房间的人,太阳一晒,瓦一暖,大家就容易困,我来了同样是困。因为啥?习惯!它适合你困,你感觉到这个地方没有障碍,不会伤人,舒服,你马上眼一闭,头一懵,就进入随烦恼了。这是什么随烦恼呢?昏沉!你愿意断这个随烦恼的昏沉吗?烦恼无边誓愿断,你愿意断吗?不愿意断,这个习惯就伴随着你,你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还不是贪嗔痴慢疑的粗重烦恼,这是随烦恼。

你说我睡又不妨碍别人,我睡就睡呗,但是你无惭无愧,随烦恼又来了,谁一碰你,你说我又不惹你你惹我干什么?马上起嗔心了,这粗重烦恼又出来了。那我们在这修什么?口上念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念着药师佛的愿望,但自己的随烦恼不愿意断,粗重烦恼你也不愿意断。不相信哪个菩萨睡得正好时候你动他一下,他马上眼睛怒火就喷出来了,根本烦恼就出来了。为什么?他说你不要动我,我知道!为啥知道呢?你动我睡觉了,对不对?

我们就可以用四弘誓愿来对照自己的作为,你怎么发现你法性的周遍性呢?就看你每时每刻的作为就行了!“法门无量誓愿学”,有人说这个法殊胜啊,这个时代殊胜啊,这个地方殊胜啊,做这样殊胜啊,我一个人修行殊胜啊,和大家在一起就不殊胜了,我怎么样啊,做这个东西好啊……他就不知道法性之周遍,每一时每一刻的当下都是你法性的最好的作用的时刻!你轻视它的时候、你重视它的时候、你变异的时候,它就不起作用了,那是你的习惯、你的烦恼。

因为四弘誓愿是诸佛如来一切菩萨顺性发的大愿。我们读药师佛发的愿,都是顺性的愿望。你真那样观察,马上就看到自己的随烦恼、粗重烦恼,你能看得到,看得到你就有修行方法了。

但你一睡睡到梦乡里了,你说我要修行,站起来,哎呀,不想站起来,我最后一个站起来吧,哪怕二秒钟的休息我也舒服一些,怎么舒服呢?习惯。什么叫习惯?随烦恼。什么叫随烦恼?滋养贪心。怎么贪心呢?就是粗重烦恼。粗重烦恼是什么?苦。苦是什么?我们知道是轮回!

大家都会制造这些东西,为什么在现行烦恼中我们不注意它呢?早晨起来了,往那一坐,头一低,别人念我不要出声,养养气,干什么?好睡觉;睡觉干什么呢?养昏沉;昏沉是什么?随烦恼;随烦恼是什么?苦;苦是什么?不能自制,不自主。实际我们未证道前每时每刻都在烦恼中,都在无明的蔽障中,都在所知障的遮蔽中,粗细烦恼随时伴随的。

你能警觉这个你就有正思惟,你警觉这个你就有修行机会,你警觉这个你就能往生,你警觉这个你法性周遍的作用就在随时起作用。若不能警觉,佛站在你身边,放大光明照着你,你一样睡。为什么睡?睡是你的习惯,是你的执著!就像太阳出来了,老鼠打了洞,拱到洞里了,它看不见太阳,你能说没有太阳吗?在老鼠洞里躲着呢!

我们这个法性也是光明遍照的,摄入我们的心智生命,但是我们常常体会不到他。为什么?那个执著的老鼠洞打进去了,你根本感知不到太阳光明,太深了你那洞,你那个无明业、无明习惯太久了、深厚了。

所以修行不在他人边,成佛也不在他人边,也不在过去现在未来,在于什么?你觉悟的那一个当下——你有观察自己烦恼,观察自己生灭的执著,对生灭的执著,对自己习惯的贪著,你能观察到了你有机会,要不然你没有机会。这不是装出来的,你装不出来,你再装你还是苦。这个地方不是说你能怎么样子,就是你必须对自己认真,不认真别人督促都没有用。所以说一定是自己的发心。

假设我们这个地方用习惯的感知,不讲的话,一半人随便都睡着了,就这个温度。所以下一次我们殿堂盖得高一点,就不要这么压抑,不要给这么多温暖,这里边太温暖了!我到这一坐,第一个概念要睡,哎呀,我说这随烦恼就生起来了。因为啥?它肯定是烦恼,什么烦恼?你不自制,你失控了,你认为是烦恼。

我们本有的清净心是圆明的,是不费力气的,是不排斥任何东西的,是不随顺任何东西的,他是孤明圆照的。你了解他吗?你感知过他吗?你体会过他吗?他在你生命中起过作用吗?没有起过作用,你就在烦恼中。对不起,你装不装都没有用,没有用的!为什么?他被覆盖住了,被蒙蔽住了。

诸位菩萨一定要发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佛心呀!佛心是什么?顺应佛性呀!什么叫佛性?我们每一个刹那就不能丢失自己最尊贵的机会呀!什么叫最尊贵的机会?就是成佛呀!怎么成佛?让本来的佛性起作用呀!怎么让他起作用?你自己观察去!别人代替不了!

大家经常说到寺院了生死,了啥生死呢?社会上的人为衣食奔波,辛苦啊!车奴,房奴,一大群奴,现在都这么混哪!现在我们到寺院来修行,修什么?哪一个时刻好呢?我经常听他们说求这个法求那个法,我说你啥法也不要求了,你把你自己的心料理好,你把你这个当下珍惜,用四弘誓愿最好照你了,你就照照自己就行了,你警觉警觉自己就行了!

你说这用功用不上呀、不精进呀、放逸呀,对呀,这是烦恼。谁放逸呢?反正我自我审视是很放逸的。放逸,越放逸越烦恼,越放逸坏的习惯就越厚重,每一个人都一样。

我们读《药师经》,《药师经》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讲得十分清晰:好行乖离呀,不坏尸罗就坏轨则呀,不坏轨则就弃多闻,有的人多闻就增上慢呀,自赞谤他呀,各相诤讼呀,伤害他人……你看看这个时代就这么个物件,人的精神状态往往就陷入这里面了,末法之际就这样的状态。

我们以前读过《大心材经》,讲的也是这个状态,大家不求究竟觉,学佛了谤那些不学佛的人,出家了谤那些不出家的人,持戒了谤那些不持戒的人,有定了谤那些没有禅定的人,有慧了谤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有通力了谤那些没有通力的人,干什么?骄慢,怎么骄慢呢?我执,法执,那怎么能出离生死呢?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大家差不多。虽然你改头换面了,看着修行了,但还是没有发无上心,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说用功夫啊,要在根本上功夫!不在根本上用功夫,你再用功夫也是表皮功夫。这个功夫呢,要是照不见,从根本烦恼、随烦恼上来观察自己,从四弘誓愿上来观察自己,就是从佛愿上观察自己是最好观察的。

你看文殊菩萨发的愿我们晚课都会读: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念一遍你就知道你的烦恼在哪了,你念一遍你就知道你的发心相应不相应了,你念一遍你就知道你作为的问题了。你说我们时时刻刻都念叨这些东西吗?你要有个正思惟,你要有个正见的!没有正思惟正见我们怎么反观自己的修行呢?怎么了解自己的修行状态呢?怎么来觉悟自己呢?

我们这个时代要是不依本净心来修持、不依本觉来修持,这个时代的人太难了。因为啥?不破尸罗就破轨则,不破轨则就弃多闻,不弃多闻就增上慢……这一环套一环的,难逃罗网!因为在究竟觉上、在本净觉上他是平等的,在法性上来观察他是平等的,他没有这种慢心、诋毁、伤害、争斗、乖离,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建立的。

哪怕有人一次触摸到法性的周遍性与平等性,如实安心,人就不会再造作一些虚假的、对抗的、无聊的、相互伤害的不实的苦难作业了,没有必要!没有碰撞过的人会装腔作势,或者在人面前搞个什么样子——没有用!

一旦你这个平等安心真正的事实,就是本觉被你现在这个始觉刹那唤醒了,他的周遍作用你会一次碰触到,你就会感知到过去善知识讲“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是真实语,“一切众生都有智慧德相”是究竟语、真实语,那我们所有的包装、所有的负重都是没有意义的。

诸位善知识,这个地方我们在念“鞞殺逝”这个过程中,可以细细地看看自己的随烦恼。人要是不警觉自己的现行烦恼,修行无路啊!

谢谢大家!


究竟接引弥陀心,即得大利药师愿

——2013年恒阳庵药师七开示

慈法法师 开示

(缘起:2013年10月30日,华首放光寺净土院打七,大众祈请法师开示。本篇开示整理者原名为《药师弥陀无二无别,当下得利才是究竟》。)

药师佛他这个誓愿很重要!我们都知道一切佛菩萨依愿力来作为的。药师佛的愿力——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他这个愿就是使一切众生满足现前乃至究竟的需求。他这个愿望在我们汉传比较广泛地被人接受,最主要是他能满足人现行的利益。所谓满足人的现行利益,一般就是包容啊、允许啊、支持啊,说求衣食得衣食,求财富得财富,求什么得什么,实际就是一种包容世俗,令有情能随顺归结到究竟利益上来。

诸佛的圆满大愿就是能圆满众生业分与出世功德,药师佛的愿有这样一个方便。阿弥陀佛的愿似乎是往生以后的利益,容易使分断死的人觉醒;药师佛这个教法容易使人在分段生死的这个意识中得到平和——能觉悟就觉悟了,不能觉悟他也有个方便。弥陀跟药师佛的教法原来是没有差别的,就是表现在阿弥陀佛有这个接引过程,药师佛直接是令你现世乃至未来得以成就。

那么说药师佛就可以了,阿弥陀佛不需要再有设立的大愿了?不是这样,因为许多人会坚固守护分段死的果报,像以前有什么作为、意识、交往、知识、果报、状态,他会把它做得很实,这个生命不尽他认为那个业报就不尽,甚至认为人的因果无穷无尽,就是很难随顺法性审观。对这一类有情阿弥陀佛就垂手接引了,就是让我们走出分段死对业报的坚固认识或者坚固执著。

阿弥陀佛对特别固执的,尤其是我们人类这样坚固的分段死意识、果报、知识的有情,接引力度就比较大。所谓寿命终时往生彼国,见佛闻法,了脱生死,乃至说授记成佛等等。他这个接引就是让这些坚持、固执、迷失于分段死的人在这个分段死结束过程中有一个可依、可遵循、可回归的法则,不至于使这一类有情迷失。

药师佛就直接宣化了一个直向接引——设我来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他这个“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你随顺这个教法就是现世利益一样的。

实际弥陀教法与这也是无二无别,就是我们认知上有差别。所以依众生认知业相方便,佛立种种愿来接引众生。阿弥陀佛这个慈悲饶益众生的心啊,就是观察了包括药师佛世尊乃至二百一十亿佛,就是无量无边诸佛世尊所有接引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的方便,他建立这样一个普摄十方九界有情的大愿!

药师佛说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但是很多人会把自己开除掉。这个开除自己的众生,阿弥陀佛说我彻底接引一切众生——你现世中也可以得利益;你坚持你现世不得利益,舍报也可以得利益,所谓修来生者也可以得利益。很多人就是固执于来生的果报,不知念念生死间哪!可能有这样一个差别,就是随众生业报分所展示的差别,教义内容没有差别。

所以要是念药师佛,知道药师佛就是直指我们每一个现行的真实。像我讲阿弥陀佛的教法,实际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的教法都是真实不虚,引领我们在现行中即得解脱、即得圆满、即得清净,或者说展示法性、觉性与自性之事实的教法,让我们远离无始以来的纠结。你纠结你永远纠结,你不纠结了马上就觉悟。觉悟了随顺觉悟就能觉悟无量无边的业;随顺圆满觉悟就能圆满无量无边的业;随顺法性就能载负无量无边的业;随顺无碍,所谓无我的法则,一切碍不名为障碍,就是即下解脱,就有即下方便。

你要说我未来怎么样,那你未来就渐次进趣。但很多人在修行的相续中会退转,他因为是妄想设置。即下利益即是真实功德。我们念药师佛要知道即下的真实功德,就容易与药师佛相应,就会在念佛实践这个法则中出现很多好的征兆,白天、夜晚、梦中就会有一些迹象。要不然就有诸多凶险、烦恼、迷失,白日晚上都会有。

我们要是了解了真正的即下的利益,实际就是药师佛所宣化,就是令一切众生直归法性作用、觉性作用与自性的作用。归不了也没啥,你念阿弥陀佛呗!主要是这个相续,人的相续意识会出问题——相续意识他是随感觉、随妄想,他这个妄想会变异、感觉会变异,他就会在这个执著分别变异中迷失。

所以佛讲的即下利益是真实的利益,即得不退转是真实功德!我们说修以后的利益、修明天的利益、下一个念头利益、下一生下一生下一劫的利益,那都可以,但就是这个相续不易!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真实说!药师佛是真实说,药师佛发的愿比较直接。

但迷失于表相的人,就说要是求长寿得长寿、求官位得官位,那我念药师佛求官,我要做多大的官,哎,怎么没有官呢?他会这么说,依分别业相而认取,不能步入诸佛无碍智。这个过程是一个转机,这个转机很多人就很不容易转换过来,所以在修行中往往就是修自己的业相、业缘与感知,还是迷失在自己的执著分别与坚固业上了,没有真正依佛无碍智来审观世间。

要是回到最朴实的法性功德上,真是求什么是什么、愿什么是什么。没有回到这种朴实的法性当中,我们所有的求都是一种残缺的心里求,它是没有力量的,愿是残缺的愿,没有什么力量。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

所以打七之时要知道即得利益是真实说,也是究竟说;相续利益或者未来利益是方便说,但是这个方便你能不能在相续中守护你的清净发心?或者说依清净法则相续审观,消除自己分别、执著、所知的认取?要是在那个相续中能清晰作为,会有利益;要不然就会中途退转于这样的教法。

弥陀教法,就是若即得利益若未即得利益,皆给予究竟利益——是这样的接引一切众生,随时接引,你随时觉悟,随时即用即行的守护。他就是所谓彻底悲心,入随顺业分的东西。药师佛没有这个,他就是比较彻底地直指功德,直指的功德。

在我们中国的佛殿一般都有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这三个世尊,大部分表示法报化的说法。有的人把阿弥陀佛放到法身上,有的人把阿弥陀佛放到报身上,有的人把药师佛放到法身上,有的人把药师佛放到报身上,释迦佛是应化示现。不管怎么翻来覆去,就是为了令迷倒有情随顺觉性,随顺法性,随顺自性,来了解无碍。

就是由无我故,一切法无自性,无我而无碍;一切觉本不可得,圆满周遍故,所以说一切觉是圆满,随顺觉性;一切法本无生灭,清净故,平等一味故,所以他就是随顺法性,在这个随顺这个过程中得入不可思议的诸佛甚深功德境界。我们念佛、修行、到寺庙的目的就是为了步入诸佛这种甚深的功德智海,使我们真正了解佛法的实际利益。

打七要是有这种意乐或者清晰理念,念佛就有无染无著的喜悦、不求得失的喜悦,圆满觉悟的运用,随顺法性的运用,随顺无碍的运用,不计较身体的感受啊、情绪的好坏啊、念诵的好听不好听啊,就会在这种清净平等圆满无碍中真正觉悟自己的人生,或者觉悟这个实践法则的过程。把这个觉悟的实践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真正来圆满清净地觉悟人生,无碍地运用人生。

打七的时候对自己的情绪呀、好恶呀、身体感知呀,像我们的见闻觉知,都是随顺法性之用,随顺觉性之用,随顺自性之用,你就方便,就不会留住在自己的见闻觉知上感受好啊、不好啊、痛啊、相应啊、不相应啊,就不迷失在见闻觉知上了,而善于运用见闻觉知,平等安住,圆满安住,无碍地安住,你这样的熏修就会体会到的慈悲善巧、智慧善巧。

大概就是这些,其他的也没有啥。要是我们把修行佛法当作自己的日常事、平常事,那对我们十分有益。不能把它当作什么怪异事或者超常事,要当成日常生活应行必行的佛子行,我们就会于法性、觉性或者自性真正地融入。

那种我们无始以来培养的情绪、习惯、善恶是非的计较等等就随时有出离的善巧,随时能运用法则,运用觉性,运用自性的认取,不至于无尽的流转,能逐步从流转业中一点一滴走出来或者一部分走出来、大部分走出来、彻底走出来,真正完成佛法法益功德的实践,无愧于遇到大乘教法这样一个福德因缘。

这一点我们在打七时候可以善自观察。两点你们上课,打板吧,准备吧,该讲的讲了。

 

 


随顺教法真信仰,唯令众生成菩提

——2015年保安寺药师七交流之一

慈法法师 开示

(缘起:2015年农历九月十五至十月初五日,海城保安寺恭请慈法法师领众起建药师佛七,仗药师佛神力摄令大众身心休息,安住本具无量光寿。本篇内容不是在打七中的开示,是九月二十七日师父与大家的随缘交流。)

过去人打七没有那么乱,没有那么多人。有共同志向,十个八个的,或者说一小伙人,结个坛,结个小环境,每一天要很认真的,进出这个环境都要换鞋换衣物。佛像啊,幡啊,灯啊,都要全新设的。不是为了求感应,但是他一定有感应的。

像我们现在这样就是结个缘,大家在一起阿弥陀佛、药师佛念一念,结个佛缘。只能结个缘,没办法按那种严格要求来做。按照过去的要求,那种仪轨很繁琐,处于这样一个修行环境,要求很多。生起平等饶益一切的心是他最主要的训练。

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帝莎诃”,就是不管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想到的,一切物质,都是予人健康、予人福德、予人究竟菩提的支持。我们在念诵时候要成就这种支持,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所想到的、所触碰到的、所表达的音声等等,都是为了使人离苦得乐,成就菩提,慈悲饶益一切的心,把这个心训练成熟就行了。

过去的寺庙或者一个环境的建设,为了做一个法事。开始盖一个环境,然后找一帮人去训练这样一个法则,塑佛像、挂幢幡、点灯等等,。现在人是为了盖庙而盖庙子,跟过去不太一样了。这个时间打七就是普遍结缘,结个佛缘,没办法按照那个仪轨作为,现代人的心力、因缘、时间、精力都不够。

弟子:要是按过去那种打七方式怎么个规矩?

师:过去打一个七,他把一个问题解决了。像战争来了、饥馑来了、灾难来了、蝗虫来的,人就开始设坛城,去修法,为了使灾难退失、战争退失、瘟疫消除,达到就行了。现在没有人做这样事。

过去日本人运用药师法门比较多。我们中国的元朝派了很多军队要去打日本,日本人就设药师七,元朝的船一到那个海上就翻了。他这十二药叉大将各有七千眷属,这就是八万四千个罗刹、药叉等等。他是疾行药叉,力量很大,非人力的。你要是没有如法的这种作为,效果就差,也就是与药师佛结个缘。十二药叉大将的誓愿与药师佛誓愿的一个交织,实际也都是药师佛的誓愿。很多人为了这个感应,要很认真地从头至尾要按照仪轨来。现在做不到。

弟子:师父,您说一说如法的仪轨呗。我们现在做不到可以作个种子,将来有因缘了可以成就。

师:《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上全部都有。很繁琐的,他就是让你的精力、财力、愿力、修为力全部用在这一个地方,尽你所能!现在我们中国人做不到。跟信仰有关系。你看《地藏经》讲那个婆罗门女把自己家产都变卖了,塑成像,然后做什么,然后有感应,游历了地狱,见到了家人。那要竭尽全力才行!

我们现在没有法竭尽全力,做不到。你也不敢鼓励人这么做,不敢这么说,这么说成邪教了。因为这个时代、环境不一样。,基本上都是国家行为或者说地方行为,有极大力量在支持它,像挂幡什么的。现在就念念。过去这二楼上面那个铁钩子都是挂幡用的,外面那一排排铁钩子也都是挂幡用的。现在你敢挂吗?不敢挂,不允许。他的执行力主要来自十二药叉大将及其八万四千眷属,所以你要设供。你看我们拿这么大一个小碗去设供……

弟子:还天天就那几样。

师:我们汉地人这个设供很抠的,十分吝啬,不是一般的吝啬。对佛的供养十分吝啬,拿一个苹果想得到一斗金子。

结个缘挺好,起码你知道他的愿望,依止他的愿能回到性德上来——闻我名号,以我名号威德力,令其清净、令其康乐、令其什么的,就是回到性德的功德上来,回到圆满清净的事实上来,再去审视人生、审视现缘、审视种种诸障。这个作用能做到。

这不需要啥仪轨,就是初发心给你,回向给你了——闻我名号即得清净,这就给你一个初发心,不管你过去了,就是直接给你一个初发心。对世间人、对出家人都是一个好的缘起。

弟子:师父,药师法门需要一个人用他全生精力来实践吗?

师:实际修什么你都得全力以赴!你看我们做什么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将信将疑。他做着,他还怀疑着、观察着,他并不是真相信,你看这个效果是啥,将信将疑的作为比较多。

弟子:精力容易分散。

师:就像你开车要回营口,你都不知道路,或者怀疑这个路能不能到营口,你开开停停、停停开开的,甚至开开你会退回来,你都不知道路,你也不知道有没有营口。他就不具信,信根、信力、信德,你没有信根,这个信力做不出来,得不到任何的事实作用。

现在人学佛,结个佛缘就不错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结个佛缘,真正用得上力的深信不疑的人太少了。拿来就用、随顺用的人很少了。一读,生的都是疑心,用的都是疑心,不是信心。

你不相信,自己观察,基本都用疑心读的。信心他随顺就进入了,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法界、佛的愿力法界。是我们的意识跟他的愿力结合了,才产生一种力量。我们自己的心力、想法与自己的业力,在自己的业力成分上,它就只能是业力,没有感应,没有效果。结个缘,广结佛缘。

弟子:走般舟是“立一念,断诸想”,这个行持过程中是不是也像走般舟一样的?

师:是一样的。你看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受过信仰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拿佛法来满足自己想法,而不是自己实践佛法。大部分人是我有个想法了,通过佛来表达出来,让佛法来证实我某个想法,而不是真正信仰了。大部分都是用佛法来完成自己的一个想法,这不一样。很多人学了佛之后会有怨言、怨恨,为啥呢?基本上就是没有满足他自己的想法、愿望。

过去信仰就是感恩的空间,真诚、感恩、解脱的东西。现在是你满足不了我愿望,脸一抹,就是仇人了——那跟学佛有啥关系?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实际就是解除我们的包袱、疑虑、业力、负累、积累来了。

就是我有个要求,佛菩萨三宝不过是个佣人一样,这样的多。他这样跟信仰没有太大关系。信仰存粹是个放松的真诚的交流,把身心真放下了,一点起伏、得失都不计较了,真诚心就出来了,人就特别安乐嘛。你成败什么,在成败、业缘、逆顺上你心都不起伏了,就安心了。平等安心了,清净安心了,真实安心了,真诚安心了,无染地安心了,佛法的信心就有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受益于佛法。

现在人,哦,五秒钟前是个笑脸,你不顺他的心了,五秒钟后是那个脸——你怎么不满足我的要求、希望呢?你不是慈悲吗?他会这么说、这样想。怎么不慈悲,怎么会这样呢?他不是随顺这个教法,真正休息下来了,安乐下来了。结佛缘是很重要的。

弟子:走来走去打妄想。

师:妄想肯定有。妄想倒不可怕,你要觉悟这个妄想,觉悟每一个妄想,接引每一个妄想,这没有问题的。没有妄想的人太少了。

弟子:一个接一个的,太多了。

师:太多了,你福报大,你看你念佛接引了那么多妄想,一个妄想一个众生,让它们受到药师佛的加持,多好。怕妄想没用。你一个妄想,阿弥陀佛一个完整的接引,药师佛也是一样。学佛人不用怕妄想,你不能把人训练成木头、石头,对不对?

弟子:师父,去年短出您教我们的金刚蒙山施食在家做可以吗?

师:可以。

弟子:我在家做完了,别的居士说你招了一屋子鬼送不走了。

师:那你就不做。

弟子:师父,有人要跟我学金刚蒙山,可不可以?

师:你要会放就可以教人。

弟子:我只会按那个程序来。

师:你要会放,你有那种在慈悲心的引发、信心的给予这上面用力。

弟子:他们说要师父的传承,我说我是有师父的传承。

师:你自己要实践,你自己实践过才好,自己不实践,给人家传承什么?

弟子:“我在山上实践了五年多,可以吧?”

师:你自己要受益呀!要把益处传递给别人,信心、益处。放蒙山,刚才说招一屋子鬼,那都是业障,那不是修行了,那都是罪恶。

弟子:我确实很受益,他们安养院的老人说我……

师:要训练慈悲心,接引众生的慈悲心!学佛,你要把发心弄清楚,发心!发心做什么,自己要发心,心外无法,心外无法,不要说鬼神了。

弟子:放蒙山,是不得天黑才能放?

师:天黑天白倒没关系,关键你发心不明白,你光说这事儿,不就是黑乎乎的嘛!不明发心,你心不明亮,心就是一团漆黑。落在事相上,不知道自己心念干啥,就是被事蒙着了。放蒙山是训练慈悲心,智慧无染,慈悲方便,予众生施无畏。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怕招鬼?你刚好给鬼布施,多好。

弟子:师父,您讲了这么多年净土,如何能够加深我们实践法则的热情和密度?

师:热情?

弟子:就是深入实践法则。

师:最深入就是每一事、每一时、每一个因缘上都可以用啊!那最深入了,周遍深入。你说还咋深入?每一时、每一处都知道弥陀的教法,都可以觉悟,这是最深入的了,最细腻,最深入。还要咋深入?

弟子:周遍实践还请师父举个例子。

师:每一时每一刻都可以觉悟,都可以用无量光无量寿,每一时每一刻都没有离开无量光寿,举啥例子?都是例子。每一时每一刻,举啥例子呢?每一时每一刻要举例子吗?每一时每一刻有啥独特的?

说这是无边光、无间断光,这个光那个光的,讲的这个嘛,周遍的事实。我们割裂习惯了,周遍也要割裂一下,每一时处也要割裂一下。每一时处就是每一时处,就是每一刻、每一个因缘。你要深入到哪儿呢?你深的概念是啥?

弟子:感觉平时还有很多放逸。

师:你放逸是你放逸,你跟这个法没啥关系啊!是你放逸啊,你放逸是你的习惯,凡夫的习惯就是放逸。诸佛成就是因为精进成就,我们就是放逸啊,没有人否认你放逸啊!你知道放逸了,已经开始觉悟了。

你要知道每一念每一刻中你这种作为的名字,《意乐人生》中很认真地讲过这个:我放逸了,我把我每一念、每一个作为都认识得清清楚楚,也很好啊!你可以认真地实践,那很深入的。你不愿意实践,说还有更深入的东西,那你找去。

就是我们自己的业报,不能把它偷梁换柱弄成佛法了。你拿自己的业习说这就是佛法,那可不行。因为你没有实践,你拿自己感觉去评价净土了,这不行的。我一听,这是净土了,就认为净土给我带来了放逸。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很奇怪的。你实践的不是佛法,实践的是自己的习气,佛法是个名字、名言。从这一飘,飘过去了,跟你的生命没有结合,你的意识、做法没有回入法则上去。

弟子:像师父刚才说的,自己那个心没有回到药师佛或者弥陀的心上去。

师:百川归海嘛,你没有归海,你还在你那流淌着,你还自己说清了、说净了、说窄了、说厚了,说少了、说多了……你还评价着那个东西,那不是大海。说别在途中,说东道西,都是没有到家。

弟子:把自己的心放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上?

师:这我不懂。设我来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你咋个放法你能告诉我吗?放一放,让我看看?你说你放的方法?

弟子:师父,这几天我有一种感触,就是我以前对佛的感恩心体悟不深。师父来这一段儿,就是觉得师父太慈悲了。对师父的感恩心生起来,人的想法就改变了,为大伙儿的那种心出来了。”

师:我们生起一念像药师佛的心,说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他是什么呢?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好。就是我把什么样功德给予一切众生呢?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的功德给予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好!他是这样利益有情的心,而不是说我怎样了。

这个出家师父讲我的心怎么样,他不是,佛的心愿不是放在我怎样了,是令一切众生怎样了。他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怎样了,就很紧张,很难受,这计较那计较,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这样对头不对头,那样对头不对头……哎,回向众生,回向自己的亲人、仇人、有因缘的人、没有因缘的人,回向自己所有能涉足到的、想象到的、爱憎的,都回向一下。回向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乃至成就菩提”,最后一句话,总回向。干什么?想到一个人,说令他成就菩提!对这个人不管是爱是恨,就是希望他成就菩提,得到究竟的安乐。你就不在自己心念上计较了。我深入,我浅入、我薄出……你根本不胡扯这些东西了。

我们天天在自己,哎呦,我今天感觉自己大腿一麻、小脚趾抽筋了、走得可舒服了……你说这些修行人有啥用呢?他没有那个广大的心、解脱的心,没有那个慈悲的心。哦,我今天念一句佛号,回向给天下人了,念一句佛号我感觉很感动。佛的心就是要把功德给予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安乐!你动这么一念,你身心就安乐。“哎呦,我今天腰可痛了,师父你帮我拍拍吧”,这是学佛来了?“我肩很紧”,我是个按摩师啊?这学佛学的。

弟子:听懂了听懂了。(众笑)

师:我们就随佛一个愿嘛。设我来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影畅表里,光明遍照,照什么呢?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我这一大堆功德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众生有个参照。他都是回向众生,不是说我要一个啥感觉,他没有这个东西。

弟子:我刚才不回答您就对了。

师:不回答你是无明。不为自求,说如是菩萨行此巧方便,心得大利乐。大利、乐,利与乐,什么?因为从一切得失中解脱出来了,他能平等安住于无得无失的法性海中,不为自求,就这么一个最简单的概念。

我们中国人的教育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吧?不为自求,你可以很简单的去尝试。你看佛菩萨的愿没有一个说为自己的,你读哪一个都不是为自己。可以随顺他的愿去,我的心也这样跑一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要是一个众生往生有障碍,我就不成佛。我们也这样看一看,任何众生不往生我就不成佛。那你为什么不让人往生呢?为什么不能往生呢?你不原谅,对吧?不包容,那就不能往生嘛。什么都包容了,周遍的法性心就展示出来了。哦,原来阿弥陀佛的愿就是顺法性展示出来,不深刻吗?不广大吗?我们就顺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来看一切,佛的正觉就是一切都是往生,一切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佛果——你就这么看呗,你心不广大吗?不深刻吗?不真实吗?

弟子:这里面没有一点自己的痕迹。

师:你咋能建立自己的痕迹呢?建立一点就不能往生了。你只要建立就不能往生,你放心,不管你建立啥。

不为自求,你懂吗?佛的愿力就很简单,你看药师佛说乃至菩提、乃至菩提,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乃至菩提。主要是把菩提道业回向给众生,回向什么?他这所有愿望,后面的小愿都是给你个欲钩,缺啥了给你个啥东西,让后让你成就菩提道业——成就菩提是他唯一的愿望,令一切众生成就菩提!

因为菩提本成,众生不知,那我给你个机遇了。法尔本然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用,我们用的是习气、放逸、我的感觉,不是用的法尔本然。你要是用法尔本然你就是到家了,到家皆亲,他真是很安心,他没办法惑乱,没办法怀疑!你怀疑的东西没有,建立不了这个东西。他没有对待了,他怎么怀疑呢?这个东西破坏不掉的。


从佛誓愿复本净,日常生活真用功

——2015年保安寺药师七交流之二

慈法法师 开示

(本篇内容不是在打七中开示,是本次打七圆满后师父与大家的随缘交流。)

虽然这个七念两支香,因为大家参与,使这个佛七有那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就是比较简洁,也让大家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体会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灌顶真言的加持。虽然我们念的不是全咒,但他表达了药师世尊誓愿的一个内誓。

我们现在读到他的十二大愿,从第一大愿“愿我来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一直到他第十二个大愿,称为利他的誓愿。就是众生读到这个誓愿就会知道:药师佛之所以成佛,是为了令一切众生,印契一切众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自在威德力。

因为有这样的福德,才能这样听闻;有这样的听闻,才有这样福德的一个事实,来使我们的心即心即佛,或者说心随佛号而见自心是佛的一个事实,这样一个功德。他以愿力来印契众生,唤醒我们,回到这个本来具足的觉性或者说法性上来。有这样一个誓愿,我们一般读经典都比较在乎这样一个誓愿。

“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帝娑诃”是他的内誓,就是他自身守护的誓愿。这种自己守护的誓愿,一般不翻译,在过去就说密誓。什么叫密誓呢?就是自己只能给自己说,不能给别人说。好比说你真正发一个善心,给别人说了反而没有意义了,就不是那个话了。这就叫密誓,他要自己守护着,他要守护着这样一个心愿,称为密誓。

我们念他这种内誓,实际是来唤醒我们内在的一种誓愿,或者说守护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我们又不知道是什么,我们通过念经啊,利益他人誓愿的念诵了解。我们读到了药师佛发这十二个愿,说若人在戒法中,发声闻乘心,乃至说独觉心者,令入大乘;若不正见者,回入诸佛正见;若是衣食缺乏不健康者,令其健康,令其无所缺乏等等。这都是立誓的。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往往立誓的心少,站在自私自利的比较狭隘的心这个角度上做人,慢慢的路就走得越来越逼迫,越来越窄,越来越受限制,就是自身自私自利的狭隘的制约。佛这种大愿能拓宽我们心智,令我们慢慢地,实际是在潜移默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没揭帝娑诃”,在潜移默化自己。你并不知道内容,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内容在讲些啥。

翻译一下也没有啥,大概翻译一下。他大概是这样说,他说他成佛这一日、这个时刻,他所接触的不管是物质的、动物的、植物的、有形的、无形的,皆能使无量众生康愈,恢复于这种无上的圆满的正等正觉。就是远离狭隘、自私、逼迫,使人恢复圆满与康乐。就是一切东西都是他治疗众生疾病的最上乘的药。他发这样一个愿,就他所有触及的东西、传递的东西都能来医疗,令众生恢复清净本具的法性功德或者说心智。他发了这样一个誓愿,这个誓愿不好给人说,就自己守护着。

我们念药师佛,一天四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好,有这样一个喜悦啊,是来自于这种业报的圆满,我们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修德的圆满。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性德与佛一定是无二无别的。性本是一样,没有差别,用上之异造成了十法界。依他顺性的修德展示了众生性德的真实,他把性德的真实功用完整表达出来了。我们每个人是占一分、一角、一度、某一个角色,佛圆满地把他表达出来了。

所以我们在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真言的时间、名号的时间,就会唤醒、印契我们心中本来具足圆满的觉性,或者说本来具足的法性。

这样一个药师坛城也好,过去药师七佛,乃至说十二药叉大将,大家有这样一个环境来持诵。没有环境的地方想这样作为十分难得到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利益,十分不易的。这必然是取相众生所得到的一个最佳环境了。

所以说大家要是真有这种发心,要是知道这样一个利益,那在日常生活中真是用功的地方,要常忆念药师佛的这种愿力与功德,常来感恩于佛,礼敬于佛,忆念于佛,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健康有力,把具足的功德运用出来,而不是残缺的、割裂的、对待的,就使我们变得有力、自在、明亮、安乐,能给其他人带来这种明亮、自足、安乐的东西,这个是最最重要的!

虽然是这么个很约简的一个七,因为我们比较宽松,大家也就比较喜悦。像我们三学寺,平时有信仰的人能到一起,打一个七啊,念念佛啊,都是对我们很有意义的。

很多人说我是念阿弥陀佛的人,我是专念阿弥陀佛的人。那药师佛、药师经上讲的分明,我们能持诵这个经典,能礼敬药师如来世尊,那临命终时,就是我们没有决定、模糊,他会派八大菩萨,文殊等等,来护送我等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助缘,因为大部分人是未定的。说我铁心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尽此一生决定无疑不作选择了——这样的人很少,将信将疑的多,读药师经无疑地给我们一个决断。说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药师佛在背后让八大菩萨推着我们过去了,这样给我们前后的教法的同一抉择,十分难得!

现在你说你往生东方琉璃世界,去见药师琉璃光如来本尊,来修这个法,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彼国与西方极乐世界等无差别!虽然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或者清净海众,那边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名字有异,但其国土功德无二无别,一旦往生一佛国我们就能在十方佛国通达无碍,因为那是报土。

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浊土,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是粗重身,想与十方世界的结缘,障碍比较大。这个身不会飞行,也不会变化,念头什么地方都可以跑,但是这个东西就把你抓得死死的。我们一旦往生报土,得自在身,你就可以同时分出无量的身,到无量的国土。

有人说我在这个娑婆世界还有很多事业、人情、爱情、仇恨、业力、遗憾没有完成——你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或者他方佛土,可以分身来完成你所有未了的因缘、情缘、事缘、杂缘,完全可以,他不妨碍你这些因缘的完成,你主要是不再迷失了。就这一个保证,是我们当生彼国、当抉择于往生彼国的一个最殊胜内涵!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容易迷失,一旦迷失,阿猫阿狗也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名字,你就不能得自在利益。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在佛的报土我们能分身化现,可以于无量世界中同时显现,我们可以同时去完成很多业分。说我要做事业,你也可以分身来这儿完成事业;说要完成婚姻,你可以到这儿完成婚姻;说我要完成过去的一个债务……什么都可以,但你不会再迷失,因为那是分身所应化的东西了。

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业报是沉重业报,十分容易迷失,人身很难得,但是容易迷失。人身难得,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容易选择,我们有选择力,这是我们人类不可思议的福报因缘。

我感到应该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忆佛念佛,忆佛的功德与誓愿,知道往生彼国的功德与利益。其他的一些习惯、作为在这种作为中你慢慢地融化,慢慢地淡化,人生慢慢地清晰、舒展、明亮、有力起来,这样人生就不辜负啊!所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你说得有力,用得有力,做得有据有力了!

要不然我们做不到。不要说报四重恩了,自身就对不起,我们自身的良知都不够,会把自己这种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恶业、迷失、痛苦、挣扎、灰暗之中,那对自身就没有真诚与良知!

你们在这个地方打七念佛很好的,实际我也很珍惜这样一个机会。有时候人的这个被迫性,业力深重啊,就是杂事太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真是要多亲近药师佛!我们的父母啊、妻子啊、丈夫啊、亲人啊、子女啊,是一世之缘,说散坏就坏了,是一时缘,说变异就变异了。要是说我们与药师佛阿弥陀佛这些佛菩萨结个胜缘呢,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我感觉通过这个七大家对药师佛有感动啊,能多忆念世尊的功德愿力真是十分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真用功的地方,遇到事情了,你简简单单地念一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诸障消除,善根生焉,这是真实不虚的!真正能完整读一遍经,你诸多的烦恼最少会淡化、稀释掉,你诸多的迷失与困惑最少有一个提醒。

我们要尊重于法则!因为这样一个七,我们有一点点的喜悦也好,心灵的唤醒也好,还是把他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力度是最大的!专门来念佛,这样一个过程看着容易,严格说不容易,就是众缘聚集到一起也不容易。很多人有家务事啊、工作事啊,这样的事情那样的事情,根本分不出来身。我们这些人能到这个地方念念佛,参加一节课两节课,对心灵是一种呼唤也好,实际皆是药师佛的威神、威德、愿力所成。

你要常这样思维呢,你就会生起感恩心,你于佛的威神、善巧、心里有所通达,有所交流,这样能成熟我们的善根。日常生活尤为重要!那怕一天我们就念十声、念一声,来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这比打七的力量要大得多,因为他实用嘛!

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则是真实法则!他真正地会让你感觉到佛法是有益于我们的生命,有益于我们的生活,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而不是说我一定把家务事什么都放下,不管了,来这样那样——那有时还起副作用,家人会有那种反抗或者误解、对立等等。

要把他用在日常生活中,明年的七你可能就很好打。为什么呢?你善缘多!家人、周边的人、单位的人可能都会支持你,因为你的善缘,他是亲切的,他是安乐的、条理的,他是调柔的,他不是那种僵化、相互冲击逼迫的东西,他有调柔的内涵。

鼓励大家打完七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多来称颂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甚深功德名号,唤醒自己的善意、善缘、智慧的力与用,做一个智者,或者说做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实践者,那不辜负于我们这样一个短暂的人生。好,谢谢大家!

 


 

 

 

 

 

 

 

普为出资读诵受持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