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原创 | 从“小学生遇见苏轼”谈启发式教育

2022-03-11 10:23:23


       近期,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文章,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引爆朋友圈。他们的研究主题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等,这些“高大上”名称和研究成果出自小学生之手,让很多人感到震撼。

并非抢跑,是启发式教育的表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小学生科研不过是另一种方式的抢跑,这其实是没有看到小学生科研的本质。小学生科研重在他思考创新的过程,而非追求最终的科研成果。所以这不但不是抢跑,而是启发式教育的表率。

       相比机械式、填鸭式的教育,启发式教育更关注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就像清华附小的学生一样,在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同时,不是去关注某些所谓的知识点,而是要启动一个人去整合头脑中所有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想象力、文字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一切对错都在过程之中。 而在当下的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一味的关注标准答案,使学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注入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四大不同

.

1.教学理念不同


       注入式教学将学生这一活生生的有思想、感情和人格的发展主体视为纯粹的客体, 因此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教师主宰教学过程, 漠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兴趣、意愿。

      

      而启发式教学则以教师和学生为发展的共同主体, 以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中心, 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在互动交往情境中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 而是在学校、班级这一“ 学习共同体”中和学生一起学习、研究、探索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 教师的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 启动学生求知欲和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如何教上, 而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研究和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2.思维方式不同


       注入式教学只强调运用求同思维灌输现成的结论,注重模仿继承, 不注重两种思维的联系和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既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传授知识和方法, 又要求运用求异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既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 更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 同时还倡导思维结果和过程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3.教学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同


       在注入式教学中, 教师只知道将知识从教学参考书、指导书和有关书本中搬过去卖给学生, 不进行深加工和创新,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则完全听任教师的摆布, 打开装知识的收容器, 囫囵吞枣。

       

       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不再类似于舞台上的“ 主演”, 让学生作为“ 观众”围着自己转,而更像“导演”,此时学生作为“主角”,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去参与课堂教学。

 

4.师生关系不同


        在注入式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专制型和对抗式的, 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对学生压服的基础上, 其结果, 师生之间必然产生思想隔阂和情感障碍。而在启发式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合作式的, 师生的地位和人格都是平等的, 师生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交往,共同获得认识与实践、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启发式教育的好处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

3.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4.能有效的传递科学信息

5.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应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在学生求知欲望达到不可抑制的状态下, 只要老师轻轻指点一下, 就能够把学生受阻的困惑之心打开, 就能够激发学生如饥似渴地去学习。                                                            

       从接受心理的角度, 如果在学生求知欲不强的时候强迫学生学习, 不仅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学不如不学, 这就是“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原因;反过来, 学生求知欲郁积的过程是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果在学生求知欲郁积到饱满状态之时进行启发教学, 则学生是在早有所思的前提下接受知识, 这样自然会取得最优学习效果。                

        

        从注意力转移角度看, 注意力的特征之一在于注意点无法长久地停留在某一固定点之上, 如果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求知的欲望郁积到最大限度的时候仍得不到老师的指导, 学生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这不久破坏了适时教育的机会, 而且, 如果学生求知的欲望一再受阻,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弱。因此,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所涵盖的另一层教育思想是:到了“ 愤”“ 悱”状态,就要适时启发。

        启发式教育已经提倡很多年,但是实际践行的学校却是少之又少,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到现在都有盲目崇拜标准答案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孩子们的思维定势,无法产生自我思考的成果。

      

        如今的世界,各国都提倡创新,但是,创新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思考,能像清华附小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和创新。

        

       而启发式教育正是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由内而外的去发现事物、认识事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符合人性发展规律,遵循国家贯彻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热点 I 小学生作文《我的妈妈》亮了?搞事情的还有这些孩

热点 | 从鹿晗关晓彤恋爱事件,看粉丝经济现态

热点 | 年纪越大,越不在乎自己穷不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