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课堂提问——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

2021-12-05 14:36:06

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课堂提问

——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

陈建春  中山市华侨中学

        “只有提出问题,思维才能得以开展。没有问题(被提出)等同于不理解(获得),表面的问题等同于肤浅的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等同于含糊的理解。”众所周知,一个适切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师生的高效对话,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如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理查德·保罗所言,“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问题是思维发展的驱动力量”。

        意识到提问在培养批判性思维中的重要性,并不预示着我们就能有效地践行。因为,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怎么样使学生来回答问题?好像那些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论著中并没有说得很明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带有随意性和惩罚性;从课堂设问来看,或者过于简单,思维含量不高;或者空泛,针对性不强。在这里,笔者不揣浅陋,就“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课堂提问”这一主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立足于思维的发展,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心中有层次

        了解问题的类型,是设计精妙问题的前提。从批判性思维的特质来看,问题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事实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二是基于偏好的问题(问题随着个体的不同偏好而拥有不同的答案);三是基于判断的问题(需要进行论证,并不止一个可行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具有辩证意义的,答案有更好和更坏之分。我们根据答案的可能范围,搜寻最佳的答案)。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围绕教学的立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事实”“偏好”“判断”三种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在中山市楼卫琴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观察”活动中,陈伟平老师执教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公开课。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英国脱欧公投,警钟为谁而鸣?”的问题导入,还是围绕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统一与独立”、“有序与无序”、“融合与冲突”这三对矛盾设置的问题链,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对教学有效开展、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陈伟平老师呈现了七个问题,其中,基于事实的问题有:1、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欧洲是如何突破走向“区域国家”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认识世界文化的一致性?基于偏好的问题有:1、留欧还是脱欧?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2、根据材料:请选择世界经济未来的一种图景,结合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史实,说说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二,你是否认同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已经达到消亡的地步,请谈谈你的看法?基于判断的问题有:1、请论述这种突破带来的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世界文化发展的一致性趋势?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看到,陈伟平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提问,兼顾了“事实”、“偏好”、“判断”三种类型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成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心中有追问生成

        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提问和理答的效果,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是善于提问的,而好的问题的提出,并不等于批判性思维的自然生长。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的反诘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较早的启发式教育,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些通过师生对话的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思维。

        然而,我们发现,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由于害怕“沉默”的课堂气氛,由于担心教学时间不足,他不断提示、不断引导,希望学生快而准确地说出教师心目中“期待的答案”。例如,某次课堂观察活动时,通过PPT展示问题之后,某老师给出了“思考三分钟”的提示语,然而,当大部分学生还在认真思考的时候,这位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了。毫无疑问,这将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认为,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耐心,经过思维的挣扎之后,学生的收获才更大。

        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答案,而是为了训练思维。课堂问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的理答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认可学生的观点,会使学生更乐意参与课堂的问答环节。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拒绝回答时,教师的批评或训斥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解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真正的提问远不是告诉和提醒,还有追问和纠正。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回答,应该就学生的回答,不断地诘问,不断地深究,在这种“问—答—问—答”中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换位思考:心中有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和提出问题”。具体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要警惕自我中心倾向,懂得换位思考。

        例如,在《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课的导入环节,某位老师播放了“美国婴儿监视器突现太空直播”的视频,并设计了“如果说婴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是一句玩笑话,你觉得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一封闭式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到学生——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对视频感兴趣这一现实需要,也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视频把网络、生命奥秘、登上太空等知识点都关联起来的需要。从课堂观察来看,这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把注意力聚焦在“科技”这一教学主题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因此,只有在弱化自我(克服教师的阅历与经验的影响)与适应他者(充分研究学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才能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公正的思考者,我们所提的问题才能更符合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四)对推理的信心:心中有载体

        对推理的信心是指“给人们提供自由推理的环境,鼓励人们靠自己的推理能力得出结论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 。具体到历史课堂的提问,“提供自由推理的环境”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让学生有机会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在众多的素材中学会选择、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二是淡化对唯一答案的追求,悦纳多元观点,鼓励思维碰撞,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推理的信心。

        例如,某教师执教《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判断”这一结论,围绕“‘双11’又来了:电商的盛宴,剁手党的眼泪?”这一话题,选取了国家发改委《“双11”综合信用评价报告》的官方统计数据、《南方周末》的报道、网友的评论等丰富的素材。从课堂观察来看,在阅读这些贴近生活的素材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维的火花随处可见。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多样的素材,还是多元的观点,都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在实践操作中,我们不妨经常反思:我是鼓励别人独立得出结论,还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呢?让学生多点思维自主,对学生的推理充满信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

        

(五)思维坚毅:心中有过程

        思维坚毅指的是“克服困难和挫折,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品质”。然而,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本能,“学生常常厌恶思维困难,往往选择容易的事情,选择最省事儿的办法,导致思维坚毅性的缺乏”。不仅如此,反观我们的课堂设问,不少是停留在史实认知范畴,学生仅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做出判断或是快速形成简单化的答案。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解决复杂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例如,某位教师在执教《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得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选择”这一结论,设计了“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如果是你,如何应对?”这一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恰当与更恰当之别。从课堂观察来看,詹曼洋同学的回答,完全是基于她的阅历、经验、生活习惯,应该说,这本是培养学生“思维坚毅”批判性思维特质的良好契机,然而,遗憾的是,考虑到教学时间的紧张,受预设答案的影响,这位教师漠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粗暴地干预了詹曼洋同学的思维过程,导致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无疑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学校教育中不但很少培养思维的坚毅性,反而鼓励学生快速地完成任务。那些反应最快的学生被认为是最聪明的,认真、谨慎地解决问题通常得不到赞赏。这导致学生认为速度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些没有快速完成任务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没能力、很笨或者幼稚。”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训练思维的坚毅,我们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刻意强调“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在恰当和更恰当的答案之中进行合理评判,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问问,“我是否能够在思考一个思维难题并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中表现出耐心和决心”,“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我是否有策略”等问题。换言之,在培养学生思维坚毅的品格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以慢的教育艺术静待批判性思维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课堂提问不只是在于“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的简单的问答行为,而是一种具有丰富意义的复杂的教学行为。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服务于教学,优化课堂提问,追求问题的质量和价值,容纳质疑与观点的多元,让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过有思想的生活,这值得我们深思,也应当成为我们努力追寻的一种教学状态。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9期

欢迎订阅杂志

(下面有订阅方式呦)

洞开天窗,知中学历史教研动态

搭建阶梯,助师生共同成长

构筑平台,任思想激荡

促课程与教学发展


1.前往邮局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6-79,本刊全年12期,每期定价10元。

 

2.通过“微邮局”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读者可通过“微邮局”订阅本杂志。

    关注“广东邮政微邮局”公众号(guangdong-post),点击菜单栏“微邮局——报刊订阅”,在搜索栏搜索“中学历史教学”即可根据个人所需进行订阅。

    其他省份咨询当地邮局,一些地方也有微邮局订阅。邮政客服电话:11185。


3.联系编辑部

    (1)联系编辑部人员

    电话:020-85211323

    微信号:zxlsjx85211323

    QQ:2032236590

    (2)编辑订阅数量及起止期数、详细邮寄地址(具体到区县、街道、门牌号等)、邮政编码、收件人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发给我们;

    (3)通过微信、支付宝【账户:13632449343(梁丽红)】等方式转账,订阅成功。

     (4) 通过编辑部订阅的温馨提示:

    每期定价10元(含邮局平邮邮费),全年120元。

    若需挂号,您需要承担挂号费。您可选择:

    ①三期一起挂号,每期加挂号费1元;

    ②每期挂号,每期加挂号费3元。

    (5)杂志每月15日出刊,出刊后寄出,大约一周左右寄到,请留意及时查收,以免丢失。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部。

稿

A.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zxlsjxgz@sina.cn

B.本刊一律不收任何刊发费,也不发稿酬。

C.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D.请不要一稿多投;

E.更多具体投稿要求可以点击首页“我要投稿”联系编辑部进行了解。

《中学历史教学》编辑部

微信号:

zxlsjx85211323

扫一扫,加好友,联系我们吧!

排版:西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