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质量】食品论坛质量管理经验分享征文(第三辑)

2021-07-26 16:48:44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8月14日,,此草案中详细列举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及相应处罚,质量人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本次征文活动想请大家聊聊你是怎样做质量的,说说你在遇到各种质量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总结自己的同时为质量队伍的小伙伴提供参考,互相学习一起做个优秀质量人。

征文将在本公众号分期分享。

第一辑

第二辑

今天第三辑分享13~18位朋友的经验。


方与圆

作者:曹伟先生


现在虽然不做具体质量工作了,先回想2分钟,就不组织语言了。就着BAKmm的展项就作答吧,如有不正之处,也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遇到投诉时的处理经验

第一天:门店投诉--XX包好像炸得不熟,馅料黏在面团上。

处理:

1、让门店退回该批次产品并记录;

2、组织品控主管和研发师傅盲试退货产品;

3、安排QC去现场跟进现有工艺流程,特别注意要测量中心温度并记录;

4、让生产主管按标准工艺试做一份并送老板和管理层试味。

第二天早上:汇总第一天安排的4件事结果---生产、品控、研发以及管理层反馈无异常,且中心温度达标。

第二天下午:致电门店告知结果,警告即使投诉也要描述清楚,类似“好像”等模糊词下次不受理。“不熟”不能随便说,至少生熟概念弄清楚了再来投诉!

二、发现质量问题时如何与各部门沟通并解决

让QC做好记录:5W2H以及责任人、跟进人。通过每周主持的质量会议通报、提醒、跟踪、记录签字下发。

三、与其他部门出现矛盾如何有效化解

品控对事不对人,私下里可以是好朋友,但公事上绝对不能让步。矛盾的由来是什么值得推敲。只有对症下药方可改善。

四、你的要求与领导的经济目标相冲突时如何协调

给多大的药水治疗多大的病,量力而行。不同层次的公司面对不同的问题,总的来说,大公司里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公司嘛,人手就这么多,就是孙悟空也玩不转。你还有要求?还是歇歇吧。

五、日常管理中是如何工作的

1、每天看看新闻,找个核心员工谈谈心

2、查看报表,有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3、听取工作汇报,问询是否有难处,需要怎么帮他?

4、找老板汇报近期各项工作进展

5、午饭时跟上生产头头唠叨唠叨

6、下午巡视现场,查看监控

7、做好第二天工作计划

8、去各个门店抽查产品,联系重点客户、供应商、财务部门

最后,发表点感慨:

质量人,多少辛酸泪,起早贪黑就为了掌握第一手数据;

质量人,多少高血压,怒气冲天只为公司指引正确方向;

质量人,多少酒精肝,闷头干杯就是为了帮老板搞定事;

质量人,几多职业病,这里挑剔那里挑剔样样都想完美。

质量人,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苦楚。

一线员工你们最可爱!

作者:李园园23


一晃国庆假期已过,又投入到品管工作当中,既有对假期亲人相聚情景的不舍,也有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满怀渴望。

笔锋急转,我是16年毕业的,专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虽然短短毕业一年多,但是工作已满2年多了,刚毕业就从事质量这块工作,从统一集团的QC做起,当时身上一股书生气,总以为工作会和书上写的那样,但是转到实际中去,发现质量控制并非那么容易,不光要有扎实的质量理论基础,还要有为人处事的技巧,要有虚心请教的心态。

说实话,刚从事质量管理这块的时候自己是无从下手的,因为自己对产品线的工艺压根不了解,如何去谈控制,所以起初的一两周都是在现场跟着产品线,通过观察学习每个工序的操作以及向生产部借阅SOP,通过学习并掌握了相关工艺要求,这使得我在后来的质量控制方面游刃有余,生产上出现偏差时能准确的定位并及时处理,排查问题点,在这个阶段,我也懂得了作为一个质量控制人员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在统一集团工作10个月后,因为个人原因,独身来到上海闯荡,收到了一份来自专业生产酱卤肉企业的Offer,带着喜悦的心情进入了公司,但是第一天进车间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车间员工作业习惯之差,员工发网,口罩有未戴好的,有口罩不戴的,有上班喝饮料的。我想,这该怎么办才好,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工作不能因为有点难度就退缩,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通过上网搜索,拜读质量管理方面前辈的经验,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始一步步落实完成我接下来的计划;因为我是初来的,对车间不熟悉,甚至连基本的人员架构都不了解,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向生产部借阅了生产车间各工段的人员组织架构,通过组织架构了解到每个人对应的岗位,第二天,我到车间各工段去观察员工工作并相互认识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我前后巡查,把自己所观察到的问题一个个记录在册并定点拍照(拍照事先已通过沟通并授权),随后将这些问题做了一份GMP自查报告,并将此份报告给到我们主管。

就这样,我来公司首次的质量小会议就以这份报告开展了,在会上,主管对我巡查的问题做了一个讲话:目前公司硬件设施相对较落后,有些由于生产原因无法及时整改,但有些问题明显是人的问题,像车间作业时口罩、发网未戴好,入车间未洗手消毒,出车间未换工作服等等,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的问题,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发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这需要我们各部门共同配合去完成,品管在这中会起到监督执行的作用。会后,主管要求生产部各工段组长签字确认,并给出整改期限,就这样我带着任务下去监督执行了。会议后,车间部分员工说车间就这样,改了也是一样,没几天就恢复原样了,我当时并未说话,一切看行动吧。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和各工段主管之间紧密联系,他们缺什么制度、表格,哪里有不清楚之处我都一一帮助和解惑,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改,首次报告中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时车间的员工有的很是吃惊,原来他们的车间也可以这么好。是的,人都有惰性,但是如何去规避,这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个外在的力量去帮助他,去推他。

品管工作最难的在于如何开展,在以上简短的一个例子当中,我是怎么开展的?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和他们一起干,而不是将事情以口头形式吩咐下去,叫这个那个去干这个那个,而是帮助生产人员拟定计划表和责任制,规定哪些事该谁去做,谁去沟通,哪些事是我们无法完成的需要上级领导支持的,计划做好后,我就和生产人员依据计划表,每天跟进各问题点整改情况,每天将情况反馈给生产主管那,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感悟是:生产人员并非是我们许多质量人说的那样懒惰,他们是缺乏正确的引领,生产人员是很可爱的,我们要循循善诱,不要动不动就罚,要清楚,一切的过失都是我们管理的失职,一切都要从管理者处抓起!以后的工作中,我还是保持这样的心态,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位,他们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我们质量部门的努力(不断的培训、培训、再培训),终于将车间成品的合格率提升了10个以上百分点,将异物范围控制在了25ppm以内。这些离不开正确的领导,但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努力和意识的提高,生产一线的员工,你们是最可爱的!

生活依旧继续,我依然还在从事质量工作,现在已转战QA方面的工作,也很庆幸自己前一年多的时间能和生产一线的员工打交道,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这些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铺垫。作为一个质量人,我希望我们国家的食品生产企业越来越规范,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畅销海内外,让我们的老百姓吃的放心,让食品安全问题不在出现,让《食品安全法》仅仅只是一个法,真正做到有法不违法。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让我们齐心协力,共筑美好明天!谢谢!

水产药残控制,小兵扭转大局

作者:黄艳霞


2012年以前的公司,在鲶鱼养殖原料控制及产品出口美国时,一直有一种叫氟喹诺酮类兽药超标。困扰来自于2个方面:一是观点。权威的教科书中说是500度日,也就是说水温25度的话,20天就代谢完了。一些养殖大咖也不断向老板灌输“这种药效果好,容易代谢完”的观念,老板对此深信不疑,没有从严控制下属的养殖公司使用这类兽药;二是做法。农大毕业的养殖公司养殖技术总监公开“威胁”我:不用沙星,就养不了鱼!


而现实是我经过从2006年到2011年5年的跟踪观察,越来越怀疑上述观念的正确和有效性。按权威的说法,过了代谢期,结果仍有检出。我查了一下国内有关的资料,发现有一版兽药法典中,所有兽药代谢期竟然全部是500度日!再查,发现有一个***农产品“500度日可以代谢完”是指氟喹诺酮类代谢到100UG/KG就算合格,可以出售了。我看了一下,按这个标准,刚刚用了恩诺沙星的(只要不是原粉),85%以上可以立即出售而不用担心氟喹诺酮超标。而美国呢,这个项目中单项标准是5UG/KG!内外差别太大了!


2012年的3月,痛哭加痛骂后,我——总公司质量部原料质量主管,一个非科班生,想开始改变这种观念和做法,杜绝这类问题再次出现。在使用兽药的旺季前,我突然起草了一个《公司养殖原料质量控制方案》,交给比较支持我的养殖公司负责人签了字,从而形成了“总公司和养殖公司在控制药残上意见一致”的印象。《方案》中,把模棱两可的官方要求做为控制依据,用事例推翻“氟喹诺酮很容易代谢”的观念,将兽药分为“禁止类、限用类、观察类、鼓励类”,明确从即日起,在公司养殖基地及协作基地中禁止使用氟喹诺酮类,明确用药必须经过我审批后才能采购和使用。


消息一出,养殖总监反映激烈,但是我拿公司和养殖公司负责人的签字,逼他另想办法解决鱼病防治,并且公开“威胁”他:如果不按这个以总公司名义下发的这个《方案》,到时候原料检测不合格,一切经济损失由你一人承担!


强硬的态度让养殖总监软了,他只好赶紧另找“又要鱼儿不超标,又要鱼儿长得好”的方法。


《方案》确保了公司养殖原料2012年后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药残问题,也顺应了国内越来越严的水产品兽残检测要求,在同行业中一枝独秀。几年后,当我和老板谈及此事时,都感叹“当时如果不那样做,公司在鲶鱼行业中就没有优势”!而那位养殖技术总监,2016年感叹:如果没有你的独断,我们养殖的几乎全是不合格品!在2016年成都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我公开质疑氟喹诺酮代谢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引起在座权威教授的共鸣。有人甚至会后说,我在成都的一句话,“害得一个县广泛使用这种兽药的鱼苗卖不出去了!”而我们有的同行,在2016年,仍然把这种毒性大、疗效差的兽药当作万金油,仍在大行其道。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啊!

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quanquan920223


咳咳,说下为什么谈细节哈,检验猿出身的我,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造成的实验失败的悲剧。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平板计数琼脂没有煮沸溶解就灭菌,灭菌结束又忘记摇匀,那么不好意思,这次的实验宣告失败。前期所有的准备以及一天的劳动付出都将随着未凝固的培养基倒进垃圾桶……


好,切入正题~14年底参加工作至今,四舍五入也有三年时光了,刚开始工作那会儿简直就像一脚踏入任意门还不知道任意门开往何处。那家公司是做出口膨化食品的,很荣幸本人即做现场又做化验还兼职报关…跟着一个要离职的小姐姐学了3天,感觉也挺简单的嘛,一个人扛起完全没问题。可是不到两个月就觉得我大错特错。深刻的记得当初商检局老师问我的一个问题:你的检验报告不对,你告诉我你的检验依据是什么,判定依据呢?电话这头的我一下就愣住了,要知道算是初出茅庐的我,根本对国标不熟悉,更别提注意到这个细节了,我只听到一句“好好看看国标吧”就只剩下电话那头的“嘟-嘟-嘟-”,那次的报检比平时晚了一个星期。至那以后,我的每批检验报告每批报检资料都要至少检查3遍,老师再也没能在我递交的文件上提出问题。


直到如今我其实还是挺感谢当初那位老师的,期间监督检查时还得知她是我前前前好多届的学姐。


后来辗转到了一家做糕点的企业,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标准化车间,与两位有八年工作经验的小伙伴一起进行品质管理工作。刚去的时候公司正在进行AIB审核的准备工作。每天进车间员工问的最多的就是“涂抹结果怎么样”、“大肠菌群合格吗”等质量问题,可以说质量意识非常强。但是客诉还是来了,收到寄来的样品是掰开一半的饼干,只有大拇指大小。透过包装袋看到一根比头发还要细的纤维。当初第一想法是,哇,这么细,换了我就吃下去了…可那毕竟不是我,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它的来源,给到客户一个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就想,我们的原料都要过筛,排除原料带入的可能;成型是人员手工刻模,有可能是衣服上的,但是要高温烘烤,即使带入纤维也不会保持原色;还可能是包装过程,但是包装过程带入只能浮于表面,可这个并不是…分析后查现,然后再分析,然后发现竟然忽视了粘翻糖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加上负责人极强的公关能力,这次客诉完美解决。


细节之重要——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同为质量人,愿我们的食品质量越来越好做!

实地原因分析、查找的重要性 

作者:ycyh


“质量”对于食品人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它存在于生产活动之中,通过检验来反映实际具体的指标、参数。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质量”与人、机、环、法、料诸因素存在复杂的关系,要迅速有效找到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通过本人亲身经历2个事例来佐证。


第一件发生在上世纪年代中期,那是我们公司需生产一批水果浓缩汁出口到日本。这批水果汁通过清洗、剥皮、取汁、离心、浓缩、杀菌、强制冷却加工而成。第一天生产各项指标正常,第2天发现菌落总数超标,第3天更加严重了,不仅菌落数大大超标,而且大肠菌群也超标,口味也异常。公司要求品管停下来查找原因。我们从前面各道环节查起,也验证了杀菌的过程,没有发生异常呀!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仔细地看了后面的强制冷却,包括管道的分布,也询问了车间CIP杀菌的情况。在零乱安装的管道中一个三通阀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一小截好像存在杀菌死角。我叫他们拆下来看看。果然有一段管道中有残留的果汁,发出酸臭的气味。原因应该在这里!我叫车间重新安装,并按流程重新生产,接连几天都没有发生质量的问题,一切正常。

第二件事发生在本世纪初期,是生产脱水鱿鱼干丝产品,这批货也是出口日本。因为价格高,客户对水分的把关极严。我们的主要加工设备是厢式敞开式烘箱,原理是水蒸汽通过盘管、翅片产生热空气进行烘干。一连几天化验室水分检测的结果都高于要求百分之零点零几。日本客户、工场要求车间烘干时间延长些,结果水分也是偏高,没有因为烘干时间的延长而效果明显。因此日本客户要求停下来检查原因。现场生产的鱿鱼丝是切成只有几毫米宽、几厘米长的鱿鱼细丝,会不会是冷却过程中外来水分附着的原因?工人、机器没有水分附着上去,原料、加工方法也正常。那环境呢?在生产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蒸汽疏水阀那边有持续不断的水汽飘过烘箱,我跟车间主任及机修人员说能不能加长疏水管道把蒸汽引到下水管中去,不让水汽跑过烘箱。他们答应后马上去办了。第2天的水分出来了,在正常值以下,的确是那些水汽粘附鱿鱼丝后造成的。
  
我已离开现场品质管理多年,目前从事体系管理工作。试想无论体系文件编得多么严格、完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是不断产生的,也是要不断解决的。因此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去共同克服,只有沉下心去,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才会遇到困难迎头解决。这也是我要与大家共勉的地方。

一直在路上

作者:yan716797h


时光飞逝,毕业已整整十年。回首往事往往感叹:逝者如斯夫,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质量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我喜欢用“在路上”这三个字来概括,在路上已经启程没用终点,路上的坎坷只有当事人知悉虽曲折但方向始终如一,累了困了停下来休息片刻继续启程....

      

这十年,有过一千个放弃的念头也有过一万个坚持的理由,渐渐地发现已经爱上了质量这条路,它成为我们体现自己价值、存在意义的一种方式。静坐常思总有一种感慨:还好没放弃。干一行爱一行,难道不是吗?

      

简单回首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所有发生的那一幕幕又重现脑海:严厉的上司、刁难的第三方、不尽人意的报表、第一次给人培训的那份紧张、奇葩的面试经历等等,我相信从来没有失败的经历只是在其中领悟到多少收获了多少。


第一家企业,生产调味品的日本独资企业位于上海,我做化验员。到现在还是佩服日本人对“管理”两个字的阐述和执行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人员管理、现场管理、5S管理、化验室管理等他们真的能用“精细化”描述。作为一名化验员在日企这种文化氛围熏陶下,自我感觉检验基本功非常扎实包括理论和实践,遗憾的是并没有参与到其现场管理和体系管理中没有领悟到日企这方面的精髓。


第二家企业,生产饮料浓缩液及饮料辅剂的德国独资企业位于上海,我担任质量主管。企业有很大的一块业务是给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雀巢、娃哈哈等国内顶尖食品企业代加工饮料浓缩液,两大可乐公司更是以他们的质量管理标准来要求和约束我们。两大可乐公司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现场监控、化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等等每一项质量管理展开都是厚厚的一本书,都处体现他们世界级的食品企业。俗话说“半部论语打天下”,这些理念思维一直在影响我甚至一些表格的设计思路也可以借鉴。


第三家企业,没有自己的加工厂所有的产品都由代工生产,我担任总负责人之一。工厂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去参与包括代加工厂的选定、原料的采购、生产的协调、代加工厂的质量监控、与客户的对接及客诉处理等。这份工作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与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包括企业老板、各种公司质量生产负责人、不同类型的供应商等等,这些对质量管理又多了一份理解对自己又多了一份阅历。


也去过一些小微企业生产和质量一起抓,我相信中国的食品企业多数属于小微型其中很大一部分挣扎在存亡生死线上,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资金匮乏、管理水平落后、员工流动频繁、素质参差不齐等。企业首先考虑如何生存下来,作为生产和质量负责人如果还在高谈论阔生产管理5要素,质量管理几大功能等等这些说给谁听?老板可能只关心利润,怎么生存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小微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如何展开?我们职业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生存?如何取得老板的信任?如何给企业注入活力?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怎么做,我相信每个人质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我把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列举一二与君共勉,不足之处请指教:



一、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听过很多描述质量经典的语句,我始终认为这一句最具代表性。我们做质量的不管你的手段如何高明,理念如何前卫,您所有的成果都是靠生产来体现,理论一堆结果不尽人意,如现场脏乱差、生产事故频发、不良率居高不下、客诉不断等所有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有何意义?


1、质量与生产的关系

广义的讲质量也属于生产的范畴,做质量的一定是与生产在同一战壕同荣共辱,从部门的角度协助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事实上很多质量同行都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看问题去抱怨甚至看笑话,出了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从这一点上很多质量人都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2、质量人首先精通于生产

质量人如果脱离了生产谈质量毫无意义可言,车间的所有状况您都了如指掌吗?车间人员的质量素质处于什么水平是否需要培训,车间的设备参数运行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车间的质量体系执行的如何是否按照标准执行;车间的环境如何清洗和消毒执行情况如何,有没有去验证清洗和消毒的效果等等。

作为质量人对生产不了解我们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怎么去谈改善,所有的质量管理都显的毫无意义。


3、以结果为导向

质量管理不是口号喊的有多响亮,展示自己管理方法有多先进,评价结果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员工质量意识逐渐加强,客户投诉和产品不良率持续下降等等



二、质量三大功能


质量三大功能:质量预防、质量监控、质量鉴定。质量有很多种功能,但是这三个功能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代表意义,作为一名质量人以质量三大功能为主线经常扪心自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哪里是短板有没有不断地去充电学习补充完善。


1、质量预防:质量在于预防而不是评估

质量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质量管理也讲究如何预防而不是出了问题再去亡羊补牢,洞虽然补齐但付出了羊被狼吃掉的代价。现代企业管理更不能有亡羊补牢的思维,不能等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再谈质量改进。

质量预防就是从源头上控制,防患于未然这一点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ISO22000通篇讲的就是一个预防,如何做好运行各种质量管理体系来推动企业质量管理。

多数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为了扩大企业的宣传力度和产品知名度,并没有认识到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带来的价值包括员工素质的提高、现场改善、最终结果的飞跃等。这一点真的是可惜,与各种管理体系的精髓背道而驰,见过一个企业几乎所有的国际体系认证都通过了,可是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


2、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最主要体现在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是几乎所有问题的发现点,也是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最终产品的优劣


(1)现场操作规范

现场操作规范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所有的质量控制点是否在可监控的状态下运行,哪些属于一般质量控制点,哪些属于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的限值是多少,出现纠偏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前老东家给百事可乐代加工饮料浓缩液,百事对我们生产现场监控共160质量控制点,这个表一直用到现在受益匪浅。


(2)现场GMP执行情况

员工的卫生、生产环境的卫生,清洗和消毒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等。

已经过去7年了还清晰的记得百事对我们生产现场审核问题如下:

消毒液的配制没用专用SOP,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没用一个统一的规范比如手的消毒液用什么浓度是多少,清洗消毒的效果没有验证或验证没有记录。


3、质量鉴定:质量鉴定即质量检验,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判断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1)鉴定的依据是什么?

这就需要对国家标准、法律法规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标准、生产现场规范等,比如涉及食品标签的GB7718和GB28050是否逐字研读联系实践,只有吃透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不被职业打假人钻漏洞。


(2)鉴定的手段或方法是什么?

不同的产品性质产品类型比如产品、半成品、原辅料对应哪些检验方法,同一种检验项目有几种检验方法哪一种最经济最合理等。


(3)鉴定的人和物是否符合要求

鉴定的人:化验员是经过培训,检验能力如何是否能满足要求。

鉴定的工具:使用的工器具是否符合要求,国家强制要求检定的设备、工器具是否有计量部门的有效证书。



三、运用PDCA循环提升质量管理


PDCA的提出对于质量管理绝对有划时代的意义,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实施行动),PDCA也可以简单阐述于P发现问题、D分析原因、C解决措施、A验证成果,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对于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提升。

各种质量管理体系也无不体现PDCA的思维,包括不合格处理程序、客户投诉处理程序,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所有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发现问题的勇气

问题代表瑕疵和不足,问题总是存在的,或大或小包括管理再完善的企业,只是看你是否去主动去发现;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麻木不仁。日本企业对于问题改善非常重视,所有的问题改善都由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的智慧

多数人的做法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推诿抱怨指责的时候,这些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可以从生产管理的五要素入手,也可以运用QC七大手法去分析。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对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进行总结

对解决问题的措施总结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形成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已经形成的标准也要去验证是否合理。

利用PDCA周而复始的进行,质量管理水平必然阶梯式上升。



四、质量成本和质量预算


前面说了很多都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对于企业最高管理者可能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他只关心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这就是我想说的质量成本和质量预算。


1、质量成本

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一味地追求高质量就会付出相应的高成本代价。以饮料为例过分的追求口味品质包装外观等肯定会带来高成本与市场上类似的产品比较没有价格竞争力;过分的追求整批产品的良率必然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设备利用率不足,最后得不偿失。怎么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思考的话题,也需要企业的研发、市场、生产、质量共同参与。


2、质量预算

相对于企业的生产预算质量预算要相对简单很多,涉及人员成本、实验室耗材、实验室设备设施、第三方费用等,怎么控制这些费用让企业利益最大化也是我们质量人关注的一个方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