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 三大运营商畅谈SDN软件定义网络

2022-05-28 15:24:59

在昨天的“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三大运营商在SDN软件定义网络专场峰会上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移动李振强:

中国移动革新固网架构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 李振强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李振强看来,高起点可以说是中国移动宽带发展策略的关键词。按照规划,中国移动要以50M为主来发展有线宽带,用100兆的用户接入带宽来体现优势,未来接入带宽能力可能会上升到1G。制定如此高速率的规划,主要考虑到高清视频已经成为刚需,所以要大力发展HTTH接入,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统计,在中移的整体家宽用户中,FTTH接入的用户占到将近70%,接入带宽小于20兆的用户占比不足50%,20-50M的用户占到42%,超过半数用户接入带宽已经超过50M,整体所有用户的平均带宽达到了40.4M。

 

超高的网络接入速率,外加激进的市场政策,使得中国移动在家宽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原定今年家宽发展的目标是新增1000万用户,中国移动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超额完成,随后中国移动将发展指标上调50%至1500万,如今也已经完成。从运营商10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移动已经超过联通,成为国内家宽市场的第二大运营商。而且,中国移动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


网络面临三大挑战



李振强表示,中国移动在骨干网层面,已经完成了和国内其他运营商以及国际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但从网络整体架构角度来看,还面临着三大挑战。

 

在网络边缘的CPE方面,智能化程度不足,业务升级难度比较大;在城域网边缘,BRAS设备面临着利用率比较低,运维也比较复杂,新业务上线比较慢等问题;而在骨干网层面,主要问题是流量不均衡,整网利用率并不高,局部链路有时候还会出现拥塞。

 

“尽管做了非常精细的规划和预测,但是业务的发展和网络建设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匹配。”李振强说。


创新才是未来



为了解决网络中顽疾,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始积极研究基于SDN/NFV的固网架构的关键技术。


首先是构建基于TIC(电信集成云)的网络架构,把以语音为核心的网络架构设计转向以内容和流量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架构,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控制和媒体的全部云化。

 

据悉,TIC分为两层,底层主要完成媒体终结的功能,部署位置在县级市位置,全国预估1000—3000个部署的数量,也可以称之为边缘的TIC;上层是核心TIC,全国预估数量有50—100个,主要的功能实体是以控制、管理、调度为核心的功能实体,主要承载的是控制面网元,还有集中化的媒体面网元,包括CDN和骨干网流量转发。

 

其次是推动BRAS层面的转控分离,传统BRAS作为CMnet网络的边缘以及用户接入的网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李振强看来,无论是选择哪种技术路线都是各有优劣。中国移动还是在积极推进转控分离的vBRAS方案,将控制面云化之后放到核心TIC中,转发面则放到边缘TIC中。当然,这种架构也面临着性能弹性伸缩、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

 

再次就是利用SDN技术进行广域网的流量调度调优。中国移动开发出了一款APP,可以实现网络拓扑的可视化,通过有效的算法,可以智能选择需要调度的备选路径。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希望能够用SDN做一个全网集中流量调度,用户只需要提供一个需求,中国移动就可以根据整网的情况去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把业务布放进去。

 

对于网络最边缘的CPE,中国移动则是希望能够进行功能拆分,一部分是放在用户侧的物理CPE,还有就是云化之后的业务CPE,放在用户侧的物理CPE主要是提供本地家庭的入口和业务的分流,而业务CPE则布放在边缘TIC中,主要实现业务的集中控制和业务的灵活部署。


中联通赫罡:

承载网构建过程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SDNNFV创新中心总监 赫罡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SDN/NFV创新中心总监赫罡表示:”承载网构建过程面临诸多问题。即承载网构建时,更多的是面向公众用户,考虑的模型和业务比较单一,不直接面向用户,不直接面向需求,更多的是基于IP统计复用而做。”

  

当前针对行业和专用的网络,需求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云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有自己的私有云、公有云,另外,云的连接需要动态调整网络,同时,物联网的兴起会有大量的终端,每个终端行业的应用对于成长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瞬时性的,有的可能要大量的连接是安全性的,尤其要把工业互联网放进来,多种因素放到这个承载网络。

 

基于此,中国联通提出了产业互联网,赫罡表示:“这其中包括场景发生的变化,需求发生的变化,既有性能的要求,可能需要低时延、高可靠性的,又需要有很高的效率,快速开通业务,而且还要灵活调整。另外,价格上用户还有不同的需求,要有差异化需求,有的只是短时间用,是否能短租,而有的只要瞬态的带宽,这就是我们所有承载网面临的需求变化。”

  

另外,从运营商的网络来看,也分条块,“我们还是传统的有接入网络、承载网络、数据中心,承载网络有城域网和骨干核心网,因为出于专业天然划分的区隔,会带来一种变化。”

  

赫罡指出,在网络中做实践工作的时候,骨干网部署SDN也同样面临困难,“首先,从产品角度来讲,运维人员以前没有这方面概念和角度,只是把专线作为产品包装,更多是配置理念。所以,产品要模型化,产品要设计出来,包括产品的特性,采用什么样的组网方式,端到端的流量工程怎么建、运用约束,最主要的是业务怎么抽象。”

  

“关于异构控制器,每个厂家的控制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产品架构上大的方向相同,小的细节却千差万别,这里面包括拓扑的收集方式、配置方式、业务路径的方式统统不一样,怎么能在业务层面统一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另外,转发层面也有很大的不同。真正异构的工程部署的案例并不多,现在在转发平面去做异构的工程,都是我们切切实实面临的问题。”


中国电信朱永庆

传统网元与NFV并非互相替代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IP网络负责人 朱永庆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IP网络负责人朱永庆表示,SDN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网络抽象虚拟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网络能力开放的过程。

 

朱永庆认为,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用户网络开始层出不穷,这也决定了IP网络的发展方向与节奏。用户体验发展趋势在于服务及时性,现实沉浸感以及业务安全感,这就对接入带宽、灵活性、安全性以及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联网、5G技术进一步催生了用户网络,用户网络的业务化趋势更为明显。在用户网络领域里,IP网络未来无法一统天下。

 

在他看来,IP设备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网元功能化,其中有三个方面需要业界关注:设备的研发是否从从封闭走向开放,再走向开源;设备形态由黑盒到灰盒到白盒;以及NFV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对传统设备和NFV化网元进行全方位对比,两者在操作系统内核设计上差别不大。NFV网元在功能性部署灵活性和开发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转发能力方面还有短板。用户网络的需求决定了未来IP网络需要更丰富的网元类型,传统IP设备与NFV化网元并非互相替代,而是互补关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将共存。”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