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手把手教程:跟骨骨折从解剖到诊断

2022-03-30 06:39:46

本文作者:pirate_ship


许多跟骨骨折病例均会出现距下关节僵硬,并导致功能严重受损。通常,通过 X 线检查即可对跟骨骨折进行诊断,而 CT 扫描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在过去的岁月里,跟骨骨折的病理生理学和手术治疗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术界仍在非手术治疗或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面存在争论。基于此,来自西班牙 Enrique Guerado 等对既往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相关内容发表于最近的 Injury 上,现介绍如下:


跟骨解剖非常复杂,在三维上,存在多条关节轴线(图 1)。跟骨后关节面呈凸起状,并向后内侧倾斜以支撑距骨体。前、中关节面则呈扁平状,分别支撑距骨头和颈部。载距突位于前中关节面的内侧,为一坚硬的骨性凸起,在进行内固定时,是理想的螺钉拧入位点(图 2 和 3)。



图1 跟骨后面观(如图所示,在三维空间中,包括跟骨结节、距下关节和跟骨内外侧皮质的轴线走行方向各异。a: 跟骨结节;d: 距下关节后部;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内侧面;g: 载距突;k: 外侧皮质;m: 内侧皮质。)



图2 跟骨内侧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d: 距下关节后部;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关节面;g: 载距突;h: 拇长屈肌腱沟;m: 内侧皮质。


载距突把持住内侧关节面,并通过三角韧带(虚线)与内踝(实线)相连。发生跟骨骨折后,载距突及内侧关节面通常会与跟骨体分离,但在三角韧带作用下,仍可保持与胫骨的贴附。


拇长屈肌腱走行于载距突下方的沟槽中,发生骨折时此沟槽可能会裂开而使肌腱嵌入骨折端。当骨折涉及跗骨窦时,可使走行其间的胫后神经血管束发生损伤。



图3 跟骨外侧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c: 跟骰关节;d: 距下关节后部;e: 跗骨窦;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 跟骨-距骨颈关节前关节面;i: 骨间韧带;k: 外侧皮质。


骨间韧带止于跗骨窦的更偏内侧部分,从而将关节面分为内侧面和前部,在采用外侧入路时,由于韧带的阻挡将很难显露载距突区域。若不切除部分骨间韧带,及时采用外侧延长切口,也很难在直视下复位载距突区的关节面。跗骨窦位于跗骨沟的外侧区域(箭头),跗骨沟将跟骨结节与前凸分隔开,同时也是前侧和内侧关节面的分界。


跟骨后关节面和更为复杂的前、中关节面之间存在一个凹陷,为骨间韧带的止点。此凹陷的外侧部构成了跗骨窦的底部(图3和4)。


图 4 跟骨上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c: 跟骰关节;d: 距下关节后部;e: 跗骨窦;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 跟骨-距骨头关节的前面;g: 载距突;i: 骨间韧带;k: 外侧皮质;m: 内侧皮质; n–n': 主要骨折线。


从上面观很难看出 3 个关节面的走行方向。由于骨间韧带的阻挡,在采用外侧入路时将很难显露内侧和前部关节面,这 2 个关节面将构成跗骨窦的内侧壁。图中的箭头标示的是跗骨窦,只有在部分切除骨间韧带后才能进行显露。


n–n'线表示主要骨折线,以此为界,将整个骨折分为前内侧骨折块和后外侧骨折块,前者包括前、内侧关节面、载距突,通常还包括后关节面的极内侧部;后者包括跟骨结节、外侧壁和后关节面的外侧部。


距下关节的后部主要与足的内外翻运动关。当距下关节发生内翻时,可使中足关节处于锁定状态,这在步态循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在三维上重建整个跟骨结构将是整个手术的核心。


临床评价


肿胀和畸形是最具诊断价值的症状和体征。手术前必须对软组织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以避免在手术治疗后出现皮肤相关并发症,根据文献报道,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可高达 43%。


在移位性骨折病例中,局部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非常常见,若水泡内为清澈的液体,皮肤切口选择在此区域将是安全的。若为血性液,则提示软组织损伤严重。


X 线


影像学评估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 X 线评估主要包括对侧位片和轴位片的测量。


1. 侧位像。


在侧位片上有 2 个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标记(图 5)


Böhler's 角:评价跟骨高度和关节压缩情况;

Gissane's 角:评价跟骨前、中和后关节面的相对位置改变。


图 5 跟骨外侧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c: 跟骰关节;d: 距下关节后部;e: 跗骨窦;j: 距骨突;k: 外侧皮质。


距骨位于跟骨上方,在承受暴力时其底部可撞击跟骨形成骨折。Böhler's 角代表了跟骨的高度和关节的压缩程度,正常值为 25°-40°。Gissane's 角反映了前、中和后关节面的位置关系,正常值为 120°-145°。


2. 轴位片。


主要用于评价跟骨外翻畸形程度、宽度、后关节面的塌陷及与跗骨窦的相对位置。但其可靠性不如 CT 扫描。


CT 扫描


CT 扫描是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的跟骨骨折诊断技术,可准确测量 Bōhler 角度,而后者的压缩与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应仔细观察所有层面的 CT 扫描影响,轴位像将有助于对跟骨外侧壁、跟骰关节和跗骨窦的判断。


矢状位影像则可对载距突和距下关节进行评估;而通过冠状位影像,则可测量跟骨宽度,并判断距下关节是否存在撞击、粉碎和移位,将有助于跟骨后关节面的评估(图 6 和 7)。


而 CT 三维重建则可清楚反映骨折的总体模型,但需要注意的是,三维重建图像有可能缩小骨折线的宽度,从而对骨折的移位程度产生误判,所以需要结合三视角的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图 8)。



图6 跟骨骨折的矢状面CT扫描图片



图7 同一患者的冠状面CT图像



图8 同一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


PPT 时间:


骨哥准备了一则《跟骨骨折ORIF的技巧》PPT,欢迎回复口令 跟骨 ,下载获取。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