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作家 黄家鹏 || 长篇专着连载38《朱子传》|| 第三十八章 考亭遗恨

2022-05-14 07:27:18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达观天下关注聚集万人脉的人文底蕴运动健康科技创新圈子。


长篇专著连载38《朱子传》 


       文/黄家鹏 


第三十八章 考亭遗恨

 

殚精竭虑理学终成,一代鸿儒魂归唐石。

 

道学被废黜后,韩侂胄之流弹冠相庆,庆元四年,韩通过设立伪学逆党籍把道学朝臣从朝廷驱逐净尽后。韩侂胄成为把持朝政、的实际皇帝。接着,他被加封为太傅、平原君王,韩的党羽纷纷投书献颂,称他“功在伊、霍、旦、奭之上”,有的还请求加封韩侂胄“九锡”,位列三公之上。韩侂胄宠信的两名家徒苏师旦、周荺借助韩侂胄权力,勾结将帅,卖官鬻爵,门庭若市,从三衙到诸帅各定官价,少则一官卖十万缗,多则一官卖百万缗。

韩侂胄更是穷奢极欲,大肆挥霍,建造豪华府第南园,这南园内建有有香山十景之秀,园内叠奇石为十洞,洞中建亭,亭上绘文锦,假山秀石,飞观杰阁,赛过神仙洞府,入园要三天才能游遍。为了求得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韩侂胄居住在太室三茅山旁,筑石坛烧炼大丹,每天请道士为他炼丹。韩侂胄还在宝莲山下,凿山为园,建阅古堂,引阅古泉,砌玛瑙石为池,园内危峰奇石,浅湾曲沼,窈窕亭深,人们疑为洞天福地,不类其为园亭也。

在韩侂胄的府上,还深藏他的宠妾张、谭、王、陈四夫人,还有争宠卖笑的“十婢”,靠溜须拍马连升为谏议大夫的程松买了一个美女,取名“松寿”,献给韩侂胄,韩奇怪问他:“为何取这名字?”程松不耻回答:“欲使贱名常达钧听耳。”

最善献媚的临安守赵师择听到有人买了四顶华贵无比的北珠冠献给“四夫人”,马上用官钱十万缗买了十顶北珠冠献给“十婢”。这天,韩侂胄在南园举行盛大生日宴会,百官争献奇宝异珍,最后赵师择献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盒,韩侂胄打开一看,竟是一座粟金蒲桃小架,上缀夜明珠一百多颗,韩侂胄喜上眉梢。宴会后,韩侂胄带领百官畅游南园,韩指竹篱茅舍说:“此真田舍间气象,但欠犬吠鸡鸣耳。”话音刚落,就从草丛中传出狗叫的声音,众人惊诧,拔开草丛一看,原来是赵师择爬在那里学狗叫,众人哈哈大笑。韩侂胄由衷欣慰,对赵师择另眼看待,后来赵师择很快荣升工部侍郎。更有甚者,一个早年有着道学清名的许及之,投靠韩门升为吏部尚书,许及之仍不满足,竟跑到韩侂胄面前屈膝下跪,痛哭流涕求官,韩侂胄便除他为同知枢密院事。这次韩侂胄生日,许及之有事来迟了,韩的家人关闭的大门,许及之便从旁边一个小洞钻进去参加生日宴会。人们讥笑他是“由窦尚书,屈膝执政。”

 

临安城下群魔乱舞,沆瀣一气,而远离都城身居的建阳考亭沧州精舍朱熹的情景却十分悲凉。门人故交,尝过其门而不敢入,甚至更名他师,以自别其非党,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歩,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不敢以儒自命。然而,面对恶风腥雨,朱熹不改其志,仍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散生徒者,笑而不答。理学不能研究了, 朱熹就转向研究朴学,道学成为禁区了,朱熹就研究文学,探究楚辞,四书学被朝廷禁止了,朱熹就研究五经学,韩侂胄只能限制朱熹的行动,却不能限制朱熹的思想。

庆元三年,,朱熹完成了《韩文考异》,奠定了他作为宋代校勘家的地位。《韩文考异》仿《经典释文》体例,除了参考阁本、杭本、蜀本外,他还引用了洪本、谢本等十几个版本,考辨广征博采,引用除了文集诗集外,还有韵书,史书,地理书,诸子书,金石书等等,加上朱熹超异的思辨,使他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是校勘考证韩愈文章的一部辉煌巨作。

屈原高洁坚贞的精神是历朝历代读书人崇敬朝拜的偶像,朱熹历来对屈原十分崇拜,,朱熹把研究楚辞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完成了《楚辞集注》《楚辞辩证》《楚辞后语》和《楚辞音考》等一系列楚辞研究著作。在著作中,朱熹借屈原不幸遭遇,,整个一部《楚辞集注》贯穿了朱熹忠君反奸爱国的思想精神,按照这种精神,朱熹以王逸本为依据,删去了其中的“七谏”“九怀”“九叹”“九思”等篇章,增加了贾谊的《吊屈原》《服赋》,将屈原的二十五篇划为“离骚”类,宋玉等人创作的十六篇划为“续离骚”类。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注解《楚辞》的著作,他着力矫正前人注解《楚辞》的通病,建立一个崭新的《楚辞》学的解说体系。

同时朱熹采用训诂、声韵、义理兼重的方法,克服了汉以来在注解《楚辞》上偏重章句训诂的经师习气,建立了一个字、音、义三者统一的《楚辞》解说体系。

从《韩文考异》到《楚辞集注》,。恰恰是这种思想转变,促就了朱熹在晚年的最后一个学术高峰,成就了朱熹不仅是一代儒宗,而且还是一代文宗的文化地位。同时,身陷党锢惨祸之中的朱熹,又对道家文化十分兴趣,孜孜不倦著作《周易参同契考异》,企图以道家超脱人生的思想,,寄托他人生的梦幻,然而,正是这一种对人生的忧患意识和生命意识,使朱熹在道家文化的探讨上又开出灿烂之花。

 

庆元五年,朝廷准许朱熹辞去一切祠职,以朝奉大夫致仕退休,,。这年冬,朱熹大病一场,使他感觉到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同时深觉垂暮力衰,将不久于人世,已没有精力再整理《礼书》等等著作。由谁来协助完成《书集传》的编写工作?朱熹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定了蔡元定的儿子蔡沈。蔡沈于庆元四年八月从道州扶柩归建阳后,就遵父亲遗命一直侍候在朱熹身旁,经常与朱熹讨论学术,表现了他在《尚书》学上的突出才华。蔡沈继承蔡元定家学,犹精于《洪范》之数,连蔡元定生前都惊诧说:“成吾书者沈也。”

而蔡沈果然不同凡响,很快在庆元五年完成了一部被真德秀叹为“与三圣之《易》同功的《洪范皇极》初稿,朱熹看到书稿后,不敢轻易改动。正是如此,朱熹一眼看中蔡沈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精通《尚书》的弟子,欣然以衣钵真传相授。

《周礼》是古文经学派的,朱熹在恶劣的社会背景下,仍然坚持他晚年的生平第三次学问著述,把经学著述转到《礼》学和《尚书》学上,尚书学已经有蔡沈担任,那么对于《礼学》著述,朱熹先后调动各地优秀的《礼》学家和弟子参加编修,人数多达二十多人,他们在朱熹总领下,互相协助,分撰合校,闽中学者完成《聘礼》,四明学者完成《觐礼》,庐陵学者完成《家乡邦国礼》,《丧葬礼》由朱熹弟子黄干、吴必大、李如圭分撰,《王朝礼》《冠礼》由吕祖俭分撰,朱熹负责全面修改,朱熹还主要撰写《觐礼》《冠义》和部分《祭礼》,在但是那么恶劣的情景下,经过朱熹及其弟子的一致努力,一个庞大的《礼》学体系建立了。

五经中的《诗》《书》《礼》《易》《史》五者,朱熹已经完成了四者,最后只剩下《春秋》了,《春秋》是经也是史,朱熹认为要以圣人之心去注《春秋》。朱熹正是以这种心态在晚年中,又潜心修改整理他的《通鉴纲目》,作为考治乱、明善恶、见得失的“万世之明鉴”。

 

朱熹在垂暮之年,在多病缠身,在朝廷韩侂胄党羽多重打击等恶劣情况下,以无比坚强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完成了他探索一生的庞大经学体系,标志着朱熹完整的理学和经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对于他这个身陷党锢依旧孜孜不倦讲学著述的一代鸿儒来说,他可以死而无憾了。

 

庆元六年的初春,阳光特别灿烂,和煦的春风抚照着考亭的山山水水,景色尤其赏心悦目。朱熹在弟子蔡沈、叶味道等扶持下,拄着拐杖,沿着乡村小道慢慢向萧屯方向寻春踏青,初春的大地一片青翠,麻阳溪水清碧流淌,溪畔两边的玉枕峰、翠屏峰满山翠绿,充满生机盎然。朱熹面对满山春色,一反常态禁不住吟道:

“雪花寒送腊,梅萼暖生春。

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蔡沈见朱熹心情高兴,就陪着先生向萧屯慢慢走去,朱熹毕竟年纪大了,又有足疾,萧屯离考亭也有二三里路,到萧屯大樟树下,朱熹已气喘吁吁,十分劳累。蔡沈、叶味道急忙扶着先生坐下歇息,但朱熹游兴未减,要去看看刘勉之的草堂,蔡沈知道刘勉之既是朱熹岳父,又是老师,朱熹年少时曾多次随从勉之到这里求学,萧屯给朱熹流下多少美好的印象,人到了晚年尤其留恋少年的往事。蔡沈、叶味道只好陪着朱熹再往刘勉之草堂看看,草堂犹在,先生却早已西去,朱熹仿佛沉静在少年的求学情景中,向弟子诉说少年求学的艰辛,嘱咐蔡沈他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多读圣人书。

从萧屯回来,朱熹足疾大发,刺痛难忍,步履既艰,连出门都很困难。蔡沈急忙给父亲服了一包中药,仍不见效。这时,朱熹的弟子俞梦达从邵武路过建阳,听说朱熹病了,就向朱熹推荐医士张修之,张修之给朱熹把脉问诊,然后张修之很有把握地说:“要治好先生的病,必须以猛药攻治,去其壅滞,方得气脉流通。”

朱熹以前受过江湖郎中的当,对他的话有的不相信,就请教弟子刘择之,刘择之素来主张老年人慢性病要慢慢调理,不可用猛药攻治,又看了张修之开的药方,都是一些巴豆、三棱、莪术、黄蓍、等大补大泻之药,就说:“你开的这些药治治粗人的病可以,治疗先生的病,此岂所宜?”

张修之还是坚持用药,择之不能屈。朱熹亦念此病恐前后医者只养得住,遂用其药。开始按照药方抓了黄蓍、等熬制服下,开始觉得有一些效果。继而用巴豆、三棱、莪术等药继续服下,顿觉气快足轻,向时遇食多不下膈之病皆去。但是,没过多久,朱熹又出现便秘,朱熹便再服温白丸数粒,脏腑是通了,但出现一种老年奇症,上体极热,要用扇子扇,下体却极冷,拉肚子泄泻不止,弟子、儿子们手足无措,又是请医,又是拿药,都不见效,病情逐渐恶化。

朱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把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把理学传下去,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二,朱熹把蔡沈、林夔孙、陈埴、叶贺孙、徐寓、方伯起、刘成道、赵惟夫、范元裕等弟子一切叫到自己病榻前,吩咐蔡沈把《书集传》拿来,向弟子们讲解《书集传》的精神义理,连续说了十几条,弟子们见先生十分劳累,怕加深先生的病情,都力劝朱熹休息,在弟子们的执意要求下,朱熹才叫弟子退下。

第二天,朱熹觉得身体有所好转,便挣扎起床,到楼下书房修改《书传》两章,又贴修《稽古录》一书。到了晚上,朱熹意犹未尽,继续把诸生叫到自己的病榻前,又给他们说《书》数十条。

初四,白天朱熹详细再看自己编写的《太极图》,晚上,就给弟子们讲解《太极图》。

初五,朱熹略作休息,拿起自己早期作的《西铭》进行反复研究,晚上,又给弟子们讲解《西铭》,然后敦敦教导弟子为学之要说:“道理只是恁底,但大家倡率做些艰苦工夫,须牢固著脚力,方有进步处。”

初六,朱熹又觉得自己身体好了一些,挣扎着起床,修改《大学 诚意篇》,令弟子詹淳认真细心誊写,看着詹淳一字一句认认真真誊写,朱熹由衷满意,自己又拿起《楚辞》进行修改,直到累了才回房歇息。

朱熹念念不忘让谁作自己道学的继承人,他唯一的愿望是自己的得意弟子兼女婿黄干,然而,这时黄干因为生活所迫,在外教书谋生,不能侍候在朱熹身旁,朱熹心里放不下,初八这天朱熹继续起床,颤颤抖抖地给黄干留下最后的一封信,把自己的道学著作和道传托给他,在信中朱熹语重心长地说:“凡百更宜加勉力,吾道之托在此者,吾无憾矣。衰病本自略有安意,为俞梦达荐一张医来,用钢砂巴豆等攻之,病遂大变,此两月愈甚,恐不可支。吾泰儿又远在千里外,诸事无分付处,极以为挠。然凡百已定,只得安之耳。异时诸子诸孙,切望直卿一一推诚,力赐教诲,使不大为门户之差,至祝,至祝!《礼书》今为用之、履之不来,亦不济事,无人商量耳。可使报之,可且就直卿处折衷,如向来《丧礼》,详略皆已得中矣。《臣礼》一篇,兼旧本,今先附案,一面整理,其他并望参考条例,以次修成,就诸处借来可校,作两样本,行道大小并附去,并纸各千番,可收也。”

朱熹对自己的道学著作作了最后的安排,,他的理学精神终会被全社会所承认。朱熹病重的消息也引起官方的重视,建阳县令张揆假惺惺拿着馈礼前来看望他,实际上是来打听朱熹的情况,好向朝廷报告。朱熹依旧保持道学家的铮铮傲骨,一口拒绝地说:“知县若宽一分,百姓得一分之惠。”

 

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是一个历史难忘的日子。这天天气还算晴朗,万里晴空,朱熹觉得气血难忍,浑身无力,用及其微弱的声音呼唤蔡沈,蔡沈急忙奔至朱熹卧室,把先生扶起,但朱熹已经坐不起来,只能半依半靠斜坐在床上,蔡沈只好侍立在旁,听候先生有什么吩咐,朱熹以手挽住蔡沈的衣裳,用颤抖的手示意蔡沈坐下,仿佛要跟他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其他弟子见朱熹病情不妙,纷纷涌到朱熹病榻前,并急忙请来医生诸葛德裕诊断,诸葛德裕认真察看给朱熹把脉,很难找到朱熹的脉象,摇摇头,悄悄地对蔡沈说:“先生大限已至,准备后事罢。”叫弟子们把朱熹移到大堂。在众人七脚八腿又搬又抬,,安置好后,精舍内所有弟子一一前来闻讯朱熹,叶味道凑近朱熹问道:“先生万一不讳,礼数用《书仪》何如?”

朱熹摇摇头,弟子益之问:“用《仪礼》如何?”朱熹复摇首。见此情景弟子们十分焦急,不知怎么办才好,还是蔡沈有主意,轻轻地抚摸朱熹的手,问道:“先生,《仪礼》《书仪》参用何如?”

朱熹终于点点头,嘴巴动了动,但讲不出话来,伸出手指示意拿笔来写,弟子们急忙找来纸和笔,托在一个纸板上递给朱熹,朱熹颤颤抖抖接过笔,想写,然而没有力气运笔,将笔丢在枕头旁,双目直瞪着蔡沈,其他弟子见状,以为朱熹要留下什么遗言,自觉退出,蔡沈靠近朱熹的头部坐下,弟子益之则坐在朱熹的脚边,朱熹用尽最后的力气上下其视,瞳犹炯然,徐徐开合,气息渐渐微而逝……走完自己的一生。蔡沈见状扑倒在先生身上放声大哭:“先生啊,先生……

林夔孙、陈埴、叶贺孙、徐寓、方伯起、刘成道、赵惟夫、范元裕等其他弟子闻声也纷纷围在朱熹身旁痛哭流泪:“先生,先生……”

顿时,考亭沧州精舍内哭声一片,青山垂泪,溪水呜咽,鸟翼不飞。说来也怪,原来好好的天气,到了中午,忽然大变,狂风四起,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山洪爆发,洪流崩崖,狂风折到考亭村前的大树,时人说:“哲人之萎,岂小变哉!”

天下士子闻朱熹逝世,近者投丧奔讣,远者设立朱熹灵位哭祭,黄干得知岳父逝世,不辞路途遥远,连夜赶回考亭,扑倒在朱熹身上,失声痛哭,其声之惨之哀,闻者莫不垂泪。在考亭前来吊唁朱熹的天下道学信徒多达上千人,他们商议要为朱熹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这位千古不朽的理学大师,祭拜朱熹的英灵。他们的举动早已密报送到朝廷,吓坏了那帮权贵,正言施康年上一道奏疏建议朝廷严加防范,令守臣约束。

但当政者的高压,依旧挡不住天下士子纪念朱熹的决心,十一月二十日,朱熹祭奠礼仪在考亭隆重举行,大会由蔡沈主丧役,黄干主丧礼,黄干呕心沥血起草一篇长达数千字的祭文,追诉朱熹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对社会、对孔孟儒家学说传扬的贡献。黄干念到最后是泣不从声,边哭边念:“先生既没,学者传其书,信其道者益众。足见以思义理之感于人者深矣,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辩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讹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加于此者。……秦汉以来,迂儒曲学,既皆不足以望藩樯,而近代诸儒,有志于孔孟、周、程之学者,亦岂能造其阃域哉?呜呼,是殆天相斯又笃生哲人以大斯道之传也……

黄干念完悼文已经的悲痛都站不住了,由其他弟子扶在旁边侍立,蔡沈接着主持丧礼,说道:“先生去世,天下士子,无不悲痛,纷纷寄语悼念哀思,这里我主要念两篇悼念诗文,一是大诗人辛弃疾的诗文,他的诗文是: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还有一篇是大诗人陆游的诗文,他的诗文是:某愿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所有者听了,无不咸记于心。接着,蔡沈主持最后一道丧礼仪式说:“诸位,按照先生生前遗嘱,先生的丧礼按《仪礼》《书仪》进行,先由先生的亲属子女、孙、曾孙等行三拜大礼。”

朱熹次子朱埜、三子朱在以及媳妇、五个女儿及女婿、孙子七人还有曾孙、外孙、外曾孙等披麻戴孝依次跪倒在朱熹灵柩前,蔡沈高呼:“一拜,二拜,再拜,拜天地,拜土地……

“众弟子拜,一拜,二拜,再拜,拜天地,拜土地..亲朋好友故客拜,一拜,二拜,再拜,拜天地,拜土地..

丧礼按照《仪礼》《书仪》庄严仪式依次进行,最后蔡沈高呼:“鸣三响炮,起柩。”

三声炮响之后,朱熹八人门人抬起朱熹的灵柩缓缓向建阳黄坑迈去,千人送葬队伍绵延不绝,一路上朱熹的门人裹糗行绋,带着自己做的米粿充饥,历经路途遥远,道路艰辛之困难,历时六天,终于到达建阳黄坑,安葬在唐石里后塘九峰山下大林谷中。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黄家鹏

    黄家鹏  资深记者  作家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建阳考亭文学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福建思想》《武夷文化研究》《武夷山文学》《生活 。2012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朱熹传奇》,2016年出版学术专著《朱子后学》。









阅读是种品味    分享是种美德

 

以下是我的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码:aazzss528),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一扫,关注一下;支持一下;达观君等你很久了呢.一个聚集数万人脉的人文底蕴运动健康科技创新圈子。  

     

一、转载文章免责声明

  本公共账号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小编有部分内容重新原创编辑整理。


二、本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声明

⊙本平台原创整理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本文须注明,来源:达观天下(微信IDaazzss528),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936620493@qq.com   (欢迎您原创投稿)



广告推广


1、推荐相关新锐公众号

航仔看天下:(公众号码:addhz1),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2、优质6年蓝冠网店推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