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堪比老子五千言的《阴符经》奥妙何在?

2022-02-14 16:31:25

太乙小编采集


文/古人



《阴符经》简介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故又称《黄帝阴符经》。


宋黄庭坚说:“《阴符经》,出于唐李筌,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


宋朱熹《阴符经考异序》说:



“《阴符经》三百言,李筌得于石室中,云:寇谦之所藏,出于黄帝。河南邵氏以为战国时书,程子以为非商末即周末。世数久远,不得而详知。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也。”



唐张果《黄帝阴符经叙》说:



“《阴符》自黄帝有之,盖圣人体天用道之机也。《经》曰:得机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机者,万变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后伊吕得其末分,犹足以拯生灵,况圣人乎?其文简,其义玄。”



唐褚遂良写大字阴符经


《阴符经》是不是黄帝所作,不是关键,关键在经文的内容精义。自唐以来,此经备受青睐,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欧阳询亦有写本。:“《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于此中达真诠。”一下子就把《阴符经》提到了与《道德经》并列的地位。



《阴符经》的版本



《阴符经》版本众多,文字差异较大,莫衷一是。这里特别介绍北宋郭忠恕三体书《黄帝阴符经》,由安祚勒字,于大宋干德四年(966)四月十三日刻于石碑,今存陕西省西安碑林。三体书为:大字篆书,小字古文、八分书。


宋欧阳修《集古录》评论说:“郭忠恕书《阴符经》,篆法自唐李阳冰后,未有臻于斯者。近时颇有学者,曾未得其仿佛也。《实录》言忠恕死时甚怪,岂亦异人乎?其楷书尤精也。”


郭忠恕,着有《佩觿(xī)》和《汗简》,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宋史》记载,郭忠恕寒暑不侵,不饥不渴,死后“其体甚轻,空空然,若蝉蜕焉”,必得尸解之法,为道门中修炼有成的高人。


唐欧阳询中楷黄帝阴符经


郭忠恕,字国宝,不知何许人。柴世宗朝,以明经中科第历官。迄国朝,太宗喜忠恕名节,特迁国子博士。忠恕作篆隶,凌轹晋魏以来字学。喜画楼观台榭,皆高古,置之康衢,世目未必售也。……忠恕,隐于画者也。其谪官江都,逾旬失其所在。后阅数岁,陈抟会于华山,而不复闻,盖亦仙去矣。


——《宣和画谱》卷八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弱冠,汉湘阴公召之,忠恕拂衣遽辞去。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改《周易》博士。建隆初,被酒与监察御史符昭文竞于朝堂,御史弹奏,忠恕叱台吏,夺其奏,毁之,坐贬为干州司户参军。乘醉殴从事范涤,擅离贬所,削籍配隶灵武。其后流落,不复求仕进。多游岐雍京洛间,纵酒跅弛,逢人无贵贱,辄呼苖。有佳山水,即淹留,浃旬不能去。或逾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凿河冰而浴,其傍凌澌消释,人皆异之。尤善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以美酝,预张纨素,倚于壁,乘兴即画之,苟意不欲而固请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为宝。太宗即位,闻其名,召赴阙,授国子监主簿,赐袭衣、银带、钱五万,馆于太学,令刊定历代字书。忠恕性无检局,放纵败度,上怜其才,每优容之。益使酒,肆言谤讟,时擅鬻官物取其直,诏减死,决杖流登州。时太平兴国二年。已行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掊地为穴,度可容其面,俯窥焉而卒。稿葬于道侧。后累月,故人取其尸将改葬之。其体甚轻,空空然,若蝉蜕焉。所定《古今尚书》并《释文》,并行于世。


——《宋史》卷442列传第201文苑4


宋郭忠恕三體書阴符经


郭忠恕精通古文,道术高超,因此他所校定的《阴符经》,远较其馀众本为可信。全文共计399字,迻录于下(未用简化字),供深入研究。与其他众本的异同,可参阅相关校勘记。



黄帝阴符经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衺,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旣宜,三才旣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则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延伸阅读:


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引:“  邵子曰:《阴符经》七国时书也。伊川 程子曰:《阴符经》何时书 ?非商末则周末。“但是朱熹并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宋朱熹《阴符经考异》中说:


  "《阴符经》三百言,李筌得于石室中,云寇谦之所藏,出于黄帝。河南邵氏以为战国时书,程子以为非商末即周末。世数久远,不得而详言。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也。 ……或曰此书即筌之所为,得于石室者伪也。其词支而晦,故人各得以其所见为说耳。筌本非深于道者也。是果然欲?吾不得而知也。"


《道藏》中收录的《黄帝阴符经疏序》词上有差异,即言“魏真君”而不言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大魏真君”。《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古以为出自黄帝之手,此当属托名。不过,其说却自有来历。宋代以来学者,始对此书之作者及产生年代提出质疑,但意见颇不一致。宋人黄庭坚《山谷题跋》及朱熹《阴符经考异》以为此书是李筌假托黄帝名自造;清人姚际恒、全祖望等学者认为此书乃魏寇谦之伪托;今人余嘉锡及王明先生均对此有考辨。余氏《四库提要辨证》指出:“昔晋哀帝兴宁二年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杨羲以《上清真经》,使作隶字写出,以传句容许谧并第(弟)三息许翔,事见《真诰·运题象》。于时所出道经甚多,《黄庭经》即出于是时,……其后杜京产将诸经书往剡南,吾疑《阴符经》即为此辈所作。以其有强兵战胜之术,故京产弟子孙恩遂因之以作乱。”杜京产为魏晋时人,余氏以为此书为魏晋人杜京产所作。王明先生认为:《阴符经》的一个重要思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不见于古籍,最早出自《列子·天瑞篇》。王氏引述了《列子》书多条行文来证实《阴符经》之思想来源出自《列子》,又据一些学者关于《列子》属“伪书”的观点,认定《阴符经》当出南北朝时道门中人或当时隐者之手。虽然《阴符经》之思想来源出自《列子》是无疑的,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列子》一书之年代重新进行考证,如许抗生先生所作《列子考辨》,根据先秦与两汉不少典籍引用《列子》文句的事实,认为《列子》当属战国时代之作品,但在许多地方经过后人增改。⑧《列子》为早期黄老道家典籍。如此一来,则《阴符经》之出世年代是否属于南北朝则尚待进一步研究。


2 作者 

《阴符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共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是黄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等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寇谦之所作,其根据是因为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此书是“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宋代的黄庭坚、朱熹等。第四种观点认为是南北朝时一位“深于道者”所作。


3 关于《黄帝阴符经》的注解及杂著

《黄帝阴符经》在宋郑樵《通志》上所载书目共有39种之多,明《正统道藏》所收的成书也不下20种,后之学者纵然把这些注解都阅遍了,恐怕仍旧不能明白《黄帝阴符经》是怎么一回事。《战国策》言: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读之”;而《史记·苏秦传》则言: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曰:“《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清沈钦韩说:《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兵》者即《太公兵法》,苏秦曾得《太公谋》八十一篇,从中悟出纵横术。至于《道藏》中现存之《黄帝阴符经》,很容易看出它是专门修炼家言,与兵家无涉,凡以兵家的权谋术数作注者皆文不对题,,都与《黄帝阴符经》的宗旨相去甚远。宋儒朱熹虽不识《黄帝阴符经》作用,但也有几句好评的。


《黄帝阴符经》原文有300余字的,也有400余字的,何种版本为可靠?今日已无从断定。所幸其中要紧的话在各种版本上都一致保存,大体尚无妨碍。惟注解总嫌芜杂,阅之徒乱人意。有些地方,经文并不难懂,如果看了注解以后,再和经文两相对照,就觉得满纸都是荆棘。不知它在那里说什么话?即如经文“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本意是说正派人得到这个法子,能够使自己身体坚固;邪派人得到这个法子,反而轻易促短自己的寿命。有些版本把“固躬”改作“固穷”,或许因为《论语》有“君子固穷”之说,遂妄改之,但不思与上文“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三句怎样可以连在一起?“盗机”的作用和“固穷”的品格究竟有什么相干?又如经文“天人合发。’’一句,本是修炼家的专门术语,注家不得其解,把它改作“天人合德”,一字之差,竟至点金成铁。而且“天人合发”的“发”字是根据上文“天发杀机、人发杀机”两句而来,若把“发”宇改为“德”字,试问有何根据?又如“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原文只有两句,后来各种版本把两句改成四句,而改法又不相同:(1)“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2)“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地发杀机,星辰陨伏”。(3)“天发杀机,星辰陨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现在看他们所添改的四句都不及原来的两句好,反而觉得累赘。原文是“天”与“人”相对待,不需要把“地”排列进去;他们把“天、地、人”三才并列,遂失却原文的意旨。原文“龙蛇起陆”是隐语,不是真有这件事,而他们当真地认为龙蛇在地下潜藏不住,都跑到地面上来了,因此就凭自己的理想,加入“地发杀机”一句;又因‘‘天发杀机’’没有下文,变成孤立的句子,于是再用“星辰陨伏”或“移星易宿,,以补足原文语气,读者更莫名其妙。又如经文‘‘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而李筌的注本上则多了两个‘‘不’’字,作“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这是显然的错误,但李筌并未加以校正,而且将错就错的曲为之说,原来是很容易懂的话,竞弄得非常难懂,所以后人读《黄帝阴符经》,最好不要看各家注解。

关于《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经文很短,共有400余字;但据一般说,从“观天之道”起,至“我以时物文理哲”为止,是它的原文,仅300余字,所以《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自“我以时物文理哲”以下100余字,说是后人增补,但这一段文字,是宋代以来即已经有了的,如朱熹在注《阴符经》时,即非常赞赏其中的“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几句话,他说:“四句说得极妙”。又说:“浸字下得最好”。也有人说:这一段最早见于柳公权书《阴符》(《宣和书谱》有唐柳公权书《阴符经》),如《黄帝阴符经注解》引高氏《纬略》说:“蔡端明云:柳书《阴符经》之最精者,善藏笔锋”。那么,应当更早了。至于它究竟是多少字?因为各家传本不同,我们也不能肯定。


它的内容,各家看法并不一致,悬殊很大。有的认为它是谈道家修养方法的书,但其中又有谈“道”和谈“丹”之分;有的认为它是纵横家的书,所谈都是权谋术数;也有人认为它是兵家的书。比较来说,以第一种看法为多,因为在《阴符经》上篇中是很清楚地说出“知之修炼是谓圣人”。可见它的宗旨所在,是说道家的修养方法,主要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并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就是掌握了长生久视的自主之权。宋代的学者,像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他们都很喜欢《阴符经》,对这一部书十分推重。但当时也有一些学者则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如黄震说:“经以符言.既异矣;符以阴言,尤异矣”。又说它“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炼而不能明其所以修炼,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盖异端之士掇拾异说而本无所定见者,此其所以为阴符欤!”


《阴符经》的作者和他的出现时代,各家说法不同,唐李筌《阴符经疏·自序》说:这一部书是他在嵩山虎口岩中所得到的寇谦之藏书,经文是黄帝所撰,经义是骊山老母所传。宋人黄庭坚首先否定了这种说法,他在《山谷题跋》卷四中说:“《阴符经》出于唐李筌。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朱熹在《阴符经考异》中也说:“《阴符经》恐是李筌所为,……只因他说起,便行于世。”但近代学者也有入认为经疏是李筌所作,经文则不一定出于李筌之手,因为有些较早于李筌的人,如吴筠在他的《形神可固论》中,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都曾经引过《阴符经》的经文;同时他们还相信初唐的书法家褚遂良也确曾写过《阴符经》。


李筌的身世,历史记载不多,只有《神仙感遇传》中说:他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开元中为江陵节度副使,有将略,尝作《太白阴经》及《中台志》。后人名山访道,不知其所。但据他自己的《进太白阴经表》及《太白阴经自序》中说:他在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曾做过“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史”等官,在代宗永泰四年(公元765年)还做过“河东节度使都虞侯”。此外,他的著作见于记载得还很多,除了上述3种而外,还有《孙子注》,见《道藏》太玄部《孙子》十家注中;《青囊括》一卷,《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并见《崇文总目》中;《阃外春秋》残卷,见《鸣沙石室佚书丛编》中。


根据李筌对本经典的解释著作《黄帝阴符经疏》,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


  (1)首先讲述观察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天性运行为自然规律,人心则顺应自然规律;其次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人的生杀之气的和收,应与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机遇。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


  (2)先举例说明只要专心致志,就可以收到非凡的功效;继而强调,要掌握好这微妙的自然规律,以随机应变为原则。


此书论述深刻,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黄帝阴符经》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又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可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太平经》又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国。"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恒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自然与万物相通,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生物。因此,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阴符经》传说是轩辕黄帝所写,但实质上不可能,有人说处于先秦,最早给它写注的李筌说是寇谦之所传并藏之于名山,这些都是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是北朝的人所写,而且最初与道教无关。事实在唐代,《阴符经》没有受到主流道教的关注,虽然李筌之后,张果也曾经作注,柳公权有《阴符经》的书法作品,但直到唐末五代杜光庭注《阴符经》,这部经才算正式被道教吸纳,因为它不是由道教内的人写的,那么被道教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之后,内丹学和宋明理学都比较看重这部经,甚至认为这部经可以跟《老子》相比,所以后来《阴符经》地位比较高。







如果感觉受益,欢迎打赏小编以资鼓励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