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别选了,反正总会后悔

2021-11-24 16:06:05


在纽约,有一位小姐姐MatildaKahl因为不想在搭配衣服花费太多时间,一口气买下15件一模一样的白衬衫,连续三年多的工作日轮换着穿。大家都很不可思议,但她自己却松了一口气,“你知道我这样做,每天内心有多轻松,节省了多少时间,足足有45分钟!”


▲Matilda Kahl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就已经充斥了“选择”两个字。

 

你可能会被动地做一些选择:出生在什么家庭,上哪所学校,在哪里工作,跟谁结婚,跟谁合作。你也可能会主动地做一些选择:出门穿什么,中午吃什么,又或者是要不要打开这篇文章。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害怕选择,他们或许享受选择之后的快感,却恐惧选择的后果。我们称之为“选择困难症”。

 

所以,时常有人将决定权交给上帝。比如抛硬币。《爱情公寓》中有一个经典桥段,曾小贤在面临一菲和诺兰的两难选择时说:“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就知道,你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了……”


▲情景喜剧《爱情公寓》

 


怎么选都会后悔的“世界观”


为什么大家都会有“选择困难症”?

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选择太多

对自我不满,倾向于逃避

害怕选择之后承担责任,自己会后悔

……

 

社会科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著作《选择的悖论》中提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究其原因,施瓦茨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然而实际的情况从来都达不到这样的目标。生活往往都是复杂的。

 

人生的路只有一条,怎么选都有可能会后悔。

 

 

2016年由杨丞琳主演的电视剧《荼蘼》中,采用“平行时空”的方式,将不同的选择诠释出不同的人生轨迹。Plan A,出任总经理,走上事业巅峰,却要离开那个和你一起吃晚餐的人;Plan B,穿上幸福的嫁衣,结婚生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却无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女主角选择Plan A时会羡慕Plan B的温馨和烟火气,选择Plan B时会羡慕Plan A的富足和自立。

 

所以,无论哪种选择,都会留下遗憾。


▲电视剧《荼蘼》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选择在十六岁的时候离开家,选择做自己,所有人都以为她很酷,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她在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曾写到这样一段话:



为何我在十六岁时离家?那是改变此后人生的重大选择之一。回顾往昔,我感觉自己当时处于常理的边界,明智的做法本该是保守秘密,如常生活,学着更圆滑地说谎,迟些离开。


我发现,明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决定时才有效。对于改变人生的事情,你必须冒险。


震撼的是,当你冒了险,做了正确的事,来到常理的边界,跨入未知的领域,抛却所有熟悉的气味与光线,此时你并未感受到强烈的喜悦和巨大的能量。


你不快乐。事情变得更糟。


这是哀伤的时刻。失落。恐惧。我们用疑问击穿自己。


然后我们感觉中弹了,受伤了。


这时所有的懦夫跑出来说:“瞧吧,我告诉过你了。”


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告诉过你。

 


▲珍妮特·温特森


就如温特森说的,人生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无助时刻。然而当你终于鼓起勇气去做一个改变人生的大选择,去冒险,可是你发现自己依然不开心。那是一种终于做出选择后的失落感、无助感,而这个时候,那些“马后炮”们都会跑出来,用假装安慰却得意的语气,说:“看吧,我就知道是这样。”好像他们早已知道这样的结果。

 

但其实,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对你也只有羡慕而已,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到。你要知道,只有生活的懦夫才会在事后说嘲讽你的风凉话,但是生活的强者会勇敢地承担起选择后需要担负的责任。


既然怎么选都会后悔,不如选一条自己更想要的。


 

不知道有没有用的“方法论”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出选择呢?

 

首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关于大学生卖猪肉、卖煎饼等之类的报道,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关注这些事呢?因为人们潜意识中还是会觉得这些职业上不了台面,大学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毕业之后就应该做更体面的工作。

 

之前,各大网络纷纷报道一个清华大学建筑系学霸“女流”做游戏主播的事件。“女流”是网名,其本名是石悦,高考时以内蒙古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和研究生的深造。后来由于喜欢游戏,开始做游戏主播并为大家所熟知,现在已经成为颇受欢迎的主机游戏网络主播。网络上不时发出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说做建筑师可能比做游戏主播更有意义,但是“女流”认为别人的质疑评论与她无关,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父母为你安排什么样的生活,你便全盘接受。直到有一天,双方的想法不再一致,你才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珍妮特·温特森也是这样。在温特森的儿时印象中,养母总是站在光明正义的一边,做任何事情总是有自己的章法,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温特森一开始认为母亲做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也并不反感母亲为她安排的一切,甚至认为生来注定要成为传教士是件好事,总是努力去迎合母亲,讨她欢心。

 

一开始的温特森并没有觉得这哪里不对,直到她在十六岁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严苛的家庭,当然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养母举办仪式为她“驱魔”,哪里有什么魔鬼?有的只是心魔。也就是因为这件事,珍妮特才发现自己想要的和母亲想要的并不一致。她想要她自己的快乐,决定离开家。


▲珍妮特·温特森


然后,判断选择之后要承担的相应责任,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承担。

 

有人说,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人生都是选择题,哪里有什么对错,有的只是我们愿意为选择去付出代价,当然,也会有所收获。

 

温特森选择在十六岁离开家,那必然要承担流落街头的代价。她离家时买了一条小毛毯,它是温特森卷起来的世界。无论去到哪个房间、哪个临时居所,都要摊开这条毛毯。因为这是她自己的地图。别人看不见,但装在毛毯里的,是她待过的所有地方——待过数周的、数月的。初到一个新地方的头一天晚上,温特森总爱躺在床上,看着这条毯子,提醒自己已经拥有所需,哪怕如此微薄。有时,你必须住在不安稳的临时居所,不适宜的地方,错误的地方。有时,安全的居所帮不到你。

 

温特森选择去寻找生母,相应的也要选择承担心理压力,那是一层一层地剥开自己心里的伤疤,一点一点地了解到自己是如何被抛弃的。温特森想查阅当年的档案,,信上写道:“申请人应填写惯用表格后发回。”她坐在后门台阶上一遍又一遍地看信,如同一个不识字的人,像撞上电篱笆似的浑身微微颤抖。然后走进厨房,抓起一只盘子,摔在墙上,“申请人……惯用表格……发回……”一遍一遍在她脑海中回想,这又不是申请信用卡。过激的情绪导致她膀胱失去控制,小便失禁。

 

找到生母之后,需要承担与生母的相处的责任。生母安或许比养母温特森太太更加开明,也更能理解温特森,但是至少养母温特森太太给了温特森一个家,所以在安批评温特森太太的时候,温特森很不喜欢,跟安发生了口角。温特森太太可能是个怪物,但她是温特森的怪物。

 

这些都是温特森做出选择后要承担的。也许她可以选择更安稳、更圆滑地生活,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不去寻找生母,成为自己心中永远的谜,但是没有这些选择的温特森,还会是现在的温特森吗?


▲温特森将本书献给她的三位母亲


最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觉得做了选择之后,坚守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更重要。


养母温特森太太不热爱生活,不相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关着的垃圾桶,没人逃得掉。但是温特森说,她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对温特森而言,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哪怕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但只要一息尚存,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的生活。温特森也做到了,她活得多姿多彩,凭借自己的努力,靠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兼职完成了在牛津大学的学业。 


愿我们都能不纠结,够努力,无愧于当初的选择。



 每日赠书


● 你为自己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1位书友,赠送新经典好书一本

 点击图片可购买此书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珍妮特·温特森 著

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夏花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