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启发式教学:18个实用方式

2023-05-25 17:04:50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


(1)、目标启发式


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明确本专业课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还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个单元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每堂课的要求,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激疑吸引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教师的责任在于:


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②、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就能拓开思路,启发学生多想、深思,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从中寻觅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


在知识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均可应用。


(3)、提问启发式


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教师怎样提问才算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①、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


②、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


③、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


④、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


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无力。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


为了提高效果,有人提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第三,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要求: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


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教师不急于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让学生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


把着重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要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命题,培养全面地看问题的本领。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培养钻研问题的良好品质。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难度较大、较深的课题,激发他们向科学险境进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习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从浅显举例和实际事物中,启发学生寻找问题的哲理和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理解力和概括力。


举出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个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去进行联想,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和思维综合能力。


从事物发展顺序和知识内在逻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顺序等。


(4)、比喻启发式


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说法。孔子就是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运用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记载。


一般地说,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教师要对比喻的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炼,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学性和理想性。


(5)、反诘启发式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教师在运用反诘法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诘的问题应与本题有明确的必然的联系,不要离题太远,使学生感到“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


(6)、提示启发式


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


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生的性质。


①、关键型提示


是教师指出理解问题的关键词语和关键条件的启发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关键的词语,抓住它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就不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②、奠基型提示


是教师首先重申与新知识有关或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的启发方法。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③、例示型提示


是教师用通俗、直观的事例提示对复杂、抽象问题的理解的启发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例说明。


这种举例有时用以阐述某一道理,有时是用以形象说明某一事物。


④、比较型提示


是教师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启发方法。


在各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⑤、实验型提示


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显示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7)、点拨疏通式


是教学中调整学生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如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说“现在有的同学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


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马虎则说:“你计算的结果对吗?”如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皱则给予必要的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势干扰,培养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维。


(8)、情境启发式


①、情趣结合。


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也可以借寓或故事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教学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②、情意结合。


教学要提倡“情于心而会于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进而要求编故事进行复述,效果也很好。


③、语言启发。


教师的语言,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语言声调,更要求能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


心理学研究证明:


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的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因为在教学开始时出现,可以引起学生长时间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可以提高整堂课的学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④、环境启发。


教学法的环境设计和布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生常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他们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只有在他们的大脑里引起经验的共鸣时,才产生意义,也才能被记住和理解。


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强调把知识和学生们的亲身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得到结论。


做到:


按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学环境的布置,特别要注意美学原则。


结合教材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标本、照片、实物等;板书、板画、图表等,要有启发作用。


(9)、示范启发式


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生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它包括潜在型、解题型、操作型、口语型、榜样型等形式。


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生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①、潜在型示范是教师讲述知识,阐明道理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讲述知识的联想方式、阐述理论的诱导方式、联系实际的选择方式等等,都会给学生以启迪性示范。


②、解题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比较明确的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甚至还要以分解方式,指明各步骤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


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临摹”,就会启发学生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操作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以准确规范的动手操作的示范。


教师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常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操作和动作过程,甚至还要反复展示各环节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学生照着去练,就能逐步学会操作技能。


(10)、类推启发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


运用此法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11)、对比启发式


教学中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


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


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12)、直观图示式


①、体系型图示是连接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勾画展示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图示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


②、推理型图示是定向连接有关知识点,以完成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


这种图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约性非常鲜明、直观,前后的因果联系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来灵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细微。它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


③、展示型图示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反映定理或观点的内容,表明某些知识点的相互制约关系及说明题意等形式多样、作用广泛的图式。


(13)、讲练引导式


指教师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14)、研讨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15)、探究引路式


指教师在探究课中运用的启发式引导。


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16)假设式启发


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接受正确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


一般是首先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17)、自学指导式


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


“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如何优化自学时间、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利用智商等带有启发性问题,课中随时引路。


(18)、语言动作式


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启发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而不管适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形式。


如果能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启发式教学形式进行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渴的动力。



关注一号大喇叭(No.1 Big horn)

分享:个人成长、亲子关系、

家庭及婚姻经营等资讯。


一天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下一号大喇叭文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 <<<





你会喜欢


·国外很火的漫画:其他家庭VS犹太家庭

·最智慧的妈妈,已经教会了孩子时间管理,寒假自觉自愿的学习

·孩子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绝不能打?父母一定要看

·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五块钱的艳遇(深度好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