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的未来

2022-01-12 12:52:32


 李兆申教授

撰写 | 李兆申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编辑 | 黄美清

● ● ●

进入21世纪,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诊断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治疗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微创化。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消化内镜发展迅速,成绩斐然,这其中凝聚了无数消化内镜人的智慧!展望消化内镜的未来,任重道远,前途光明。


内镜诊断——无盲区


2000年第一台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为内镜检查开辟了新的思路,突破小肠这一内镜检查盲区,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进步。目前,在全球62个国家1000余家医院应用,受检例数>25万,小肠疾病诊断率提高到70%,且易吞服(9~91岁),无痛苦,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1%。

 

近年来,随着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胶囊”逐渐拓展出“大舞台”。近几年,长海医院牵头完成了一项新型磁控胶囊胃镜与常规电子胃镜的对照试验。该研究显示,磁控胶囊胃镜诊断全胃局部病灶的敏感性为90.4%、特异性94.7%、准确性93.4%,并且未遗漏重要病变(肿瘤、溃疡等)。磁控胶囊胃镜是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自主创新领域的重要成果,该研究证明胶囊胃镜用于胃病无创检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镜诊断——精细化


内镜窄带成像术(NBI)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较普通内镜有着明显的优势,联合放大内镜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血管改变及腺管结构的改变,为早期发现异常病变、提高病理检出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而且超高倍放大内镜还可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在内窥镜头端整合一个共聚焦显微内镜微探头,使用对比剂——荧光素钠增强黏膜对比度,可使内镜放大倍数超过1000倍,能在活体中对细胞及亚细胞结构进行观察。2011年,Gut发表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该研究显示,与白光内镜(敏感性:72.2%;特异性:95.1%;准确性:94.1%)相比,实时整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敏感性:88.9%;特异性:99.3%;准确性:98.8%)在诊断浅表型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方面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及可靠性(P<0.05)。


内镜诊断——智能化


2017年2月,《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的相关研究,该研究基于大数据(129450张皮肤病图片,2032种皮肤病),机器的诊断准确性>91%,诊断皮肤癌的水平与皮肤科医生相当,未来可装配于手机,实现皮肤癌全民筛查。该研究成果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6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美国莱斯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在《胃肠内镜》杂志发表了食管癌智能诊断的相关研究,通过对食管鳞癌高清显微内镜全自动实时图像分析,为医师实时提供诊断信息,诊断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1%。

 

2016年3月,《胃肠内镜》杂志发表了日本广岛大学的相关研究,在该研究中,计算机通过对NBI放大结肠镜实时图像识别,完成组织学诊断,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3%。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新兴产业提上国家议程。在未来,消化内镜这个“大舞台”上,人工智能将大展身手,为内镜发展添加新的活力。


内镜治疗——微创化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新治疗手段,代表着医学的新方向,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应运而生。随着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NOTES基础上提出基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超声内镜(EUS)新的理念,建立了经自然腔道内镜“最短手术入路”。基于ESD的新NOTES技术提出“第三操作空间”概念,打通黏膜下层“隧道”,主要包括: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等。基于EUS的新NOTES技术借助EUS“第三只眼”通过浆膜外手术入路引导完成操作,主要包括EUS引导下顺行胰胆管造影术、EUS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引导下胰管引流术、EUS引导下胃肠吻合术等。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年第21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报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欢迎订阅信息导报

邮发代号:2-683;

订阅单价: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咨询电话:010-85158530

投稿邮箱:cma_cmn@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