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专业溯源与发展 ——纪念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

2022-03-31 12:47:55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专业溯源与发展

——纪念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



周新民 



摘要:本文以对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船舶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建校初期所涉船主要专业的渊源,提出其历史应追溯到我国最早的造船专科学校——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因此,由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演变而来的江苏科技大学涉船专业,其前身也应追溯到福建船政,而非开办于1933年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


主题词: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福建船政;江苏科技大学;沿革




 

福建船政学堂之北迁


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奏设“船政学堂”。曰船政:“不重在造而重在学”。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主张:“船政根本在于学堂”。


“船政”是政府的船政领导机构,,是国家大型舰船工业与培养舰船科技人才专业学校的管理机构。


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也是第一所“前厂后校”的近代海军学校,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福建船政”源于清政府创办“船政”官署时,驻地在福州市马江畔的马尾港,后一般就称马江船政或马尾船政,今广称福建船政。所以,无论马尾船政,还是今日广称的福建船政,并非掌管福建省内的“船政”,而是掌管全国的“船政”。


据《福建省船舶工业志》介绍:“福建省船舶工业教育始于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底。船政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培养造船、海军人才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曾培育出大量与近代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海军人才,并且先后选派4批计107名留学生赴英、法、德、美等国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为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科技人员。他们不仅在军事航海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船政学堂几经变迁,在民国35年(1946年)夏,改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1952年8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把该校造船科、轮机科并入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后又并入上海船舶制造学校(笔者注: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航海科并入厦门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笔者注:1953年,航海学校又被合并至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


说到福建船政学堂之“北迁”,不得不提一下最早“北迁”的“海军学校”,即,,1947年4月迁青岛,1949年经厦门迁台湾高雄左营。


而中国船政中心之“北迁”也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史实,从上世纪初的清末时期开始,大量的福建籍造船技术骨干、专业工匠由福建来到上海,成为“江南造船所”(今江南造船厂)的中坚,奠定了“江南舰船”百年不衰的辉煌之基。只是这段尘封的“船政全面北迁”史鲜有学者去专门研究而已。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专业溯源



19521119日,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程望局长领导、:19501954年,船舶工业局局驻地上海)中,对筹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后文简称为“上海船校”)的原因是这样表述的:“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们的国家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船舶工业方面也要大规模的发展,在今后数年中需要造船技术人才。除高级技术人才由大学培养外,大量地训练培养中级与初级造船技术人才尤为当务之急。因此,,特由本局筹设中等技术学校,以满足今后国家对造船技术干部的迫切需要。”


 “学校计划任务书”中还对学生来源作了具体计划,其中有,“本校成立时,下列学生可以并入:

(一)上海高级机械工程职业学校造船科

      二年级  2班

        一年级  2班

(二)福建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造船科

      二年级  1班

         一年级 1班”


学校分为二个专业科,造船科和船机科。造船科包括船舶制造和船舣装置;船机科包括轮机制造和轮机装置(注:最初的专业设置方案)。


1953年,在执行上述计划任务书时,随着情况的变化,一机部最终对上述并入的学校专业、师生作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如,在《上海船舶工业志》上作了如下介绍:“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2年,一机部在上海决定建立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简称上海船校),,将上海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和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轮机科划属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该校学制3年,设置船体制造、船舶机器与机械、焊接等3个专业”。学校于1953年9月开学


1953731日,文汇报也对新组建的上海船校涉船主专业来源作了报道:“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以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高级机船舶科和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等科为基础”。


上海档案馆归档有1970年以前的原“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一度曾更名“上海船舶制造学校”)的不少卷宗,这些卷宗虽已向社会公开,但早已少有人去翻阅。而对上海船校的主要专业进行追溯可以发现,“上海船校”与福建“船政学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依据档案和史料,对上述组建上海船校的主要专业科,略作探究。


1、上海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该校是上海市人民政府1949年8月接管的原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故上海一解放,就被接收、改造,派来了新校长孔另境(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沈雁冰内弟)、新教导主任许海涛(原上海复夏中学教员、:1949年以后,原校长许恒“去向”成“谜”,目前无法查清,或相关档案至今末开放)。


1951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初始,“大公”就被“首当其冲”被“撤并”。大公职业学校的商科师生并入市立财经学校、高机科师生并入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土木科师生并入华东交通专科学校。1952年7月,“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改归公立,并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学校设机械科(即原初级机械科)和电机科(新增)。1953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的电机科师生并入上海电力工业学校,而“机械科”师生则由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接办”。


2、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起源于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创办的德文医学堂,曾相继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上海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中法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中法国立工业专科学校”、“中法国立工学院”、“中法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简称国立高机),1950年12月4日更名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953年1月5日,更名为上海第一机器工业学校(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其中船舶制造科于1953年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3、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源自1912年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曾相继更名为“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附设的水产技术学校,设有渔捞、制造、养殖、轮机4科。其中轮机科于1953年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4、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轮机科:福州工业学校(原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的造船科、轮机科源自清廷批准,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的福建船政学堂(创建于1866年)。船政学堂宗旨是培养高级造船、轮机制造和航海人才。1913年,船政学堂归海军部管辖,其中前学堂改为福州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绘事院改为船政局图算所,艺圃(由艺徒学堂、匠首学堂组成)改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1935年起海军艺术学校相继改建或名为私立勤工初级机械科职业学校、私立勤工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私立勤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1952年8月,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奉命停办,除航海科并入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外(1953年11月并入新组建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航空机械科等各科先并入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2年12月改名福州工业学校(后多次更名,2002年并入福建工程学院),1953年造船科、轮机科师生及专用设备调归刚成立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上海档案馆也有归档文件证实: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造船科、轮机科师生及专用设备调归”刚成立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所以,无论《福建省船舶工业志》还是《上海船舶工业志》,都明白无误地显示,“福建船舶工业学校”1952年奉令“北迁”上海,将“福建船政学堂”造船科、轮机科专业并入新组建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成为上海船校的造船、轮机专业主力和专业溯源之一。福建地方志史料也证实,福州工业学校是直接传承于福建船政学堂的学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二个涉船主专业——造船、轮机同时并入上海船校的学校。


综上所述,当年新组建的国防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专业就是以舰船为特色的专业体系。福州工业学校的造船科、轮机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转入初建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奠定了上海船校以舰船为特色专业基础。


而饮水思源,毋庸讳言,上海船校的造船专业可以溯源自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和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轮机专业可以溯源自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和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此外,有必要谈一下焊接专业的创办,上海船校焊接科是以原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初级机械科为基础组建的新专业。是国内最早办焊接专业的极少学校之一,从苏联进口的少数顶尖水平的焊接设备,当时国内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学校实验室拥有。60年代上海交大设立焊接专业,开始一段时间也是到上海船校实验室来做实验。其后实验室的骨干力量也是上海船校的毕业生。  


 

江苏科技大学涉船专业沿革再探



当年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船舶工业学校,也是国家重点国防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之一。以造船、轮机、船电等为特色专业,在国防工业中还是有一定名气的。1970年3月,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第六机械工业部军管会的命令,该校搬迁至江苏省镇江,后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政策迁回上海,遂先后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镇江船舶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小有名气的“上海船校”、“镇江船院”,由普通本科的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3年更名)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江苏科技大学(2004年更名),这在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中是没有先例的。


上海船校、华东船院的造船、轮机专业都是福建船政学堂的重要传承与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江苏科技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与上海船校、华东船院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那么其与福建船政学堂一脉相承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江苏科大涉船专业长期与国防工业保持密切关系,为国家培养相当数量的涉船涉军人才,无论在一线舰船生产企业还是在设计研究部门都有他们的身影!因此,其前身应追溯到创建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而非仅仅开办于1933年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


 

传承船政文化



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福建船政学堂,从初创时起就与我国的海军舰艇建设密切相关,造就了不少杰出的海军将领、专家、学者。正如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马尾“船政足为海军根基”,勉励“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


从专业与涉军意义上来说,后来组建的隶属国防工业的上海船校与福建船政学堂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船校曾长期隶属国防工业——第六机械工业部,除为人民海军培养着一定数量的国防生任务外,还承担着不少尖端海军科研任务。


 “上海船舶工业志”中有如下记载:


1953年创办的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是一机部的重点学校,创办20余年,毕业生达7000余人,培养的学生深受各单位欢迎,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业务骨干。”(注:指中专期间毕业生)


“学校的毕业生为中国造船事业和海军建设做出很大贡献。学校形成了重视基础,从严治校,侧重工艺和技术实践,重视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特色,毕业生也以独立工作力强,既会动手又会动脑,踏实肯干见长,得到工厂等使用单位好评


仅以具有非凡国防意义的1970年12月26日下水的中国研制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来说,1970年之前,在核动力潜艇研究所从事设计工作的就有数十名上海船校学子。在核潜艇总装厂从事技术、生产管理、制造工作的上海船校学子更多,近达二百名。当年总装厂多名厂级技术干部也均为出自船校学子。此外,当时,还从上海江南等各大造船船厂抽调了各工种技术工人400名支援核潜艇总装厂。(2014年7月11日,《解放军报》报道: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已退役,即将走进青岛海军博物馆。作为40多年前建造中的亲历者,每每看到首艘核潜艇的那些历史照片,我都会触景生情。特别是该核潜艇的上层建筑与大型不锈钢舾装件,如耐压指挥台、指挥台外的非耐压围壳、潜望镜座、天线升降座稳定翼轴壳座等,基本上都是我亲手安装的,保时保质,一次交付检验成功,至今记忆犹新)。


据1990年初编印的镇江船院(上海船校)上海地区校友会通讯录记载,由14个分会组成的上海校友会,参加的校友达3700名左右。校友分布于上海涉船涉军各研究院所、公司、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仅江南造船厂(含后来并入的求新船厂)参加校友会的500名左右,沪东中华船厂450名左右。江南求新、沪东中华为我国的现代造船事业、海军建设、国防科研和航运事业作出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目前隶属江苏教委的江苏科大,仍然与国防工业主管部门保持着密切关系,江苏科大的造船、轮机专业全面继承了福建船政学堂的衣钵。江苏科大“在多年的发展中,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形成了船舶、国防和蚕桑办学特色,未来学校将坚持走特色加内涵的道路,努力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造船大学”。


近年来,福建船政文化交流协会和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的“船政人”不懈努力,不但为传播船政文化做了大量工作,还广泛联系、组织国内外源自船政学堂老校友及其后裔,获取得了很大支持。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1982年10月福建马尾商船学校开办,1988年5月改称“福建船政学校”,后与交通学校等四校合并学校组建成“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建立了二级学院“船政学院”。2011年5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有消息称,远期目标是要筹建“福建船政大学”。


据福州日报2014年8月15日报道,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江定涛在第六届中国(福州)船政文化研讨会发言说:“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船政学堂的传承者,秉承创新船政学堂“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探索实践适合各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船政学堂的直接传承学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注重继承和发扬船政学堂的优良办学传统和文化底蕴,把船政职业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


历史证明,今日有海军“黄埔军校”之称的左营“海军学校”、江苏科技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等院校相关专业与“福建船政学堂”才是有着持续的悠久的历史的渊源关系!


其中,福建工业学校(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的造船科、轮机科自1953年并入上海船校后,造船、轮机专业从未中断过招生、办学、科研,也从未中断过与国防口的联系。学校的船、机、电产品之规模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地位与影响,有的还走出了国门。仅就学校的船舶产品来说,自1958年至1978年,船校师生共修造了68艘各类船舶(其中52艘各类船舶为1970年前在上海完工),这与船政学堂师生昔日建造40余艘舰船何其相似。1978年竣工交船的“鲁烟油2号”1000吨沿海成品油船,不但开创了江苏省造船行业的先河,还成为在校师生造船的绝唱!目前的生产全封闭救生艇柴油机主机更是走向世界的国内独家船用产品。


我们期待有一天,能与“福建船政学堂”有着持续的悠久的历史的渊源关系的企事业单位能大“团圆”,共同传承船政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能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永载史册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周新民,1966年毕业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造船专业,江苏科技大学退休职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