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轻松学《易经》第四十四卦:姤——天风姤,巽下干上

2022-01-04 16:02:30

打造给力的文化经典微学习平台,用优秀文化滋养您的生命。

文章分类:文化经典微学习

©作者:李守力    编辑:凌城


《易经》第四十四卦

——天风姤  巽下乾上


小编导读

姤、夬、剥、复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日蚀主卦,月为柔,日为刚,当日食发生时,很象月亮主动与太阳相遇,故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卦对应日食即将结束日月分离,故“夬,决也”。按照《周易》作者的本意,姤卦“柔遇刚”即日蚀开始时月亮与太阳相遇,此阴气剥蚀阳气之始也,故诫之“女壮,勿用取女”。姤卦全卦主题是阳刚牵制阴柔,化阴邪为柔和,“君子之子小人也,唯其能容之,是以能制之”。

 

周易古经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李守力微学通解

【44.1】

姤:女壮,勿用取女。

【白话】

姤卦:女子强盛,不要娶这个女子为妻。

【解读】

○姤卦,下巽上乾,天风姤卦。姤卦与夬卦是互覆卦,《序卦传》:“夬,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遇也。”决断必有相遇,故夬卦之后是姤卦。

○侯乃峰《〈周易〉文字汇校集释》引《异文释》:

姤,《释文》云:“姤,薛云:古文作遘。郑同。”(《杂卦》“姤”,唐石经作“遘”,足利本、古本、宋本同。)案:《说文》云:“遘,遇也。”逅,徐铉新附字。《女部》无“姤”字,是当从古作遘。今作姤,俗字。钱氏曰:“姤字《说文》不载,古文《易》作遘,郑氏从之。王辅嗣改就俗,独《杂卦传》一字未改,此古文之仅存者。”段氏曰:“《杂卦传》‘遘,遇也’,可以证全经皆当作‘遘’矣。”

○姤,楚简《周易》作“敂”,敂[kòu] ,击也。够,触及。敂、够、遘、遇义近。帛书《易》作“狗”,帛书《易之义》(即《衷》篇)作“坸”、“句”,皆是“敂”或“够”之假借。

○释“女壮”:

郑玄曰:“姤,遇也。一阴承五阳,一女当五男,苟相遇耳,非礼之正,故谓之‘姤’。女壮如是,壮健以淫,故不可娶。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王弼曰:“一女而遇五男,为壮至甚”,朱熹从之;程颐曰:“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大,是女之将长壮也”。

李光地曰:“‘女壮’之义,非以一阴始生于下为壮,亦非以一阴独当五阳为壮。盖卦以阴为主,阴而为主,即是壮也。”

愚按:

阳至四为大壮,阳至五“刚决柔”之夬卦,此合乎阴阳之理。而一阴始生为“女壮”显然不合阴阳比例,故先儒强解之。殊不知姤、夬、剥、复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日蚀主卦,姤卦对应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故“姤,遇也”(陈抟、邵雍以姤卦为“月窟”,得之矣!),夬卦对应日食即将结束日月分离,故“夬,决也”(详见《周易密钥》:从夬卦与日食的关系释夬卦卦辞)。按照《周易》作者的本意,姤卦“柔遇刚”即日蚀开始时月亮与太阳相遇,此阴气剥蚀阳气之始也,故诫之“女壮,勿用取女”。若按李光地“阴为主”即是女壮,夬卦岂非女壮?剥复岂非男壮?故亦不得其义。

 

【44.2】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白话】

彖传说:姤,相遇之意,阴柔遇上阳刚。不要娶这个女子为妻,因为不可能与她长久相处。天地阴阳相遇,万物皆因此彰显。九五刚爻得遇中正的地位,阳气下施大行其道。姤卦所蕴含的时势意义真是伟大啊!

【解读】

○《彖传》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姤卦:

(一)释卦名卦义:姤,是相遇之意。姤卦是阴与阳相遇,因为在六十四卦卦序中,姤卦代表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月为柔,日为刚,当日食发生时,很象月亮主动与太阳相遇,故曰“柔遇刚”。

(二)释卦辞:卦辞“勿用取女”,因为与她不能长久相处,为什么“不可与长也”?因为日食(日蚀)是日月阴阳婚遘,但却是阴气侵蚀阳气,而日食的持续时间不过一个时辰,这就像闪电结婚又闪电离婚,故言“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可见《周易》卦辞与卦序有密切关联。

(三)释卦象:前已说阴阳“不可与长也”,后却言“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先儒不知《周易》卦序与日食的奥妙,故对姤卦《彖传》前后的矛盾不解。“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言卦序日食之象,“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言姤卦本身的卦象。《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引上古书《太始天元册》、《乾坤凿度》引上古书《万形经》云乾为天门,巽为风门,亦为地户,姤卦上乾下巽,故言“天地相遇”。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风即天气之吹嘘,而下交于地者也”,故姤卦象天地相遇而风气流行,万物皆因此彰显,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北风卷地白草折”。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羲坐於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天地相遇”而生八风之气,八风造就万物而“品物咸章”,故伏羲以八卦类象万物也。

(四)释卦主与卦象:以上“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言物象,“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言人事。九五为卦主,既中且正,乾为天为君,巽为风为行,故孔颖达曰“天下人伦之化,乃得大行也。”今之词语“风气”、“风俗”等皆源自姤卦“天下大行”。

(五)时势意义:当孔子把姤卦日月相遇之原义引申为天地阴阳相遇之广义后,姤卦的时势意义于是扩展开来。“姤之时义大矣哉!”是对“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的总结。

 

【44.3】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白话】

象传说:天下有风,是姤卦的卦象;君王发布命令传告四方。

【解读】

○姤的《大象传》是夏代的笔法,同时与《说文》对“后”的解释如出一辙:

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夏代君主称“后”。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主的意思。商代君主称“王”,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甲骨文中未见有以“后”称王的例子,卜辞“用毓为后说”缺乏理据。周代君主称“王”,“后”几乎完全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后”字原非简化字(古文中“后”与“後”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而是由夏启的史官根据既有文字“司”创造的,方法就是把后者反转写,并赋予新的读音。这是因为夏王室出身于“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马、司稷等)之一,为了表示子孙后代不敢与皇祖大禹比肩等列,故以“司”的镜像“后”作为自贬一级的称号。

“施令以告四方”即“以施命诰四方”,姤卦上乾为君为后,下巽为命(巽卦《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故愚以为姤卦在夏代《连山易》时期当为“后卦”,后是姤的本字,《周易》姤卦已没有了“后”义,而是遘义(遘,遇也。商周时“后”始用于君主配偶,后,偶也,遂以遘代后),故古本《周易》用“遘”字,唯王弼用“姤”(《杂卦》仍用遘),或得古义也,乾为君为后,巽为命为长女,姤从后从女,正是由姤卦卦象组合所造之字(详见《周易密钥》: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

 

【44.4】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白话】

初六:拴在铜座上,正固吉祥;若有所前往,必见凶险。绑缚的猪心里想着要挣扎行动。

象传说:拴在铜座上,是为了牵制阴柔的力量。

【解读】

○释“柅”:

王弼注:金者,坚刚之物;柅者,制动之主。

孔颖达《周易正义》:柅之为物,众说不同。王肃之徒皆为织绩之器,妇人所用。惟马云“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王注云“柅,制动之主”,盖与马同。

陆德明《释文》:柅,《广雅》云:止也。《说文》作檷,云:络丝趺也,读若昵。王肃作抳,从手,子夏作鑈,蜀才作尼,止也。

《玉篇·木部》:“柅,络丝柎。”《广韵·旨韵》同。《集韵·旨韵》:“柅,止车轮木。”又《旨韵》:“柅,络杙。”柅,也通作檷。《集韵·旨韵》:“檷,络丝柎,或从金。通作柅。”《说文》:“檷,络丝檷,从木,尔省,读若柅。:“檷,络丝柎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檷,今络丝架子是也。”翟灏《通俗编·杂字》:“吴中妇女至今呼络丝趺为络柅。”柅与檷可通用,抳、鑈皆俗字。

刘国胜《信阳遣册“柅”蠡测》一文认为:

信阳长台关1号墓遣册2-021号简记录有“一柅,戴角”,是指随葬的“彩绘双角器”。“柅”、“檷”盖是针对带足柎之立柱而言“彩绘双角器”之类器物,大概还应属当时的居家生活实用器,这类器在日常实际使用中是起遏止、限制的作用。

信阳遣册2-018号简与2-03号简是前后相连的两简,记录“乐人之器”。“柅”分别出现在记编钟、编磬的内容中,皆作:“柅条,漆画。”一般认为这是针对钟、磬架的记录,“柅”是指钟、磬架的立柱。信阳1、2号墓出土的钟架、磬架的立柱都是带足柎的,形制与上述“彩绘双角器”的立柱相仿。

侯乃峰《〈周易·姤卦〉“金柅”考辨》一文认为:

通过对《周易》经文的考察,我们认为“柅”虽然属于车马器,但并非是“止车木”。结合考古材料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周易·姤卦》中的“柅”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弭”,也就是考占中发现的青铜弓形器。王肃等人以“柅”为织绩器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作为织绩器的“柅”与作为车马器的“柅”在语源上有相通之处。

愚按:

凡用来固定绑缚的器具皆可称之为“柅”,络丝架、彩绘双角器(类似拴马桩的作用)、弓形器(青铜挂缰钩)皆是绑缚之具,信阳遣册2-018号简与2-03号简的“柅条”当是指固定编钟和编磬的铜木支架。柅,帛书《易》作“梯”,按“梯”的初文为“弟”,“弟”本义为《说文》“韋束之次弟也。:“以韋束物,如輈五束,衡三束之类。束之不一则有次弟也。引伸之为凡次弟之弟,为兄弟之弟,为岂弟之弟。”韋,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即皮革。

遯卦二至上连互姤卦,革卦二至五连互姤卦,遯卦六二、革卦六二、姤卦初六的卦爻象类似,故遯卦六二爻辞“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革卦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初九与六二亲比),“黄牛之革”与“系于金柅”义近,皆取象巽为绳和爻之亲比也。

○系于金柅: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丝系于柅,犹女系男,故以喻初宜系二也。若能专心顺二,则吉,故曰“贞吉”。今既为二所据,不可往应四,往则有凶,故曰“有攸往,见凶”也。

○羸豕孚蹢躅:

初六阴类,故为豕。羸通累,拘纍缠绕,与“系”义近,取巽为绳,初六与九二亲比,故曰“羸豕”,意为拴缚住的猪。蹢躅,通踯躅,徘徊不能安静之状,取象巽为进退。孚,信,意为信念,心想,九二守中故。

 

【44.5】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白话】

九二:包裹里有鱼,没有咎害,不适宜用于招待宾客。

象传说:包裹里有鱼,理应不用于招待宾客。

【解读】

○《易》以阳包阴为包,下卦巽为鱼,初六为巽卦主爻,为鱼之主,九二包初六(亲比),故言“包有鱼”。因妒合故,初六与九四不得应,九四处外卦为宾,故云“不利宾”。

○“包”的异体字:

包有,《释文》:“包,本亦作庖。虞云:白茅苞之。荀作胞。”

《周易》经文之“包”,帛书《易》均作“枹”。姤卦爻辞之“包”,楚简《周易》作“”[pāo],《说文》:“囊张大皃(貌),从省,缶声。”缶、包,苞、胞古音都属于幽部帮母,庖,幽部并母,皆音近假借。

 

【44.6】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白话】

九三:臀部没有皮肤,行走艰难,有危厉,无大的咎害。

象传说:行走艰难,行动没有牵制阴柔。

【解读】

○臀无肤,其行次且:

姤三如夬四,其象类似,故爻辞同,详见姤卦解读。处姤之时,当以牵制阴柔为任,九三与初六无应无比,故曰“行未牵也”。三多凶,故“厉”,得正,故“无大咎”。

○李简曰:困初六曰“臀困于株木”,夬九四、姤九三曰“臀无肤,其行次且”,居则臀在下,故困初六言臀;行则臀在中,故姤三、夬四言臀。

 

【44.7】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白话】

九四:包裹里没有鱼,行动有凶险。

象传说:没有鱼,行动有凶险,因为不得民心。

【解读】

○九四本应初六,然九二比初在先,九四与初六之间有九三同性刚爻阻隔,故不得应,故曰“包无鱼”。姤卦九四如夬卦九三,姤卦之义为“遇”,重于亲比,轻于相应,故不应;而夬卦九三则可与上六应也(独行遇雨)。初六体巽为鱼,代表民众,九二比之,九四不得应,故九四失去了民心,故起事必有凶险。

顾炎武《日知录·包无鱼》:

国犹水也,民犹鱼也。幽王之诗曰:“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秦始皇八年,河鱼大上。《五行志》以为鱼阴,类民之象也;逆流而上,言民不从君为逆行也。自人君有求,多于物之心,于是鱼乱于下,鸟乱于上,而人情之所向必有起而收之者矣。

○李光地曰:九四因与阴相应,故恶而欲远之,正如《夬》三“壮于頄”之意,徒欲远之而不能容之制之,此所以“包无鱼”也,君子之子小人也,唯其能容之,是以能制之,不能容之,则彼自绝矣,欲以力制,不亦难乎。《书》曰:“民可近,不可下。”此之谓也。

 

【44.8】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白话】

九五:用杞树扶持瓜藤生长,蕴含文采,有贤臣自天而降。

象传说:九五蕴含文采,既中且正;有贤臣自天而降,心志不在于发布命令。

【解读】

○以杞包瓜:

《正义》曰:先儒说杞,亦有不同。马云:“杞,大木也。”《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注则为杞梓之杞。”子夏《传》曰:“作杞匏瓜。”薛、虞《记》云:“杞,杞柳也。杞性柔刃,宜屈桡,似匏瓜。”又为杞柳之杞。案:王氏云“生于肥地”,盖以杞为今之枸杞也。

《释文》:以杞,音起。张云:苟杞。马云:大木也。郑云:柳也。薛云:柳,柔韧木也。并同。

《异文释》:以杞包瓜,《正义》引《子夏传》曰:“似杞匏瓜。(旧‘似’作‘作’,误。)薛、虞《记》云:杞,杞柳也。杞性柔韧,宜屈桡,似匏瓜。”案:似与以古通。《诗》“匏有苦叶”,《周礼·壶涿氏》注引作“苞”。辅嗣注云:“包瓜为物,系而不食者也。”《释文》云:“包,白交反,子夏作苞。”苞与匏亦通。《正义》直作“匏瓜”,是子夏、薛、虞、王、孔皆同。

总之,“杞”共有三种说法:马融认为是似梓木的大树,虞翻认为是杞柳,王弼认为是枸杞。

愚按:

“以杞包瓜”是以九五为主的卦象,九五阳位,体乾,乾为刚健,引申为大木,九二柔位,体巽,巽为柔木,引申为瓜,阳卦乾包阴卦巽,是“以杞包瓜”也。虞翻以巽为杞、为苞,乾圆称瓜,“以杞包瓜”成了阴卦巽包阳卦乾,非也。王弼以“包瓜为物,系而不食者也”,这是把“包瓜”看作了“匏瓜”一物,辅嗣显然是受了《论语》的误导,苏轼曰:

圣人之言,各有方也。苟为不达,执其一方,而辄以为常,则天下之惑者,不可以胜原矣。……《语》曰:“吾岂匏瓜也哉!安能系而不食?”《易》曰:“以杞包瓜,有陨自天。”是二者其言则同,而其所以言者,可得为同欤?王弼之于《易》,可以为深矣,然因其言之适同,遂以为训,使学者不得不惑,亦不可不辨。

乾为天门,巽为地户,姤为遇,故《彖传》曰“天地相遇”,“以杞包瓜”即乾包巽也,巽为地户,有坤象(先天巽卦在后天坤位西南),故曰“含章”(坤六三“含章可贞”,《说卦》坤为文;章,从音从十,坤为十;《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靑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乾为大赤,巽为白,故曰“章”),故《彖传》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顾炎武《日知录》释“以杞包瓜”:

刘昭《五行志》(司马彪续《后汉书·五行志》)曰:“瓜者外延,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象。”一阴在下,如瓜之始生,势必延蔓而及于上,五以阳刚居尊,如树杞然(《诗》“南山有杞”,陆玑曰:杞,山材也,其树如樗。《左传》所谓杞梓皮革),使之无所缘而上,故曰“以杞包瓜”。孔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颦笑有时,恩泽有节,器使有分,而国之大防不可以逾,何有外戚、宦官之祸乎!(姚刑部曰:以人君之道言之,则以道率民,以礼防民,犹之植杞,而事变无穷,不曲而为之备,是为含章。又曰:古苞苴用诸鱼肉,程传以释包有鱼是也,恐未可以言诸瓜,且杞叶非可为苞者。《诗》曰“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然则植杞以卫田里,是为包焉耳。)

按:“以杞包瓜”,顾炎武认为九五“阳刚居尊,如树杞然”,由于杞树(明君)的围护,阴柔的瓜藤(小人)不再往外蔓延。“延蔓而及于上”、“无所缘而上”,上,指外卦,言瓜藤往外蔓延也。姚鼐以《诗经》“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旁证植杞以卫包田园瓜藤。顾炎武、姚鼐的认识十分精当,纠正了先儒的错误。“以杞包瓜”就像纱线缠于络柅(系于金柅)而不杂乱,种瓜者于瓜田旁栽种高大的杞木,瓜藤攀缘于杞树(如葡萄架然),则沐浴阳光、生长有序而产量可期,此养小人之道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焦继顺《〈郑风·羔裘〉“舍命”解续貂》一文认为:

《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郑玄笺云:“舍:犹处也。之子:是子也。是子处命不变,为守死善道见危授命之等”。在《郑笺》、《正义》、《诗集传》的影响下,后世注家对此又进行了引申,胡成珙《毛诗后笺》将“舍命”解释成“舍弃性命”、“牺牲性命”之意。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二·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二》(1921年由乌程蒋氏刊行)一文中谈论到了“舍命”一词:“《诗·羔裘》云:‘舍命不渝’。《笺》云:‘是子处命不变,谓守死善道,见危授命之等’。案:《克鼎》云:‘王使善夫克舍命于成周’。《毛公鼎》云:‘厥非先告父歆,父歆舍命,毋有敢蠢,敷命于外’。是舍命与敷命同意。‘舍命不渝’如晋解扬之致其君命,非处命之谓也。

王国维观点为:“舍命”就是“敷命”,而“敷命”就是传达命令之义。

1934年吴闿生所著《吉金文录》,邢氏刻本刊行。在《毛公鼎》下说:“舍命乃古人恒语,即发号施令之意。《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舍矢犹发矢也。《羔裘》诗:‘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谓其发号施令,无所渝失也,故次章申之曰‘邦之司直’,郑《笺》乃以‘见危授命’为言,不知此诗只颂其大夫之贤能、优于政事,并未涉及危乱,何忽以‘见危授命’为言哉?以此知‘舍命’之义不明久矣,非得彝鼎证之,不且沿谬终古乎?”

吴闿生认为“舍命”是古人的常用语言,是发号施令的意思,而且从此诗的内容上看并没有涉及到见危授命之义,同时考之于金文,可以证明郑玄的注释是错误的。

应该说王、吴二先生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于省吾、裘锡圭等先生就曾分别加以引用。

愚按:

“舍命”即《大象传》“后以施命诰四方”,“有陨自天”是大得民心,贤不遗野之兆,故九五的卦象与《大象传》相反,无需发号施令招聘贤臣而贤臣自得矣。九五的心志不在“施命诰四方”(志不舍命),而是“以杞包瓜”,让瓜(喻民众)得到高大之杞木(喻君王)的庇荫和依附,只要爱民如子,贤臣自然从天而降(有陨自天)。

晋皇甫谧《逸士传》(孱入《高士传》,《御览》引):

尧时有壤父五十人,击壤于康衢,或有观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老子》曰: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此皆言先王“志不舍命”、无为而治之道,“以杞包瓜”,非有意而为,自然为之也。

 

【44.9】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白话】

上九:姤卦处于头角,有憾惜,而无咎害。

象传说:姤卦处于头角,上九居穷尽之位,致有无遇之憾。

【解读】

○乾为首,上九刚爻居上为角,与初六不遇故吝。

○胡炳文曰:九三以刚居下卦之上,与初阴无所遇,故虽厉而无大咎。上九亦以刚居上卦之上,与初阴亦不得其遇,故虽吝而亦无咎。

 

【姤卦总结】

姤,柔遇刚也。姤卦全卦主题是阳刚牵制阴柔,化阴邪为柔和,“君子之子小人也,唯其能容之,是以能制之”,故初六被九二“系于金柅”、“羸豕”,九二“包有鱼”,九五“以杞包瓜,含章”于巽卦,而九三、九四、上九皆不能牵制初六也,故九三“其行次且,行未牵也”,九四“包无鱼,起凶”,上九“姤其角,吝”。

 

【姤卦筮例】

钟启禄为某大报记者卜得姤卦:

钟启禄在其《易经十六讲》(1989年出版)一书中说:“我也曾为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卜过卦,其中有不少人事后透露,所卜的卦都有相当的准确性。最近一位某大报驻青岛的记者告诉我,他的确是在几微之际,不期而遇到他极喜欢的女朋友,对方也有同感。不久前他请我替他卜了卦,而得到姤卦,平常的解姤(邂逅),就是指不期而遇。”

钟启禄简介:

钟启禄,美籍华人,1917年3月出生于湖南凤凰县竿子坪村,土家族,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等校任哲学教授。1987年任美国易经学会会长。其主要的英文、中文著述主要有《易经研究专论》、《大学教育中哲学问题》、《易经十六讲》、《二十世纪西方哲学通史》、《中国人及中国文化》以及《外文论著十六篇》。


提示:本课完,回复“易经+卦序”(如“易经01”)或卦名(如“乾卦”)给文化传统,获得该卦课程。



· · ·文 化 是 生 命 的 最 好 滋 养· · ·

文化经典 艺术生活 健康养生 | 思想新知

订阅公号:wenhuact ; 联系主编:wenhuact001




文化传统课程链接数万人因学习经典而受益

学习《易经》,点击这里

学习《管子》,点击这里

学习静心修身,点击这里

学习《道德经》,点击这里

学习《孔子家语》,点击这里

原创·品质·公益·传承·文化·情怀·实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