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特约作家黄家鹏力作《朱门第一人——黄干》 || 四、迎娶淑真

2022-08-01 10:08:21


转载文章免责声明

  1、本公共平台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936620493@qq.com  2、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必须获得本平台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四、迎娶淑真

 

黄榦离开朱子后,朱子好像落空了什么,心里闷闷不乐,干啥事都提不起劲头。六月,朱子给他的好友吕祖谦写信说:“此两月只看的两篇论语,亦是直卿先看过,参考异同,方为折中,尚且如此渠,昨日又闻兄丧归去,此事又难就绪矣。”思念弟子之心,跃然纸上。

不久,朱子又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朱熹的好友,号称东南三贤的张栻也因病去世,时年才四十八岁,真是英年早逝,令人痛心。张栻是南宋右相、抗金著名将帅张浚的儿子,张浚于绍兴元年率领吴玠、吴璘大败金军于和尚原。

张栻二十九岁拜胡宏为师,而胡宏是朱熹五夫拜师胡宪的兄弟,师事杨时,也算是朱熹的同门师叔。胡宏是宋代理学湖湘学派的开山祖师。宋孝宗乾道元年,张栻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当年张浚逝世,张栻护丧归潭州,乘舟行至豫章(今江西南昌),朱登舟哭之,从豫章上船,送至丰城下船,朱熹与张栻作三日谈。这是两位理学家的第二次会面。朱后来回忆说:“九月二十日到豫章,等到张魏公(张浚)的船来而上船吊唁,从豫章送到丰城,船上与张栻聊了三天,他天资很聪颖,对学问的认识很正确。”

那次的重晤,张栻给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两人不断书信往来,交流学术,相互之间的书信,收入两人文集的,就达一百数十件之多。张栻来往于湘江两岸的城南、岳麓两书院讲学授徒,传道授业。书院办学的宗旨是宣传理学的思想、反对功名利禄之学,并在继承胡宏学统的同时,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从而形成和确立了具有自己学术特点的湖湘学派

乾道三年,张栻主讲岳麓、城南两书院。朱闻张栻得衡山胡宏之学,并在长沙讲学授徒。由其弟子范念德林用中陪同,从福建崇安启程来到长沙,与张栻进行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学,并展开学术辩论。这是两人的第三次会面。朱熹抵达长沙时,受到张栻的热情款待。朱,张两人在一起讨论了《中庸》的已发、未发和察识、涵养之序以及太极、仁等理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相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是宋代理学中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和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学术观点的一场大辩论。

后来朱熹将周敦颐的《太极图》与《通书》合为一篇,题为《太极通书》。张栻为之题跋,并将《太极通书》刻于严州学宫以教学者。可见二人交情之深厚。现在号称东南三贤的张栻去世了,就像三足鼎立,少了一足,如何支撑起弘扬儒家学说的大厦,朱子心里顿觉悲凉,给黄榦写信,抒发心中的无奈,想念黄榦早日回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归卧山林。

朱子在信中写道:“南轩云亡,吾道益孤,朋友难得,十分可指拟者,所望于贤者不轻,千万勉旆。老病无聊,益厌俯仰,但思归卧山林,与如直卿者一二人相与讲论,以终素业耳。”

信中表达朱子迫切思念弟子,拳拳可见異日畀付之意,对黄榦寄于厚望。师傅思念徒弟,徒弟也惦念师傅。次年春节一过,黄榦就赶回南康,久别胜重逢,黄榦恭恭敬敬向朱子行礼,朱在听说黄榦回来了,连蹦带跳,抱住黄榦不放,嘴里一直叨唠着:“直卿兄,你把我们都忘记了,去了这么久时间。”

黄榦脸上略带歉意,委婉地说:“先生,家兄去世,家母心情悲痛,我只好在家多陪陪母亲,尽一点孝心。”

朱子点头说:“那是,那是,丧子之痛,人之常情。”朱子又问黄榦,家里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黄榦一一禀报,家里的事,已近安排妥当,现在可以全心全意跟随先生。

朱子满意地捋了捋小胡子。为了缓解黄榦长兄去世悲痛的心情,朱子又安排一次登庐山游览,上一次是游庐山南面风光,这一次去游庐山北面景色胜处。朱熹还特地邀请好友刘清之等十五人同行,可谓是浩浩荡荡,人马众多,朱熹一行还去县里周濂溪祠堂,毕恭毕敬朝周濂溪坐像行跪拜礼,向宋代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焚香祭奠。

淳熙八年十月,朱子在南康任职期满,因朱子在南康政绩比较突出,赈灾恤民,整顿河务,修复白鹿洞书院,朝野闻名。朝廷有召宣朱子晋京述职。朱子心里颇为欣慰,心想,我的一番心血终于得到朝廷认可。于是,满心欢喜,带着黄榦、朱在晋京述职。过半个月,朱子等快马加鞭赶到京城临安(今杭州),朱子寻个驿馆住了下来,将朱在、黄榦安顿好,然后自己到吏部递交公文,等候朝廷召示。

十月的杭州西湖依旧是风光旖旎,秋高气爽,杨柳依依,湖水碧波荡漾,景色十分宜人,苏堤上、断桥边,游人穿梭如云,湖面游船往返。朱子、黄榦携带着朱在流连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漫步在著名的苏堤上。朱子走累了,就坐下跟朱在讲讲苏堤的来历。

从五代至北宋后期,杭州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苏轼官杭州通判,动员二十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说着,朱子有意考考黄榦的文化,问道:“直卿,你知道苏东坡有哪些诗描写西湖?”

黄榦不假思索回答:“先生,苏东坡描写西湖的诗歌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朱子颔首肯许,对黄榦的博学多才表示满意。

 

游完了西湖,朱子对朱在说:“朱在,爹爹带你去灵隐寺玩玩,好吗?”朱在想了想,疑惑地问:“爸爸,灵隐寺是不是那个济公和尚出家的寺庙?”

朱熹说:“是啊,孩子,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旁边有一个有名的山,叫飞来峰,就和济公有关。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济公成佛后的尊号长达二十八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

虽然是传说,但黄榦、朱在都为济公救苦救难的普渡众生精神所感动。

于是三人继续前行,转折灵隐寺,游览灵隐寺的风光,朱子还应邀为灵隐寺题诗留念。

三人走出灵隐寺,慢慢散步在杭州街头,自从南宋定都临安后,、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车水马龙,走夫贩卒,商铺毗邻,活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一样繁华景象。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

   子回到驿馆后不久,便接到朝廷任命他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待次的差遣。待次,就是等候正式的任命。他心里暗自高兴,当他把《庚子应诏封事》呈上去的时候,估计孝宗皇帝一定大怒,已作好被“窜谪”的准备。他笑着对好友吕伯恭讲:“此间只有三五担行李,及儿甥一两人,去往亦不费力,但屏息以候雷霆之威耳。”没想到孝宗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还加官提拔,便高兴地对黄榦说:“直卿,你先带三儿回崇安五夫,我这在此等候,随时听候朝廷召令

黄榦、朱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杭州,回到家乡五夫。

淳熙九年,浙江七州四十余县相继暴发罕见洪灾,灾民流离失所,朝野震动。孝宗惶惶不安,想到朱熹,宰相王淮也向孝宗极力推荐朱熹到浙东赈灾,孝宗准奏,任命朱熹为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朱接到任命,立即单车就道,前往浙江赈灾。先后到绍兴、婺州、衢州等各县灾区巡视,在嵊县奏劾密克勤偷盗官米,在金华奏劾上户朱煕绩不伏赈粜。在衢州奏劾衢州守李峄隐瞒灾情不报,所到之处,官吏肃然。

    在浙东赈灾中,不畏豪强,连续六劾台州贪官唐仲友,震动朝廷上下,朝中正直之士侧目而望。宰相王淮感到再也纸包不住火了,只好罢免唐仲友的职务。同时,表彰朱熹赈荒劳苦功高,进职二等,除直徽猷阁、江西提刑职务,表面上是朱熹取得弹劾唐仲友的暂时胜利,实际上是剥夺了朱熹继续查证唐仲友的权力。

九月中旬,朱巡历到衢州常山县境时,朝廷任命朱熹江西提刑的朝命也正好到达,还提出不必入都奏事,直接赴任。对于这样的结果,朱当日上了辞状认为:“填唐仲友阙,蹊田夺牛之诮,虽三尺童字,亦知其不可。”并指出:“臣所劾赃吏,党羽众多,棋罗星布,并当要路。自其事觉以来,大者宰制斡旋于上,小者驰鹜经营于下,其加害于臣,不遗余力,则远而至于师友渊源之所自,亦复无故横肆抵排。向非陛下圣明,洞见底蕴,力赐主张,则不惟不肖之身久为鱼肉,而其变乱白黑,诖误圣朝,又有不可胜言。乞求罢免或奉祠。   辞状上疏朝廷,朱就在这一天,飘然南归。

弹劾唐仲友的受挫失利,让朱子心力交瘁,心身疲惫。这时,他已经五十四岁了,日近花甲,望着已经跟随他八年的黄榦,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感情,自从黄榦跟随他去南康以后,朱子见他办事逐渐成熟,从黄榦协助朱熹纂集考定文字,耳濡目染,学问日深,正如朱子给吕祖谦写信中说道:“熹来此,日间应接衮衮,暮夜稍得闲向书册,则精神已昏,思就枕矣。以此两月间只看的两篇《论语》,亦是黄直卿先看过,参考同异了,亦为折中。”

    这个大龄青年,一心只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他看来,“学问无穷,不可以轻儇浮浅得也”。朱熹每“语之以道德性命之旨,言下领悟”。黄榦这种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品行和意纯志坚、刻苦求知的决心深深打动了朱熹,他欣然将自己最怜爱的四女朱兑嫁给了黄榦。朱子决定将自己的爱女朱兑嫁与黄榦为妻,要知道,朱子做出这一决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实际上是选择他学术及事业上的继承人。虽然这个时候朱子已经名满天下,公卿名家莫不攀慕,争欲以子弟求婚。而朱子却看中家道逐渐衰落的黄榦。他的这一决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考查了八年才做出的。自从黄榦拜师后,志坚思苦,慨然有志于道,夜不设榻,衣不解带,一心向道,励志为儒,那时的读书人无不十年寒窗科举功名,而黄榦却无意仕途,认为居官未足以行志,而枉费心力于簿书米盐之间,孰若隐居山林讲学问道之为乐哉。朱子心嘉其刚劲坚苦,可与任道。

朱子先把女儿朱兑叫道书房,试探地问:“淑真啊,自从你母亲去世以后,你一人操劳家务,辛苦了。”朱兑应道:“那是应该的,爹爹更辛苦。”朱子接着又道:“你现在也不小了,都二十好几,应该嫁人,为父也不能老把你圈子家里。”朱兑害羞红着脸低下头,小声问说:“孩儿全凭爹爹作主。爹爹要给女儿找什么样人家?”朱熹说:“直卿如何?”

朱兑没有想到父亲会把她许配黄榦,正合她的心意,这年轻人自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她就萌生好感,黄榦踏实,意志坚强,对父亲忠心耿耿,一心向道。母亲去世后,黄榦实际上支撑起朱子家的生活担子,里里外外协助父亲处理,朱兑是看着眼里,喜在心里,心里暗暗许给他了。现在父亲提出,正合她的心意,就点头同意了。

朱子见女儿同意,就高兴把黄榦叫来,把自己的意思向黄榦说了说,黄榦真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也是一句话:“全凭先生作主。”黄榦甚至不敢想象,老师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跟随老师把八年,黄榦对老师的女儿是相当的了解,朱兑,外庄内慧,守儒风明教道。她不仅聪明贤惠,勤劳能干,纺纱织布,她纺一手好纱,又细又白,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朱兑在油灯下一丝一丝纺出来的。而且朱兑还知书达理,朱熹在编纂《四书集注》时,朱兑能与父亲论大学格致,说:“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身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反复考订倒而言之,以为吾身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而后于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此推以心应物之理。”对理学也有精辟的理解。

黄榦略带歉意地说:“先生把爱女许配给学生,学生家道贫寒,会不会委屈了淑真。”

朱子真诚地道:“吾若追求富贵,那公卿名家子弟前来求婚,吾早已许配了,还等得到直卿。”说得黄榦诚恳诚惶。

朱子是一个讲究礼制的硕儒,女儿婚事当然也要按照古代婚礼进行,可是朱家和黄家相距遥远,找媒婆,说八字,就免了,朱子亲自撰写订婚书《回黄氏定书》“直卿宣教励志为儒,久为知己,……虽贪同气之求,实重量材之愧,合望通两家之好。”云云。由黄榦带回福州闽县禀告家母叶氏及家兄黄东,择日完婚。

淳熙九年壬寅吉日,,喜气洋洋。朱子亲自为黄榦举行结婚大典,朱子的弟子、黄榦的好友蔡元定、林用中、刘清之、刘爚、刘柄等同门学友纷纷前来贺喜,朱府上下,一片热闹,黄榦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大红吉服,头戴官帽,八个轿夫,抬着大红轿子,前有仪仗队,后来腰鼓队,哎啊,呜哎,一路浩浩荡荡,吹锣打鼓向朱府开来,,到了门前,司仪高喊:“落轿,下轿。”朱兑头戴凤冠,身穿大红彩衣在伴娘扶持下下了轿子。迎亲按照古典婚礼,新娘跳火盆,寓意驱邪驱鬼,撒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进大堂三跪九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而后夫妻双双进洞房。黄榦考虑到要随时跟随朱子学理学,就暂居在岳父家,。自此,黄榦和朱兑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淳熙十一年便生下长子黄辂,之后,陆续生下次子黄辅、三子黄輹、四子黄杞。


 


作者介绍



黄家鹏,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建阳考亭文学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市成长女子国学院理事长兼朱子后学馆馆长,武夷山女子书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先后出版发表长篇历史小说《朱熹传奇》,学术专著《朱子后学》,同时在《福建日报》、《福建理论学习》、《武夷文化研究》、《朱子文化》、《福建商报》、《福建汽车运输报》、《闽北日报》、《武夷山文学》、、《生活创造》、达观天下》微信公众平台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

  

      iOS版赞赏专用通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