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万丽主任和她的疼痛治疗技术

2022-06-15 12:44:37


万丽主任和她的疼痛治疗技术

疼痛在临床上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慢性疼痛有神经病理性痛、头面痛、脊柱相关痛、关节痛、癌性疼痛、椎间盘退变病损所致颈、胸、腰、腿痛以及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等。如果把所有疼痛比作各路反派,那万丽主任就是佩著宝剑,独步武林的侠女。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省医院协会医特专家库重量级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医二院疼痛科掌门人万丽主任和她的止痛法宝。

万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任教近20年,开展了各种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对慢性瘙痒机制、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吗啡耐受的机制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在神经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刊物及高影响因子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让疼痛自己说话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准确的疼痛评估是治疗疼痛的第一步。万丽主任指出,VAS评分与脸谱法是最常用可靠的方法,结合两者可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利于把握治疗进度,调整治疗方案。

VA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病人可根据自己疼痛的轻(1-3)、中(4-6)、重(7-10)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记号,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可靠性强,病人根据自我感觉,表示疼痛的程度。 

Wong-Banker 又称脸谱法,是采用不同面部表情的脸谱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简单直观,尤其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障碍者,但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

疼痛治疗的必要性

慢性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机体微观到分子、细胞水平、宏观到心理及社会水平发生调节失常,变成中枢性或者难治愈的疼痛。由于痛信号长期的刺激,产生脊髓背角、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变化,疼痛传递信号反应的放大,最后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与刺激的强度不成比例。

温柔的抚摸、衣衫的接触都可能带来剧烈的疼痛,即便刺激去除或局部损伤痊愈后疼痛依然存在,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也增加了医治的难度。这种痛即为中枢敏化后的疼痛。


慢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万丽主任介绍,疼痛科非药物治疗方法有神经阻滞、物理治疗与及微创介入治疗等,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脉冲射频:通过精准定位后,脉冲射频仪脉冲电流在病灶部位的电磁场作用,可激活脊髓抑制性神经传递减少疼痛信号的上传、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介质的释放,使神经表面出现某些轻度变性改变,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适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其优势在于避免了损伤神经。

2

射频热凝:利用高频电流的持续输出,产生高温效应,破坏疼痛传导通路,达到治疗效果。具有微创、快速镇痛等特点。适用于三叉神经痛、椎间盘源性腰痛或根性痛、顽固的软组织疼痛、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以及晚期癌症痛神经毁损。


3

脊髓电刺激术:指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安置于椎管的硬膜外腔后部,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侧柱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对病人的痛信号进行调控,减轻向中枢的传递,减缓后遗痛的可能。多用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的顽固性心绞痛、腰背痛、四肢痛、肢体缺血性疾病等。目前常用于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的早期干预,达到预防后遗痛的发生。

4

脊髓吗啡镇痛泵植入:将止痛药物灌注到鞘内蛛网膜下腔,药物灌注泵连接着一根细而有弹性的导管,二者都植入皮下, 由于药物直接输送到痛觉感受器,非常微小的药物剂量即可产生有效的镇痛效果。主要用于晚期癌痛或因为药物毒性或镇痛效果不满意,而无法耐受传统疼痛治疗的顽固性疼痛患者。


5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术:临床认为,许多慢性疼痛(65%左右)与整体力学平衡改变、与肌肉慢性劳损有关,其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症最具代表性,疼痛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可通过反复针刺来破坏淬灭触发点和张力点,从而灭活引起疼痛感觉的病因。


除此之外,臭氧治疗、冲击波、超激光治疗、经皮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都是很有用的治疗武器。对于难治性疼痛如中枢性疼痛、癌性疼痛、血管性疾病疼痛等,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结合药物与微创治疗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对于难治性的中枢痛,可考虑外科深部脑电刺激术(DBS)。

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万主任提示,用药前需通过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严格遵守药物治疗的三阶梯原则:即从非甾炎抗炎药,到弱阿片类,最后再到强阿片药物,如图所示:

万丽主任还强调,普通患者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药,否则容易导致药源性疼痛药物成瘾

重视患者止痛需要

临床上,95%的慢性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可达到明显缓解。万丽主任认为,对疼痛患者予以良好的评估和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更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慢性疼痛发病率约20~35%,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普及和手机的广泛应用、低头族、长期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运动锻炼的时间明显减少,使这一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临床上,由于对疼痛的认识不足、疼痛科建制不全及疼痛专科医生的严重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少的急性疼痛患者失去最佳的诊疗而演变成慢性疼痛,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end • 

编辑 | 医特专家

图 | 大邱

医特约

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ID:yiteyu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全心服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