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一座能“呼吸”的博物馆

2022-07-12 10:35:22

得“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精品奖的南京六朝博物馆,开馆至今一年的时间,就接待参观观众超过70万人次,应了业内文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如此次评选活动的评委、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主任陈同乐的评价:“六朝历史文明展是全国表现六朝文化,对六朝历史文化诠释得最好的一个展览,获奖实至名归。六朝博物馆的展览将内容和形式结合得非常好,展览通过环境营造和空间设计,将六朝风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参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还能阅读和体会文物背后的故事,从中领略六朝风貌和人物风采,可以说,六朝历史文明展不光是文物的展示,更是精神的展示,这就是它的创新点。我对这个展览的评语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展览,影响了一座南京城!”



陈列大纲编写注重“吸”

作为一座展示六朝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来说,其文物展品比较少,题材也不算新颖。如果就这样的先天条件来看,一个“摆了些破烂瓶瓶罐罐的沉闷展览”几乎无法避免。六朝博物馆是如何做到将近年来对展览日渐疲倦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拉回到馆内并观看得不亦乐乎呢?

作为六朝博物馆策展人,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个题材略嫌沉闷而又缺少令人称奇的器物的展览办得有特色而又受欢迎。

想要赢得观众的青睐,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喜好。过往国内博物馆展陈大纲一般都是由馆内或行业内的考古专家来编写,比较注重内容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准确性,更多考虑如何将展览主题灌输给观众。而现代的观众置身于各种信息泛滥的时代,更加关心自身在参观时的体验而反感简单的说教,这就造成了这种纯粹输出型的展览费尽心机却得不到观众的共鸣。

六朝馆策展人白宁与陈列大纲编写者张瑶在项目一开始并没有着急动笔,而是煞费苦心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调研分三种形式进行,首先是传统的问卷形式,其次是建立六朝博物馆微博账号,第三是网上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被分发至对南京历史或艺术设计有兴趣的年轻大学生手中,也邀请了六朝历史文化专家提取相关建议,多渠道与观众互动,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对未来的展览的期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收集了起来,这也让策展人对展览方向和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正是这些多媒体的互动调研活动,使一个尚在酝酿中的展览主题已经提前有了一定的关注度。而这些方式也是借鉴了现代全新商业营销模式——精准营销。

调研工作完成后,策展人开始了文案编写工作。年轻人的反馈信息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直白的陈列与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要求了。也就是除了传播功能所需的“呼”,更需要的是引起观众共鸣的“吸”。

白宁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得到启示——李泽厚指出六朝时期艺术的美是美的觉醒,而唐代艺术如此繁盛,基础是在六朝。六朝馆文物也许故事性和代表性不强,但细细端详,却能发现每一件器物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不同类型的文物均能一窥那个甚至能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提并论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六朝的风貌。

如此,一个大胆创新的构想呈现在策划组的脑海——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物,按照现代艺术类别对文物分类:色彩,造型,雕塑,绘画,书法,图案等。就这样,艺术美学类的专家首次参与到展陈文案编写工作中。

初稿完成后,展陈设计团队也及时加入进来,这也使得设计师能充分地体会“呼吸”理念并将其运用在后续设计中。举一个“六朝风采”展厅的例子。六朝文化艺术的辉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这样的策划构想中,书法、绘画、雕塑等各类艺术爱好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圣物和殿堂。让观众能沉浸在六朝艺术氛围中,感受六朝艺术的伟大,领略六朝的风采。

空间设计充分考虑“呼吸”

经过无数次的研讨,展陈设计团队对空间设计产生一系列全新认识。在展陈设计展开时,社交型博物馆的概念首次得到实践。

什么是社交型博物馆呢?就是博物馆在展览展示的同时,提供给市民一个聚集交流的功能,其功能并不止于空间场所,也涵盖了社交主题和平台。历史与现代碰撞,展览与观众互动,观众与观众互动,这也是六朝博物馆想要努力展现的“呼吸”理念的延伸,也是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六朝风采”展厅的空间规划上,各个节点空间不再像过往那样单线依次排开,而是像六朝乐曲一样艺术性地展开,乐曲的抑扬顿挫、悠扬婉转,以空间的尺度变化、轻重缓急来诠释。,与散布于展厅各个角落的数个雅致艺术小景一道为观众提供了遇见、聚集、休息、交流、体验的场所,每位观众都能用自己的耳机通过休息椅上设置的插孔聆听六朝的乐曲。

整个展厅内也没有一道令人压抑的实墙,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竹林或六朝建筑特有的元素——格栅或斗拱。每一个节点空间都没有被粗暴地隔绝,而是相互借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隔而不断,六朝的风雅像空气一样在展厅内自由地流淌。现代的观众已经厌倦了被动式的观展经历,而这样的空间设置激发了每一个个体观展时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可能。

为了增加展厅的通透感,也为了方便观众细细欣赏,展品陈列上尽可能地减少了大通柜的形式,模数化双面通透柜和四面精品独立柜成了主力。展柜通过各种组合形式有节奏感地在园林式的展厅里摆放,少了一份孤芳自赏,多了一份亲切自然。

能呼吸的博物馆也能自我生长

现代互联网时代里,各类信息的泛滥、电脑科技的发展,使得观众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在博物馆业内也有不少鼓吹数字博物馆大有与实体博物馆分庭抗礼之势的论调。那是否博物馆的吸引力要大打折扣了呢?实体博物馆的优势就在于“实体”,博物馆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真实的,可观、可触、可体验的真实历史。手机与电脑屏幕永远也达不到观众身临其境的那种极致体验,就如电脑游戏永远也取代不了游乐场一样。六朝博物馆在文物陈列设计上将观众能得到的体验放在了首位,根据文物的特点以及现代观众的兴趣精心设计体验方式。文物摆放讲究故事性、趣味性,实物展板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多角度、多路径去帮助观众理解所要传播的信息。

博物馆制作了十多部影片来辅助展示,影片制作方式也分好几种,有大片式的制作,更多的是现代十分流行的微电影的形式。每一部微电影都由专门的制作团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依据年轻人的喜好进行剧本创作,拍摄或电脑CG制作。考虑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微电影都能通过博物馆APP或微信在线观看,影片的片长与文件大小也都通过精心优化非常适合手机观看或传播。而这些“萌萌哒”的影片也成为推广六朝博物馆的最佳使者。

既然是社交型的博物馆,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也非常重要。为了方便观众喜爱的自拍和晒图,馆内所有文物的灯光设计也都根据手机摄像头的特性调整了照度色阶范围,保证观众所拍的照片都尽可能曝光准确,画质精美。六朝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更新,网友与官方、网友与网友之间的互动也从未停止过,这也无意中形成了一个以六朝博物馆为主题的生态圈。位于生态圈内的每一部分,如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社交媒体、观众等相互影响,也促进了生态圈的成长,这也意味着六朝博物馆从建设到开馆后,始终处在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生长的过程中。

六朝博物馆的成功体现出:在现代商业追求用户极致体验的时代,博物馆同样不能低估用户(观众)对自己的观展体验感的追求。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仅是静态的文物历史展示,而更应该是以历史主题为核心的生命体,它能呼吸,更能生长。

—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文博技术产品专刊》2015年9月8日第11版 作者:邹润松 —

《中国文物报·文博技术产品专刊》文博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专业报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