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光与影,人与戏,碧海望潮一浮生

2022-01-20 15:49:21

点击关注 | 收藏每一个中国人的匠心



海宁皮影戏 | 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继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海宁潮天下闻名,海宁皮影戏也是盛名在外。

我对皮影戏最初的印象来自童年时代看过的皮影动画,依稀记得有《老鼠娶亲》、《大闹天空》、《铁扇公主》之类的,不过由于记忆模糊,准确性有待考证。

这次能在观潮圣地海宁看到现场版的皮影戏,我是既好奇又期待的。此前我的同事们已经拍过一次皮影戏,在安吉。而海宁皮影戏的历史比后者更为久远。

据史记载,皮影戏的雏形出现于西汉。当时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去世,帝王无心上朝,一名大臣献策,做了李夫人的影像,入夜时点亮烛光,请汉武帝坐于帐中观看,帝王看后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海宁皮影戏则是在南宋时期随着首都的迁移而由北传入,结合本地优势,在声腔、皮偶造型、剧目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短片中已有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 张坤荣,一个爱着皮影戏的公务员。

接受我们采访的张坤荣老先生是海宁皮影戏的国家级传承人。初次拜访时,张老先生正下乡演出。恰逢寒潮来临,天下着雨,我们在小剧场里等着先生的到来,匆匆交谈便作拜别。正式采访那天,张老先生的行程依然满满。他和蔼而健谈,跟我们讲述了很多趣事。

他说自己这辈子最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项是公务员,一项就是皮影戏。

海宁皮影艺术团的前身浙江木偶皮影剧团成立于1956年6月,1968年4月剧团招生,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报名,并被录取。“1958年4月22日,就是我第一批,到黄龙洞报到。”他对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记得非常清楚。一起进团的有十来个人,但最后留下来的寥寥无几。离开的人有些是因为嗓音的变化,有些则是文化和艺术素养“好像不是很称心”。

张坤荣很爱这份工作,也学得格外刻苦。“我们是农村里出来的,要有份工作也不容易的,那么一份工作最后还是要落到谋生的,所以我们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要起早的,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确实是闻鸡起舞。冬天三冬,三六九,冷得要死,我们五点多一点,就去剧场面上练功了。那么夏天很热,汗嗒嗒滴的,我们也在那里练功。”

别人出师起码要学个三五年,他两年零三个月就担任了主要角色。那时候剧团的一大任务就是招待外宾。在1958年-1965年期间,剧团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贵客,多半是国家首脑和党政代表。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一般情况下,剧团演出完毕后,献花合影就算结束了。“但是我们陈老总他两次来,他不是这样子的。幕下了,他同我们一起交谈,他说:‘你们不要说你们是演员啊,你们也是外交工作者啊,你们今天不是做外交工作了嘛!’这样一弄么,气氛好了,不拘束了。他曾经跟我两个人一起操作童话《猴子》。他一激动,我们外宾都围在那里,弄了一个滑稽的动作大家哈哈哈笑起来,然后他们那个照相机卡啦卡啦(拍下来了)。”

▷ 浮生若梦,起起伏伏,为欢几何?

那些年,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城市、乡村,有时一个场地一演就是数月。,一切都被中断。他是党员,离开剧团后去了政府里工作。十年后,当浪潮过去,百废待兴。他用业余时间和同伴们缓慢恢复着剧团的生气。期间他们创作了很多剧目,例如《闹龙宫》、《鸡斗》、《蜈蚣岭》、《水漫金山》、《南天国》等等。因为经济拮据、人员稀缺,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

半个世纪过去,他从少年人变为了老年人,还时常会在梦里回到年轻时的演出岁月。那个时候多么的开心快乐啊,每一个年份都充满了回忆。而如今呢,爱看皮影戏的年轻人或许还有不少,但是真心想要从事皮影戏的年轻人,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了。

表演结束,观众散场。

只留我们静默而坐,在心里一遍遍缅怀,那随水而逝的青春。


聊一聊丨你有看过皮影戏吗?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那一箱旧衣裳,总有几颗依然闪亮的纽扣

天冷的时候,这样的被窝才够温暖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