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都干啥之预算管理

2022-08-09 16:37:10

点击上方“中纺企联”可以订阅哦~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旨在落实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营运绩效,强化风险控制,推动企业战略规划实现。

预算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预算管理应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有序开展,引导各预算责任主体聚焦战略、专注执行、达成绩效。

2、过程控制原则。预算管理应建立在企业相关定额、标准基础之上,通过差异分析,监控预算目标的实现进度,提高预算管理的过程管控能力。

3、融合业务原则。预算管理应嵌入企业业务管理的各个领域、层次、环节,促进各预算责任主体围绕预算目标开展沟通与协调,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4、平衡管理原则。预算管理应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收入与支出、结果与动因等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预算管理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一般包括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等。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规划、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不同工具方法的特征及适用范围,单独选择使用一种适合的预算管理工具方法,也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方法综合运用。

企业应整合预算与战略管理领域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强化预算对战略规划的决策支持;整合预算与成本管理领域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强化预算对战略实施的监督机制;整合预算与绩效管理领域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强化预算对战略目标的标杆引导。

预算管理应用环境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包括战略规划、业务计划、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相关外部环境等。

1、应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挑战、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形成战略规划,确立预算管理的方向、重点和目标。

2、应将战略规划具体化、数量化作为业务计划和预算目标,推动预算管理流程,促进战略规划落地。

3、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应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相协调,保障预算管理各环节职能衔接,流程顺畅。

4、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定额与标准制度、授权与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奖励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夯实预算管理的制度基础。

5、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预算管理的程序

企业预算管理工具方法的应用程序,一般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一般可分为预算控制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

1、预算编制

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的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方法科学。

一般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流程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流程与编制方法的选择应支持和强化企业的管理模式。

预算编制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审议批准,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2、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指通过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可实现的预算控制目标,按照预算额度和企业内部相关流程进行逐级审批并执行,对销售、回款、存货等不涉及现金支出的预算,以预算分析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控。

企业应建立健全授权控制制度,明确预算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报告等内容,强化预算责任,严格预算控制。应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预算调整

是指在预算执行时,由各预算责任主体根据经营管理要求、环境或政策变化,提出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经审批后,对预算进行修订的过程。

企业经批准下达的预算应保持稳定,由于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主体、权限和程序等事宜。

4、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侧重对财务指标和定量指标的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对各预算责任主体进行预算考核,并将预算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

预算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的界定应坚持上级考核下级、逐级考核、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相互分离的原则。

预算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预算执行结果、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的规范性等。

预算考核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奖惩措施应公平合理,并得到及时落实。

(中纺企协总会计师工作委员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