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消费金融行业内参|2018年第8期·总第41期

2021-06-21 13:57:57



传播有观点的行业资讯

记录有热度的行业见闻


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四个生存挑战

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试点以来,机构数量增长迅速,行业发展较快。截至20178月,我国已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牌照,22家机构已开业。2017年上半年末,行业信贷余额达1906亿元,同比增长125%。目前,各家机构紧抓时代发展机遇,积极转型互联网化,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指引下,不断提高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尽管如此,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初期,整个行业在“促销费、惠民生”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

1、支付通道难,场景拓展难以满足

一是放款手续繁琐易失败。消费金融公司没有自己的借记账户体系,在与消费场景结合的背景下,放款时需嵌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移动客户端。然而,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由于有其自身生态的配套产品不愿外部公司接入,愿意接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一般市场占有率又不高,且风控能力和系统支撑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系统层面的问题,导致放款失败。二是扣款失败率高还款困难。一方面,自动扣款受制于代扣通道,通道一般不支持中小城商行、信用社用户绑卡;另一方面,客户自主还款困难多,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有各自的转账限额和限时规定,如第三方支付单笔还款金额不超过5万元,而且经常会因为操作超时导致还款失败。三是成本高难以普惠。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均为市场化盈利组织,通过其完成的资金结算均需按其价格标准收费。如消费金融公司合作的部分银行对公司每发放一笔1000元消费贷款,按12期分期来计算,需支付15元的通道费用,成本较高。四是消费场景难拓展。。但在实践中,消费金融公司的具体场景拓展面临诸多困难,主要问题在于其借助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仅支持单一场景的小范围支付,无法像信用卡一样满足用户多元化消费需求。市面上,虽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消费场景较为丰富的支付工具,但由于这些支付通道有其配套的消费金融产品,不愿意外部机构的接入。目前银联也努力帮助机构建立支付渠道,走“机构+指定合作银行(开办二类户)+银联”二维码闪付模式,但这一模式需用户除绑定一张放款和还款的借记卡之外,还需开办一张合作银行的卡,体验十分不便,用户使用意愿较低。上述问题不但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影响了场景消费金融发展的空间。

2、资金筹措难,业务健康发展难以支撑

一是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在银行授信方面,由于创业初期各项基础投入较大,消费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不佳,银行授信时往往需要机构的股东方进行担保,加大了融资难度。在股东存款方面,股东特别是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股东自身资金也较为紧张,能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且更倾向于与其主业相关的业务资金支持,制约机构独立自主发展。二是资金市场趋紧,价格高企。由于筹资渠道少,市场资金面吃紧,消费金融公司在筹资时的议价能力十分薄弱,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势必影响机构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和内在动力的增长。三是市场化融资政策严格,准入门槛较高。消费金融公司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同业拆借等业务上,因成立时间、经营成果等方面有硬性要求,新设立的公司难以在初创期满足审批条件。

3、市场环境欠佳,

一是与银行同作为持牌类金融机构,。比如,对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自身系统中的贷款台账等证据,,导致公司在诉讼中承担过度的举证责任,提交大量与借贷关系无关的证据,诉讼效率低下。但同样情形下,。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案件处理难,。

由于“互联网+”零售金融的经营业态,机构更多通过互联网渠道展业,身份认证无法面核面签,加之黑色产业链庞大、公民信用体系不完善,民众信用意识不高等因素影响,除“黑产”批量欺诈案件损失外,部分用户利用业务远程办理非亲见、电子签章效力存疑、信贷金额较小、催收成本高等因素,在借款后容易出现谎称贷款账户被冒用、盗用等问题,并成立“QQ,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施压,恶意投诉,。

4、税务负担重,普惠金融运行成本高

一是现行税务政策未将消费金融公司发放个人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纳入免征增值税的范围。:自2017121日至20191231日,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其中不乏农民工、蓝领工人、刚入社会的大学生,这些人群与上述文件的对象有一定交集,亦符合政策初衷,但却不在免税之列,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减税政策尚未覆盖。二是现行税务政策规定对贷款逾期90天以上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但未减免其在90天内产生利息的增值税。《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中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但消费金融贷款金额小、客户群体比银行下沉很多,不良贷款的诉讼等清收成本相对较高,贷款逾期90天后收回的概率极低,若不减免此前已确认的贷款期内及逾期90天内计提的利息收入的增值税,则会加重消费金融企业的税务负担。三是可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比例较低。目前,税务政策规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比例为贷款余额的1%;,金融机构按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2.5%和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150%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执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不良率较高,造成了提取的巨额贷款损失准备不能在税前扣除。四是税务政策对消费金融企业的小额贷款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不够明确。机构对呆账核销后提供的内控证明材料、会计核算资料以及向贷款人催收的证明材料,可否作为税前扣除依据尚不明确。

吃瓜者说:

虽然作者分析了目前国内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但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持牌系金融公司们还算是生活在一片天然乐土之中。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牌照资源是目前持牌系金融公司们的天然行业竞争壁垒。

其次,,对从业机构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资金来源、业务拓展渠道等的要求越来越明确,非持牌系的中小消费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网贷公司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这为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抢占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第三,由于持牌系金融公司往往自身就是商业银行的子公司,或者投资的公司,或者由上市公司、行业巨头出资成立的公司,无论是通过股东存款、母公司注资,还是通过同业授信的方式,持牌系金融公司们的资金成本远低于其他公司。这为持牌系公司们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充足的、火力强劲的弹药资源。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有调查机构统计显示,我国家庭杠杆率近年来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20179月底更达到50%上下,10年间增长3倍。这一债务累积速度令人担忧。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国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见,美国居民部门在去杠杆的同时,中国的居民部门在加杠杆。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负债程度和家庭债务风险。家庭收入越低,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越高,消费倾向越容易受到债务影响。从90%的数字不难看出,快速升高的居民部门杠杆,正在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现在中国家庭债务风险被忽视了,。

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都在敲响家庭债务风险的警钟。201711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家庭债务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6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0.7%上升到44.4%,已经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家庭债务累积速度。这还不包括公积金贷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债务,如果将这些因素均考虑其中,2016年底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60%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家庭债务报告执笔者宁磊表示,2017年中国家庭短期贷款远远超过中长期贷款增速,说明一些家庭持有的现金、银行储蓄、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趋紧,需要借短期贷款补贴流动性。

与此同时,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消费贷款以及大量没有牌照的网络小贷迅猛增长,且尚未统计到银行短期贷款中,若将其都统计在内,家庭的债务杠杆会更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2017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2017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约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

虽然中国家庭债务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专家普遍认为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但仍需警惕家庭债务风险引发“灰犀牛”事件。在宁磊看来,目前美联储已开始缩表和加息,如果中国央行也提高基准利率,大量家庭的房贷支出将会大幅增加,给家庭资产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

此外,中国家庭的储蓄和收入增速趋势都是向下的,家庭债务的放大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出现。

毫无疑问,居民的银行储蓄、持有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受到约束性影响后,会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从而给中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0年中国家庭杠杆率将进一步上升至61%。家庭杠杆率增加将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长和在线P2P贷款所推动。

中国家庭债务快速上升,对消费升级、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负效应值得关注。同时,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有引发房地产泡沫的隐忧,须保持警惕。

 吃瓜者说:

国内居民家庭杠杆率不断提升,甚至高到了一个历史的峰值,这是零售信贷业者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居民家庭杠杆率提升速度合理的话,对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是一种利好,因为这会促进居民消费,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型。对于广大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居民家庭杠杆率的提高,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空间广阔的潜在市场。但是,当居民家庭杠杆率攀升到一个过高的程度,超出合理范围或者微观经济可承受的范围,过高的杠杆率则会对宏观经济带来潜在风险隐患,甚至成为引发宏观经济波动的黑天鹅事件。对于从事零售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从业机构来说,过高的杠杆率将削弱居民家庭的贷款偿还能力,长期来看将增加贷款客户的逾期概率。一旦宏观经济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居民家庭的借新还旧、借短代长的流动性管理模式将不可持续,贷款违约率激增、不良爆发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引用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的结论,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10%时,家庭信贷继续增加可能会对GDP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30%时,家庭债务的增加会损害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

新金融会是汽车之家的下一个引爆点吗?

近日,汽车之家发布了2017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汽车之家以媒体和销售线索为核心业务的净营收额为16.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归属于汽车之家的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94.0%。而从全年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1231日,汽车之家全年核心业务经营收入总额为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7%;全年净利润累计20.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

除了营收大涨、利润暴增之外,财报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陆敏表示,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和数据产品是汽车之家在2018年战略扩展的重要一步。参考不久前,汽车之家宣布任命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老将”邵海峰为公司新总裁,以及过去一年汽车之家与平安集团各个业务条线之间的合作,无论是从战略、人事安排,还是近期汽车之家的动作来看,金融业务都将成为汽车之家下一步的发力重点。

尽管从财务数据来看,汽车之家的主要营收来自传统的媒体业务,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平安入主汽车之家带来的最大想象空间,应该是将平安的牌照、资金等优势与汽车之家的场景、流量相结合,发力汽车金融及后市场业务。 

事实上,汽车之家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布局,以及与平安集团之间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协作,在过去一年里已经有所显现。根据汽车之家官网显示,其金融服务平台“家家金融”已经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面对消费者的汽车抵押贷款、新车直租、车险以及品牌分期等业务。 

除此之外,汽车之家今年着重部署了二手车业务,不仅推出“二手车之家”网站,还在持续扩展其二手车经销商SaaS平台的服务范围和对象。财报显示,截止到20182月,该平台已经扩展到中国160多个城市,目前覆盖34,000多家经销商。与此同时,去年6月,二手车之家联手平安银行推出二手车商贷产品“车商贷”,前期已拿出200亿资金投放市场。

另外,就在223日,汽车之家宣布,任命平安集团高管邵海峰为公司新总裁。邵海峰此前在平安集团任职超过22年,其中包括担任金融服务部门高级经理15年,还在互联网金融部门工作7年,曾担任平安电子钱包业务总经理、平安金融壹账通总经理。 

汽车之家一直被看做是平安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尤其是此前平安好车被整合之后,汽车之家也是平安探索互联网化的关键一步。

吃瓜者说:

一家深耕汽车垂直领域多年的媒体平台,形成了用户、流量、场景、行业口碑等诸多优势,在商业银行投资并成为大股东后,又为其带来了低成本资金、配套性金融产品、丰富的风控经验和懂行的高管人员等,汽车之家进军汽车金融市场水到渠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