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中风偏瘫久治不愈?

2022-03-05 14:56:01




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等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133-3111-5630 【微信】 (刘丽)

洽谈合作:133-3111-5630  

弘 扬 中 医 文 化     服 务 大 众 健 康


目前189286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3331115630

长按可添加微信好友






什么是中风?

中风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引起: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中风的症状

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五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






中风后遗症属难治病症,综合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佳方案。

01

中药康复治疗:


中风的病机:

本虚标实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脑病形成的后遗症都归为中风后遗症的范畴。其临床症状是: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等为主要症状。

缺血性中风因血液停滞不前,致瘀血阻络,发为中风;出血性中风属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经络,发为中风。


总之,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亏虚多见,标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



辨证论治,

补气+活血为主



从病机可以看出,治疗上应以补气为本,活血为主,兼以化痰或养阴。共分五种证型辨证论治。

气虚血瘀



症状:头晕,精神不振,肢软无力,肢体偏瘫,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推荐药物:

  • 脑心通胶囊,每次2~4粒,每天3次。

  • 脑安颗粒,每次1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  消栓通络胶囊(颗粒、片),每次6粒,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1袋,每天3次;片剂,每次6片,每天3次。


用药提醒:

三种药物均能益气活血,益气活血的力度上脑心通胶囊>消栓通络胶囊>脑安颗粒丸。


脑心通胶囊还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消栓通络胶囊(颗粒、片)化瘀兼有开窍之功,对语言不利者较适宜。


阴虚风动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


治疗原则:滋阴息风。


推荐药物:

  • 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g,每天3次。


用药提醒:

如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明显,则联用大补阴丸,每次6g,每天2~3次。

风痰阻络



症状:体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胖,舌苔薄白或白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痰通络。


推荐药物:全天麻胶囊+解语丹。


用药提醒:

全天麻胶囊,每次2~6粒,每天3次;解语丹,每次6~9克,每天2次。


痰瘀互结


症状:头晕或痛,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根强硬,舌难外伸,半身不遂,肢体重滞肿胀或下肢萎废,舌质红或带紫斑,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苔白。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推荐药物:

  • 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天2次。

  • 华佗再造丸:每次4~8克,每天2~3次;重症者每次8~16克。


用药提醒:

人参再造丸药性偏温热,适合寒性体质的患者,尤其是明显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禁用于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者。


华佗再造丸药性温和,无寒热偏向,适用于无明显寒热偏向的患者。服用华佗再造丸时若出现燥热感等上火现象,药量可减半,或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必要时停药1~2天,症状即可缓解。


02

针灸康复法

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取穴

言语不利:风池、风府、廉泉、天突、少商、商阳、金津、玉液等;

口眼歪斜:阳白、地仓、颊车、人中;

半身不遂:肩髃、巨骨、手三里、曲池、合谷、丰隆、阳陵泉、三阴交、风市、环跳、肾俞。


针法

平补平泻,随症上下肢各取3-4穴,留针20-30分钟。


注意事项

  • 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 妇女怀孕者,慎行针刺,下腹部、腰骶部、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禁止针刺。

  • 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03

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








04

其他特色康复方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外洗药方,很实用




治法1 偏瘫麻木方

  • 黄芪60g,当归30g,穿山甲15g,地龙30g,柴胡30g,秦艽20g,桂枝20g,熟地黄30g,牛膝30g,红花20g,木瓜20g,桃仁20g

  • 煎成400ml汤剂,兑水于药浴器中约2000~4000ml,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定温度约40℃,将患者双足置药液下,浸泡4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法2 用于中风后手握固药浴方

  • 川芎、川乌、草乌、花椒、红花、桂枝、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各10g。煎取2000ml,加入酒、醋各100ml,熏洗患手。


治法3 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

  • 透骨草、穿山甲(代)各30g,急性子、片姜黄、荆三棱、莪术、汉防己、威灵仙、红花各15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min,每日2次,7d为一个疗程,每隔2~3d行下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法4 用于中风后手足痉挛

  •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0g。

  • 将诸药择净,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清水2000ml,浸泡5~10min后,煮沸10min取出,放入浴盆中,药液温度以50~60℃为宜,浸洗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

  • 每次15~20min,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日3次,连续两个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250g煎汤熏洗全身或频洗患肢。


治法5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 制川乌、吴茱萸、炮穿山甲(代)、海哈粉各9g,石菖蒲180g,四季葱白适量。

  • 将前四味药共研细末,葱汁适量调为稀糊状捏成圆饼样,贴在患侧足心涌泉穴,纱布带束紧。将石菖蒲加清水5kg煮沸,倒在杉木桶中,中间放一木凳将患足放在木凳上,再用毛巾被裹住桶口,勿使热气外散,熏蒸患足,待水温适宜时,取出木凳,足浴,待身上微有汗出时去掉药饼,拭干腿足,卧床覆被避风静养。

  • 此方宜在刚患病时立即用一次,以后每隔7天1次,一般连续3次后,手足便逐渐恢复自主活动。


治法6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 蓖麻仁10g,桃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椿树枝、茄根各30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7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疼痛

  • 党参、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牛膝、伸筋草、透骨草、马钱子各30g,威灵仙40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8 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 桑枝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羌活30g,豨莶草30g,益母草40g,红花30g,薏苡仁30g,乳香20g,没药20g。

  • 取上药加水煎汤3000ml,熏洗患肢,每日2~3次,每剂熏洗2d,7剂为1个疗程。

  •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患侧肩髃、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等穴,然后轻柔轮转活动其肩、肘、及腕关节,再捏合谷10余次,然后用左手托其臂,右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具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液贯通到指尖。再用搓法搓其臂百余次,最后对肢体进行轻轻拍打。14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内脏出血、肌肤破损出血者,不宜选用此疗法;在采用热水浴时,应测量水温,逐渐适应,防止烫伤;在采用冷水浴时,不宜时间过长和水温过低,浴后应用毛巾搓擦全身皮肤直至发红;年老、体弱、儿童等,直至沐浴时要有专人护理,以免发生意外。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1056836039@qq.com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本公众号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针刘丽(微信号:13331115630)删除,谢谢!







中医治中风病的源流、发展






《灵枢》:真气不足,邪气独留

《金匮要略》: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

  刘完素:“心火暴盛”

  李杲:“正气自虚”

  朱震亨:“痰湿生热”引动“内风”

  叶桂:“”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以“滋液息风,补阴潜阳”为主。







2”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







(1)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

  “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醒脑开窍”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2)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

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将捻转补泻定义为:

①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②捻转幅度小用力轻为补,即捻转时施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20次/分;

  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3)“石氏醒脑开窍”针法选穴依据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本穴为回阳九针之一,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针法操作

针灸处方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二、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1。

二、操作:

  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2禁忌证







(一)急性脑出血

(二)高血压







3注意事项







(一)“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


“大醒脑”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

1、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特使用。

2、在中风急性期者,患者亦可用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法操作,病情轻浅者,亦可用“小醒脑”针刺法操作。

3、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按照“小醒脑”针刺法操作,但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大醒脑”针刺法,亦可交替使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三)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1、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

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2、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3、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4、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

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要求患肢抽动次数可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一3者可使之抽动三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5、留针情况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立即活动患肢。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补出针。三阴交要求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入得气深度。








临床应用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查体】:心肺(-)。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构音欠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两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约4级,左侧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未见异常,浅反射正常,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和右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辩证分析】:缘患者年近五旬,肥胖体弱,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则瘀血内生,肝风挟痰挟瘀上扰,痹阻脑脉,脑髓受损,发为缺血中风。病因为肥胖体弱,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法,清开灵和灯盏花素活血通络化瘀,复方麝香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碧林活血、扩容、抗凝等治疗。患者入院后右侧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右侧肢肌力0级,经针灸治疗后右侧肢体乏力改善,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于2004年4月15日转入针灸科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时,患者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

     转入后第四天,石院士来推广石氏中风单元及醒脑开窍法,该患者被选中进行示范教学,石院士为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内关(双)、人中、委中(右)、三阴交(右)、极泉(右)、尺泽(右)、合谷(右)、丘墟透照海(右)、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当针刺委中、三阴交穴时,患者觉右下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下肢分别猛烈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抬右下肢,患者即觉得右下肢比前轻松,抬举比前有力,右下肢肌力3+级。针刺极泉(右)、尺泽(右),患者觉右上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上肢出现不自主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活动右上肢,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3-级,右手指可稍活动。

    续用醒脑开窍法为患者治疗约40天,每次针刺患者都可出现明显针感,每次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都可有所改善,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对指良好。

  随诊至今,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手写字尚端正,生活自理。该患者恢复效果之好,超出我们的预期。









概况“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规范了针刺治疗中风的操作手法,制定了针刺治疗中风病各期及后遗症、并发症等一整套完整的诊疗规范,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救治体系,提高了中风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中风病后遗症的致残率,为针灸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之一。














01

授课内容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以 石氏单元中风疗法脑血管病的理论基础,中风单元的中药临床应用,针刺量化手法在临床的应用,中风病并发症、合并症的临床治疗,醒脑开窍法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风单元康复理论和实践,中风疗法学术交流、研讨及临床演示带教;

02

特色


01

简单:全身主要取穴仅60多个,辩证灵活,取穴精少。

02

易学:以面代穴,零基础即可操作。

03

无痛:针刺选用普通毫针,基本无痛。

04

安全:取穴多在四肢,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05

特效:立竿见影,秒杀疼痛。


06

列举:7分钟降血压(现场测量),5分钟缓解心绞痛,5-7分钟急救脑中风。


届时,将邀请石学敏院士及学生卞金玲主任等老师讲授其学术思想、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学习班采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严格规范针刺手法量学,使学员更好的掌握并应用,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通过本专题班专病专治的学习,相信大家在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在临床诊疗方面会有极大的技术提升。

03

增值服务

1、优秀弟子可推荐拜师。

2、医疗机构可以申报传承工作室、院士传承工作室。

04

主讲老师介绍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针灸学会会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石学敏院士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5项,其中“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之一,“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香港“求是”科技成就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主编著作23部,曾作为主编主持了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及新世纪一版《针灸学》教材的编写。目前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培博士后2名,博士生4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针灸学科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和针灸学科医、教、研基地。他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被海内外患者和中外媒体誉为“华夏第一针”。

卞金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石学敏院士助手,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特需病房主任,从事针灸专业30余年,主要特长为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病、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在针刺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及各种痛症,颇有专长;尤其在治疗脑梗塞、脑出血、脑供血不足、面瘫、颈椎病和针刺止痛等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曾赴德国、日本等国,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在从事针灸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近年来,取得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科研成果3项,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专著3部。

高淑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病区主任、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病治疗特长: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各种合并症,周围性面瘫、颈腰椎关节病等;擅长运用中药、针灸综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失眠、支气管炎等内科疾病。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针刺三阴交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张春红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针灸部副部长。专病治疗特长: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24年,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针灸大家石学敏教授,擅长治疗中风偏瘫及其合并症、脑供血不足、面瘫、痴呆、吞咽障碍、郁证、颈腰椎关节病及各种疼痛等。发表国家级杂志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石学敏针灸全集》 副主编,2006,科学出版社。《脑卒中与醒脑开窍》 编委, 2007,科学出版社。《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 编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等著作。













醒脑开窍针法演示操作






本平台所提供的处方请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时间地点费用

公益班

12月17日----19日(17日全天报到)北京  980元

临床带教见习班

12月19日----23日(19日全天报到)天津  5800元













05

参加对象



各医院推拿科、儿科、中医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推拿、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保健有关人员以及儿童家长等。

06

开课时间

2017年12月17日--12月19日(17日全天报到)












07

授课内容

 01   取培训费980元。

 02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03   参加学习者需提前交200元报名费,上课位置按照报名顺序安排,先交费,可以有相对好的位置,尤其临床看的比较清楚。

08

报名方式


电话:13331115630
QQ:1056836039
微信:13331115630
主办:北京中康针联医学研究院
平台:1056836039@qq.com

09

往期培训照片

10

主办单位介绍










强烈推荐: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每天都有精选医学好文章免费分享!

133-3111-563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