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知识(二)

2022-03-04 08:20:54

六、学校评估工作程序


1.学校做好自评工作

(1)自评自建。

(2)梳理评建工作材料,包括: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专家评估案头材料。

(3)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4)撰写《自评报告》。

(5)上传学校教学工作基本信息和评估资料等材料。

(6)做好预算和工作方案。

2.配合好专家组考察工作

(1)组建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工作组

(2)开好两个会议:学校与专家组的见面会和专家组意见反馈会。

(3)做好三个配合:配合专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配合项目管理员做好专家组与学校的协调和决算工作;配合秘书做好专家组进校间的各项具体工作,及时就考察安排等信息进行沟通。

(4)提供四种材料:专家案头材料、支撑材料、《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文字的纸质稿和电子文档。

3.做好整改提高工作





七、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


1.深度访谈。访谈形式上以一对一访谈为主。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人员以及退休人员。

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四个度”,即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2.听课看课。听课看课的方式、时间可由专家灵活掌握,可能听一节完整的课,也可能只听10分钟,还可能专家不进教室,查看学生到课、学习状态、教师教态等内容。一般每位专家听课门数不少于3门。

3.考察走访。校内外考察走访是指对校内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校外教学基地、用人单位的考察,着重看学校的中层、基层是如何做的,做的效果如何。

4.文卷审阅。文卷审阅是对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材料的查阅。每位专家须调阅2个以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





八、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


1.接待专家走访和单位负责人汇报 。

2.汇报材料的准备。包括: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做好配合与服务工作总结,汇报材料涉及的数据须与《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基本数据一致。

汇报内容重点:

(1)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展开,并为学校报告提供支撑;

(2)本部门的工作中如何注意处理建设与发展、规模与质量、投入与效益、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

(3)部门工作如何与本科教学工作紧密联系,部门工作如何支持、服务本科教学工作,效果如何。本部门工作成效要紧扣审核评估方案,充分挖掘和展示亮点;

3.负责准备并能及时提供专家调阅的材料,并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

4.做好本单位评估宣传工作。





九、学院的主要工作


1.配合完成审核评估数据库填报。

2.完成学院自评报告。

3.配合完成引导性问题。

4.支撑材料、教学档案等整理、集中。

5.做好学院宣传展示工作。

6.准备专家访谈和学院汇报。

做好专家走访时的汇报准备工作。要认真思考本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亮点、存在问题以及努力方向。

7.做好教学常规运行。

加强教风建设,确保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档案管理。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确保学生以饱满向上的精神风貌参与评估。

8.确保联络通畅,及时提供材料与信息。

确定联络人,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专家进校后,能及时提供相关材料。





十、我校办学基本数据


项    目

数据

专业数/学科门类

62/7

专任教师人数

1018

教师 正高/占比(%)

104/10.21

教师 副高/占比(%)

342/33.59

本科生数

21226

2017年开设课程门次数

156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83.33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13.12

2017年招收本科生数

5450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0.82

2016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3259.1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2340.47

生均图书(册)

129.63

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98.35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89.92

教室个数/座位数

397/36129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个数)

107

体育场馆(万平方米)

11.2053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8.69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8.69






十一、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1.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是什么?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依据为何?

办学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优势突出,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民主开放;贡献社会。

办学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特色兴校,坚持人才强校,坚持改革开放。

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依据:

一是学校办学58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和底蕴。

二是优化安徽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和结构,提高和强化全国财经类高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需要。

三是满足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性财经类人才的需要。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2017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达98%以上。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十三五”末,实现基本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需要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突破上取得实效。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诚信笃行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竞争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性专门人才。

如何形成:一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二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必然要求。三是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底蕴与特色、办学综合实力的现实选择。

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 人才培养总目标充分体现办学定位的要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契合。

5.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要求及各学科专业性质与特点等,根据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历史和特色,具体确定各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据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各专业培养标准。

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细化和体现。

6.学校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从实施的情况和师生的反馈来看,广大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可。

7.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改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政策引领和教育教学激励,使得广大教师都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安心教学、潜心育人、立德树人。

8. 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

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学校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和教学规范。

二是完善政策约束和激励。坚持“四个同等对待”,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人才与科研人才同等对待、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

三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四三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以校级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系部为基础、学生教学信息员为辅助的 “四级教学质量监督主体”;实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制度”;进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为主要内容的“三种检查”。

9. 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

一是把教学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调研。

三是校领导全方位投入教学活动中。

10.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学校各部门主动服务教学中心工作,教学中心地位意识进一步增强。

组织部门在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干部考核任用、评优评先中,重点考核教学工作和为师生服务情况;

宣传部门对一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重点宣传;

人事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时重点考核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

科研部门积极鼓励教师通过高水平科研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工作部门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树立积极向上良好学风;

财务、资产部门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教学设备投入;

教辅机构、后勤服务集团,全力保障教学工作需要,优先为教学工作服务。

在长期发展中,各部门通过吸收在校本科生参与部门管理,形成了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特色。

 11. 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科研轻教学的惯性思维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依旧存在。

二是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制度之间有效衔接、协同不够充分,制度科学性和稳定性需要提高。

三是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的压力传导机制还不够健全。

如何改进: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和激励,强化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使教师对教学中心地位认识深入人心并落实在行动中。

二是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稳定性。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严格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

12. 学校的生师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截至2017年9月,全校教职工1394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外聘教师308人。在校标准生折合25179.6,生师比21.48:1。

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44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8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72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1.12%;具有外校某一学历的教师77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2.61%。

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良好。

13.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专业课主讲教师7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 341人,占专业课主讲教师的48.7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617人,占专业课主讲教师的88.14 ;45及以下教师471人,占专业课主讲教师的67.29%;外校毕业教师537人,占专业课主讲教师76.71%。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良好。

14.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目前实验教学队伍人员共292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2人;高级职称人员13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245人,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30人。教学辅助人员总数11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21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14人。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基本满足了教学实验、实践等环节的要求。

15.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的主要领域为外语课程。2014-2016年,学校境外教师人数一直稳定在8-10人。

境外教师参与本科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外语教学水平,培养本科生国际交流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16.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专任教师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数量有限。

改进措施:加大人才引进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综合实力;加快实施周转池计划,提高师资队伍总量。

17.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采取的措施:

一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出台《安徽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规划(2012-2015)》《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安徽财经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徽财经大学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表彰活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培训班、专题报告会等活动,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开辟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专题网站,。 

三是严格师德师风考核。制定出台《安徽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人员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执行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实施效果: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8.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学校主讲教师专业水平较高,执教能力强。目前学校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4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332人(含在读博士122人)。

近3年,学校对任课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良好以上等次教师比例均超过80%。2016年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56%,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47%。

19.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较高。近三年,发表各类论文338篇,编制实验教材12本,承担各类研究项目达到388项;实验、实践教学成果显现,2016年全校实验室共承担401门次实验课程,合计52657学时,学生人数达20万人次;实验室开放项目数达43项,计划总学时达1530学时,学生人数4047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验实训类)100余项,并取得优异成绩。

20.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学校将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重要评价依据。如:职称评审、年度教学考核、聘期考核、评奖评优等。

实施结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21.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教学理念更新不到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改进措施: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二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大力倡导和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合作、案例等混合教学方式,倡导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三是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手段。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抓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造。

22.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绝大多数教师能正确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踏实于本职工作。教师基本上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23.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2016-2017学年,学校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授、副教授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3.33%、81.03%;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3.12%、36.44%。

24.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学校鼓励教师将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到专业教育和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直接吸收本科生参与,并将子课题遴选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性学习选题,真题真做;鼓励教师把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本科生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计划;鼓励承担国家级项目的教师开设公共任选课,及时将研究成果及学科热点融入课程内容。

25.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学校不断加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近三年来,教师教改研究项目成果丰富,校级及以上项目立项数1316项。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比例(项目负责人):2015年为34.6%、2016年为39.6%、2017年为34.6% 。

26.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截至2017年,学校已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示范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省级精品慕课6门,校级精品课程56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3门。针对我校的专业特色与要求,积极申报编写省级规划教材7部,校级规划教材13部,地方特色教材3部。我校有160多名专业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应。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9个,编写系列实验教材和案例教学教材。

27.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少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育教学精力投入不足。

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转变思想,提高教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认识。

二是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用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融入课堂;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真正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优化教学奖励办法,加大教学骨干的培养力度、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力度、教书育人模范的奖励力度。

三是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工作实绩,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28.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作为学校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安徽财经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全面规划指导学校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各学院(部)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自身发展和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将学校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效果明显。

29.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学校成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面向教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与支持,为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4266元。

30.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出台《安徽财经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发挥中老年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配备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从教学各环节指导青年教师。

设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遴选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技能辅导,关心其思想方面的发展动向,帮助其解决职业困惑、生活压力和工作重担。

组织新教师试讲、教学竞赛等活动,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设立博士科研基金项目,扶持青年教师加强科学研究。

31.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构建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教师博士化工程;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和省各类国内外进修,通过国内外培训和进修,拓宽视野、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全面推行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增强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制度。倡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

效果: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产、学、研结合,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2.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充分利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管理、激励作用,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聘任制度,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岗位责任风险与业绩贡献导向,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探索薪酬制度分类改革,针对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实行不同的改革办法,充分调动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33.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亟待提高, 教师境外半年以上进修学习安排较少;部分学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够,教师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偏少;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改进措施:加快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强化教师境外研修;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组建一批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多学科交叉集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大力加强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服务机制, 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教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34.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2014-2016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9233.92万元、12514.1万元、13137.07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分别为3698.05元、4982.28元5189.26元。

近三年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学校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分别为14.20%,17.22%和22.83%。

35.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学校坚持“优先保障、稳定投入、优化组合”的原则,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保障教学经费投入,实现优先投入、优化配置、强化管理与使用。

36.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学校要把教学经费投入放在优先保障地位,教学经费投入要以充分确保人才培养需求为基本前提,并且随着学校收入的增加和事业发展而逐步增长。其中,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不低于经常性教育事业预算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3%;年生均教学经费支出不低于1200元。”出台《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

2014-2016年,分别投入611.76 万元、432.23万元、588.72万元用于本科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研究。新增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实践教学。近3年,本科学生实践教学支出分别为40.68 万元、131.11万元、231.36万元。

37.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较为合理。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方面,依据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等指标,合理安排教学经费。教学专项经费方面,由相关部门编写项目申报书,经评审后下达项目预算。学校对上述教学经费实行项目化管理,单独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并优化审签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学校每年均在教代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议,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据此调整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8.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虽然建立了评价机制,但是并未建立完善的使用绩效分析体系。今后需要在各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经费使用预算分配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39. 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除生师比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合格要求。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远远优于合格标准。

40.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基本满足。

学校有3个校管实验教学中心,12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共设置各类专业实验室35个,拥有实验房间71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拥有机房25间,语音室17间,语言实验室7间。学校实验设备总价值约20535.77万元;2016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价值2340.47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27062平方米(不包含二期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逸夫楼)。

现有本科生公用教学楼9栋,各类教室397间,座位36129个,其中多媒体教室219间座位20671座;各类学术报告厅6个,共有座位2193个。每个学生宿舍楼下均设置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

学校现有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排球场等84个运动场所,总面积达112053平方米,生均面积达4.84平方米。

学校现有龙湖东校区图书馆、龙湖西校区图书馆。其中龙湖东校区图书馆面积约 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503个;龙湖西校区图书馆正在改扩建,改扩建完成以后面积21950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751个。

41.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

从2016年暑期起学校所有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等设施全面开放。

“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空间”,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保证每周开放100个小时。

所有实验教学中心为全校本科生开放,同时对纳入教务系统的开放项目和学校各学院每学期依托实验室进行的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开放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

体育馆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资源、全免费开放,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最大限度的需求保障,构建“全天候、节假日、预约制”等多种开放形式。

42.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答:学校实验大楼建设周期过长,短期内不能较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实验设备更新滞后于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小班教学和研讨式教室数量有限,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相对不足;学术报告厅数量不足,未能充分满足校内学术活动的需要。

改进措施:加大投入,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拓展教室资源,制定教室改造和建设计划,尽快启动新教学楼建设规划;优化教室结构,增加小班研讨教室数量,满足教学需要;调整图书馆内部空间功能,增加阅览座位,增设专用小型学术报告厅、研修室、自习室。

43.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学校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校党字〔2017〕70号),专业建设按规划要求强调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根据学生自主选择,采取停招、减招等措施逐步淘汰一些专业。

44.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学;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成立了英国特许会计师(ACA)实验班、税务师实验班等特色方向班,有效支撑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45.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加强新专业的评估检查,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新专业,加大资助和管理力度。对发展前景不理想、办学条件较差的专业,通过限制招生、停止招生、专业合并直至撤销等方式,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

经过专业动态调整,保留了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选择认可的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充分保障。

46.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2015年和2017年学校分别出台 《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15级本科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校政字〔2015〕34号)《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校政字〔2017〕27号)专门文件,指导各专业制定培养方案。

在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上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体现特色、因材施教”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全面凸显“宽口径、厚基础”要求的通识教育平台、特色平台、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育人平台和个性化学习平台等七大教学平台。努力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实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形成培养与我校办学特色相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7.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专业设置缺乏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存在与社会需求和社会经济不协调的情况,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存在部分新专业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方面: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但是个别专业在征求用人单位、毕业生意见和校外专家意见环节不充分。

培养方案执行方面:培养方案中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尚未能出台具体的操作手册和执行办法。

改进措施: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调整优化机制,兼顾社会需求和学校特色进行整改建设,充分论证服务面向和就业市场,重点把握和调整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执行力度,将培养方案制定要求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并加强监督。出台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的执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性。

48.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学校先后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安徽财经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指导意见》《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建设办法》《关于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以及《安徽财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工作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对这一系列课程建设,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计89门;本科示范课程120门。

49.学校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

学校每年开设课程门数在1500门左右,其中双语课程有24门左右。课程结构基本合理,有通识教育平台、特色平台、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育人平台和个性化学习平台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经管类实践课程所占教学的比例维持在25%以上,艺术类实践课程所占教学比例在50%以上。基本上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50.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

,结合通知要求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教材选购制度,规范教材选用标准以及审核程序,加大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选用比例,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指委推荐教材。把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教学计划。

同时,学校针对学科研究水平较高并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部分课程,鼓励和支持编写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特色的教材,针对部分学科前沿性课程、新兴学科课程、教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的课程或者学校专业培养具有特殊要求的个别课程,也积极支持编写教材,以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校全年共有1060门课程选用教材,其中有583门课程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比例为55%,有22门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并结合教材市场上部分学科教材的短缺情况组织出版了7部校级规划教材,高质量的教材建设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和巩固。

51.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重申报、轻发展”的现象;优质课程资源总量不足,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在线课程开发力度不够;对编写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编写和课程拓展资源建设积极性不高,前沿知识与科研成果纳入教材不及时。

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教材选订工作,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统编教材和获奖教材等。 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教师及时将专业领域最新的、前沿的优秀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特色教材、课改配套教材和实验实训教材的撰写。

52.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合作办学。2015年,学校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文理学院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的两个2+2合作培养人才项目获得了省教育厅的批准。2016年1月和8月,共组织了2批共42名研究生赴台湾淡江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截止2016年底,留学生数量为36名,主要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和等国家。2017年学校招收了“”中俄(乌)国际商务班。学校还与韩国韩瑞大学等17所国(境)外高校达成协议,学习课程可以进行学分互认。

合作育人。截止到2017年9月,学校签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391(101+242)个,基本涵盖了所有本科专业。学校还与国内5所高校达成了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参与建立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各类合作培养联盟。会计学院设置英国特许会计师班(ACA);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有关行业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棉花检验实验班;工商管理学院依托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安徽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开设德力班;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安徽省注册税务师协会开设税务师实验班等。

合作就业。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就业方针,采取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地校友会以及各种社会资源,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服务好学生就业;学校还加强与省内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以及各种类型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广开就业渠道,尽最大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学校已经建立校级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101个。

合作发展。学校与南京审计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交流,共同探索提升财经类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管理方式方法,多次就教学大纲、课程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从2014年开始,先后选取基础会计学、微积分和英语精读三门基础课进行“三校联考”试验,共建试题库,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得到有效互补和共享。 

53.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2014至2017年6月共设立“瑞华奖学金”“ 华普奖助学金”“天安奖学金”“恒生奖学金”“国元证券奖助学金”“天职国际奖助学金”“思良励志助学金”“天健奖学金”等校友和相关企业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和奖教金21种。

54.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

从2014至2017年学校和教育基金会共接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978.76万元,其中校友捐赠超50%。

55.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学校出台的《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校院系(教研室)等各级教学单位需要承担的本科教学职责,规定系(教研室)主要负责选定课程负责人,具体落实各类教学任务、课程建设任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管理部门坚持做到每学期三次检查,即期初检查教学大纲的准备情况、期中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期末总结教学大纲的执行效果,保证了每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有效性、适应性。

56.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出台《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各专业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要求,以保证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增加实验课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

57.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学校大力倡导和运用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混合教学方式,倡导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探索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双向互动教学新模式。学校坚持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教坛新秀评选、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堂教学双语竞赛等教学竞赛类活动,有重点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与平台使用的培训,支持各学院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评选,优秀课堂教学奖励等活动,推动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成果。

会计学院开设的《审计学》课程,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审计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实施“LGD”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采取“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法,创建课程学习博客,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等等。

效果: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逐步营造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教学氛围。

58.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目前网络覆盖所有校区及所有教学办公楼和学生宿舍。

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实现了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招标采购了泛雅网络平台课程软件;后又陆续开放了智慧树和高校邦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修读网络课程来完成相应模块的学分。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利用率高。自网络平台使用以来,每学期开放近110门课程,近6万选课人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参与讨论、完成网络作业和考核最终取得相应学分。

59.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实现从单一闭卷考核转向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转变;推广从纸质考核转向无纸化考试的转变;推进公共课程的校际联考模式。

对考务人员在监考前进行考试规章制度、流程及如何使用反作弊工具等方面的培训,、《安徽财经大学考场规范》,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及张贴标语横幅、公开发布诚信考试倡议书、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宣传,。

严格的考试管理规范及多样化的考试管理手段的实施,净化了考试环境,有效地改善了考风和学风。

60.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建构了一套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构建 “五五四”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实验室开放形式灵活多样,利用效率高;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学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61.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目前我校有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校级10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2个、校级4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7个(其中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校级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3个、校级4个;创客实验室省级9个、校级1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6个,基本涵盖所有本科专业,满足专业实习需要。

62.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

实行专业类实验平台与综合类实验平台相结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现单一专业课程向综合实验课程体系转变。

实验室按开放时间分为“全天候”开放、预约式开放、阶段式开放(周六、周日、假期)等。实验室按开放的内容分为教学实验项目型、综合素质培养型、科研创新型、学科竞赛型、自选(拟)实验项目型等。

63.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截止到2016年底,实验室开放项目数达43项,达1530学时,学生人数4047人。指导学院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100余项。

64.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

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跟踪论文写作过程,注重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65.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

学校制订《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加强过程管理,严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资格审查、指导教师资格、选题、过程指导、答辩、成绩评定、工作总结等“七道关”。

学校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对购买出售学位论文、代写学位论文、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等行为,分别给予严肃处理。

学校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检测,重复率超过30%即确定为不合格,不能进入答辩与成绩评定程序。

实施毕业论文替代办法,鼓励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等替代毕业论文。

66.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校企合作制订培养方案的深度不够;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的“双赢”机制不够完善;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学校教师对学生实习工作重视不够。

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与实习的教学活动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加强在教师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的合作能力。

67.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学校以普通本科学生课外教学学分制为抓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载体,围绕“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开展生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和谐局面,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建章立制。学校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对我校第二课堂建设做好规划。同时以学风建设年、校园文化建设年、校园文明建设年、社团建设年、创新创业推进年、诚信教育推进年等为主题,围绕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保障。

68.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

围绕各类专业社团活动,、学术科技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

学校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程的有力补充。

近三年我校平均每年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380余项,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69.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2014-2016年,针对本科生海外学习的奖学金资助额度年均超过200万元,学生赴海外学习年均人数超过80人。学校与海外17所高校间建立了学分互换制度。通过学分互认、互换,不仅直接推动了学校与海外合作高校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更有效支持和极大方便了赴海外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落实及学业安排。

70.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无法涵盖全部学科专业,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缺乏科学论证;教师积极性调动不够;基地建设不足、资源有限,尚不能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

制定学科专业相对固定的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认定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建立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尽可能满足活动需求。

7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

学校将教学改革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出台《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和专业建设等专项发展规划。

以顶层设计引领教学改革。鼓励学生提前修读课程、跨专业修读课程、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实行弹性学制、本科生导师制、学业导师制、素质拓展周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以政策激励促进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成果获奖情况作为教师晋职及岗位评定的重要依据。以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72.学校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

学校制定《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法》《安徽财经大学教学奖励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项目建设带动教学改革。

73.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学校建立了“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取得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专业特色实验班,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培养方案修订了课程大纲,优化课程体系,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视频公开课、大规模在线(MOOC)为抓手,进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拓展网络课堂教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推行多元化考试形式;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对校内基层教学组织机构进行全面调整。

74.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根本性确立;推进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不够显著;教师对互联网条件下现代教学模式接受迟缓;教师对教学研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大教学改革氛围营造力度;强化网络化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活动。

75.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

2017级我校共计招生5450,其中文史类考生1493人(27.39%),理工类考生3711人(68.09%),不分文理246人(4.5%)。

2017级学生中城市往届245人、城市应届1935人、农村往届493人、农村应届2777人。考生来源中高中毕业5426人、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4人、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4人、职业高中毕业16人。

2017年录取新生中男生2271人,占总人数的41.67%,女生3179人,占总人数的58.33%。各学院由于学科特征,在男女生比例上有一定的差异。

2017年我校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进行招生,录取学生中少数民族考生186人,占总人数的3.41%,包括回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等23个少数民族,体现了我校执行国家民族政策的效果。

76.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牢固树立招生工作的优质生源主导意识,不断建立和拓展优质生源基地;设置“校长新生奖励金”制度;加强招生宣传。

效果: 2017年,本科录取分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山东省普通类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超出本科线129分和80分;安徽省普通类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超出一本线30分和38分;河南省普通类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超一本线41分和50分;黑龙江省普通类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超出一本线58分和93分。

77.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

学校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政策:第一年学生按校级专业类进行分流。第二年允许学生专业类内分流到具体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对所学专业进行调整,提高了学生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满意度,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78.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招生整体规模和区域结构需要调整,省内招生计划偏高,出省计划中经济欠发达地区投放比例过高,发达地区计划投放较少,外省间录取分数差异明显;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计划分配、文理结构有待优化;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别招生,出省计划过于分散;大类招生存在大类跨学院、类内专业志愿填报率差异大等问题。

调整招生结构;优化招生配置;完善招生举措;提高宣传效率;坚持大类招生。

79.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施专业分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扩大学生自修课程的选择权和任课教师的选择权。

80.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

新生入学教育指导;本科生导师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及升学深造指导;心理健康咨询;贫困生资助帮扶;与社会、企业、校友形成合力,设立各类奖助学金。

效果:各项工作学生满意度高,无人辍学。

81.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学校制定《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成长成才;聘请专任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

参与程度:近三年,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程度不断加强,指导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达到2508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人次,累计投入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以上获奖指导教师奖励经费73.86万元。

82.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有层次、有目标的教育计划:大一着力于培养其适应性,开展“起航教育”系列活动。在大学二、三年级抓住“学习”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各类学生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四则针对时代需求,强化能力的锻炼,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效果:良好。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材,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

83.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意识尚须强化,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尚需个性化指导;学生指导与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尚显不足,整体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专兼结合”的学生指导与服务队伍。

84.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学校总体学习风气良好,学风端正。

采取的政策措施: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组织领导机构,抓好任课教师、学工、学生骨干三支队伍;强化教风,引领学风;重视教育管理,加强督查考核。学校每年确定一项建设重点,如2014年-2016三年分别确定为学风建设年、诚信推进年、文明校园建设年。

执行情况:良好。

85.、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2014年9月---2017年8月,,抄袭作业0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104人,共147人。

86.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如何?

学业成绩良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2015年—2017年,我校学生四六级通过率大幅度提升,四级通过率96.76%,六级通过率为63.8%。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率提升;考研率逐年递增,每年均保持在15%以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

87.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学校出台《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学业警示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学习过程中出现情况予以学业警示。在对大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同时,制定相关评优评奖制度,例如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的评定、推免硕士研究生等。

88.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学校在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需要继续加强;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少数教师备课不充分,对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个别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管教不管学”的现象,课外督促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缺乏动力,缺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时有发生。

整改措施:完善学风建设体系;加强新生专业认知教育;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力;加强教风和师德建设,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促进教学相长;严肃课堂纪律,引导学生自主弘扬“学之以恒,行之以德”的学风,积极拓展知识面,充分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搭建自主学习实践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89.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2016年学校本科毕业生派遣签约率为56.72%,初次就业率为91.84%,两项就业数据均为近年最高水平,年终就业率为94.23%, 

2016届本科毕业生主要以省内就业为主,占比为53.25%;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占比分别为11.14%、9.19%和5.64%。毕业生形式主要为企业就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20.45%,民营企业为77.35%,三资企业为1.30%。毕业生行业布局与我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金融业”(27.2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3.13%)、“制造业”(9.85%)和“批发和零售业”(8.11%)。

升学情况:学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69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3.64%;有128人选择出国(境)深造,占比为2.09%。

90.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 

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完善机构,配备指导教师,开辟专用场地,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推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强化就业跟踪和就业反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市场、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动态监督和就业奖励、建立和健全就业督查机制,加强就业工作问责力度等多种措施;积极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参加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91.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

学校围绕“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报名咨询,资格审查等工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学校结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开拓就业岗位。此外,还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92.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学校于1959年建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职业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部分成为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有较大的影响。

在国内外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如:贺学初,洪桥集团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张士平,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2011年、2012年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2年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5名; 徐加爱,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蔡咏,国元证券总裁; 刘志彪,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等。  

9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2016年,学校通过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总体满意度为99.10%;其中“很满意”所占比例为31.53%,“比较满意”所占比例为53.15%。

94.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的问题:学校就业工作在机构建设、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投入、;毕业生职业规划理念和就业观念教育尚不充分,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毕业生盲目签约和随意违约的不良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稳定系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设计不够完善,数据集成度不高,信息推送不够精准。

整改措施:继续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大就业投入,改善就业工作条件;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建设,推行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系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继续加强就业指导队伍职业能力建设;围绕就业工作和就业服务相关业务强化系统模块和结构功能设计,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网络平台服务效率;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就业大数据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

95.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考核、教师考核和毕业就业等八大环节建立了涵盖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

96.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结构怎样?

学校建立了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础,以提升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质量监控系统为核心覆盖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体系以“四三三”质量监控系统为核心,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的三种质量评价体系和“课程建设评估、专业建设评估、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类评估机制为手段,围绕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按照“办学定位-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就业”运转的闭环结构。

97.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在组织方面,学校建立了“以校级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系(部)为基础、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辅助”的纵向四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在制度方面,学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日益科学完善,近两年来制定、修订各项管理制度超百余项。 在人员方面,学校已建立起了一支熟悉教学管理和学校情况,专兼结合、年龄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高素质本科教学质量管理队伍。

98.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基本满足。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教学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明确,培训多样化、常态化。创新性设立“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加强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针对各种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99.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机制,通过课程建设评估、专业建设评估、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巡视督导、管理人员听课、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毕业生调查等,对教师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情况进行监控。并对招生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辅助过程、科学化考试等过程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100.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评教方面,学校以《安徽财经大学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办法》《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意见》《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规程》等制度文件确立了较为系统的评教制度:学生网上评教,领导、专家、同行评教,管理人员听课,学生信息员制度等。各项评教制度主要从对教师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方面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考核结果与晋职、津贴分配等挂钩,全面提升了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评学方面,学校先后制(修)订了《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普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测评办法》《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证办法(暂行)》《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课外教学学分制实施方案》《安徽财经大学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较为完善的评学制度及时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01.学校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

学校形成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队伍建设;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加强校院两级校内外专家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听课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

102.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监控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执行力不强。

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制度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奖惩机制;完善教学质量建议与投诉制度。

103.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建立了校院长工作例会制度,学期内每月召开一次;制定《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规程》,每月召开一次教学督导例会,每学期发布《教学督导工作简报》两期;建立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定期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年度招生专刊》《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报表等年度报表》等材料。

104.?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自2013年以来,每年按时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并呈送教育厅统一对社会公开发布,学校自身也在校园网常年面向全社会公开。质量报告不仅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客观总结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主要成就,也全面、客观反映本科教学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105.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学校于2015年初步建立了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此后,每年度在开展教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时,均及时更新数据。目前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正常。

学校高等重视每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成立数据采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及上报工作。在采集过程中,着重强调数据采集真实性,并要求各相关责任部门提交数据时同时报送《数据采集工作承诺书》,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106.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学校定期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年度招生专刊》《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报表等年度报表》《教学督导工作简报》等材料,向社会公开教学及人才培养等信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

107.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学校在质量信息的统计和反馈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上稍有欠缺,对已毕业生学生缺乏系统全面的追踪、对毕业生毕业后职业转换、就业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等调研不足,社会评价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大,现有调研尚不能完全获得反映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全面数据,各专业很难对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就业、今后职业发展的关系形成科学评价。

改进措施:扩大社会调查覆盖面、加强校友联系,完善学校与社会沟通渠道,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校友各方面参与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活动。借助兄弟高校的成功经验,尽快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进行跟踪认证。

108.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布置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针对学校重大发展事项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决策。学校党委常委会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项需要不定期召开。学校建立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主管校长主持、有关职能部门及二级教学单位领导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听取各教学单位反映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教学专题校长办公会。学校在期初、期中、期末的集中检查与督导,以《教学督导工作简报》、《本科教学检查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全面地把教学相关问题反馈至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通过定期的分析与跟踪改进,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本科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改进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09.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对应不同渠道的质量信息学校均设有对口专岗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同的监控主体有着明确的质量信息处理流程,整个质量监控体系保持着畅通的信息收集、处理与反馈。

对于日常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学校教务部门及学院教务秘书直接联系相应负责人及时解决,并以《本科教学检查情况通报》等形式加强反馈;对于教学督导组发现的质量问题,依据质量问题类别将直接向分管校长汇报或反馈至学校教务处,重大问题将上报校长办公会讨论,最终以《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形式向全校通报;对于学生教学信息员提交的质量信息问题,首先由学院进行汇总审核,及时反馈至相应问题人,严重问题上报学校教务处由学校研究处理。总体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常规性检查与临时性抽查相结合、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反馈相结合、过程性评教与终结性评教相结合、教学质量督导制与教学信息反馈制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方式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110.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修订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优化课程结构和学分;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推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通过整改,教学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执行进一步严格;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执行进一步严格;模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

111.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跟进有待强化。

改进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校院两级改革,充分发挥学院在教学质量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提升校院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制定总体规划,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打造基于统一数据的智慧校园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