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孝的三重境界,你在哪层呢?

2022-03-05 08:24:32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孝道|祭祀|姓氏|宗祠



孝的三重境界,你在哪层呢?


不少人对孝的认识,停留在奉养父母的观念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便是做到孝了。殊不知在“养亲”之外,“孝”还有更高的境界和层次。按照《礼记》的说法,“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的最高层次是立德立功,为广大民众谋福利,使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社会的颂扬和尊重;中间层次是守规矩,明礼法,避免让父母因自己的不当行为而蒙羞受辱;最低层次才是竭力供养,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之需。这就告诉我们,孝道的实现并非仅仅以“养亲”为满足,更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孝道的出发点基于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毫无疑问,“养亲”是孝道第一义。养亲,强调的是子女应当立足当下,尽己所能,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和尊重老人、消除孤独等精神需求方面来关爱父母。正如《吕氏春秋·孝行览》说的那样,养亲之道有五条:“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养体、养目、养耳、养口是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和视、听等精神享受,让父母生活安康,身心愉悦;养志突显的则是子女对父母务必保持尊重、礼敬的态度。假如对父母言辞不逊、举止不恭,做不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即使能够供养父母衣食之需,也称不上孝。更不用说那些好吃懒做、酗酒贪赌、爱财如命,毫不顾及父母之养的不孝子了。一个人能做到全心全意、始终如一地关爱父母,努力供养而忘记自身的劳苦,当然值得赞赏,但这还仅仅是《礼记》所言“小孝用力”的层面,是孝道的起始阶段。

俗话说,“无孝子”。不但使自己身负骂名,也让父母、亲人蒙受痛苦,辱己又辱亲。罗氏《训世编》中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怖心,不可使吾亲有愁闷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即使也曾精心服侍过父母,也曾给父母供养过衣食,也曾尽到一个儿女的义务,也曾给父母带来过骄傲和荣耀,但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这何尝不是彻彻底底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伪孝!如果他们真有孝心,又何以使得父母承受如此的耻辱呢?


守得住自己才能守住家。一个人如果不能摒除“居上而骄、为下而乱、在丑而争”的坏习气,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最后都只能是滑向罪恶的深渊,不但给自己带来灾祸,同样会“灾及父母”。《礼记》所说的“其次弗辱”,要求为人子女者务必做到尊仁安义,谨守礼法,不给父母带来耻辱。这实际上是“中孝用劳”的层面,是孝道的中间阶段。

“能养”“弗辱”是孝子事亲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在自己事业的成功和道德的圆满中,使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更大更辉煌的荣耀,这才是世人称颂的“大孝”。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什么是“立身”?立身一方面指个人事业的成功,即勤勉自励,建功立业,但立身还有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道德修养的提升。《周易》说:“君子以进德、修业。”进德与修业的完美结合,方能称得上“立身”。我们平时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道德文章”,都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只有做到德、业俱佳,才能真正实现古人所说的“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换句话说,尽孝不能仅仅止步于能养、弗辱,更要注重事业的成功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显然,把事亲敬养之孝扩充为修身、齐家之德和治国、平天下之道,才是“大孝尊亲”所要达到的“立身行道”的道德境界,这就是《礼记》所说“大孝不匮”的层面,也是孝道的最高阶段。

曾子是以孝立身的榜样。《淮南子》有“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的说法,《新语》也有曾子孝于父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的赞誉,并把曾子看作“修之于内,着之于外,行之于小,显之于大”的以孝立身的典范。正是由于曾子奠定了以孝为本的家风,曾氏后人继承曾子的孝悌美德和良好的家族文化传统,进德修业,勤勉自励。曾氏后人不仅有光耀千秋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而且有号称清代“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他们都是后人敬仰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物。其优良的为官作风和高尚的道义人格,不仅得到世人的尊重与仰慕,也为他们的父母、祖先赢得了良好名声。


像这样以孝立身、显亲扬名的例子,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史令,曾立志撰写一部通史。但他随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在弥留之际,他特意嘱咐儿子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对于父亲的遗愿,司马迁从不敢懈怠,虽然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他依然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彪炳史册。

在中国人的生命观念里,不论肉体生命,还是精神生命,均可由子孙延续。假如子孙能够以孝立身,继志述事,则虽死无憾。因而,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晋代孝子王祥,在其《遗令训子孙》的家训中,念念不忘告诫子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清代学者石成金在其《传家宝·后事十条》中也说,对他本人最好的悼念就是“凡出言行事,俱守我之仁厚勤俭,不堕家声,是即孝道矣”。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唯有立身行道,可传于后世。“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经》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警醒,奋发向上。


常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企业宗旨


文化为本,传承为果


项目概况


天师林项目占地1092亩,总投资10亿,于2015年9月19号盛大举行动土奠基仪式。被江西省政府列为省市重点项目之一。


天师林将龙虎山“道教祖庭”的宗教文化、“南张北孔”的世家文化和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合而为一,以守护中华民族文化为使命,以延续姓氏宗祠和祭祀孝道传承为核心价值。通过独具匠心的规划设计,将道教祖庭龙虎山天师林打造成集文化发展、祭祀祭祖、祈福朝拜、养生修行、旅游休闲等多功能的道教文化旅游综合体,并以此开发“互联网+”立体业务平台。


项目规划


项目布局:

天师林采用北斗七星阵格局,融玄空九星走势,把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加上左辅右弼布局成天师林的建筑主体景观的分布点,形成天地人三才化一的能量场。


主体建筑:

祖天师神像— 张道陵,道教创始人;

神道长廊— 兴建64代天师神殿,记载历代天师的史记与功德,并借助天师福德庇佑,为自己吉避凶,让事业、财运、爱情、学业健康的步步高升;

祭祀天坛— 提供忏悔、求赦、祈福、;

圣域仙城— 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借神明庇佑,为祖先奉祀祈福,一来让祖先早日上修仙界,二来后人得祖先福泽庇佑;

家谱博物馆— 建设“姓氏家谱博物馆”,作为中华民族寻根溯源,家谱文化研究,祭祀文化、厅堂文化、宗祠文化的实体展示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公众号:tsl566   

网址:

http://lhstianshilin.com

电话:4001068135

           0701-6638609

           0701-6639609

本文资料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传播信息,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敬请读者自行鉴定。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于本平台管理员联系,我们会及时做相应处理,以保障版权方权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