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这些思维方式,大学生千万不能碰

2022-07-20 16:46:13

前几天有网友在公众号的后台,发私信问我:大学生要避免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哪些?


作为一个过来人,深感读大学的时候,自己被一些思维方式深深地束缚着,知道个中的痛苦和迷茫,当时也渴望有人能够及时地点醒我,然而并没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每一个正在读大学的人,及时醒悟,早点变得更加优秀,从而不辜负大好的青春年华,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你的大学生活,少跳几个坑。


1消耗人情,而不知建立自身的价值


中国社会,尤其是微信朋友圈,流行所谓的“人脉”文化,这种文化给你灌输的是,只要你学会察言观色,知道怎么做人,就能结识到达官贵人,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这种文化,荼毒在大学生身上,就是让他们一个个醉心于所谓的社会交际,却忘了最重要还是要让自己有交换价值。


你帮所谓的社团部长,跑几次腿,毕业后依旧找不到工作;

你为梦寐以求的女生,道几次晚安,她还是把你划入“friend zone”;

你和铁一样的同班同学,醉过几次,毕业后还是会各奔东西。


为什么你就不能承认,要想别人对你好,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吗?


如果你的部长,知道你PPT做得十分出色,会让你搬搬抬抬吗?如果你的女神,知道你不仅是学霸,而且摄影技术超强,会把你归入备胎的行列吗?如果你的同班同学,知道你生意头脑十分了得,在大学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的小团队,毕业后会对你置之不理吗?


我想不会。


可实际上,就是有大把大把的大学生,不明白维系整个社会运转,就是价值的互相输送,你能给我什么,我就考虑给你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死都不敢承认,他们宁愿消耗所谓的人情,也不肯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


一旦把人情给消耗殆尽,他们就怒骂这个社会操蛋,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这要怪我咯?


2完美主义思维


对于这种思维,我简称为:懒。


什么事情都要等到万事俱备,才能去动手做。


等我买了跑步鞋,我再去跑步吧;

等我有了八块腹肌,我再去表白吧;

等我有了新的电脑,我再去学PPT吧;


所谓的完美主义者,不过是用尽各种借口,来作为自己不开始的理由罢了,他们最为擅长的,就是在脑里,编织各种各样的借口,然后逐一说服自己:


对对对,这个我还没有具备,我不能开始,再等等。


但哪有那么多事情,是等你准备好了,再等你去摘取的,任何事情,都是要你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修正错误。


所谓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过是拖延症患者的又一句台词罢了。


3用小概率来推出人生至理


我读大学的时候,身边经常有人对我说:


XXX啊,你有没有听说过啊,那个北大学生,毕业后竟然去卖猪肉,看来读书真的没有什么用,吃枣药丸。


过不了多久,又有一个同学对我说:


XXX啊,你有没有听说过啊,我们学校毕业的博士生,竟然沦落到给初中生辍学者打工的地步,读书顶个鸟用啊。


这样相似的言语,我听过实在太多太多。


这些言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小概率的样本,来推测出看似无可否认的真理。


在统计上,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总体上要比国内其他学校毕业生优秀,虽然每年也有不少北大清华毕业生就业困难,找的工作有时候比一些三本学校毕业生还不如,但不能用一两个个例来推导出整体。


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为简单粗暴,因为不用添加任何的逻辑思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可谓省时省力。


下次当有人想你灌输这样的思想,记得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因为他们试图掩盖大样本的真实性,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愚蠢的推导方法。


4盲目的竞争意识


大学生活中,最为忌讳的,就是以为每个人都是你的竞争者。


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都是稀缺的,财富、地位、美女、信息,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到了大学,当我们看到各式奖学金、优秀班干部、年度优秀部长等等所谓的奖赏和荣誉时,我们心里总是会在想:


这些奖赏和荣誉,如果都属于我,那该多好。


于是,原本是一心想要考研的同学,看到别人拿了年度优秀部长的锦旗回到宿舍,立刻就板着脸,带着不屑嘲笑的心情,嘀咕道:且,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不专心考研的话,照样可以。


得了优秀部长的同学,就成了你无意识状态下的竞争者。


过了几天,有一个同学,还未毕业,就拿到四大行的offer,当她跟你分享此时此刻的喜悦时,你依旧充满不屑的语气嘀咕道:且,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不专心考研的话,照样可以。


这样的例子数都数都数不过来。


盲目的竞争意识,不但会损害你至为重要的精力和专注力,更会让你原本平静的心情,因为嫉妒和不满,而变得愈加浮躁。


喜欢竞争是对的,但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需要为得到这些东西,付出什么,牺牲什么,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


不然,在这里吃一点亏,看到别人在别处得到半点甜头,就招架不住,咬牙切齿了。


5线性思维


有一种人天生有这样一种思维惯性,就是可以仅仅由A,就可以推导出B,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靠单单某样事物决定的。


我毕业于清华北大,毕业后进入四大行没有问题吧?

我有八块腹肌,女神一定会喜欢我的。

我有一二三四的背景,这家公司我一定能进。


这些都是典型的线性思维,认为什么事情,只要具备某一样条件,就能怎么样怎么样。


传统的教育观念,评价一个人的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就是用成绩来论英雄,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效率奇高,但让学生,养成了只要学习好,其他的评价因素,我统统可以不考虑的思维。


可上了大学,再到后来,踏入社会,原先单一的评价体系,渐渐多元化起来,你成绩好,仅仅是你获得了进入某个公司或者领域的敲门砖而已,并不能为你接下来的一切,打下包票。


破除单一的线性思维,可以助你放下被拒绝就要生要死的挫败感,更多线程地考虑问题。


6用等待来消耗问题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只要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开启等待模式。


这个老师不喜欢,等一个学期,我就可以不用看他的臭脸了;

这个辅导员跟我不过去,等一个学期,我就可以说跟她说再见了;

这门课程一点兴趣都没有,等一个学期,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


一有什么屁大的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运用鸵鸟心态去对待它,这种等待心理,在学校还能勉勉强强让你撑下去,但一旦进入社会,困难和挫折,可不是一等就能过去的。


困难还有挫折,只有解决了,才能属于真正战胜了它们,一味地等待、逃避、退缩,到最后,你会发现,


没有路可以退了。


眼睛闭起来,固然可以对困难视而不见,但一睁开眼,它还是在那里。


7使用标签,而不是定义标签

我出了社会之后,听到最多的,就是某些人,一直把自己的母校,挂在嘴边。


一说起自己的母校,自己仿佛就像上了子弹的机枪,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半个小时,从怎么辛苦考进去,到在校期间如何牛逼,斩获多少奖项,俘虏多少少女,再到毕业时多少公司抢着来找他。


通过半小时的吹水,他就能达到所谓的语言高潮。


我理解,刚出社会的你,要用过去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曾经多优秀的心态,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以作为你交谈的资本。


但如果你毕业两三年,甚至七八年之后,还用母校、学习成绩来标榜自己多牛逼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在这些日子里,过得是有多么平庸无奇,只能靠消耗过去所谓的辉煌,来维持下自己可怜巴巴的虚荣心。


刚毕业的时候,使用已有的标签,是快速证明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但除了使用标签,你更应该去定义属于自己的标签,让别人一想到你,脑袋里,不是冒出什么名校毕业,绩点多少,而是这小伙子毕业后,靠着什么什么,厉害到不行。


8真理在他处

大学生数量千千万万,但真正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我认为,少之又少。


从高考这个战场进入大学校园的人儿,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孤军奋战的。


他们会认为别人的作业比自己独立完成的更具准确性,别人的经验之谈比自己空白的人生轨迹更具操作性,别人的思想高度比自己空无一物的脑洞更具说服力。


而他们又幻想自己是人群中的焦点,走到哪都自带主角光环发热发亮,事实上该挺身而出展现一把之时,却甘当绿叶甚至暗淡无光销声遁迹。


幻想自己是说一不二的领袖,鹤立鸡群君临天下,实际上毫无主见,习惯被牵着鼻子走,轻易地把他人之言奉为金句信仰。


幻想自己是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现实中却胆小如鼠,碰到问题只有打脸退却,等着别人迎难而解。


殊不知,所有的经验和建议,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小马过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去实践的人,少之又少。


真理不在别处,在你自己手中。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的公号,公号现已申请更名为“曾少贤”,感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欢迎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