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我在异国他乡,守望同一轮明月!象屿人在路上……

2022-03-03 10:53:04

  再过几小时,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了,团圆是节日的旋律,但也仍有一群象屿人,在他乡、在异国,继续着自己的路途。今天给大家分享3位象屿人的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坚守……原想着几个故事篇幅不能长,但在收稿后发现,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动,文字不删了。文章不短,但我想你会有兴趣看完。

身是远行客 心是归途人
象屿速传供应链 黄向南
8月31日 于澳大利亚 Port Hedland飞Perth的班机上
  接到约稿的邀请时,我正在澳大利亚出差,刚看完一个牧场,准备从 Port Hedland飞往Perth,便在飞行途中打下这些文字。相比其他千百个在外为象屿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象屿人,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实在微不足道。
  去年三月,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了五年后,我重返象屿回到了八年前梦开始的地方——2015年,象屿二十年,我的第八年。这一年半来,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放弃海外优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回到原点从零开始。这个问题像极了当年初到海外深造时,周边的人问我的为什么要搁下来之不易的国企工作。一言以概之:“师夷长技以自强——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在加拿大38厂JBS屠宰场探讨牛肉切割
  身在业务岗位,必须要经常地走出去,深入一线,才能感知市场的动态与风险。进口牛肉作为一个全新的品项,还是要先摸清产品和市场,设计风险管控和盈利模式,先谋而后动。从产业链的源头梳理起,考察海外育种站、牧场、育肥场、屠宰场、出口商、国外业态、零售业态,到研究中游进口商资质、贸易商等竞争对手实力,再到整合下游的,商、加工厂、餐饮连锁、商超连锁等,事以俱细,躬亲而为。辗转海内外,走得越深,越觉得牛肉这个品项如此有意思:偌大一头牛二十几块大部位肉,两百多种切法,可衍生出两千多种产品,每种切法都会影响每块肉的价值,每块肉都有不同的市场细分,再加上不同来源国有不同的牛种,对牛肉有不同的等级划分和不同的命名,让这个品项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有学问,要真正凝聚行业力量,实现农场到餐桌的牛肉全球绿色供应链,任重而道远。不疯魔不成活,自从一脚踏入进口牛肉这个行业,一年多来,每天面对的除了牛就是肉。职业病严重到本来去超市打酱油,最后往往会在牛肉专柜前站了一个多小时,拍了一堆照片,然后像收获了什么似地兴高采烈地买了几块肉回去全然忘了酱油的事,后来老婆再不要求跟我逛商超了。
考察澳大利亚218厂牛肉直营店
  在路上,国外地广人稀,去往坐落在偏远地带的牧场屠宰场,往往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所以车上和外商谈生意,常常也会唠些家常。谈到这么频繁的出差,他们大都很吃惊,西方人的周末和假期大多是雷打不动属于家庭的。我笑着说从中原迁徙到福建的闽南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多怀藏一颗漂泊的事业心,骨子里有一股爱拼才会赢的劲。其实,我亦常思归,尤其今年一月份小女刚出生,每一次远行都有更多的牵挂。这半年多来的确错过了她很多成长的陪伴。上个月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时,推开门,她坐在椅子上停下手中敲打的玩具怔怔地看着我,我开心地张开双手跑向她,不料她竟不认识我,失声大哭……那一刻,我伤心极了。然而父女连心,一两天时间,她很快熟悉我,粘着我了,所以总觉得亏欠了她许多。
访问加拿大93厂Cargill屠宰场
  转眼已经是八月的最后一天了,整个八月份仅在国内停留了三天,眼看九月的大多数时间也将一如既往地“在路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临近之际,有更深切的体会。我常勉励自己,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呆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何况在这三十而立之际,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象屿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不亦乐乎!
象屿人黄向南出现在澳大利亚最大报纸The Australian
  身是远行客,心是归途人。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因为我们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回去!

异乡守望
象屿速传供应链  赵宗贤
9月 于美国库斯贝
  自西雅图银帆公司出发,驾车六小时至尤金。再经两小时的林间路,便到达库斯贝。库斯贝是约3000人口美国小镇,而象屿投资的K2码头,便坐落于此。我独自守望于异国他乡,在这业务的最前线,心中是孤独与责任。
COOSBAY港口
  记得几月前,我初到库斯贝。沿途目睹着广袤的平原、参天的巨树和壮美的海岸线,心生波澜,恍若孤独的骑手奔赴战场,满怀激情。但在这座小城,生活的不便困扰着我:刚开始竟无一间出租的公寓,好一段时间才租到一间非常简陋还略带霉味的公寓。我渐渐凑齐了桌子椅子和床,在库斯贝慢慢站稳脚跟。在艰苦的时光里,努力了解当地的业务,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深入林场小路
  一开始,我对木材一无所知。我从检尺着手,与堆场的工人一起工作,在烈日下丈量每根木材,学习界定木材质量的方法。我与他们交谈,并仔细翻看他们的手册,依次认识木材的特性和用途。如今的我,看到街边的一棵树,甚至会下意识检查木材是否完整,表皮是否有虫子咀嚼的痕迹等。当地的木材采购贾森常常带着我深入林场,直达木材贸易的最前端。看着森林里茁壮成长的树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中充满希望,仿佛看见一艘艘满载原木的航船,缓缓驶向远方。
满载原木的航船即将驶往国内
  除了每天与美国员工们一起工作,国内的部分工作我也没有落下。每天下班后我便开始“新的一天”。由于付款的及时性深刻影响公司的信誉,我常等到出纳收到付款单据确保款能付出才安然睡下。刚到库斯贝,我借宿于贾森家中,贾森和他的家人常常感慨道:罗伊,你真的工作的太多了( Roy, you work too much! )单证类的工作多少是枯燥乏味。而库斯贝的业务更是如此。我每次面对的,是五十余家小林场主,几十万美元的采购。而每家小林场主各自又有若干规格品名,为此常需要奋战到后半夜。我想,正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令我在库斯贝寂静的夜里,依然反复核对,确保每笔款准确及时。
  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同样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理论计算。位于当地米灵顿路的公司堆场,便是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公司的木材供应链深入整个链条的最前端,体系各环节相互串联,整体效率事实上是由最慢一个环决定的。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延误影响整体运行,最终或多或少造成损失。与之相反,任意一个环节的过度投资并不提升整体效率,反而造成浪费。木材产业的不确定性也给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例如当地多变的气候情况,也多次影响林权砍伐和当地收货的效率。如何判断合适的采购价格、合适数量的扒皮机和堆垛摆放,既需要以往经验,也要在工作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和改进。
并肩作战的象屿伙伴
  转眼便到中秋,又到这团圆的日子。一个周末,我驶往海边,那悬崖下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太平洋的潮水周而复始拍打着陡峭的岩壁,传来轰隆隆的响声。秋色渐起,远处传来海豹海狮的啼鸣。遥望同一轮明月,海风飒飒地吹拂,耳畔仿佛响起家乡博饼的响声和亲朋的欢笑。此时的月光如水印般泄地,时间缓缓流淌。回想起在库斯贝的日日夜夜,那昼夜的坚守,每日都有新的收获。那艰辛,那沿途的风景,那些在小镇上遇到的人们,都仿佛在旧相册旧胶卷般,焕发着时间的光芒。
  我深知,能在刚毕业便远赴异乡,与志同道合的象屿人们,一齐走在业务的最前线,去开疆拓土,是多么幸运。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份坚守,都是值得!

屯里的月亮别样圆
象屿农产 林火
9月5日于松花江畔象屿农产哈尔滨管理中心
  一直在记录着一个数字。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你问我来东北多久了,我可以脱口而出:“今天是第1000天。”
  1000天前,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上午,10分钟对话,决定了我接下来3年的行程。东北,那里需要我,那里也有我需要的平台。
  作为最初外派来到象屿农产的老人儿,头一回踏上广袤的黑土地,头一回见到连成片看不到边的粮囤,头一回感受漫天大雪,那些初体验,让习惯了鹭岛小家碧玉的我,心中着实燃烧起一股激越的豪情。
穿上制服,成为一位象屿农产人
  曾以为,从厦门飞到东北的6小时是最久长的折腾,而扎根在龙江这片土地,我才知其实远远不是。工作需要,我常往返于各个平台公司,一趟奔波,车程就得六七个小时。从临近中俄边境的粮都富锦,到大兴安岭脚下的北安,车窗外或是密密匝匝的农田,或是笔直成片的白桦林,夕阳斜挂在远天,久久地与我对望。跟着车子的颠簸,我每每沉浸于风景,脑海就会不由得响起《白桦林》的旋律。而到了冬天,则是另一派景象,真真是万里雪飘不知路、千里冰封难归途。长期锻炼,我倒也练就了一身“坐功”,而为了不浪费路上的时间,很多工作就是在车上完成的。
  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这就是我所融入的东北象屿人的日常。刚到依安的那段时间,楼下办公室,楼上就是宿舍。很多个深夜忙乎一沓沓单证,困了就上楼躺几分钟,然后再继续。夏天的时候,凌晨3点天就亮了,好几次就看着窗外从天亮到天黑,又从天黑升起朝阳。2013年9月,我们刚拥有依安这一家公司,到如今,短短两年多时间,象屿人已在龙江布局了九大平台。是魄力,是实力,更是努力。在东北,作为象屿人,我挺骄傲的,因为能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认可和尊重。这带给我的,不是优越感,而是更加有分量的责任。
  团队在壮大,我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除了起初负责单证具体工作,现在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全平台单证部门的培训、指导、跟踪和检查工作,如何协助业务部门做好业务申报方案并做好过程跟踪,如何根据公司业务管控要求,逐步建立并强化风险预警机制。从传统的贸易板块,到现有的收粮、种植、农资和深加工板块,乃至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而筹划的“粮食银行”项目等等,都要运管要实现全平台全板块覆盖。
  我所负责的运营管理部,作为职能部门,对一线业务而言好比翅膀,建章立制、规范培训就是在丰满羽翼。刚过去的夏天,我们作为牵头部门就开展了一场大型培训活动,收效明显。我很相信,翅膀越是扑腾得有力量,就能更好地助力业务的腾飞!
  在东北,作为象屿人,我也挺自豪的,因为能拥抱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东北好男儿,他们加盟象屿,与我一同奋斗。他们认我们什么?是真诚,是包容,更是简单!因此,我的生活里,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身影。
  又近中秋,想家吗?如果是要回答别人,我会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其实,每次听到电话里的乡音,我都会特别激动。想念家人,想念家乡的美食。铁锅炖鱼固然好,但能安抚我这颗闽南胃的,还得是酱油水。
  早在2014年的中秋,耐不住乡愁的我,便把博饼这一闽南传统节目介绍给身边这些东北大汉们。不成想,他们也都爱上了博饼,于是乎,每年只要我一吆喝,大家就热情地聚拢了来。博的都是些牙膏牙刷等日用品,但那份欢聚的喜悦、犹如一家的温情可不是奖品能衡量的。骰子撞击瓷碗的脆响,寄托了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孩子对家乡的思念;而一屋率真直爽的新朋好友,又抚慰了我们这些独自在外打拼的孩子对家人的依恋。
  屯里的月亮,也是家乡的月亮。变的只是周边的环境,不变的是对梦想矢志不渝的坚持和家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平台成就梦想,在这里,我有信心拥抱大未来。
  曾经,计数是为了等待归期,如今,我想更多是为了记录我在这片土地奋斗过的岁月。如果你问我来东北多久了,我会告诉你还要奋斗很久!
  今天,是第1000天。明天,又是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一天。
  曾经,有一批年轻的象屿人勇敢地走出去,走出保税区,走出厦门,走出福建,打拼出如今的象屿事业平台。现在,一批又一批年轻象屿人,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了更加宽广的天地。象屿人,无论此时身在何方,我们都守望着同一轮明月,祝大家中秋快乐!象屿人在路上!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