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幽门螺杆菌,胃癌元凶

2022-03-18 06:44:16

幽门螺杆菌是致病菌,会导致多种疾病


专家一致认为生长在胃窦部黏膜内的幽门螺杆菌,符合鉴定传染病病原的Koch法则,是一种传染病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现已明确与下列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1)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2)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4)胃少见病: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

(5)胃外疾病: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幽门螺杆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幽门螺杆菌是至今为止感染最多的细菌


“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62.8%,中国感染率已经从原来的70%下降到约50%(儿童为30%),感染人数高达7.68亿。”——《第五次幽门螺杆菌诊治共识》 


也就是说在中国每两个成人就有一个感染幽门螺杆菌



哪些情况时需要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


专家认为对有下列临床特征的人群进行筛查,对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并能从中获益。


(1)胃痛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对症治疗无效;

(2)糜烂、出血、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肠化;

(3)胃十二指肠溃疡,无论有否症状或并发症;

(4)胃癌家族史、或胃癌切除手术后;

(5)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低剂量阿司匹林等;

(6)胃MALT淋巴瘤、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等;

(7)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目前常用诊断幽门螺杆菌方法选哪个好?


快速尿素酶试验

需在胃镜下取活检标本才能检查,为侵入性检查,一般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均应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切片染色

需在胃镜下取活检标本才能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推荐胃窦单点取材,可有多种染色方法。


呼气试验

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应用范围较广,为非侵入性检查,在完成抗Hp治疗后4周检查1次即可证实Hp根除与否。有活动性胃出血(出血停止5天内)者不能使用该方法,呼吸功能不良的患者可影响本试验的准确性。另外,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一般不用于孕妇和儿童。


细菌分离培养

需在胃镜下取活检标本才能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检测要求较高,可明确Hp菌株耐药情况及Hp分型。即使培养失败,至少可凭涂片染色镜检及尿素酶试验检测有无Hp感染。


粪便Hp抗原检测

为非侵入性检查,尽管其阴性预测值可能稍低于尿素呼气试验,但价格便宜,是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检测方法,可适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孕妇以及治疗后随访等方面。


血清学试验

可作为胃镜检查前的筛检,或者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的来说,对各种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先无创后有创,多种方法互相兼顾,关注孕妇和儿童。对于需要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是最好的选择。孕妇和儿童更适合采用血清抗体或粪便Hp抗原检测法。当患者反复治疗失败时,可通过细菌培养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上五种方法中C14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快捷方便,无创伤不痛苦,当场就可出结果备受推崇。



幽门螺杆菌可以治疗吗?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根治相对不易,可以采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是药量较大,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可以参考下表决定知否治疗。



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可以不治疗吗?


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现在部份临床医生和病员仍然对根除治疗有所顾虑,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炎症、溃疡和肿瘤发生往往多因素的,并非是唯一因素;抗生素对老年人、幼年儿童和体质较差者的胃肠道微生态存在影响;治疗后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病、肥胖、哮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应治疗所有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如有前述疾病和病史的病员更应该进行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增加的风险,应该小于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专家认为不需要有顾忌,除非有抗衡因素如小儿老人孕妇特殊人群、药物获得困难、药物副反应大、药物过敏体质、多次治疗失败等。


关于预防


目前已经明确的HP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口,包括不卫生的喂食,情侣间接吻;粪-口,主要是粪便污染水源、食物;胃-口,包括呕吐物污染水源、食物。那么,我们日常应该如何预防?

1、从常规卫生习惯做起,注重饮食水源卫生,不交叉使用毛巾牙刷,不口对口喂食,勤洗手,聚餐时尽量做到使用公筷等等;

2、“也有人提出像西方人一样采取分餐制度,但这一点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来讲显然不现实。”与会专家特意就此提出,聚餐尽量避免高危环境,如在醉酒后共用别人的酒杯碗筷就属于高危行为;

3、关于接吻也是传播的一种途径,专家表示显然不能因为HP 影响到恋人间的亲密接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