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血流变检测的影响因素

2022-06-11 08:23:24


血液黏度反映了血液运输及供应状况,测定血液黏度对于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性,解释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机理和规律,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成为血流变学。


目前血流变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实验项目,更引人关注的是血流变检查能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发病因素,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十分有益,并能对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适用于与血液流动性,粘滞性直接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对微循环的研究观察以及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相关血液病变学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增多。


检测前影响因素:


1.1 饮食因素:这是影响血脂最主要的因素,采血前应空腹12h以上,一般晚餐后,除饮水外,不能进食其他食物,检查前4天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保持清淡饮食。检查前几天应该禁忌饮酒。


1.2 药物因素: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变化与黏度成正比,因此影响血脂的药物也可使血黏度增高。检查前应暂停服用能够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


1.3 采血时间:血液黏度有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上午11时及晚上8时出现两次高峰。生物节律和进食都会影响血细胞压积,血浆蛋白组成,血液与血浆黏度,因此一般在早晨空腹时采血,时间在7:00~10:00为宜,对急重患者随机检查者应注明进食几小时后采血,妇女月经期血黏度偏低,故应避开月经期。


1.4 采血方式:采血方式不当可造成血液黏度明显误差,采血部位一般取肘前静脉,采血时静脉压迫不能过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血流缓慢或停止,使全血黏度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并伴有凝血因子激活。采血时要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采血体位对结果影响为立位高于坐位,坐位高于卧位,一般为坐位采血。


1.5 采血针和采血管:采血针针头内径宜大,采血管采用含肝素抗凝剂的血流变专用负压管。采血后轻轻摇动试管,使血样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不可用力剧烈摇动。以免造成溶血。

      

 1.6 血样放置时间:抗凝血在室温下存放,不宜放于冰箱内,采血后宜静置2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整个实验宜在4小时内完成。


2. 检测时的影响因素


2.1 仪器的准备:以检验科用的众驰ZL9600C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为例,仪器开机应预温20分钟左右,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0~30℃,湿度控制在45%-70%。因为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血沉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反之亦然。实验前必须对仪器进行定标,使用非牛顿质控物判断仪器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进行标本测定之前,进行机芯维护,充分冲洗锥板和加样针。


2.2 检测标本:检测前应充分混匀标本,测定血沉应使用一次性血沉管,加样时避免产生气泡。测定完全血黏度后,用离心机离心时应注意,离心是获得血浆标本的重要环节,离心标准是离心速度3000转,离心时间15分钟。

2.3 检测结束:每天检测全部结束后,应该进行机芯维护,清洗加样针,保养好仪器是保证检测的前提。


综上所述,影响血流变检测的因素很多,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做好检测前及检测时的每一步,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来源:网络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丨投稿联系:12557057@qq.com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